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污水的可生化性怎麼判斷
用BOD/COD的比值來判斷。
BOD/COD大於0.3時,一般認為該廢水具有可生化性。
判定廢水可生化性能有B/C值法:
B/C>0.58 完全可生物降解;
B/C=0.45~0.58 生物降解良好;
B/C=0.30-0.45 可生物降解;
B/C<0.3 難生物降解;
BOD測定方法使用五日生物需氧量測定法,COD測定使用重鉻酸鉀法。
還有一種是好氧呼吸參量法。通過測定COD、BOD等水質指標的變化以及呼吸代謝過程中的O2或CO₂含量(或消耗、生成速率)的變化來確定某種有機污染物(或廢水)可生化性的判定方法。根據所採用的水質指標,主要可以分為:水質指標評價法、微生物呼吸曲線法、CO₂生成量測定法。
(1)工業污水可生化性實驗裝置擴展閱讀:
傳統觀點認為BOD5/CODCr,即B/C比值體現了廢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機污染物佔有機污染物總量的比例,從而可以用該值來評價廢水在好氧條件下的微生物可降解性。在一般情況下,BOD5/COD值愈大,說明廢水可生物處理性愈好。
在各種有機污染指標中,總有機碳(TOC)、總需氧量(TOD)等指標與COD相比,能夠更為快速地通過儀器測定,且測定過程更加可靠,可以更加准確地反映出廢水中有機污染物的含量。
無論BOD/COD、BOD/TOD或者BOD/TOC,方法的主要原理都是通過測定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BOD)占總有機物(COD、TOD或TOC)的比例來判定廢水可生化性的。
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過程中,在消耗廢水中O2的同時會生成相應數量的CO2。因此,通過測定生化反應過程CO2的生成量,就可以判斷污染物的可生物降解性。
常用的方法為斯特姆測定法,反應時間為28d,可以比較CO2的實際產量和理論產量來判定廢水的可生化性,也可以利用CO2/DOC值來判定廢水的可生化性。由於該種判定實驗需採用特殊的儀器和方法,操作復雜,僅限於實驗室研究使用,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還未見報道。
⑵ 什麼叫工業污水的可生化性
1、污水的可生化性就是指污水中污染物可以被微生物降解的能力。
2、廢水所含的有機物中, 除一些易被微生物 分解、利用外,還含有一些不易被微生物降解、甚至對微生物的生長產生抑製作 用, 這些有機物質的生物降解性質以及在廢水中的相對含量決定了該種廢水採用 生物法處理(通常指好氧生物處理)的可行性及難易程度。
工業污水的處理方法一般分為物理法、化學法、生化法、生物化學法等等,而生化法是最常用也是相對來說比較經濟的一種方法。
3、廢水可生化性一般用B/C表示。
BOD代表可以被微生物分解的部分,COD可以認為是全部污染物,這樣B/C就可以代表可被微生物分解部分的比例,也就是可生化部分了,一般B/C大於0.3就表示可生化行還不錯。
4、擴展
生化需氧量BOD:是水中有機物等需氧污染物質含量的一個綜合指示.
化學需氧量COD:是以化學方法測量水樣中需要被氧化的還原性物質的量。廢水、廢水處理廠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強氧化劑氧化的物質(一般為有機物)的氧當量。在河流污染和工業廢水性質的研究以及廢水處理廠的運行管理中,它是一個重要的而且能較快測定的有機物污染參數,常以符號COD表示。
COD包括可生化部分COD和不可生化部分COD。可生化性COD指的是COD中可生化部分。可生化性也稱廢水的生物可降解性,即廢水中有機污染物被生物降解的難易程度,是廢水的重要特性之一。可生化性COD在數據上接近BOD,但兩者不是同一個概念。
⑶ 污水處理中的厭氧池可以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嗎具體原理呢看到一個工業污水COD=40000,BOD=350.
是的, 污水處理中的厭氧池可以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
其原理主要是在厭氧池中通過厭氧菌將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主要是大分子量的有機污染物)降解成小分子量的有機污染物, 同時將一部分有機污染物降解生成甲烷,H2S等氣體從而降低污水處理中好氧曝氣池的負荷.
⑷ 什麼叫工業污水的可生化性
工業污水的可生化性就是
工業污水
可被生物降解的程度
一般COD是化學需氧量是污水中有機物的含量指標
BOD是污水中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機物的指標
BOD/COD成為
可生化比值
該比值小於0.3時說明污水的可生化性較低
不宜採用生物處理
要想進行生物處理需要對污水進行水解酸化和生物馴化處理
⑸ 工業污水處理方法有哪些
典型工業廢水
以化工廢水、造紙廢水、印染廢水、食品廢水、選礦廢水等幾種典型的高難度工業廢水為例,簡單介紹工業廢水的特點及處理方法。
化工廢水
來源:主要來自石油化學工業、煤炭化學工業、酸鹼工業、化肥工業、塑料工業、制葯工業、染料工業、橡膠工業等排出的生產廢水。
特點:COD極高、可生化性差、色度高、高鹽度、有毒有害物質多。
處理方法:首先根據實際廢水的水質採取適當的預處理方法,如絮凝、內電解、電解、吸附、光催化氧化等工藝,破壞廢水中難降解有機物、改善廢水的可生化性;再聯用生化方法,如SBR、接觸氧化工藝,A/O工藝等,對化工廢水進行深度處理。
造紙廢水
來源:主要來自造紙生產中制漿工藝產生的制漿廢液(黑液)、抄紙工藝產生的紙機白水,還有包括紙漿洗滌、篩選、漂白廢水的中段水。
特點:廢水量大、BOD濃度高、色度高、纖維懸浮物多,有的廢水中含二價硫元素,有惡臭氣味。
處理方法:主要採用物化河生化結合法。應用混凝沉澱去除廢水中懸浮固體,應用化學沉澱法可脫色,將化學沉澱法、曝氣、活性污泥、厭氧處理等方法結合來處理造紙廢水。此外,考慮到資源回收利用,可選用浮選法回收白水中纖維性固體物質,燃燒法回收黑水中的鈉鹽等。
研究表明,採用SBR+物化法處理造紙中段水投資低、運行費用低,紙廠外排水質穩定達標,治理費用在廠家可接受的范圍內。
⑹ 鑒別工業廢水可生化性的方法
東莞廢水處理設備萬川環保告訴你們:可生化性是指廢水制中污染物被微生物降解的難易程度。廢水的可生化性取決於廢水的水質,即廢水所含污染物的性質。若污水的營養比例適宜,污染物易被生物百降解,有毒物質含量低,則廢水的可生化性強。適於微生物生長的廢水可生化度性強,不適於微生物生長的廢水可生化性差。
用BOD/COD的比值來判斷
BOD/COD大於0.3時,一般認為抄該廢水具有可生化性。
方法:
1.BOD5/CODcr比值法。這是目前比較廣泛採用而且算是最簡單的一種方法了吧。不過這種方法會導致一些誤差,BOD容易因為環境因素而測量數值低,COD容易因為Cr的強氧化性使有機懸浮物成為COD值,因此通常比較低。結果粗糙,百相對簡易可行。
2.瓦勃呼吸儀測定法。用瓦呼儀就可以了。利用瓦勃氏呼吸儀(簡稱瓦呼儀)測定廢水的生化呼吸線是一種較有效的方法之一,結果相對精確點。
3.微生物呼吸速率法。度通過繪制微生物呼吸耗氧過程線,可問以測定污水中有毒物質對污水微生物分解性的抑制,進行污水可生化性分析。
4.脫氫酶活性法。因為測定微生物的脫氫酶活性可以表徵微生物收到外界毒性物質影響的情況,判斷微生物是否已經被馴化或死亡,從而達到評價廢水可生化性的目的。
5.亞甲基藍毒性測定法。亞甲基藍作指示劑答,通過褪色時間測定,判斷可生化性。
⑺ 實驗室廢水處理方法和裝置有哪些
實驗室廢水有很多種下面我詳細的說一下
氧化還原中和沉澱法
此類方法多適用於含六價鉻和具有還原性的有毒物質及金屬的有機化合物。主要用於處理含氰、含酚、含硫化物的廢水。常見的工藝過程是向廢水中加入氧化劑 ,經過氧化還原反應後 ,使高毒性的物質轉化為低毒性的物質 ,再經過混凝、沉澱將其從反應體系中除去。C r6 + 和 C r3 + 的無機物最高允許排放量分別為0. 5 mg /L 和 3. 0 mg /L。含鉻的廢液可用鐵、鋅等作還原劑 ,用廢鹼液中和沉澱後 ,轉化為難溶鹽除去。
2.硫化物沉澱法
這種方法適用於含汞、鉛等金屬的呈酸性的實驗廢水。一般是向廢水中加入硫化鈉 ,生成難溶於水的金屬硫化物 ,然後與 Fe (OH ) 3 共沉澱而分離出去。
3.絮凝沉澱法
絮凝沉澱法不僅是處理許多工業企業污水中重金屬的有效方法 ,也是實驗室廢水處理的一種可行
方法。這種方法適用於含重金屬較多的實驗廢水 ,加入合適的絮凝劑 ,在弱鹼性條件下可以形成絮狀沉澱 ,有效去除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 ,降低廢水的化學需氧量 ( COD ) 。
4.活性炭吸附法
這種方法多用於處理物理、化學方法不能處理的微量呈溶解狀態的有機實驗廢水。有機實驗廢水含有大量的廢溶劑、實驗殘液、有機酸等。其濃度高、排放量少的特點很適合活性炭吸附法處理。處理工藝流程為先把廢水中的有相分離出來 ,再用活 性炭吸附 , COD 的去除率可達 93%
5.焚燒法
每種處理方式都有其特定的處理性能 ,都不是萬能的。焚燒法一般適用於形成乳濁液之類的液。但要特別注意避免燃燒產生的毒氣造成二次污染。例如 ,對於只含有 C, H , O 元素的有機廢物在燃燒時一般不會造成二次污染 ,而含有鹵素 N , S等元素的有機廢物焚燒時將會釋放多種有害氣體。
6.生物實驗廢水的處置方法
處理生物實驗廢水常用的方法是熱力消毒滅菌和化學葯劑消毒滅菌。熱力消毒滅菌法是通過高溫加熱使廢水溫度達到或超過某些有害微生物存活溫度的最高極限 ,殺死細菌 ,以確保排出廢水的安全。化學葯劑消毒滅菌法則是利用各種化學葯劑對廢水中的有害微生物進行殺菌消毒處理 ,目前常用的消毒工藝有臭氧消毒、氯消毒、鹼消毒等。在實際操作中 ,可以採用熱力和化學葯劑相結合的消毒滅菌方式 ,安全有效地處理生物安全實驗室的廢水。
詳細的可以看水天藍環保裡面有詳細的解答
⑻ 廢水可生化性問題的實質是什麼評價廢水可生化性的主要方法有幾種
廢水可生化性問題的實質是污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機物的比重
常用BODS/COD(或BODS/TOD、BODS/TOC)衡量廢水可生化性,
但對於工業污水尤其是有毒工業污水,由於BODS不反映污水中有害及有毒物質的作用,因此要引起足夠的關注。
⑼ 廢水的可生化性指標是如何規定的
一般考慮廢水的B/C,如果在0.3以上,可認為可生物處理,如果低於0.2,基本可不用考慮生化處理,在0.2~0.3之間嘗試如何提高B/C——水解酸化,高級氧化等。
(9)工業污水可生化性實驗裝置擴展閱讀:
模擬實驗法是指直接通過模擬實際廢水處理過程來判斷廢水生物處理可行性的方法。根據模擬過程與實際過程的近似程度,可以大致分為培養液測定法和模擬生化反應器法。
1、培養液測定法
培養液測定法又稱搖床試驗法,具體操作方法是:在一系列三角瓶內裝入某種污染物(或廢水)為碳源的培養液,加入適當N、P等營養物質,調節pH值,然後向瓶內接種一種或多種微生物(或經馴化的活性污泥)。
將三角瓶置於搖床上進行振盪,模擬實際好氧處理過程,在一定階段內連續監測三角瓶內培養液物理外觀(濃度、顏色、嗅味等)上的變化,微生物(菌種、生物量及生物相等)的變化以及培養液各項指標:pH、COD或某污染物濃度的變化。
2、模擬生化反應器法
模擬生化反應器法是在模型生化反應器(如曝氣池模型)中進行的,通過在生化模型中模擬實際污水處理設施(如曝氣池)的反應條件,如:MLSS濃度、溫度、DO、F/M比等,來預測各種廢水在污水處理設施中的去除效果,及其各種因素對生物處理的影響。
由於模擬實驗法採用的微生物、廢水與實際過程相同,而且生化反應條件也接近實際值,從水處理研究的角度來講,相當於實際處理工藝的小試研究,各種實際出現的影響因素都可以在實驗過程中體現,避免了其他判定方法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且由於實驗條件和反應空間更接近於實際情況,因此模擬實驗法與培養液測定法相比,能夠更准確地說明廢水生物處理的可行性。
但正是由於該種判定方法針對性過強,各種廢水間的測定結果沒有可比性,因此不容易形成一套系統的理論,而且小試過程的判定結果在實際放大過程中也可能造成一定的誤差。
⑽ 污水處理廠的實驗室都有什麼儀器,哪些是必須的具體的流程是什麼
污水處理復廠一般採用制二級處理,其流程包括:
粗格柵—提升—細格柵—(粉碎)—沉砂—初次沉澱—生物處理(活性污泥法、生物濾池、氧化溝等)—二次沉澱—(後曝氣)—消毒—出水
當然現在有些處理廠還包括後續的深度處理和回用部分。
污水處理廠的實驗室主要做國家排放標准里說的各項指標的實驗,《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pH、懸浮物SS、BOD5、COD
氨氮、總氮TN、總磷TP等。
對於污水處理廠,常規測樣只監測進出水就可以了,只有在調試或者工藝有問題時才會監測各單元。
關於儀器,每種指標污染物都有自己的相關儀器(pH計、COD快速消解儀 、BOD5測試儀等),也可以採用簡單的分析化學實驗的方法測出,具體見國家環保總局編的《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對於污水處理廠用的一般比較簡單的國產設備,高校會有更好的研究設備。
你說的水質分析應該就是標准中提到的各項污染物質的監測分析方法,原子吸收只是其中某一個方法而已,一般用於測定離子含量(金屬等),污水處理廠不大可能有,很貴的。
關於具體的設備,你可以看看各個設備商的網站,都有具體介紹和使用手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