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飛船中女宇航員如何保證隱私,洗澡時怎麼辦
自從人類演化出文明之後,人類就開始格外注重隱私。然而宇航員在太空中執行任務時,太空飛船內空間有限,在這有限的空間內,還有各種實驗儀器以及各種操作器材占據了大多數空間,在這種情況下,女宇航員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呢?
其實,宇航員需要注意隱私的時候只有在睡覺,上廁所以及洗澡時,科學家們考慮到了宇航員們的需求,已經為她們合理地保證了隱私空間。
曾有宇航員開玩笑地說,用於大小便的管子開口非常細,你要瞄得很准才可以。如果你瞄得不太準的話,在衛生間里有手套,需要你用手抓住四處漂浮的小便顆粒,然後將它們處理掉。所以在衛生間里,也有消毒用具。
不過,一般情況下,經過訓練的宇航員們使用這些衛生潔具幾乎沒有什麼問題。
其實在太空中最應該擔心的不是大小便的問題,而是放屁。這是因為屁中含有一定的甲烷,以及其他的易燃氣體,而飛船又是一個密閉空間,如果屁中的甲烷一直積蓄起來,有可能會導致火災的發生,所以想要放屁的時候,最好去飛船的排氣口解決。不過如果是穿著宇航服,則可以直接放屁,因為宇航服中有空氣過濾系統。
女宇航員們如何洗澡受失重影響,女宇航員們洗澡確實是一個大問題,但這個問題並不是隱私的問題,而是水不會向下流動,而是漂浮在船艙內。
宇航員洗澡時,其實也有專門的地方,也可以保證女宇航員的隱私。只不過在太空中不能洗澡,只能擦澡。
宇航員們會將水擠在毛巾上,毛巾吸收了一部分水之後再擦在身上,之後再塗上免洗沐浴露,然後再用干毛巾將自己身上的水分擦乾凈,此時就完成了洗澡的全過程。
曾經有科學家想要發明一個沖澡的裝置,但在失重環境下,水滴會四處漂浮,一旦被宇航員誤吸其中,則可能會導致被嗆到甚至會淹死。所以在飛船上洗澡僅僅是擦一下,而不是像地球一樣沖洗。
在洗澡時,水滴會四處飄動,不過不用擔心,因為飛船上有收集水分子的裝置,飛船上的水蒸氣會被它們收集起來重新利用。
不過在太空中洗澡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原因是因為將水送往太空的運費非常昂貴,根據數據來看,每公斤的水運費在人民幣50萬左右,所以在太空中,能不洗澡就不洗澡,實在想要洗澡可以擦澡。
宇航員們的生活太空飛船空間雖然有限,但一般情況下隱私還是能夠有所保證的,甚至連飲食都能保證宇航員們的口味。據了解,宇航員可以隨身攜帶一些食物,比如:花生醬等。
其實,太空的生活並不是那麼的枯燥乏味,宇航員們在天空中除了要完成各種實驗,記錄數據等工作之外,還可以在飛船上健身,一般飛船會配備自行車以及跑步機等,供宇航員們使用。
而且,一般宇航員執行任務的時間並不會特別長,一般為幾天,或者幾個月,只有極其個別的情況下,才會一整年都待在太空中。
『貳』 核反應堆的秘密已經破解了嗎
原子能的實際試驗,是在美國進行的。那是在1942年,當時歐洲正處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許多原子科學家都集中到了美國。這一年12月,流亡到美國的義大利科學家恩里柯·費米等人,在美國芝加哥大學操場的地下,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個原子核裂變反應裝置。由於實驗極為保密,工作人員一律不許對外講出自己的工作情況,所以外界一般人是不知道這里的秘密的。
這個反應裝置是由鈾和石墨一層隔一層堆積而成的,共有57層,組成一個「堆」。這個「堆」極其龐大,據說光是使用的石墨,就夠為當時全球每個人做一支鉛筆。
當時的工作人員為了保密,在對外聯系時,不能暴露真相。在打電報時,就只用一個簡單的詞「Pile」來代表實驗裝置,這個詞的意思就是「堆」。後來,原子核裂變反應裝置為世人所知,已經不成為秘密了,但是那個代號「堆」卻沿用了下來,成為反應裝置的正式名稱。
有了反應堆,就可以控制原子核裂變反應的速度,使核能得到和平應用,如發電等。
現在反應堆的種類很多,有壓水堆、天然鈾石墨氣冷堆等等,一般核電站用的是壓水堆。壓水堆就是加壓水型反應堆。在這種反應堆里,裝有核燃料,如鈾235等。為了控制反應速度,反應堆里還裝有許多組控制棒。控制棒一般都是用能吸收中子的材料製成,如銀銦鎘合金、硼鈉等。核燃料在反應堆中排成有規則的堆芯,放在一種堅固的鋼容器里。控制棒由電動機驅動,根據需要來控制中子的多少,從而掌握裂變反應的速度。反應堆在裂變反應時會產生巨大的熱量,這些熱量可以用高壓水帶走。
在核電站里,反應堆是關鍵性裝置。為了將原子核裂變的能量用來發電,還得有一套完整的設備。它除反應堆外,還有蒸發器、汽輪機和發電機等。此外,還有蒸汽和水的管路等。
在用壓水堆作反應堆的核電站里,總共有兩套管道迴路。第一套迴路是通過主泵輸入高壓水,水進入反應堆後,被裂變反應的熱能加溫,高溫水經穩壓器進入蒸發器中,將第二套迴路里的水加溫,變成蒸汽。蒸汽進入汽輪機,帶動汽輪機,汽輪機帶動發電機發電。從汽輪機出來的蒸汽還可以通過冷凝器和泵,進入蒸發器中再次利用。從蒸發器中出來的另一部高壓水還可以返回到反應堆中。
也許有人會擔心,原子能發電站安全嗎?它不會像原子彈那樣爆炸吧?這種擔心是多餘的。首先,原子能發電站和原子彈雖然都是利用原子核釋放的能量工作的,但它們的工作原理和過程是不同的。原子彈的能量釋放速度不能控制,在瞬間進行;而原子能發電站的能量可以通過控制棒控制,按需要慢慢釋放。可見,原子能發電站決不會爆炸。此外,原子能發電站還有多種保護措施。核燃料是放在堅固的鋼容器里,反應堆又裝在用金屬製作的耐壓容器中,而且埋在地下很深的地方。周圍又用水泥等材料,把它嚴密地封鎖起來。即使萬一有原子輻射線泄漏,嚴密的封鎖線也會把它們封鎖在地下,不致泄漏到外面。
『叄』 航天員在艙內的一舉一動都需要被監測嗎
對於「航天員的一舉一動都需要被監測嗎?」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吳季表示,航天員有自己的隱私空間,每一個航天員有一個小休息室,他們有隱私的活動空間。對此,楊宇光也解釋到:「航天員有私密空間,他們在與家人通話的時候都是在私密空間,可以不讓別人聽見。」
雖然在太空要呆三個月,但是航天員在太空中也能實現洗澡。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楊宇光介紹說,1970年代美國空間實驗室在太空做過洗澡的試驗,但是不太成功,因為是失重條件,效果不好。
所以後來航天員基本都是擦澡。中國的空間站有一個噴頭的裝置,把水噴在身上用毛巾去擦。國際空間站基本也是用這種方式。
在失重的太空下,航天員的鍛煉方式:
吳季解釋:「在太空的運動不同於地面,航天員在跑步台上需要在腰間系一個橡皮筋拴在跑台上,不至於飄起來,讓他們的力量得到訓練。」而自行車訓練,通過增加車輪的阻力,達到鍛煉效果。
吳季還表示,因為目前,通訊手段已經非常發達,航天員可以通過視頻與親人通話,甚至可以每天通話,應該說不存在很孤獨,很困難的情況。但太空生活給航天員的心理素質提出了要求,比如說協作精神,隊員們不能相互鬧別扭,性格不能太孤僻。
「在選拔航天員的時候也考慮這些情況,他們的選拔是按照乘組來,一個乘組在地面上就經常在一起呆著。他們之間很協調,相互補台,相互支援,有明確分工,他們也習慣於這種分工。所以當一個航天員出現了問題,不是換掉其中的某一人,而是換下整個乘組。這次公布的航天員名單,就有一個備份乘組。」
以上內容參考 紅星新聞-航天員3個月太空生活怎麼過?怎麼鍛煉怎麼洗澡?航天專家揭秘太空生活
『肆』 時空港螞蟻王國的秘密通道怎麼解開
石洞
『伍』 玻璃瓶里有液體也有硬幣,還有白色的粉末狀東西,瓶口密封,在一家商店裡發現的,店主說這是秘密
這個裝置和風水無關。(如果有,也是極為特殊的邪法,和主人相關的。但是這種可能性不大。)可能性比較大的,是做舊的一個實驗吧(錢幣、青銅器等,為了試驗銹跡)。
『陸』 卡什庫拉克山洞有什麼秘密
在前蘇聯西伯利亞地區,有一個叫做卡什庫拉克的神秘洞穴。凡是到這個洞穴來考察的專家都有過一些令人震驚的故事。當這些人進入洞中的時候,有的人會無緣無故地感到驚慌失措,然後又會扔下所有裝備,不顧一切地沖向洞口,一心要沖向有光亮的地方。當人們清醒過來以後,往往不能解釋自己剛才的行為,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驚慌失措地逃跑。似乎在那一刻,他們都失去了控制。
那麼,卡什庫拉克洞穴里到底有什麼?人們為什麼會在這里有如此驚慌失措、不正常的舉動呢?難道這僅僅是人在漆黑的地下所產生的幻覺嗎?為了探索這個奧秘,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紛紛來到卡什庫拉克洞穴進行考察。
1985年,西伯利亞醫學研究所的巴庫林帶領一批洞穴專家來這里考察。在洞穴里經過幾個小時的考察工作後,他們依次向洞口走去,准備離開洞穴。最後一個往洞口走的是巴庫林。他胸部戴著專用的防護帶,防護帶上牢牢地系著繩子,他來到洞口,拉著繩子准備向上攀登。忽然,巴庫林感到後面似乎有一種凝重、專注的目光盯在他的背上,巴庫林突然感到身上一陣發熱。這時候,他心裡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逃跑,可他感到自己的腿好像已經僵直了,此時此刻,他又感到一種莫名的恐懼從內心深處襲來,現在他根本不敢回頭看一看背後到底有什麼東西,好弄明白為什麼他會那麼害怕。
過了一會兒,巴庫林感到自己似乎已經處於一種被催眠的狀態下,冥冥中他似乎順從了別人的意志,慢慢轉過了頭,終於看到自己身後竟然站著一個人,是一位中年巫師,也叫薩滿。巴庫林一下子被嚇呆了。只見那個薩滿離他大約有5米遠,洞穴里沒有風,但是那人身上穿的衣服卻在飄動,他頭上戴著一頂有角的皮帽子,兩隻眼睛閃閃發光。薩滿看著巴庫林,對他做了一個讓他跟他走的手勢。巴庫林先是像中了魔法一樣,無意識地向深處走了幾步,然後又好像擺脫了這種魔法,又走到洞口,拚命拉起那根繩子來,因為這是他和上面同伴聯系的唯一紐帶了,當然這也是他請求救援的信號。就這樣,巴庫林擺脫了洞穴中那神秘的「誘惑」,終於安全地返回到地面。不過,在這件令人恐怖的事情過去很久以後,在巴庫林的夢境中還經常出現薩滿的形象,在夢中,薩滿做著那個神秘的手勢,叫巴庫林跟他走。每次,當巴庫林從噩夢中驚醒後,那種恐懼還久久不能散去。
其實,巴庫林的奇遇並不是獨一無二的。新西伯利亞洞穴探測俱樂部的一些年輕人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有一次,在一所地下大廳里,他們曾經和一個黑色的軀體意外地遭遇,那個軀體一見到他們就急忙躲進了岩石縫。
人們對於在洞穴里發生的一切所進行的描述大同小異,由此,有人開始懷疑:會不會是洞穴里某種空氣特殊的化學性質在作怪,從而讓人們產生某種幻覺?
為了探究真相,巴諾夫斯基教授決定與其他學者一起去考察卡什庫拉克洞穴。教授一行人進入洞穴後,就屏住了呼吸小心翼翼地行走。洞里的溫度很低,大家走在裡面,能聽到腳下的泥水在喀吧喀吧地響著。要是不小心一腳踩空了,就會像走在結了冰的斜坡上似的,有一股力量會拉著你往下滑。
漸漸地,巴諾夫斯基教授面前出現了一條裂縫,深約70米,要想繞過這條裂縫,就必須經過一段狹窄的斜坡。沒有別的選擇,大家只好走到斜坡上,他們四肢都撐到地上,然後用手一點一點地摸索前進。逐漸地,前方變得寬敞起來。
以前,人們曾經在這個洞穴的深處開辟了一個專用的洞穴實驗室。探險隊的學者走到這里後進行了一些必要的試驗、測量,用來觀察人的心理變化。在一塊岩石上,已經安置了一台磁力儀。在儀器的刻度盤上,還有數字在不停地閃爍著。學者們發現,儀器刻度盤上的數字是在不停地變化的。這也就是說,洞穴的電磁場是經常擺動的。在眾多的信號中,有一個嚴格固定的脈沖出現。經過一系列的試驗,學者們終於弄清楚了,原來脈沖就來自洞穴深處。
開始,人們以為這大概就是岩石的地球物理特性決定的,然而,有關專家研究了信號和記錄後,作出了結論:在卡什庫拉克記錄到的信號和任何自然現象無關。具有這種振幅變化的頻率脈沖,只能是人工裝置發出的。進一步的研究還發現,記錄到這種脈沖信號的時間和人們在洞穴中出現神經過敏、感到壓抑以及驚慌失措並跑向光亮地方的時間,竟然精確地保持著一致;而且,越往洞穴深處,這種狀況就越明顯。這種時候,在洞口的蝙蝠、鴿子也開始騷動,不停地在洞里亂飛。
當人們注意到這一現象後,便有意將一些軟體動物帶入地下進行試驗。果然,當脈沖信號一出現,這些軟體動物就蠕動起來。原因搞清楚了,但是這個信號究竟來自何方呢?人們找遍了整個地下,還是一無所獲。
這種信號對巴諾夫斯基也產生了影響。在他開始向洞外爬行時,最初一切都很順利,可是等到了剩下不足5米時,他右腿上的自動推進器突然壞了。這個裝置是爬繩時用的。這個裝置一壞,巴諾夫斯基教授只好無助地懸在地下頂棚的下面,像鍾擺似地來回晃動。他既不能再下去,又沒有辦法靠近陡壁。他唯一的出路就是往上爬。於是,教授痙攣著抓住繩子,緩慢地挪動著身子,一點一點地往上爬。他的同伴為他在上面提供著照明,一邊還安慰說:「沒關系,慢一點兒爬,小心點兒,一會兒就上來了。」教授一邊答應著,一邊小心地繼續爬。就在教授爬到和燈一樣高的時候,燈光忽然滅了。同時,只聽沉悶的「啪」的一聲響,教授的身子直往下掉。原來,繩子扣突然滑掉了。不過,幸虧繩子結實,保險繩在關鍵時刻起了作用。教授的同伴在他往下掉的時候也及時拉住了他。
脫險後的巴諾夫斯基教授對所發生的一切感到百思不得其解:性能良好的自動推進器怎麼會壞了?手電筒的燈光怎麼會在關鍵時刻突然熄滅?起支撐作用的繩子扣為什麼會滑掉?這許多無法解釋的事故,難道僅僅是巧合嗎?卡什庫拉克洞穴裡面究竟埋藏著什麼樣的謎?如何才能揭穿這個謎呢?
『柒』 「飛鴿傳書」的秘密是什麼
在古裝電視劇上我們經常看到俠客或親友間「飛鴿傳書」以訴衷腸或者傳遞消息。「飛鴿傳書」是一種古老的傳遞信息的方式,其速度之快、方位之准,令人嘆為觀止。那麼,鴿子歷經長途跋涉,是怎樣辨別方向的呢?到底有沒有信鴿這一回事呢研究表明,確有此事。地球是一塊巨大的磁體,能夠產生影響范圍很大的磁場。科學家發現在鴿子顱骨下方的前腦中具有長約0.1微米的針狀磁鐵,它能夠感受到地磁場及其方向,因而,不管遇到的是高山峻嶺,還是險惡天氣,鴿子都能順利返巢。同時,有實驗表明,當給鴿子的頭上加上一塊具有特定極性的人工磁鐵後,鴿子不能對飛行進行正確的定向;每當太陽質子活動劇烈時,地球磁場受到干擾,鴿子的返巢率也隨之大大降低。這無疑說明,鴿子是根據地球磁場來為自己的飛行定向的。類似的動物還有蜜蜂,養蜂人將成箱的蜂群放飛,讓它們去采蜜,它們一般都能順利返回。
鴿子、蜜蜂可以利用太陽的磁場來辨別方向,那麼,人們開始研究的未來飛船,是不是也有望利用太陽的磁場來飛行呢根據美國宇航局先進概念研究所支持的一項計劃,未來的宇宙飛船可能在地球和其他星球的磁場中上演「沖浪」壯舉,並沿著太陽系周圍先前不曾涉足的路線進行探索。這種充電式飛船不需要火箭或其他任何類型的推進裝置。
位於紐約伊薩卡的康納爾大學的梅森·派克(Mason Peck)已獲得任命,對這一超前的想法進行研究。讓飛船「沖浪」的想法立足於磁場對帶電物體施加力的作用這種現象。派克表示,一顆衛星能夠在1天之內自行完成充電,它或者通過向太空發射帶電粒子束,或者僅靠允許一個放射性同位素放射帶電粒子的方式就能完成這一過程。充電後的衛星會被地球旋轉磁場「溫柔」地推動,從而具備改變軌道,甚至「逃往」行星際空間的能力。
派克說,他設計的飛船在到達軌道之後將有一個緩慢的啟動過程,大約需要1年時間才能擺脫地球引力的控制。然而一旦遠離地球,這個磁場「沖浪者」便將朝著它天然的家園——木星進發,因為木星所擁有的磁場在強度上要遠遠超過我們的地球。
根據派克的建議,未來的木星任務應該是將木星的磁場作為一個制動器,以減少所需的推進力,進而節省資金。除了可以充當制動器外,木星也可以被用作飛船在太陽系「休息」時的一個補給站。從理論上說,一艘飛船能夠利用這個行星中的「大塊頭」的磁場進行急轉彎,而不是單純地依靠磁場產生的「引力彈弓」。真是不得不驚嘆人類的智慧和大自然的奇妙啊!
『捌』 博士的家2,幫忙解一下秘密!
密碼是621300,根據6塊磚中凹下去的格數,由上到下,如一行有沒有凹下去的磚,便為0,望採納!
『玖』 達芬奇的秘密 被禁的手稿里的水泵要怎麼連接啊!!!!!
首先個人感覺這個游戲從畫面到劇情都是沒的說,一流!是最容易上手的點擊式AVG游戲,游戲裡面道具和物品超多,但是都是單個使用,沒有組合的物品,有的物品也沒用上。游戲結局有四種,我只玩出了一種,而且不是完美結局,有點遺憾,等有時間的話一定重玩一遍,這個游戲特別有重新玩的價值,這個游戲是我第一個想去重玩一遍的游戲,而且此游戲的劇情發展有多種,我只是按照我玩的劇情來寫,給被迷題難住的朋友一個提示,還希望有更多的朋友玩出更多的劇情和結局。游戲採用了第一人稱,那我也按第一人稱來寫嘍!好了,廢話少說,開始我的冒險旅程吧!
自我介紹一下,我叫Valdo,是達芬奇晚期弟子Francesco Melzi以前的一名落迫學生,我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件,答應了一位匿名的贊助商要幫他尋找達芬奇的一份失落的手卷,優厚的報酬對我來說有著巨大的吸引力,於是我乘坐著馬車來到了達芬奇的故居克洛呂斯堡庄園。
第一天: 27UI} P
1522 年9月22 日晚
我的卧室:先點擊右鍵查看一下筆記本,看到一個良心測量儀,天使或魔鬼哪方偏重便會影響結局。物品欄里那封神秘信件是要交給庄園女主人Babou 夫人的,用蠟印密封著打不開,先在房間里遛達遛達吧。在櫥櫃的第一個抽屈里拿出一件衣服,第二個抽屜里拿到一瓶白蘭地酒,在窗口的桌子抽屜里拿到一把刀和一截木炭棍。出門下樓梯,由正對的房間進入廚房。
廚房:在前面的碗櫃上拿到一瓶牛奶、一瓶油和一個雞蛋,桌下的地上有隻空碗,旁邊有隻貓咪,好像很餓,如果把牛奶倒進碗里天使測量儀會增長。中間長桌上有把刀,但我們已經有一把了,不用再拿了。從火爐右面門出去通過餐廳到達對面的工作室。
工作室:在門右邊的桌旁撿起一根棍子,在地上拿起繩子,往裡走,看見一個鋸台和一台鑽孔機。把棍子放在鋸台上,然後踩下面的腳蹬,鋸條開始工作,推一下棍子,哈,棍子被一切兩半,得到兩根短棍。這時發現裡面還有個里間,但是現在太黑了進不去。通過廚房貓咪左面的門上樓梯,在樓梯地上撿起一條項鏈,發現項鏈上面的寶石不見了。再上右轉,進左面門,來到達芬奇的書房。
書房:先挨個欣賞一下牆上的壁畫,走到壁爐旁,右邊的門鎖住進不去,在書櫃的最上面看到一行刻字,從壁爐左面的壁櫥上拿起一面小鏡子,這時發現在床樑上方的四角分別有四個圖案,在床右邊的桌上拿起一張紙條,把它放到筆記本中,在筆記本中用小鏡子觀查紙上的圖案,發現這四個圖案分別代表火、空氣、水和地球。在圖案的背面頁上發現一些凹進去的字,用木炭棍把字塗黑,再用小鏡子觀看,得知開啟實驗室門的鑰匙和聖約翰有關,來到被鎖的門,發現右邊壁畫畫的正是聖約翰,只見他的手指向上指,在他手指的方向搜尋,找到一把鑰匙(如圖)。繼續觀察房梁的四個圖案,在看到火的圖案時,發現地上的地毯有異樣,掀開地毯,看到一塊木板,用刀把木板撬開,裡面是一張紙和一個鑰匙模子(如圖)。把紙放到筆記本中,用小鏡子查看文字(小鏡子居然變成了翻譯官^_^)得知做鑰匙需要青銅,而青銅則需要銅和錫組合而成。用剛才得到的鑰匙打開門進入實驗室
evZ<qsK]i
實驗室:忽然想起那封密封的信可能能告訴我那個神秘的贊助商是誰,先偷偷看一眼再給Babou 夫人吧(這里也可以選擇不看直接交給Babou 夫人)。走到壁爐旁的桌子,把信放在桌子上,拿起旁邊的刀刮開封印,讀信,最後卻沒有屬名,唉!白忙活了!合上信,拿起旁邊的木棍轉身在壁爐上點燃,再把蠟燭點燃,拿起左面的紅色封印蠟在蠟燭上加熱,然後印在信封上,重新把信密封,收起信。在桌子的抽屜里拿到一個單片鏡子和一個紅色礦石。觀察一下左面地上的地球儀。去房間角落的實驗台,觀察實驗爐上的蒸餾器,在架子上拿起一瓶安眠葯水、一個空的墨水瓶和一瓶硫磺,拿起瓶子後面的紙條,放到筆記本中用小鏡查看,得知墨水是由蛋黃和黑色顏料混合而成。走到對面長椅,轉動達芬奇自畫像,露出一個紙包,把它放到筆記本里觀察,看到一個齒輪帶動的時鍾,把下邊幾個齒輪逐個接到時鍾上(每接一個都要讓它轉動才行),時鍾轉動,(如圖)一段動畫,時間回到1519年4月23日,聽達芬奇說話,第一天結束嘍,好累!
根據dvsm朋友的補充,有一條直接到書房的捷徑,可出門到院子里拿到梯子,將梯子搭在玫瑰花上面的窗戶上面,滑鼠移到梯子上會有反應,這時可以用 link把梯子修好,也可不修直接上去,但這樣梯子有一節會被踩斷,這時把原來鋸斷的那兩節木棍放上去修好,然後通過梯子來到達芬奇書房! )
《達芬奇的秘密:被禁的手稿》攻略
第二天:
1522年9月23日:
早上醒來,天氣明媚,我還以為昨晚做了一個夢。天氣不錯出來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吧,出門碰到了一臉橫肉的庄園管理員Saturnin,與他交談後查看一下筆記本回顧一下昨天的事件,並了解一下新的任務(物品欄右邊的小本本)。然後在庭院里逛逛。在Saturnin左面拿到一把長梯,走到小棚車左面的大樹下,摘下樹上的堅果(也可以不摘,我沒有用上)。回來進入Saturnin右面的門,在門背面拿下鉗子,在樓梯左面的袋子里拿三份木炭,在樓梯右面拿到木頭。上樓梯來到雜物間,在門右面牆上拿起一把掃帚,門左面的袋子里拿三份麥子。進入廚房,在右邊桌子上拿起一把百里香,在南瓜旁邊拿到一個檸檬。進入餐廳,在桌子上拿起一個水瓶。走到工作室,這時能看到昨晚看不到的那個里間了。
工作室:走到里間,在壁爐右邊、印刷機左下角地上拿起一個大齒輪,在壁爐上拿起一個打火機、一個大鑽頭和一個鐵盒子。在壁爐上方的牆上有一張紙,釘子釘住了拿不下來,用鉗子把釘子啟下來,得到一張紙和一個釘子。把紙放到筆記本中查看,是一個水泵裝置,不知道做什麼用,先不管它。掀開右面畫板上的布簾,檢查一下左面的畫架,發現左側有一個小釘孔,上面的釘子丟了。去左面門邊的小桌子那裡,在地上撿起一個小齒輪,右邊木箱上有一個千斤頂,好像不好使,在木箱上拿起一塊雕刻板。來到鑽孔機那裡,用壁爐上拿到的大鑽頭換掉鑽孔機上的小鑽頭,然後把撿到的小齒輪放到鑽頭下的小孔上,搖動搖把,小齒輪被鑽出一個孔,拿起齒輪。同樣,再把大齒輪放上,搖動搖把,大齒輪被鑽出一個孔,收起大齒輪,再拿下搖把。回到木箱那裡,把鑽了孔的小齒輪裝在千斤頂上的大齒輪上,拿走千斤頂。這時看到左面的門壞掉了,歪歪扭扭的立在那兒,我要修理修理它。把千斤頂放在門下方的地上,安上搖把(如圖)轉動搖把,門被扶正。收起千斤頂,拉動門把手,露出後面的一個小鐵門,打開看,裡面是一個裝置,不明白它有什麼用,先不管它。
K
從被修好的門出去,右邊是一個小禮拜堂,現在上鎖了。直走上樓梯,來到書房前,先把先前找到的衣服換上(點擊衣服再點擊人像)換衣服會增加好感度。進入實驗室與Babou 夫人交談,她給了我另一塊雕刻板,我把那封秘密信件給了她。下面我要把這兩塊雕刻板上的東西顯現出來,要印刷到紙上才能看到,而印刷則需要墨水和紙張,想辦法去弄吧。在右邊窗下拿起一把七弦琴,在咖啡桌上拿起一個咖啡杯和一個空的香水瓶。去實驗台,先做墨水吧。想起做墨水的方法:蛋黃加黑色顏料,而木炭正是黑色的!把木炭放到木碗里,拿起旁邊的研杵將木炭搗碎變成炭粉,拿起炭粉,再把炭粉放到右邊的黃碗里,打入一個雞蛋,再加點水(記得在餐桌上拿的水瓶嗎?就是它)就成了墨水啦!用空墨水瓶裝入一瓶墨水。
出書房直走到陽台,在石梯門前的地上撿起石頭。下石梯到外面,順著左面的路走看到一座橋,過不去。在橋左面的繩索軸上拿起一根鐵棒,右面的繩索軸上缺少一個齒輪,把打孔的大齒輪裝上去,轉動二次齒輪,橋順了過來,過橋。直走來到一個小木屋,撿起地上的干葉子,在門口拿起一把斧子。進木屋,在牆上拿起一個養蜂人面罩,在桌子邊上拿到一副手套。出來過橋,轉動左面繩索軸一次使橋通向左面道路,過橋,在左面看到一堆木頭,撿起一根放在木樁上,用斧子將其一砍兩半,得到兩截木頭。向前走,看到一個蜂箱,繼續向前來到一間鴿房,進入,在橫樑上拿起一條繩子,在窗檯上拾起一個銅制物品,在地上撿起一塊破布(嗯,很好的做紙材料)。上樓梯,在地上撿起一個錫制的杯子,在窗戶左面的方洞里拿到一隻笛子,吹奏笛子,從左到右的順序是:4、3、5、1、2。鴿子都露出頭來,把麥子給鴿子吃,天使測量儀會上升。點擊右上方最高的鴿子,讀信息。
出鴿房,左面有一條小溪,啊,這似乎是一條捷徑啊,穿過小溪就是小木屋了,不用繞道了,但是怎麼過去呢?哦,對了,用梯子。拿出長梯架在小溪上,過去,撲通!天啊,梯子橫梁斷了,我掉在了水裡,真倒霉!什麼破梯子!這時想起在工作室切割的兩根小木棍,正好派上用場,將兩根小木棍接在梯子的斷梁處,哈,過去了。左面看到一個蘆葦叢,用刀割下一斷蘆葦管。直走進小木屋,讓我開始做鑰匙吧。左面有一個爐膛,把干葉子放進爐膛,再放上木頭,用打火機點燃木頭,爐火燃燒起來。把鑰匙模子放到右邊的桌子上,先前得知青銅是由銅和錫合成,把錫制杯子和銅制物品一起放到上面的鐵容器里,點擊搖把把容器提高,再點擊容器臂,把容器移到爐膛上,再搖動搖把把容器降低放到火上燒,移走容器臂,把爐蓋蓋上。把手套戴上打開爐蓋(不戴手套是會被燙的哦)把容器臂移過來,點擊搖把,再移到桌子上,點擊容器把裡面熔煉的青銅液體倒到鑰匙模子上,打開鑰匙模子,得到一把做好的鑰匙,拿起鑰匙模子。
右邊是磨坊,但是不工作了,要檢查一下,來到木屋右邊的水輪檢查,發現它不轉了,好像是什麼東西卡住了,需要下水去檢查一下,想起那個蘆葦管了嗎?正好可以拿它當透氣管,在物品欄里點擊蘆葦管再點擊人像,使用蘆葦管,下水嘍!發現有幾個木棍卡住了水輪,拿刀切割木棍,木棍被沖走,水輪轉動了!上岸,回到小木屋,看到磨坊裝置運行了。把麥子放到上層的漏斗里,拉動門邊木桶旁的拉桿,磨盤轉動,在桶里拿到麵粉。回到別墅,在接近Saturnin的牆壁轉角處看到牆上的玫瑰花,用鉗子夾下幾朵玫瑰花(如圖)。向前走與Saturnin交談,他告訴我造紙的方法。交談兩次後來到中間的水池,把水瓶裝滿水。去小木屋,在磨盤下方的木槽里放進破布,再倒上水,蓋上蓋子,拉動左面拉桿開始工作,再次拉動拉桿停止,打開蓋子取出四團紙槳,現在去工作室印刷吧。
到工作室的印刷機前,首先要把紙槳壓成紙。打開木盒盒蓋,把一團紙槳放進去,蓋上盒蓋,旋轉上面的拉桿,推動把手把木盒推到裡面,再旋轉上面的拉桿,把紙壓平,再次旋轉拉桿,把木盒抽出來,打開盒蓋拿出壓好的紙,照此反復工作四次,把四團紙槳全部壓成紙。開始印刷吧,把雕刻板放到木盒裡,把墨水倒在雕刻板上,再蓋上一張紙,合上盒蓋,推進去後旋轉拉桿印刷,拿出來打開得到一張印刷上圖案的紙,雕刻板上的東西被印在了紙上。使用同樣方法再把另一塊雕刻板印刷出來。然後把兩張紙放到筆記本中,用小鏡查看文字,在第一張紙的右下角點擊大炮,大炮發射,上面介紹了做火葯的成分是硝石、硫磺和木炭。另一張紙是介紹橋的。
去實驗室,與Babou 夫人交談,把玫瑰花給她,她沒有要,再把項鏈給她(這個女人還真不好答對),做瓶香水送給她吧。到實驗台,把左面火爐蓋打開,把木炭放入,用打火機點著,關上爐蓋。拿走上面蒸餾器的蓋子,把玫瑰花放進去,再加一些水,把蓋子蓋上,玫瑰花開始熔解。把水倒進右面的漏斗裡面(水沒了可以再去水池裝)下面流出了玫瑰香油,用空香水瓶裝一瓶後把它送給Babou 夫人,和她再次談論關於橋的事情,但是她想讓我修理噴泉。這時想到那個水泵裝置,打開筆記本的水泵裝置,我需要連接一條由水泵到噴泉的電路。連接幾個細玻璃管和頸瓶,把右邊的水壓機降到底,再把左下角的漏斗接到水泵上(裝置如圖)接好後點擊水泵,再點擊抽水管,電路接通,噴泉被修好了!看到達芬奇與 Francois談話。下面去水池安裝噴泉吧!
去Saturnin的房間(就是他原先站的地方背後的小屋)與他談話後,拿走他左面的噴泉裝置,右面桌上有一些物品,但是要用金幣買的,先花二枚金幣買一碗糖。去中間的水池,把噴泉裝置裝到水池裡,噴泉噴射了。Babou 夫人在窗口看到很高興,與她交談,對話選擇「You flatter me……」「of course……」她同意給我唱歌,點擊物品欄里的七弦琴,她開始唱歌,要根據她唱的旋律撥動琴弦,順序從左到右是1、2、3根,4、2、2、1根。撥完琴弦後自動唱出一段歌聲(好美的聲音)唱完後Babou 夫人的嗓子沙啞了。再去與Saturnin交談關於Babou夫人,他告訴我一個Babou 夫人喜歡的食譜,需要百里香、檸檬、蜂蜜和水,現在就缺蜂蜜了,去拿吧。
去蜂箱那兒,把養蜂人面罩戴上,打開蜂箱右邊的煙桶,把干葉子放進去(干葉子用沒了可以再去鴿房前拿)用打火機點著干葉子,拿起煙桶,在蜂箱上使用煙桶,打開蜂箱蓋子放到左面的小凳上,在裡面拿出二個蜂盤,蓋上蓋子後摘掉養蜂人面罩。回去與Saturnin交談,把蜂盤交給他,去別處轉一圈後回來,Saturnin交給我一瓶蜂蜜。
回實驗室,打開蒸餾器蓋子,把百里香、檸檬、蜂蜜和水倒進去,再把安眠葯水倒進去(倒兩遍)用咖啡杯來裝一杯(直接用咖啡杯在蒸餾器里裝即可),把它遞給 Babou 夫人,她喝完以後昏昏欲睡,魔鬼測量儀上升了。出外面去轉一圈回來後Babou 夫人醒了,與她對話後感覺她精神好了很多,一同來到她的房間,她告訴你一些關於望遠鏡和畫的事情,到左面望遠鏡查看一下發現鏡片壞了,打開中間的小蓋子,用刀把壞鏡片切除下來,換上物品欄中的單片鏡子,再用望遠鏡觀看發現Saturnin正在用樹葉掩蓋一條小船。與Babou 夫人交談後睡覺嘍,第二天結束!休息休息!
『拾』 德國納粹密秘武器—圓形飛行器是什麼
回首二戰:納粹德國的UFO
--------------------------------------------------------------------------------
發表日期:2005年7月27日 【信息採集:歐冶子】
飛碟並非是僅屬於高度發達的地外文明的神秘飛行器,地球人也曾有過自己的飛碟,它既不是使用燃油,也不使用液氧液氫組成的推進劑,而是憑藉以水和空氣為燃料的反磁力發動機馳騁於天穹。本文披露了納粹德國早在二戰期間秘密從事這一最新式飛行器——飛碟研製的鮮為人知的內幕。
曾參與飛碟秘密研製的德國米爾海姆的航空工程師格爾曼·克拉斯披露了納粹德國早在40年代秘密進行飛碟研製計劃的最詳實情況。他確認,他手中曾保存過飛碟實驗樣機的圖紙。他發明的這種飛碟獲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功,這種飛碟的直徑為2.4米。它賴以飛行的是一台小型大功率發動機,是由留弗特瓦費工程師研製成功的。但是,第一台飛碟樣機試飛時由於失控飛到車間的頂棚撞毀了,而且技術人員也沒能使飛碟的速度達到盡善盡美的程度,其他類似的飛碟樣機也曾試飛過。
1957年7月27日,美國一家報紙發表一篇題為「希特勒曾研製過飛碟」的文章。文章披露,一個叫弗·紹貝格爾的奧地利人發明了一種新型「爆炸」能源,這種能源只需使用空氣和水就能製造出光能、熱能和動能。1945年2月19日,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附近進行了無人駕駛飛碟的首次試飛實驗。試飛的飛碟僅用3分鍾的時間就飛到了1500米高度。其水平飛行速度達2200千米/小時。這架試飛的飛碟既能懸停在半空中,又能向前或向後飛行。它的直徑為50米。然而,這種飛碟及其研製者的未來和命運如何呢?
「飛輪-1」型飛碟
這種原始型飛碟的設計者是什利維爾和哈貝爾默利。1941年2月試飛,是當時時間上第一個垂直起降飛行器。它的外形結果跟今天發現的某些外星人駕駛的飛碟十分相似,是由一個固定不動的中心駕駛艙室旋轉的寬面圓環構成的,採用德國製造的標准噴氣發動機。這種飛碟雖已研製成功,但它卻給設計者提出了一系列問題:由於不平衡度較大從而引起強烈振動,特別是高速飛行時。設計師曾試圖加大外輪圈的重量,但設計方案最終還是沒能達到完美的程度。
垂直起降-2」型飛碟
這種飛碟是在「飛輪-1」型基礎上的改型,飛碟的外形尺寸有所加大,發動機馬力也有所增大,採用類似飛機上保持平穩的舵盤操縱機械,速度約為1200千米/小時。這種飛碟同前一種一樣,仍停留在實驗室水平上,就在德國飛碟研究史上出現重大飛躍的關鍵時刻,由於納粹德國的覆滅,這項飛碟研製事業宣告破產。尤·斯特羅加諾夫認為,由於同第13飛行探測器設計局卓有成效的合作,從而使從事這項飛碟研製事業的設計思想獲得新生,受到鼓舞,進而使對飛碟的研製工作能繼續下去,這不僅為以後的戰時需要留下了飛行器,而且還為後人製造現代飛行器奠定了基礎。
「柏羅湟女戰神-3」型飛碟
這是研製的最後一種型號的飛碟,它分為兩種類型:一種直徑38米,另一種直徑68米。它們都採用奧地利設計師弗·紹貝格爾發明的無煙無火焰爆炸式「紹貝格爾」型發動機驅 動(如下圖),這種新能源發動機只需用水和空氣作燃料。發動機本身具有反磁力性能,它藉助反磁力漂浮升騰法使飛碟飛行和懸空。這種飛碟上裝有12台噴氣發動機,發動機全部採用「爆炸式」冷卻法進行冷卻。發動機靠吸入驚人的大量空氣使其周圍空間形成真空,飛碟便能在這一真空區內不費吹灰之力地任意運動。飛碟駕駛艙的內外性狀是根據飛碟的機動性能和飛行速度而改變的。
女武神不需要裝甲。當年這個速度以及先進的武器系統可以在敵人猝不及防的瞬間給對方致命打擊。它的武器系統是電磁炮。它的動力系統是來自古代印度的神秘配方。當它達到最大平飛速度時,可以2600公里/小時飛行,在1945年這個速度是沒有任何人類飛行器可以匹敵的。
二戰末期的柏林上空,再也不是森嚴的壁壘。當年德國空軍肆虐歐洲的情形,如今在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心臟重演了:盟軍重型轟炸機往來穿梭,不停的把成噸的炸彈傾瀉在仇人的頭上。納粹空軍倉促拼湊起全部飛機的拚死攔截,對於如潮湧來的盟軍戰機,無異杯水車薪。一架梅塞史密特109努力爬高,想沖到一架B-29的近前攔截,卻被如狼似虎的護航P-51死死咬住。美軍飛行員在兩個盤旋之後穩穩的將敵機套進了瞄準光環,但就在按下炮鈕的一剎那,他覺得有什麼東西猛然從機翼左側一閃而過,他下意識回過頭去,發現那是一架形狀奇特的飛機,呈現碟形,沒有機翼,但速度很快,飛行性能優越。開始美軍飛行員以為那是德軍的新式戰機,所幸那東西只是急速掠過,除了劃破空氣的嘶嘶聲,什麼也沒留下。等到他醒悟過來,德國佬早已逃之夭夭了。
二戰末期,很多盟軍飛行員都有過類似的經歷。他們弄不清自己看到的究竟是什麼,但有人聲稱自己看到了不明飛行物上帶有鐵十字元號——認為「它們是第三帝國的產物」,許多目擊報告被遞交盟軍司令部,而盟軍的情報部門對此雖無法解釋,卻有思想准備。早在1944年諾曼底登陸之前,一個由科學家和德文翻譯組成的秘密小組就緊隨士兵深入敵境,他們的目的就是搜羅所有關於德軍秘密武器的科研情報、設備和人員等資源,因為德國人在戰爭中表現出的強大創造力讓他們驚駭異常。
特別小組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他們在德國的科研機構中獲得了大量寶貴的情報和資料,包括完整的V系列導彈及圖紙,遠程火炮的設計資料,超級戰車的研究方案等等等等。但他們看到的更多的是那些已經讓德國人炸的歪七扭八的玩意兒,而這些東西往往令他們驚詫莫名。在盟軍歐洲司令部的一位將軍給另一位美軍高級將領的信件中寫到,「對納粹德國科研機構的佔領揭示出這樣一個事實,我們在許多研究領域已經遠遠落後他們,如果我們不能盡快搜集到這些項目的資料和研究人員並使他們重新投入工作,那麼我們在將來將為從事這些已經有人進行過的研究而耗費多年的時間……」然而這僅僅是冰山一角,殊不知在那些已經殘缺的線索中還隱藏著驚天的秘密。
在那些被盟軍奉為至寶的技術資料中,他們發現了一架形狀奇特的飛機照片,雖然是一架螺旋槳式飛機,但它的機翼卻呈圓形,不同於德軍以往的任何飛機。在一座塵封的倉庫中,盟軍找到了它的殘骸——已經被潰敗的德軍破壞了,但專家們立刻明白這並非一種實用戰機,它的作用不過是實驗圓形飛行器的操縱性和空氣動力學特徵。在這架實驗機的背後,納粹究竟還做了些什麼?專家們馬上開始著手搜集關於納粹圓形飛行器的蛛絲馬跡。
毫無疑問,圓形飛行器有許多優勢。首先是它的質心規則,形狀飽滿而不突兀,特別適合於垂直起降技術,而圓形的機體整體具備升力條件,飛行潛力大;其次它在雷達掃描下有一定的隱身效應。如果能夠解決動力和操縱方面的難題,那麼這種形狀的飛行器將具有極其靈活的機動性,在加裝武器後將是一種極為可怕的空戰利器。聯想到盟軍飛行員的報告,專家們認為德國人在碟形飛行器的研製方面很可能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碟形飛行器的研製本身固然是一項凝聚著高技術性的專業活動,但它的動機卻幾近瘋狂:早在二十世紀初,奧地利神學盛行,一小撮狂熱主義者極力鼓吹即將到來的「黃金時代」,他們著書立說,不亦樂乎。其中一本名為《蒞臨一族》,描述一支生活地下的種族利用超級技術侵略地表的故事,這是個不錯的科幻小說,但偏偏被一個叫阿道夫.希特勒的神經的奧地利人讀到並狂熱的崇拜,他深信這個世界必將被重鑄。1917年,這伙人在維也納秘密組織了北地會,後來又派生出幾個臭名昭著的組織——德國國家社會主義黨、黨衛隊和沃瑞爾協會(Vril Society)。沃瑞爾協會雄心勃勃,試圖找到一種強大的替代能源,用以製造時間機器來和遠古的神靈交流。毫無疑問,這些嘗試純屬徒勞,但卻產生了一項副產品——懸浮動力系統,1924年,梅塞施密特公司對該技術進行了測試,測試結果屬於機密。
關於飛碟的研究,德國人的證言相對「可信」。1952年,一位前德國空軍上尉、航空專家斯徹里沃打破了沉默,他宣稱自己曾為一個碟形飛行器繪制過藍圖,這些研究工作在布拉格附近展開。在1944年,實驗用模型已經完成,可望於1945年試飛,但蘇軍的挺進使這一切成為了泡影。第三帝國崩潰前夕,設計藍圖等資料散失。這架據稱時速可達「2000英里」,「作戰半徑4000英里」的神話般的飛行器也就從此無從查考。斯徹里沃去世後,在他的遺物中人們居然發現了關於飛碟的設計草圖!這又給這種飛行器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如果按照斯徹里沃所述,納粹的飛碟似乎胎死腹中,但卻有人聲稱自己親眼目睹了這架奇異飛行器的試飛。據說該機性能奇佳,「三分鍾內爬升至3000英尺,速度達每小時數百英里」。這位目擊者叫喬治.克雷恩,他的陳述中有些東西耐人尋味:他說有些研究工作被安排在佩內明德基地,那正是納粹研究飛彈等絕密武器的頂尖航空科研機構,此外,他還證實飛碟通過採用自旋方式獲得良好的穩定性。另外,他說飛碟試飛是在哈爾茨山脈地區,而這正是多位飛碟目擊者所報告的目擊地點!
我們判斷事物的依據當然是自己的所知,如果後者得到局限,那麼得出的結論就可能悖謬,這就是為什麼這個故事聽起來象天方夜譚的原因。在種種事實面前,人們不得不承認納粹德國確實從事過碟形飛行器的研究,但依據掌握的證據,似乎納粹在此方面從未有過什麼實質性進展,不過都是一些粗淺的論證。
盟軍力求搜集到所有的研究材料以證實他們的猜想,他們不遺餘力的找尋所有納粹秘密工程的資料,許多研究機構都是美軍剛剛離去,蘇聯人就緊跟著將剩下的家什一股腦運走……特別是據信參與飛碟研究的三位工程師,分別被美蘇虜獲,在不為人知的地方從事秘密研究工作。
盡管幾乎全部的模型和零部件都被破壞殆盡,盟軍還是從黨衛軍的各種設施中繳獲的大量關於飛碟的設計藍圖和草稿。這些資料揭示出驚人的事實:納粹德國沃瑞爾協會早在1934年就發展出了第一架碟形飛行器RFC-1,當年年底,推進系統經過改進的RFC-2也已推出,其控制採用磁脈沖系統。1938年,黨衛軍介入了沃瑞爾協會的研究,並開始將噴氣發動機引入,為了驗證碟形飛行器的空氣動力學特徵,德國人製造了螺旋槳動力的圓形飛行器,並積累了大量研究測量數據。
上個世紀下半葉,奧地利人佐德爾寫了一本名為《UFO:納粹的秘密武器》的書,宣稱納粹1939年建成HANNEBU-1,其直徑65英尺,當年九月首飛,1940年底,該機開始零星用於偵察。還說從1942年起,德國人開始嘗試為這種飛行器加裝武器,但這項工作阻礙重重——高速自轉的飛行器給武器控制系統帶來巨大的困難。最後,1943年初,HANNEBU-3才算具備基本的可靠性和戰鬥力。對這種觀點的支持者認為這一點正可以解釋為什麼許多盟軍飛行員看到的飛碟都是空戰中徹頭徹尾的旁觀者。但客觀的說,除了這位帶有右翼傾向的作家,幾乎沒有其他證據可以表明這種超級飛行器的存在。
佐德爾認為,「巴隆采圓盤是納粹德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設計」,這架由三位德國頂尖的航空動力專家研製的飛行器堅定了納粹的信心,他們深信這種潛力無窮的戰斗機器能夠力挽狂瀾,盡管此時盟軍的隆隆炮聲已經逼近。
中央情報局搜集到的情報顯示,在二戰結束時,希特勒及其黨衛軍至少已經有了兩架足以使用的HANNEBU飛碟。……一架飛行時速可達1200英里,能夠90度垂直轉向和垂直起飛;另一架速度更快,其下部安裝了足以擊穿4英尺厚裝甲的激光炮……但別忘了,情報部門工作的結果往往是營造一些誇大其詞的論調,更叫人難以置信的是,某些新納粹分子竟然相信佐德爾之流的觀點,,認為納粹飛碟的動力系統基於古代畢達哥拉斯遺留的秘密數學公式,從而建立起「內爆」推進理論,這種神乎其技的說法反倒降低了納粹研究進程的可信度。
如果德國人真的擁有了這種神奇的飛行器,為什麼它沒能在戰斗中出現?或許盟軍的迅速推進真的讓德國人無暇把這項成果付諸實施?有一點是千真萬確的,納粹德國在滅亡之前曾將部分絕密的研究設備和資料轉移,例如部分未提煉的鈾燃料曾秘密運往日本,以幫助日本盡快完成原子彈——運送鈾燃料的潛艇後來被美軍俘獲。那麼關於碟形飛行器的技術資料甚至模型在不在此類呢?1945年德國戰敗後,盟軍在受降德國海軍時,發現有30艘潛艇莫名其妙的失蹤了——既未投降,也未戰沉,直到幾個月後,它們才出現在波羅的海沿岸,檢查發現,這些潛艇都被加裝了特殊的通氣管裝置,能夠連續潛行數星期之久。這些潛艇究竟干什麼去了,它們是否在秘密運送某些絕密的研究成果?如果是,它們又去了哪裡?這些不解之謎讓美國人大傷腦筋。
有些大膽的猜測者認為納粹在南極建立了秘密的基地。這種論調也非空穴來風。早在1938年,納粹就組織過南極考察隊,登上了南極大陸,在到處樹立萬字旗的同時,他們還宣稱南極是第三帝國的領土。考察中,他們詳盡記錄的南極大陸的地理水文等資料,對於正醞釀武力擴張的第三帝國,誰又能保證此舉沒有不可告人的軍事目的?聯想到那些失蹤的潛艇,難怪有人推斷納粹將飛碟研究基地倉促遷往了南極。
有一個事實助長了這種「推測」:1947年,即二戰結束僅僅兩年之後,美軍調動了一支強大的軍隊,對南極大陸展開名為「跳高行動」的軍事入侵,一艘航母在一艘戰列艦和數艘驅逐艦、補給艦的伴隨下,運送4000名陸戰隊員在南極登陸,後來因為惡劣的氣候而草草收場。美軍對此的官方解釋是,那是一次純粹的戰備演習。其真實目的無人知曉,是否美國人在尋找納粹的基地?他們到底發現過什麼?這些資料如今都塵封在美國政府的絕密檔案庫中。
反對者的辯駁也很有力,首先,30艘潛艇不足以運載建立基地的人員和物資,而且普通潛艇的極地航行將極其困難和危險——即便在今天,極地軍事任務通常也得靠核潛艇來完成;另外,維持基地所需要的補給在戰後不可能延續,除了極為遙遠的路途,作為戰敗國的德國也不可能繼續此種活動。
今天,獵奇者可以搜集到許多圖片(雖不敢肯定所有圖片都不可信,但完全有理由懷疑那些東西是不是真的能飛),包括飛碟的早期設計方案,這些由寶馬公司提供的「飛碟」方案如今看起來不但不神秘,相反還是很好的航空學教材——那不過是一組噴氣發動機加上一幅圓盤狀的旋翼,而且即便是這種東西,也僅僅是理論上可行,在操縱、燃料使用、武器配備上還有相當多的難題,直到今天這類問題都難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