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急需煤礦提升機鋼絲繩檢修制度,有哪位知道啊謝謝啦
(一)升降人員或升降人員和物料用的鋼絲繩,自懸掛之日起每隔6個月檢驗1次;懸版掛吊盤的鋼絲繩,權每隔12個月檢驗一次。
(二)升降物料用的鋼絲繩,自懸掛時起12個月時進行第1次檢驗,以後每隔6個月檢驗1次。
摩擦輪式絞車用的鋼絲繩、平衡鋼絲繩以及直徑為18mm及其以下的專為升降物料用的鋼絲繩(立井提升用繩除外),不受此限。
② intros鋼絲繩檢測儀操作流程剛買一台希望給出
intros鋼絲繩檢測儀可檢測鋼絲繩的斷絲金屬橫截面積損失,可以准確評估出鋼絲繩的剩餘使用壽命。是礦用提升機鋼絲繩首選的檢測設備。intros鋼絲繩檢測流程大致分為
查看現場檢測環境→做好准備工作→搜集相關信息→准備儀器→儀器標定→固定儀器→鋼絲繩充磁→鋼絲繩檢測→數據下載→數據分析→出具報告更詳細的可以查閱百克特網站在搜索框內搜索檢測流程可以看到
③ 用來升降人員和物料的鋼絲繩自懸掛之日起應多久檢驗一次
百克特友情提醒提升機鋼絲繩的檢測周期是三個月進行一次無損探傷檢測。但同時也需要對鋼絲繩的使用情況進行記錄和觀察,一旦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避免因小失大。引發事故
④ 鋼絲繩無損檢測設備
中國工業檢驗檢測網上找去
⑤ 礦用提升機測速裝置是什麼
本標準是從物理性能及預定使用方面對礦井提升機和礦用提升絞車提出的限制。規定的安全要求是針對礦井提升機和礦用提升絞車所有的危險。它適用於GB/T 15706.1—1995中3.11規定的機器壽命期內各階段所產生的危險。
本標准適用於單繩纏繞式礦井提升機、多繩摩擦式提升機和礦用提升絞車。
本標准不適用於JT—0.8和2JT—0.8型礦用提升絞車和液壓絞車。
2 引用標准
下列標准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准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准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准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3836.1—83 爆炸性環境用防爆電氣設備 通用要求
GB 11345—89 鋼焊縫手工超聲波探傷方法和探傷結果分級
JB 1581—96 汽輪機、汽車發電機轉子和主軸鍛件 超聲波探傷方法
JB 3277—91 礦井提升機和礦用提升絞車 液壓站
JB 4263—86 交流傳動礦井提升機 電控設備技術條件
JB/T 6754.1—93 直流傳動礦井提升機電控設備 第一部分 機組電控設備
JB/T 6754.2—93 直流傳動礦井提升機電控設備 第二部分 晶閘管電控設備
JB 8519一1997 礦井提升機和礦用提升絞車 盤形制動器
煤礦安全規程(1992年版)
冶金地下礦山安全規程(1990年版)
3 危險一覽表
礦井提升機和礦用提升絞車在其壽命期間內,因物理性能及預定使用而在各階段可能產生的危險見表1。
表1 危險一覽表
序號
危 險
3.1
捲筒主要焊縫開焊,主軸內部存在缺陷
3.2
提升速度超過最大速度
3.3
限速裝置失靈,到達終端位置的速度超過規定值
3.4
提升容器超過正常終端停止位置,出現過卷現象
3.5
超載和欠電壓運行
3.6
工作制動失效
3.7
安全制動力矩不足或安全制動失效
3.8
多繩摩擦式提升機安全制動時,張力比值超過滑動極限,出現打滑現象
3.9
制動閘瓦設計摩擦系數不夠,接觸面積不足,過磨損嚴重
3.10
安全制動器空行程時間不能保證
3.11
塊式閘拉桿有裂紋
3.12
液壓站不能保證控制系統可靠
...原理:渦輪葉片在流體場中作功的"渦輪葉
片的槳角力學原"這個原理表明了葉片在流體場中的作功時的數學原理 制動盤兩側或制動輪上有降低摩擦系數的介質,如水、油等
安全要求和/或措施
4.1 本標准安全技術原則與規范應符合GB/T 15706.2的規定。
4.2 提升裝置的捲筒、摩擦輪、天輪、導向輪和導向輥等的最小直徑,同鋼絲繩直徑之比,應符合《煤礦安全規程》中第392條或《冶金地下礦山安全規程》中4.5.1的規定。
4.3 立井的天輪、摩擦輪、導向輪的直徑或捲筒上繞繩部分的最小直徑,同鋼絲繩中最粗鋼絲直徑之比,應符合《煤礦安全規程》中第393條或《冶金地下礦山安全規程》中4.5.2的規定。
4.4 纏繞式礦井提升機和礦用提升絞車纏繞鋼絲繩的層數,應符合《煤礦安全規程》中第395條或《冶金地下礦山安全規程》中4.5.3的規定。
4.5 捲筒上纏繞兩層或兩層以上鋼絲繩時,擋繩板邊緣高出最外一層鋼絲繩的高度,應符合《煤礦安全規程》中第396條或《冶台金地下礦山安全規程》中4.5.4的規定。
4.6 立井中用罐籠升降人員的加速度、減速度和最大速度,用吊桶升降人員的最大速度,應符合《煤礦安全規程》中第400條或《冶金地下礦山安全規程》中4.5.8的規定。
4.7 立井升降物料時,提升容器最大速度,應符合《煤礦安全規程》中第401條或《冶金地下礦山安全規程》中4.5.8的規定。
4.8 斜井提升容器的最大速度和最大加、減速度,應符合《煤礦安全規程》中第402條或《冶金地下礦山安全規程》中4.5.9的規定。
4.9 礦井提升機和礦用提升絞車應安裝於無爆炸介質、環境溫度為5~40℃的機房內或環境溫度不高於28℃的硐室內。
4.10 司機操縱台位置處的雜訊聲壓級不得大於85dB(A)。
4.11 捲筒、摩擦輪、閘盤或閘輪的主要焊縫應達到Ⅱ級焊縫要求,並消除焊接內應力。
4.12 主軸內部不允許有夾層、折疊、裂紋、鍛傷、結疤和夾渣等缺陷。
4.13 纏繞式礦井提升機和礦用提升絞車的調繩離合器在規定壓力下操作靈活、可靠,油缸及管路不能有滲漏油現象。
4.14 纏繞式礦井提升機和礦用提升絞車鋼絲繩頭固定在捲筒上,應有特備的容繩或卡繩裝置,不能系在捲筒軸上。繩孔不能有銳利的邊緣,鋼絲繩的彎曲不能形成銳角。
4.15 每台礦井提升機和礦用提升絞車都應具備有工作制動和安全制動兩種功能,且彼此各處各自獨立而可靠地實施。制動閘可共用一套閘瓦,也可分別配製,其操縱和控制機構應分開。
安全制動除司機操縱外,還應能自動抱閘,並且在抱閘的同時斷開電動機電源。
雙捲筒兩套閘瓦的傳動裝置應分開,而且正常提升時能同步動作。在調繩時,活捲筒的閘瓦應處於安全制動狀態,死捲筒的閘仍能正常操作。
4.16 在立井和30°以上的傾斜井巷中,纏繞式礦井提升機和礦用提升絞車在制動狀態時,所產生的力矩和實際提升最大靜荷重旋轉力矩之比不能小於3;對質量模數小的絞車,上提重載安全制動閘的制動減速度超過規定的限值,其比值可適當降低,但不能小於2。在調整捲筒旋轉相對位置時,制動裝置在閘盤或閘輪上所產生的力矩,不得小於該捲筒所懸重量形成的旋轉力矩的1.2倍。
4.17 多繩摩擦式提升機防滑安全校驗應符合:
——安全制動閘所產生的安全制動力矩值,應滿足不同負載(滿載或空載)在各種運行(上提或下放重物)方式下產生緊急制動減速時,張力比值不超過鋼絲繩的滑動極限,且同時應滿足重載下放減速度不小於1.5 m/s2及重載提升減速度不大於5 m/s2;
——工作制動閘制動力矩不小於提升最大靜荷重旋轉力矩的3倍;
——當一級制動裝置不能滿足要求時,應採用二級制動裝置;
——宜選用平衡提升系統。
4.18 多繩摩擦式提升機的襯墊允許最大比壓應達到2 MPa。鋼絲繩與摩擦襯墊之間的許用摩擦系數不小於0.2,有條件時,宜採用0.25。
4.19 制動閘瓦同制動盤或制動輪的設計摩擦系數不小於0.4。
4.20 制動閘瓦同制動輪或制動盤接觸面積:
——塊式制動器制動時,接觸面積不小於80%;
——盤形制動器制動時,接觸面積不小於60%。
4.21 制動閘松閘時,閘瓦同閘輪或閘盤間隙:
——塊式制動器平移式不大於2 mm,且上下相等;
——塊式制動器角移式不大於2.5mm;
——盤形制動器不大於2 mm。
4.22 各類制動器安全制動空行程時間:
——壓縮空氣驅動制動器不能超過0.5 s;
——儲能液壓驅動制動器不能超過0.6 s;
——盤形制動器不能超過0.3 s。
4.23 塊式制動器液壓系統不漏油,蓄壓器在停機後連續15min蓄壓器油塞下降距離不超過100mm。
塊式制動器壓風制動系統不漏風,在停機後15 min壓力下降不超過額定值的10%。
4.24 塊式制動器傳動桿靈活可靠,制動橫拉桿和拉桿不準有裂紋。
4.25 塊式制動器操縱手把使用方便、靈活,安全可靠,操縱力不大於50N。
4.26 盤形制動器性能應符合JB 8519中的規定。
4.27 液壓站安全性能應符合JB 3277—91中4.5—4.
制動盤兩側或制動輪上,不得有影響降低摩擦系數的介質(如油、水等)。
4.29 深度指示器系統要能准確地指示出提升容器所在井筒中的位置,指示清晰,能發出減速、停車和過卷等訊號,並設有深度指示失效保護。
4.30 模擬量控制交流傳動礦井提升機電控設備的制動、保護和聯鎖功能應符合JB 4263—86中3.4和3.5的規定。
4.31 模擬量控制直流傳動礦井提升機機組電控設備的電氣性能、保護和聯鎖功能應符合
4.32 模擬量控制直流傳動礦井提升機晶閘管電控設備的電氣性能、保護和聯鎖功能應符合JB 6754.2—93中4.5和4.7的規定。
4.33 礦用提升絞車電控設備的制動、保護和聯鎖可參照JB 4263—86中3.4和3.5的規定。
4.34 有外露旋轉構件,如聯軸節、開式齒輪等,應設固定的防護裝置。
.1 礦井提升機和礦用提升絞車的加速度、減速度和最大速度技術指標可在試驗場或現場用「提升機智能測試儀」進行測定,也可用光電示波器、電壓表或數字式測速儀等方法進行測量。其指標按4.6、4.7和4.8的規定。
捲筒、摩擦輪、制動盤或閘輪主要焊縫應按GB/T 11345中的規定進行測定。
調繩離合器以1.25倍設計壓力進行試驗,保持5 min,油缸和管路各密封處沒有滲漏油現象,再以試驗壓力不大於2MPa(雙向作用油缸)或4 MPa(單向作用油缸)進行離合試驗,反復三次,動作靈活可靠。
制動力矩可採用「提升智能測試儀」進行測定,也可用精度不低於2級的測力計、應變儀進行測定,其指標按4.16和4.17的規定。
安全制動空行程時間,可採用「提升機智能測試儀」進行測量,也可用在閘瓦接觸面上貼金屬箔片,用電秒錶進行測定,其指標按4.22的規定。
多繩摩擦式提升機襯墊允許最大比壓和鋼絲繩同摩擦襯墊之間的許用摩擦系數值及礦井提升機和礦用提升絞車的制動閘瓦同制動盤或制動輪的設計摩擦系數可依據襯墊或閘瓦製造廠提供的保證,或通過第三方公證機構按標准在試驗台上進行測定。
摘要"提升機閘控系統是提升機能否安全運行的主要部位,閘
盤制動間隙是關繫到制動系統能否安全,...素,長期以來,我國礦用提升機盤形
閘制動間隙監...器8#9.盤形閘工作原理是常閉式結構,液壓開閘.用 碟形彈簧
產生...
⑥ 提升機鋼絲繩繩頭在滾筒上固定,容繩或卡繩裝置,不應系在滾筒軸上,繩孔不應有銳利邊緣,不理解跪求
《煤礦安全規程》第四百二十一條規定「鋼絲繩繩頭固定在滾筒上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必須有特備的容繩或卡繩裝置,嚴禁系在滾筒軸上.
(二)繩孔不得有銳利的邊緣,鋼絲繩的彎曲不得形成銳角.
(三)滾筒上應經常纏留3圈繩,用以減輕固定處的張力,還必須留有作定期檢驗用的補充繩.」
說明:(一)主要強調不允許採用將鋼絲繩用纏繞在滾筒軸上得方式固定鋼絲繩,應採用卡繩裝置固定鋼絲繩.
(二)繩孔不得有銳利的邊緣是怕鋼絲繩被繩孔銳利的邊沿損傷;鋼絲繩的彎曲形成銳角直接將繩損壞.
(三)滾筒上纏留的3圈繩,提高鋼絲繩在滾筒上得摩擦力,防止鋼絲繩從滾筒上抽出,由歐拉公式可知,圍包角越大摩擦力越大.
⑦ 提升機鋼絲繩如何檢查
通過手摸和觀察,如果有劃痕等問題會感到比較的刺手
⑧ 煤礦提升機鋼絲繩的檢查方法有哪些
煤礦提升機鋼絲繩是副提升裝置系統的「咽喉」,其正常安全運行與事故直接聯系,所以,抓好提升機鋼絲繩的檢查尤為重要。
《煤礦安全規程》第四百一十一條提升鋼絲繩必須每天檢查1次。
1.機電科制定提升機鋼絲繩檢查制度。
2.機電科提升隊選責任心強的老工人擔任,經技術培訓合格。
3.實行專人專繩日檢制度。檢查工應熟知《煤礦安全規程》對鋼絲繩的有關規定。
4.了解並掌握所負責的鋼絲繩技術參數和質量標准。
5.對所使用的檢查工具、量具和檢驗儀表進行認真檢查和調整。
6.在檢查之前應在繩上作好檢查起始的標志和檢查長度的計算標志,在同一根繩上每次檢查的起始標志一樣。
7.檢查工開始檢查鋼絲繩前要與提升機司機、監護人員及信號工共同確定好檢查聯系信號,檢查期間不得同時進行井筒或提升機的其它作業。
8.對使用中的鋼絲繩日常檢查時,提升速度應小於0.3m/s,用肉眼觀察和手捋摸的方式進行。
9.檢查鋼絲繩時,應由2人同時進行,1人在井口,另1人在出繩口,以便檢驗全繩;在井口驗繩時應系安全帶。
10.利用深度指示器或其它提前確定的測量點。
11.檢查鋼絲繩時用棉紗擦乾凈鋼絲繩,用有讀數的游標卡尺測量鋼絲繩直徑;用改錐探知是否有支出的斷絲,以免傷手;用眼觀察是否銹蝕等情況。
12.斜井對鉤頭頻繁拖移點和制動頻繁受力點,需詳細檢查。
13.若檢查時發現鋼絲繩出「紅油」,說明繩芯缺油,內部銹蝕,應引起注意,並進行仔細檢查。必要時可剁繩頭檢查鋼絲繩內部銹蝕情況。
14.立井對使用的鋼絲繩月檢時,除包含日檢全部內容外,還應詳細檢查提升容器在井口和井底時,從滾筒到天輪段的鋼絲繩,詳細檢查繩卡處有無斷絲、並用游標卡尺測量繩徑是否有變化。
15.做好鋼絲繩檢查記錄,應將檢查內容、檢查結果逐項填入鋼絲繩檢查表,提升隊檢修班班長每天對鋼絲繩檢查內容審核;提升隊技術員每周對鋼絲繩檢查內容抽檢一次,提升隊隊長每月對鋼絲繩檢查內容抽檢一次,機電科分管副科長每季對鋼絲繩檢查內容抽檢一次。
16.檢查中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向有關領導匯報。
⑨ 多繩摩擦提升機提升鋼絲繩箕斗一根繩兩側液壓平衡裝置上下始點怎麼規定的
因為提升機的提升張力,包括所提物料重量、箕斗重量、鋼絲繩重量、懸掛裝置重量,平衡配重量等。鋼絲繩重量是鋼絲繩的最大懸垂長度重量,計算就是用鋼絲繩最大米重乘以最大懸垂長度。
⑩ 提升機與鋼絲繩連接裝置及主要受力部件有哪些
提升機一般都是多繩摩擦驅動,主要受力部件就是摩擦輪極其輪軸和鋼絲繩,再者就是繩輪的驅動齒輪及電動機。
常用鋼絲繩品種有磷化塗層鋼絲繩、鍍鋅鋼絲繩、不銹鋼絲繩或塗塑鋼絲繩。大氣環境中使用,專利技術生產的錳系磷化塗層鋼絲繩使用壽命最長,錳系磷化塗層可以大幅度提高制繩鋼絲表面的耐磨性和耐蝕性,磷化塗層鋼絲繩疲勞壽命是光面鋼絲繩的3-4倍,隨著對耐磨磷化液的研究,還有進一步提高的可能性。依據磷化塗層鋼絲繩目前市場價格,磷化塗層鋼絲繩日均使用成本僅僅是光面鋼絲繩的百分之三十左右,磷化塗層鋼絲繩是光面鋼絲繩的升級換代產品,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