Ⅰ 實驗室製取氯化氫儀器
實驗室用氯化鈉和濃硫酸加熱反應正確氯化氫氣體,製取氯化氫的正確操作步驟為:專先連接裝置、檢屬查氣密性,然後裝入葯品:先向燒瓶中裝入食鹽粉末,再向分液漏斗中裝入濃硫酸,下一步進行加熱製取、吸收氯氣,由於氯化氫有毒,最後需要進行尾氣吸收,
所以正確的操作順序是:(1)(3)(4)(2)(5).
故選:C.
Ⅱ 進行有毒實驗的操作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實驗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項:
(2)防爆炸:點燃可燃性氣體或用CO、H2還原Fe2O3、CuO之前,要檢驗氣體純度。 (3)防暴沸:加熱液體或蒸餾時常在加熱的裝置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液體暴沸。 (4)防失火:實驗室中的可燃物質一定要遠離火源。
(5)防腐蝕:強酸、強鹼對皮膚有強烈的腐蝕作用,如果皮膚上沾有強酸、強鹼要用水沖洗,再塗抹3%一5%NaHCO3 溶液、硼酸,
(6)防中毒:在製取或使用有毒氣體時,應在通風櫥中進行,注意尾氣處理。如用CO還原Fe2O3、CuO要處理好尾氣.
(7)防炸裂:普通玻璃製品都有受熱不均勻易炸裂的特性,因此: ①試管加熱時先要預熱;
②做固體在氣體中燃燒實驗時要在集氣瓶底預留少量水或鋪一層細沙; ③注意防止倒吸。
(8)防堵塞: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時,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 (9)防污染
(10)防意外:
(1)中毒事故防止和處理一氧化碳中毒時應迅速離開所處房間,到通風良好的地方呼吸新鮮空氣。誤食重金屬鹽(如銅鹽、鉛鹽、銀鹽等)應立即服用生蛋白或生牛奶。 (2)火災處理
①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機物小面積失火,應迅速用濕抹布撲蓋; ②鈉、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撲蓋;
③會用乾粉及泡沫火火器;
④拔打火警電話「119」、急救電話 「120」,也可撥「110」求助; ⑤因電失火應先切斷電源,再實施滅火
Ⅲ 這些劇毒化合物都可以在實驗室做出來嗎
當然可以,冰毒都可以做出來!毒品、、、不過要在公安局備案
Ⅳ 氰化鈉製法
碳(石墨)和氨氣在燒瓶共熱,生成氰化氫和氫氣,冷卻(冰箱)氰化氫冷凝內為容液態低溫放氣加鹼轉化為氰氫酸鹽;或者碳酸鉀和尿素在煤氣燈共熱產物為熔融氰酸鉀(易揮發劇毒,小心!)加水溶解通二氧化碳轉化為氰酸,自然分解為氰化氫和氧氣--副反應可能導致(CN)2產生。
氰化物的毒性主要來自氫.氰.酸而不是氰..根離子,故判斷氰化物的毒性,應該看一定質量的該物質平衡狀態下能產生出多少氫氰酸。
(4)實驗室制氫化鈉的裝置擴展閱讀:
在氧的參與下,能溶解金和銀等貴金屬,生成絡合鹽。為劇毒化學品。
與酸不共存,可以和二氧化碳反應。在潮濕的空氣和水中可能分解。有氧條件下熱分解產生氰化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煙霧。
與硝酸鹽、亞硝酸鹽、氯酸鹽反應劇烈, 有發生爆炸的危險。遇酸會產生劇毒、易燃的氰化氫氣體。在潮濕空氣或二氧化碳中即緩慢發出微量氰化氫氣體。
Ⅳ 氰化物製作方法
反復蒸餾即可。
可採用低壓蒸餾低溫冷凝最多可以得到約70%的過氧化氫據說國內某知名大學有研究生嘗試制備60%以上的過氧化氫,蒸餾時不慎蒸干,直接炸穿兩面牆,且據說無法找到實驗者和在一旁監督的人的任何部分。
滲濾氰化法的工藝過程:
1.裝入礦砂及鹼:要求布料均勻,粒度一致,疏鬆一致。有干法和濕法兩種裝法。干法適於水分在20%以下的礦砂,可用人工或機械裝礦。濕法是將礦漿用水稀釋後,用砂泵揚送或沿槽自流入槽內。
2.滲濾浸出:裝料完畢後即可把氰化液送入槽中。氰化液在槽中的流向有兩種:一種是上進下出。即氰化液從槽頂注入,並在重力作用下自上而下通過礦砂層;一種是下進上出,好氰化液靠壓力作用自下而上通過礦砂層。浸出完成後用水洗滌氰化尾礦。
3.尾礦排出:有干法和濕法兩種。干法通過槽底工作門排出氰化尾礦;濕法是用高壓水沖刷氰化尾礦,讓尾礦漿沿預先安排好的尾礦管(槽)流出。
可採用低壓蒸餾低溫冷凝最多可以得到約70%的過氧化氫據說國內某知名大學有研究生嘗試制備60%以上的過氧化氫,蒸餾時不慎蒸干,直接炸穿兩面牆,且據說無法找到實驗者和在一旁監督的人的任何部分。
Ⅵ 如何製取氰化氫
【准備】
取新鮮的尿素,加入NaOH(家裡不用,直接加熱),加熱得到巨臭氣體通入水中製取濃氨水
家裡方法:加入碳加熱到蒸干(讓氨氣出來時就和碳反應生成氰化氫和氫氣,不過碳要放多一點,不然反應幾率小)。
【實驗室方法】
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製得的濃氨水,燒瓶下放過量NaOH固體,再連接一個試管,在試管中放入過量的碳,連接雙孔塞,上面一個孔通燒瓶中反應出的氨氣,下面一個孔通反應後的氣體(這個導管要長一點,否則出來的大部分是氨氣)。
【操作】
檢驗氣密性,打開分液漏斗的旋塞,並點燃試管下的酒精燈,開始出來的是氨氣或空氣,慢慢聞到杏仁味氣體,立即吸收(注意倒吸)得到的是氫氣和氰化氫。
化學方程式:NH3+C=加熱=HCN+H2
注意:尾氣一定要吸收!
警告:沒有經驗的人最好別做,有興趣的人也最好別做,畢竟氰化氫是有劇毒的氣體,後果自負。
Ⅶ 實驗室制氰化鉀的方程式
實驗室制氰化鉀的方程式為HCN+KOH=KCN+H₂O。實驗室一般是將純HCN氣通入純KOH的乙醇溶液,有KCN沉澱析出。過濾,用乙醇洗滌。在乾燥器中減壓乾燥得到。
氰化鉀,是一種無機化合物,化學式為KCN,為白色結晶性粉末,有劇毒。在濕空氣中潮解並放出微量的氰化氫氣體。易溶於水、乙醇、甘油,微溶於甲醇、氫氧化鈉水溶液,水溶液呈強鹼性,並很快水解。氰化鉀的密度為1.52g/cm3,熔點為634℃,沸點為1625℃。
氰化鉀與氰化鈉用途相同,較氰化鈉在電鍍時更具有高度導電性能,有鍍層細致等優點,使用更為適宜,但價格較貴。用於礦石浮選提取金、銀。鋼鐵的熱處理,製造有機腈類。分析化學用作試劑。此外,也用於照相、蝕刻、石印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氰化鉀
Ⅷ 怎麼在家裡用平常的物品製造出氰化鈉
氰化鈉(sodium cyanide, NaCN)為白色結晶粉末。在潮濕空氣中, 因吸濕而稍有苦杏仁味。易溶於水,水溶液為強鹼性H2O + CN(-) = HCN + OH(-)從礦石中提取金、銀及電鍍、金屬淬火、製造農葯均可接觸本品。職業性中毒主要為呼吸道吸入其粉塵或在熱處理時吸入氰化鈉形成的蒸氣而引起中毒。氰化鈉也經皮膚、消化道吸收。中文別名:山奈英文別名:Cyanogran危險貨物編號:61001分子量:49.02熔點:563.7℃沸點:1496℃密度:相對密度(水=1):1.60本品屬高毒類,人口服致死量約為本品屬高毒類,人口服致死量約為1~2mg/kg。它的毒性作用是在體內釋放氰基,與氧化型細胞色素氧化酶的Fe3+結合, 使細胞色素失去傳遞電子能力, 結果使呼吸鏈中斷, 出現細胞內窒息, 引起組織缺氧而致中毒。[臨床表現]1. 人在吸入高濃度氣體或吞服致死劑量氰化鈉時,即可停止呼吸,造成猝死。2. 非猝死中毒患者,早期可出現乏力、頭昏、頭痛、惡心、胸悶、呼吸困難、心慌、意識障礙等表現。常並發呼吸衰竭死亡。3. 嚴重中毒非瞬間死亡者,其臨床表現可分前驅期、呼吸困難期、痙攣期和麻痹期,但由於病情進展快,各期往往不易區分。[診斷要點]1. 根據密切接觸史和相應的臨床表現,呼出氣或嘔吐物有杏仁氣味,皮膚粘膜及靜脈血呈鮮紅色,可診斷為氰化鈉中毒。2. 由於發病急, 不要等待化驗檢查才作診斷, 以免耽誤搶救。[急救處理]1. 立即將中毒患者移離現場。同時注意搶救人員自身防護。2. 立即將亞硝酸異戊酯1~2支(0.2~0.4ml)放在手帕或紗布中壓碎, 給患者吸入, 數分鍾後可重復一次, 總量不超過3支。同時以3 % 亞硝酸鈉10~15ml靜注, 速度為每分鍾2~3ml。隨後用同一針頭以同樣速度靜注硫代硫酸鈉10~20g。必要時1小時後重復注射半量。3. 4-二甲氨基苯酚(4-DMAP), 為另一種高鐵血紅蛋白生成劑,中毒時用10% 4-DMAP 2ml肌注,嚴重中毒者再加用硫代硫酸鈉10g靜注。必要時於1小時後重復上述葯物半量。避免同時用亞硝酸類葯物。4. 給氧,可提高葯物的治療效果。5. 積極防治腦水腫,應用糖皮質激素、高滲葡萄糖和維生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