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下圖為某同學製作的滲透裝置及實驗結果,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A.若A、B中均為蔗糖溶液,則兩者起
應該選擇D,當溶液換為B時,裝置B與溶液之間沒有濃度差,所以裝置B液面下降
5. 某同學設計如圖所示實驗裝置探究「分子的性質實驗」:圖Ⅰ時按教材進行的一個化學實驗:甲、乙、丙三個燒
濃氨水具有揮發性,揮發性氨氣遇到的酚酞試液變紅.圖I是按課本進行的一個化版學實驗,權大燒杯中的實驗現象是甲燒杯中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紅,丙、乙燒杯內無明顯變化;
【分析討論】
(1)通過E試管放有酚酞溶液沒有變色進行對比說明酚酞試液變紅的原因是氨分子運動的結果;
(2)通過實驗現象說明了氨水顯鹼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氨分子能到酚酞試液中說明了氨分子在不斷的運動,運動到酚酞試液中的,還能說明溫度高分子運動速度快,溫度低運動速度慢;
(3)改進後的裝置氨分子在密閉容器中運動不到空氣中,不污染空氣,在試管中進行的實驗節約葯品.現象明顯.
故答案為:甲燒杯酚酞試液變紅;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溶液無色;
(1)進行對比;
(2)①分子是客觀存在,並總在不斷運動的;②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度越快;
(3)能盡量防止氨氣逸出污染空氣,更能體驗化學變化的過程;能夠說明分子運動的快慢等.
6. 某同學設計計出了如圖所示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實驗過程】:(1)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氣密性
(2)玻璃棒下端是熱的,能引燃白磷,所以,玻璃棒的作用為點燃白磷;
(3)由於回白磷燃燒時能答放出大量的熱,使瓶內壓強增大,水被壓出,液面下降;又由於白磷燃燒消耗了氧氣,當溫度完全冷卻至室溫時,壓強減小,燒杯中的水倒吸入瓶中,液面升高.所以,實驗的現象是:先降後升.
(4)根據氧氣的含量b應為20ml,氧氣的體積分數為:
×100%=20%;
[實驗反思]①集氣瓶里的水一方面起到冷卻作用,另一方面能更快吸收磷燃燒生成的白煙,防止污染;
②A、裝置氣密性不好,容易漏氣,實驗最後產生的實際值會小於理論值;
B、實驗前集氣瓶里沒有裝a體積的水,會使瓶內的氣體溢出,實驗最後產生的實際值會大於理論值;
C、集氣瓶沒有冷卻到室溫,實驗最後產生的實際值會小於理論值;
D、用紅磷代替白磷,不易被點燃,不會影響實驗的結果.
③省去了點燃步驟,減少了白煙的污染;
故答案為:
(2)引燃白磷;(3)先下降後上升;(4)20;20%;
[實驗反思]①更快吸收白煙等;②AC;③減少污染.
7. 某同學設計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實驗裝置如圖A.實驗步驟如下:①將圖中的集氣瓶分為5等份,並作
(1)實驗的目的是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原理是消耗氧氣使裝置內外產生壓強差,水被吸入占據氧氣的空間,從而達到測定氧氣的目的,紅磷過量,可使集氣瓶中的氧氣完全消耗.紅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有毒,集氣瓶底要預先放一些水,目的是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氣;
(2)紅磷燃燒會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顆粒,所以觀察現象會看到白煙,反應的符號表達式是:4P+5O2
點燃 | .
8. 某同學設計如下實驗裝置探究「分子的性質實驗」圖Ⅰ是按課本進行的一個化學實驗,大燒杯中的實驗現象是__
濃氨水具有揮發性,揮發性氨氣遇到的酚酞試液變紅.圖I是按課本進行的一個化版學實驗權,大燒杯中的實驗現象是甲燒杯中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紅,丙燒杯內無明顯變化; 甲燒杯中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紅,丙燒杯內無明顯變化(液面下降也可),此實驗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 【分析討論】: (1)E試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與B、C中的酚酞溶液做對照或者對比; (2)由此可以得到的實驗結論是:①濃氨水顯鹼性②分子在不斷運動,且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3)對比改進前的實驗,改進後實驗的優點是能夠防止氨氣擴散到空氣中,污染大氣;能夠得出在不同溫度下分子運動的劇烈程度的差異. 故答案為:(1)與B、C中的酚酞溶液做對照或者對比; (2)①濃氨水顯鹼性②分子在不斷運動,且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3)能夠防止氨氣擴散到空氣中,污染大氣;能夠得出在不同溫度下分子運動的劇烈程度的差異.
9. 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某同學設計了如圖的實驗裝置(裝置氣密性良好).①實驗時,廣口瓶用不透光的黑
①實驗時,廣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紙包住,其目的是為了防止瓶內的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對實驗產生干擾,故正確; ②經過一段時間後,在缺少光照的條件下,植物主要進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氣產生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被澄清石灰水吸收,所以瓶內壓強變小,可以看到細玻璃管中的紅墨水向左移動,故錯誤; ③實驗結束後,揭去廣口瓶外的黑紙,由於石灰水吸收了二氧化碳生成了碳酸鈣的沉澱,所以石灰水會變渾濁,故正確. 故選:B.
10. 下圖是某同學設計的一組實驗裝置,請分析回答問題:(1)此組實驗裝置能構成對照實驗的是______.(2)將
答:(1)甲與來乙其他條自件都相同,只有光是變數,可把甲與乙看做一組對照實驗;甲與丙其他條件都相同,金魚藻的有無為變數,可把甲與丙看做一組對照實驗;乙與丙不能看做一組對照實驗,因存在兩個變數,一個是金魚藻,一個是光照,故不能看做一組對照實驗. (2)細木條復燃驗證產生的氣體是氧氣,說明光合作用能產生氧氣. (3)碳酸氫鈉不穩定,受熱易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原料充足加快了光合作用的速度,產生的氧氣增多. 故答案為: (1)甲與乙或甲與丙 (2)細木條會復燃;說明金魚藻在光合作用過程中產生了氧氣 (3)增加;碳酸氫鈉可增加二氧化碳的濃度,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增多
與某同學設計的實驗裝置及實驗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聯動燃氣閥門
發布:2025-09-29 14:15:24
瀏覽:8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