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自製實驗裝置的優點
自製實驗裝置的最大的優點可能就是節省成本吧,同時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要求來製作合適的器具。
3. 初中化學演示實驗如何創新
一、對濃硫酸稀釋的錯誤操作實驗的創新
稀釋濃硫酸的實驗非常重要,但同時,該實驗又很危險,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化學教材下冊實驗10-5「濃硫酸稀釋的錯誤操作」(如下圖),將分液漏斗中的少量水緩慢滴入錐形瓶,觀察現象。在教學過程中,實驗用的濃硫酸量太多,不但浪費葯品和危險,而且如果掌握不好酸液四濺的現象不夠明顯。
在此基礎上,我將該實驗進行了創新改進,並應用於教學中。以下是實驗改進的做法:
1、實驗儀器及試劑:廣口瓶 三孔膠塞膠頭滴管(兩個) 玻璃管 青黴素小瓶(兩個) 濃硫酸 水
2、實驗操作
廣口瓶中的兩個青黴素小瓶一個中盛有濃硫酸一個盛有水,膠塞上對應的膠頭滴管中一個吸有水,一個吸有濃硫酸。另一個孔安裝一個玻璃導管,為了防止濃硫酸溶於水放熱後使瓶內氣壓過大使膠塞頂開。
實驗開始,向濃硫酸中滴加水,為了使現象明顯,將水染成紅色,可以看到滴加的水浮在液面上沸騰,並且有液滴飛濺,並且可以聽得像熱油鍋中滴水的呲呲聲,因為水沸騰,所以滴加水後,手鬆開膠頭的同時,沸騰起來的水被吸入了滴管中。瓶子的上部可以看到水蒸氣冷凝後的液滴,也說明稀釋濃硫酸放出熱量,紅色的水變色說明濃硫酸的強氧化性和脫水性,這兩個知識點到高中可以學到。另一個小瓶是向水中滴加濃硫酸,可以看到濃硫酸由於密度大而沉到瓶底,沒有其他現象。兩個對比實驗,很明顯的對比出稀釋濃硫酸的正確和錯誤方法。因為該實驗屬於微型實驗,所以在實驗時可以用實物投影放大,效果很明顯,如果條件不允許也可以改為分組實驗,可以讓學生近距離看清水沸騰和聽到聲音。
3、裝置改進的意義
改進後的實驗優點改進後的實驗與原實驗相比,第一,儀器葯品取材方便,實驗裝置簡便,現象明顯;第二,在教材原實驗上增加了對比,更加直觀;第三,節約葯品,體現微型實驗的優越性;第四,在密閉容器中反應,大大增強了實驗的安全性,即便是讓學生操作也很安全。
4、該裝置的其他用途
(1)、該裝置還可以用於改進探究分子的不斷運動實驗,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上冊第50頁活動與探究,用的是一隻大燒杯罩住分別裝有濃氨水和酚酞試液的小燒杯,實驗所需葯品量較大,且濃氨水有揮發性和刺激性氣味,實驗不是在密閉裝置中進行,對環境有污染。使用該裝置可以解決以上問題,首先在玻璃管上綁上一個氣球,保證了裝置的密封性,在其中一支膠頭滴管里吸取濃氨水,另一支吸取酚酞溶液,實驗時同時滴入,很短時間內可以看見酚酞溶液逐漸變紅,實驗裝置簡單,易於操作,實驗現象明顯,節約葯品,保護環境。
(2)除此之外該裝置還可以探究二氧化碳和水的反應實驗,中間玻璃管上綁上氣球,防止二氧化碳氣體溢出瓶外,體現了環保的理念。一個小瓶中盛有碳酸鈣粉末或者碳酸鈉粉末,上面對應的膠頭滴管中吸有稀硫酸,不用稀鹽酸的原因,可以排除鹽酸揮發出的氯化氫氣體使石蕊變紅的干擾。另外一個小瓶中裝有用紫色石蕊溶液泡製的乾燥的小紙花,上面對應的膠頭滴管中吸有水。實驗開始:1、向碳酸鈣粉末中滴加稀硫酸,有氣泡產生,但是,看不到紫色小花變紅,說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變紅。2、另一個小瓶中,向小花上滴加水,可以看到,滴水的地方,紫色石蕊變紅了,證明石蕊變紅是二氧化碳和水共同作用的結果。3、然後將變紅的小花取出,稍微在酒精燈上烘烤,小花由紅色變為紫色,證明了碳酸很不穩定,容易分解。4、再在小花上滴加稀醋酸,小花變紅,由此對比實驗,證明使石蕊變紅的是酸。
(3)、檢驗銨根離子,中間玻璃管上綁上氣球,防止氨氣溢出瓶外污染空氣,也減少了對實驗者的危害。一個小瓶中盛有氯化銨粉末,上面對應的膠頭滴管中吸有氫氧化鈉溶液,另一個小瓶中放有一張乾燥的紅色石蕊試紙,上面的膠頭滴管中盛有水。1、向氯化銨粉末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有氣泡產生。但是看不到石蕊試紙變藍。2、向石蕊試紙上滴加水,看到試紙變藍了,證明氨氣和水生成了氨水,氨水使試紙變藍。
(4)、驗證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的反應,中間玻璃管上綁上氣球,防止二氧化碳溢出,保護環境。其中一個小瓶中盛有碳酸鈉粉末,上面的膠頭滴管中吸有稀鹽酸,另一個小瓶中盛有氫氧化鈉溶液,上面的膠頭滴管中吸有稀鹽酸。1、向碳酸鈉粉末中滴加稀鹽酸,看到有氣泡產生。2、一段時間後,向另一小瓶中的溶液中滴加鹽酸,也有氣泡產生,證明了氫氧化鈉溶液已經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了碳酸鈉。3、氫氧化鈉溶液上面的滴管中也可以換成氫氧化鈣溶液或者氯化鈣溶液,可以看到有白色沉澱生成,證明了氫氧化鈉溶液中生成了碳酸鈉溶液。
(5)、驗證質量守恆定律,中間玻璃管上綁上氣球,保證該裝置的嚴密性。用一個小瓶和膠頭滴管即可,小瓶中盛有碳酸鈉粉末,上面的膠頭滴管中吸有稀鹽酸,稱量整個裝置的質量,滴加稀鹽酸,可以看到有氣泡產生,同時氣球鼓起,再次稱量裝置的質量,質量不變,驗證了質量守恆定律。然後將氣球拿開,將二氧化碳放出裝置後,再次稱量,質量變小,同樣可以證明了質量守恆定律。
4. 化學新課程探究性實驗形式有哪些,各自有什麼優點
助人為快樂之本,第一時間來幫TA[摘要] 高中化學新課程強調實驗的重要性,加強了實驗的內容,實驗貼近生活,貼近社會,強調實驗的環保安全,最重要的是拓展了實驗功能,強調了科學探究實驗的作用。實驗探究是新課程背景下化學課堂的核心方式,是改善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是深化化學實驗課堂教學改革的基本動力。化學教師應轉變實驗教學觀念,去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讓學生主動探究實驗的方法,深入探究實驗的原理,同時做好實驗探究教學的反思,以順利完成化學實驗教學,實現化學實驗教學的價值。
[關鍵詞] 新課程;化學實驗;特點;探究性實驗;教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實驗不僅僅是理論的附屬物,更是這門學科的基礎和靈魂,玻意爾正是從實驗這個角度確立了化學,以及它在近代科學中的地位。在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實驗的形式和功能在不斷的變化和發展,它在與理論的交織中共同促進了人類的進步。在新的一輪課改中,作為化學教師,我們不應把實驗課當成是從屬於理論學習的內容,而是要當成與元素周期表、物質結構、氧化還原等方面的化學知識同樣重要的一個部分進行教學。我國著名的化學教育家戴安邦教授所說,「在化學教育中強調化學實驗,無論如何都不會過分;化學實驗室是學生學習化學最有效和收獲豐富的場所」。化學實驗課是培養學生實驗能力的主要途徑。但長期以來,在實驗課教學中普遍存在偏重實驗的操作和動手能力,忽視對實驗目的、原理的理解;強調按「本本」做實驗,忽視獨立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實驗教學與能力培養脫鉤,導致學生對實驗的最初興趣逐漸平淡,實驗的探究功能將會被淹沒。而高中化學新課程立足學生適應21世紀科學技術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構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融合的目標體系。強調了實驗的重要性,加強了實驗的內容,實驗貼近生活、貼近社會,強調實驗的環保安全,最重要的是拓展了實驗功能,強調了科學探究實驗的作用。通過科學探究的學習過程,使學生掌握科學的一般過程與方法,是科學素養培養的重要內容。面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形勢,化學教師應轉變實驗教學觀念,體現新課程化學實驗的改革特點,大力推行探究性實驗課的教學,使科學探究作為一種理念滲透到化學教學的方方面面,去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讓學生主動探究實驗的方法,深入探究實驗的原理,同時做好實驗探究教學的反思,以順利完成化學實驗教學,實現化學實驗教學的價值。
一、新課程高中化學實驗的特點
隨著素質教育的整體推進,以及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學科層面的有效實施和落實,廣東省2004年開始實行教材改革,高中化學採用人教版的標准實驗教科書。新教材由兩個必修模塊教材和六個選修模塊教材組成,所涉及的內容基本覆蓋了初等化學的所有領域。化學實驗改革是化學課程與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教材有關實驗及其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有了較大的進展,強調了實驗的重要性,選修模塊教材還專門開設了《實驗化學》的課程。對於化學實驗改革,不能就實驗談實驗,而應當將其置於整個化學甚至理科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有目的、有計劃系統地加以思考。下面讓我概括一下新教材化學實驗及其教學改革的一些新的理念。
(一)強調實驗的重要性,加強實驗的內容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科學規律是通過對自然現象的發現、探究和反復驗證形成的。化學研究主要用的是實驗方法,實驗是學習化學、體驗化學和探究化學過程的重要途徑。所以,學化學也離不開實驗。掌握實驗方法以及完成化學實驗所必需的技能,是學好化學的關鍵。新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實驗,有實驗、科學探究、實踐活動等等,選修本還專門開設了《實驗化學》課程,以對實驗進行系統的學習。新教材的實驗教學內容淡化了演示實驗與分組實驗的區別,實驗的設計非常有趣味性,而且強調有條件的學校就讓學生人人動手做實驗。教學中,教師只要積極引導,就能實現人人動手的目標。教師應讓學生充分利用現有的實驗條件,以及通過自製儀器和利用生活中的材料等手段來動手多做實驗,這樣,既訓練了學生運用化學實驗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形成了嚴謹求學的科學態度,具有批評精神和創新意識,同時較強的參與意識及實驗內在的魅力,又大大地激發了學生進行化學實驗的興趣,從而更好的掌握化學知識。
(二)實驗貼近生活、貼近社會
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科學,化學知識廣泛深刻地滲透進個人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化學物質、化學現象、化學變化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因此,貼近生活、貼近社會,成為新教材化學實驗改革的重要指導思想。新教材中除編寫了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等必學內容外,還編寫了能源、材料等的利用與人類進步的關系等閱讀材料,又如安排「家庭裝修如何選用材料」、「是否應該停止使用鋁質飲料罐」等實踐活動。選修課專門開設了《化學與生活》的課程,從「關注營養平衡、促進身心健康、探索生活材料、保護生存環境」等四個方面來闡述了生活中與化學的密切聯系。《實驗化學》還安排了「污水處理、海帶提碘、飲料的研究」等非常有實際應用意義的實驗。這些都使學生初步了解能源、材料、營養物質等這些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與人類進步的關系,從中體會化學的作用和學習化學的重要性。這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興趣,使學生感到化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身邊無處不化學;另一方面也可使學生在知道和理解化學知識的基礎上,能夠清楚所學的知識能力用於做什麼和怎麼做;同時對化學的本質和價值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因此,通過化學實驗來解釋和解決日常生活和社會實際問題,對於拓展化學實驗的功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以及經濟效益觀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三)強調實驗的安全環保作用
化學給人類的衣食住行帶來福祉的同時,也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因此,新教材的實驗非常注意環保的問題。例如,教材從引言開始,就注意結合有關內容滲透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意識的教育,又如必修一第四章,結合SO2和NO2等性質的介紹,採用學習、實驗、科學探究、實踐活動、資料卡片、科學視野等相結合的方式,從大氣、水、土壤以及居室、食品等方面相對集中地介紹了環境污染及其防治問題,使學生了解化工生產等雖然可能會給環境造成污染,但最終防治污染還需運用化學原理和化學的方法。《化學與生活》專門開設了「保護生存環境」的章節,詳細講述了如何利用化學方法來改善大氣質量、污水處理和實現垃圾的資源化等。另外,新教材也刪掉舊教材中一些毒性較大的實驗,在設計實驗方案時,要求盡量避免使用和生成毒性較大容易形成污染的物質,盡量選擇污染少的實驗方法和實驗裝置;在無法避免使用或者產生有害物質和污染的情況下,實驗方案中包括有效的保護和消害處理措施。在保證實驗效果的前提下,鼓勵進行微型化實驗,盡量減少實驗試劑用量,以使操作安全,污染減少,如《實驗化學》中的「氯氣的生成及其性質的微型實驗」,利用表面皿與玻璃片之間形成的一個相對密閉的小氣室,使生成的少量氯氣在密閉空間擴散,與各試劑液滴迅速反應,現象明顯,並可防氯氣泄漏。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形成綠色化學的觀念,強化實驗安全意識,不僅利於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有利於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和學以致用,同時有利於學生良好實驗習慣的養成。
(四)拓展實驗功能,強調科學探究實驗的作用,展現創新能力
以前教材驗證性實驗過多,探究性實驗偏少,二者比例關系失衡,導致各自的作用的發揮受到限制,新教材改變了驗證性實驗「照方抓葯」式的設計,倡導結合所學知識對「驗證性實驗」進行探究。由此安排了大量的科學探究實驗,著重學習和體驗科學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將實驗技能的訓練與培養,置於實驗探究活動之中。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把注意力放在實驗探究活動上,啟發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把實驗和化學原理的學習結合起來,重視預習、實驗、完成實驗報告三個環節,勤於思索,勇於實踐,有條不紊地進行探究。訓練學生能對實驗現象作出合理的解釋,能運用比較、歸納、分析、綜合等方法初步揭示化學變化的規律。在積極、主動的實驗探究活動中,形成化學實驗技能,使實驗技能的訓練成為實驗探究活動的結果之一。化學實驗功能的體現,不僅僅在於獲得所謂的「正確」實驗結果,更重要的使學生經歷和體驗獲得實驗結果的探究過程,只有親身經歷了這樣的過程,真正地體現了實驗探究的艱辛,學生才能對什麼是科學、什麼是科學實驗有較為深刻的理解,才能在這樣的過程中受到科學過程和科學方法的訓練、形成科學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以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化學新教材強調實驗的重要性,體現了它的基礎性,在實驗的形式上體現了課改的理念,反映現代實驗教學改革的特點,如介紹現代實驗技術,安排相當數量的應用型實驗、研究性實驗和微型實驗,體現了它的時代性和探究性,還有就是教科書以多種形式強調實驗安全,又體現了它的安全性。新教材這些特點帶給我們不同於以往的教學方法,化學實驗是進行化學學科探究性教學的基礎與核心,因此化學新課程倡導探究性實驗課教學,以有效實現新課程目標,探究性實驗課教學已成為當前化學課程的核心組成部分。
二、探究性實驗教學的特徵與含義
「探究」即探索(觀察)和研究(思維加工),這兩個要素與運用(遷移)一起,構成探究教學的基本模式:按照探索——研究——運用的程序安排教學。讓學生在探索情境中觀察事物,在研究過程中進行思維加工,在實際運用中發生知識遷移。
5. 化學改進後裝置和之前實驗裝置比有什麼優點。哪幾個方面答。
改進裝置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實驗裝置要簡潔易於操作;
2.實驗現象要直觀內;
3.安全問題,容比如防止倒吸等等;
4.環保問題,有污染的有沒有尾氣處理;
6.能否徹底符合題意。比如,反應物是否有雜質,是否有餘下的等。
6. 化學中的微型實驗裝置有何好處
減少開支,適合普及。
由於微型化學實驗是以盡量少的試樣或試劑獲取盡可能多的版化學信息,實驗權試劑用量較常規實驗試劑用量降低1~3個數量級,這就大大降低了實驗試劑用量,節約了經費。微型化學實驗由於葯品用量減少,反應時間相應縮短,再加上微型實驗儀器在設計時力求簡單,裝拆清洗比常規儀器省時,所以微型化學實驗耗時相對少。

(6)分析創新後實驗裝置的優點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取用葯品遵守三不原則:不能用手接觸葯品,不能品嘗葯品的味道,不能把鼻子湊到容器口去聞葯品氣味。
葯品沒有具體說明取用量時,一般按最少量取用:液體取1mL~2mL,固體只需蓋滿試管底部。
用剩的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不放回原瓶,不隨便丟棄,不拿出實驗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固體葯品的取用:塊狀固體用鑷子夾,粉末狀或細晶體用葯匙取,必要時可用紙槽取。
7. 對照圖I、圖Ⅱ實驗,圖Ⅱ實驗的裝置有何優點
這個應該是測量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的裝置吧。那麼圖II的優點有:
紅磷有酒精燈加熱能與氧氣充分反應,確保了氧氣的反應完全
注射器的最小分度值要比圖I的小,有利於精確測量
圖II裝置比圖I裝置小,節省葯品
8.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試驗的改進裝置有什麼優點
確定氧氣含量的裝置:紅磷,廣口瓶,燃燒匙,導氣管,燒杯,止水夾。
收集氧氣裝置:固加熱型:高錳酸鉀,試管,酒精燈,鐵架台,棉花團,水槽,導氣管,集氣瓶
固液不加熱型:鐵架台,錐形瓶,二氧化錳,雙氧水,分液漏斗,導氣管,水槽,集氣瓶
9. 有沒有關於中學生化學創新實驗的看法急用啊!!!!!!!
摘要 化學是實驗科學,實驗能力是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加強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實驗創新能力,多年來廣大教育工作者付出了艱辛的努力。要加強實驗教學,教師的實驗素質是關鍵。本文從我縣舉行的教師創新實驗大賽中談了幾點自己的感悟,提出一些改進的嘗試,以期與同行商榷。
「化學實驗是化學科學賴以形成和發展的基礎,是檢驗化學科學知識真理性的標准;是化學教學中學生獲取化學經驗知識和檢驗化學知識的重要媒體和手段,是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的重要內容和途徑。」以實驗為基礎展開化學教學已成為所有化學教學工作者的共識。那麼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使化學實驗教學更切合教學改革的潮流、適應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需求呢?只有對化學實驗進行不斷改進和創新,化學實驗才會充滿生命和活力、保持其在化學教學中的獨特魅力。
化學實驗創新的方法很多,教師應該學會如何選擇創新點,即學會尋找從何處創新。筆者有幸親歷了縣第三屆中學化學創新實驗大賽,深有感觸,現從中摘取一二,以饗讀者。
一、化學創新實驗的特點
中學化學創新實驗的發展方向在哪裡?我認為關鍵要體現一個「新」字,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高質量地發揮實驗功能。下面我就列舉在本次活動中的幾個精彩片段,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1、改造實驗儀器,使操作簡便易行
教學中我們已習慣使用傳統的實驗儀器,雖然會帶來較好的效果,卻往往忽視儀器的笨拙和使用時的千萬小心,這種視經典為權威的思想往往就是教師缺乏創新的症結所在。實際上,科學的實驗方法就是應該不斷的發現問題,傳統儀器的不當之處無疑給我們提供了實驗創新的課題。
例如,在「物質加熱」實驗中,人們已習慣於用鐵架台(帶鐵夾)夾持試管,考慮到鐵架台的笨重、使用不便,設計了如圖(一)所示裝置,改進後的儀器簡單且取材方便,也容易攜帶。另外,有人又根據酒精燈使用不太安全的因素,設計了簡易的「安全酒精燈」(見圖一)。
又如,學習「質量守恆定律」一節時,在使用托盤天平稱量氫氧化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後的質量時,由於操作繁瑣且直觀性不強,可以利用浮力原理,設計了如圖(二)所示裝置,通過觀察比較反應前後試管浸在液面中的高度即可(試管作上標記)。經過改進後的實驗操作起來方便,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學科間的融合。
2、改造實驗裝置,體現化學反應的「綠色化」
對於一個傳統的實驗裝置,其可行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或多或少也存在一些弊端:如連接儀器較多,操作起來不方便;反應時間長,不利於教學;產生有毒尾氣,危害人體健康;等等。要進行實驗的創新與改革,這些都應成為考慮的因素。
例如,在教學「燃燒的條件」時,若把紅磷、白磷直接放在空氣中燃燒,既污染環境又危害健康,如果能創造條件讓實驗在封閉的條件下完成,即可解決上述弊端。圖(三)就是該實驗的「綠色環保」設計,具體做法是:①擠壓氣泵通入空氣,無明顯現象(說明可燃物雖與氧氣接觸,但溫度達不到著火點也不會燃燒);②用酒精燈先給試管均勻預熱,後對准紅磷與白磷的中間部位集中加熱,同時擠壓氣泵(使空氣先通過紅磷再通過白磷),此時可觀察到白磷劇烈燃燒而紅磷無明顯變化,由此即可證明燃燒的條件。本實驗最大的優點是自始至終都在封閉的條件下完成,有利於環境保護,符號綠色化學的要求。
又如,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實驗,由於教材提供的實驗裝置密封性不易控制,加上導氣管內尚留有空氣導致誤差較大,基於此可進行如下改進:將足量白磷放在試管中並塞緊膠塞,用酒精燈加熱使白磷充分燃燒,待試管冷卻後浸入水中,在水面下拿掉膠塞,過一會再塞上膠塞拿出水面觀察(事先把試管五等份)。本實驗所用儀器少且效果十分好。
3、針對實驗中的安全隱患,設計解決方案
在一些實驗過程中,常常由於物質化學性質的特殊性,給實驗增加了難度甚至危險性,老師們大都避而不談或只給學生講原理。殊不知,在這些實驗中卻蘊藏著豐富的創新素材,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例如,上教版教材(九年級)關於麵粉爆炸實驗,做該實驗有一定的難度和危險性,若想辦法克服困難,讓學生在安全、好奇的狀態下完成實驗,不但能加深他們對實驗原理的理解,更為重要的是能消除對實驗的畏懼感,培養科學的「實驗」觀。圖(四)就是經過改進的實驗裝置:實驗時,先用洗耳球吸滿麵粉,點燃蠟燭後蓋上蓋(不宜太緊),然後用力擠壓洗耳球讓麵粉充滿整個容器,隨著「砰」的一聲響蓋子騰空而起,在一群歡呼聲中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
4、根據物質的化學性質,設計趣味實驗
教學中,可以根據物質化學性質的特殊性,設計一些有趣的實驗,既能豐富課堂內容,鞏固所學知識,又能提高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例如,根據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又不能支持燃燒的性質,可以設計比較有趣的滅火實驗:先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氣體,然後將蘸有酒精的棉條點燃後放進集氣瓶中(注意不要將棉條全放進瓶中),可觀察到浸入瓶中的那部分熄滅,若把棉條提出後又恢復燃燒。通過這一簡單的實驗設計,學生的思維火花也耀燃紙上。
二、對實驗教學的反思
盡管這次活動得到了與會領導和老師的一致好評,對化學實驗的改革與創新起到了很好的倒向作用,但實驗中也暴露了一些問題,如創新、探究的力度不夠,一些實驗仍偏向「高、大、長」發展的趨勢…
新課標實驗教學改革在化學課程改革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教師的觀念、態度和改革力度都將直接影響整個新教材的教學質量和育人效果。教師要認真對待每一個實驗,啟發引導學生關注實驗過程,突出學生在實驗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加強實驗教學中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與評價等。
10. 改造的裝置與教材的裝置相比,優點是
(1)磷燃燒生成的大量白煙對人體健康有害,改進後的裝置比圖回1的裝置的優點為:能防答止白磷燃燒產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體健康.
(2)圖1實驗中燒杯中熱水能提供熱量,且能使水中的白磷與空氣隔絕.
(3)試管中的白磷、水中的白磷不燃燒,水中的白磷不能與氧氣接觸,能驗證燃燒需要與氧氣接觸.
(4)燃燒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①可燃物、②氧氣或空氣、③溫度要達到著火點,要使圖2試管中的紅磷燃燒,可採用取出試管,擦乾外壁,在酒精燈上加熱的方法.
故答案為:(1)防止白磷燃燒產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體健康;
(2)隔絕空氣、提供熱量;
(3)試管中的白磷、水中的白磷不燃燒;
(4)取出試管,擦乾外壁,在酒精燈上加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