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通用技術設計電線收納裝置

通用技術設計電線收納裝置

發布時間:2022-02-04 14:47:16

㈠ 有人知道一些電器中的電線自動卷線、收線、回卷裝置的原理嗎我想自己製作一個

這個我覺得自己製作一個比較麻煩,如果只要一個,直接在網上買比較方便,例如:東莞全伸的電線收線盤,不知道你說的是不是這種,可以用在家用電器、足浴盤等


㈡ 關於電腦後數據線如何收納的問題

可以用「勒死狗」將數據線和電源線分類捆綁。

㈢ 通用技術的三個問題

助聽器的發展過程助聽器(Hearing Aid)是一種供聾人使用的、補償聽力損失的小型擴音設備,其發展歷史可以分為以下七個時代:手掌集音時代、炭精時代、真空管、晶體管、集成電路、微處理器和數字助聽器時代。
人類最早、最實用的「助聽器」可能是聾人自己的手掌。將手掌放在耳朵邊形成半圓形喇叭狀,可以很好地收集聲音。雖然這種方法的增益效果僅為3dB左右,而且也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助聽器,但是,這是最自然的助聽方法。直到現在仍然可以看到一些老年人在傾聽別人講話時用手掌來集音的情況。許多哺乳動物都有碩大的耳朵,所以它們的聽力比人要好得多。
受到手掌集音的啟發,一些有心人先後發明了各種形狀的、簡單的機械裝置,如象嗽叭或螺號一樣的「耳喇叭」,木製的「聽板」、「聽管」,象帽子和瓶子一樣的「聽帽」、「聽瓶」,象扇子和動物翅膀一樣的「耳扇翼」,以及很長的象聽診器一樣的「講話管」,等等。由於人們認為聽管越長集音效果越好,所以有的聽管竟長達幾十厘米,甚至一米多。聽別人講話時用手拿著聽管伸到別人的嘴邊,樣子滑稽可笑,但卻使聾人提高了聽力。同時,也提醒講話者盡量大聲講話。這種簡單的機械助聽裝置一直使用了幾百年,直到十九世紀,才逐漸被炭精電話式助聽器取代。
1878年,美國科學家Bell發明了第一台炭精式助聽器。這種助聽器是由炭精傳聲器、耳機、電池、電線等部件組裝而成。
1890年,奧地利科學家Ferdinant Alt制備出了第一代電子管助聽器。
1904年,丹麥人Hans Demant與美國人Resse Hutchison共同投資批量生產助聽器。到二十世紀40年代,已經有氣導和骨導兩種類型的助聽器了。這個時期的助聽器在技術上已經有了較大的發展和提高,雖然能夠滿足一些聾人的需要,但是,還有許多缺點,如雜訊太大,體積笨重如17寸電視機,不易攜帶,等。
1920年,熱離子真空管(熱陰極電子管)問世不久,就出現了真空管助聽器。隨著真空管技術的不斷發展,助聽器體積逐漸變小,實現了主機和電池的分離。1921年,英國生產了第一台商業性電子管助聽器。由於電子管需要兩個電源供電(一是加熱電子管中的燈絲,使之發放電子;二是驅動電子通過電柵到達陽極),因此這種助聽器體積大而笨重,雖然增益和清晰度較好,但幾乎無法攜帶。隨著時間的推移,汞電池代替了鋅電池,使電池的體積顯著減小,電池與助聽器終於可以合為一體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出現了如印刷電路和陶瓷電容等新技術材料,使得一體式助聽器的體積顯著縮小,這樣,助聽器就可以隨身攜帶了。逐漸地,助聽器也採用了削峰(peak clipping, PC)和壓縮( automatic gain control, AGC)等技術。
1943年,開始研製集成式助聽器,將電源、傳聲器和放大器裝在一個小盒子內,為現代盒式助聽器的雛形。同年,丹麥建立了兩家工廠批量生產助聽器,一家是Oticon,一家是Danavox。助聽器的體積也越來越小,最後,競能象香煙盒一樣大,攜帶已非常方便。
1948年,半導體問世,電子工程師們立即將半導體技術應用於助聽器,獲得較好效果。採用一部分半導體元件,可以使助聽器的體積進一步縮小,如果全部採用半導體元件,聲反饋將不可避免。
1953年,晶體管助聽器問世,使助聽器向微型化發展提供了可能性。1954年,出現了眼鏡式助聽器。為了避免聲反饋,設計者將接受器和麥克風分別裝在兩邊的眼鏡腿上,但未能實現雙耳配戴。1955年,推出了整個機身都在單個鏡腿上的眼鏡式助聽器,使雙耳同時配戴助聽器成為可能。
1956年,製成了耳背式助聽器,不僅體積進一步減小,優越性也超過了眼鏡式和盒式助聽器,成為全球銷售量最大的助聽器。
1957年,耳內式助聽器問世。新的陶瓷傳聲器頻率響寬闊平坦,克服了以往壓電晶體的不足。鉭電容的出現,使電容體積進一步減小,晶體管電路向集成電路這一小型化方向快速發展。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出現,助聽器的體積進一步減小,耳內式助聽器出現以後不久,半耳甲腔式、耳道式、完全耳道式助聽器相繼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患者心理和美觀上的需要。
1958年,我國開始生產盒式助聽器,目前已能生產耳內式、耳背式助聽器。
1988年出現的可編程助聽器,利用遙控器變換多個聆聽程序,以達到最舒適的聽覺感受。可編程助聽器採用廣角麥克風和指向性麥克風助聽器,可在日常生活中和嘈雜環境中運用不同的聆聽模式,使聽到的聲音更為清晰。配帶指向性助聽器的人雖然目光未投向您,但是,他在專心收聽您的講話,故似乎有監聽的特殊用途。據傳,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就配戴這樣的助聽器。
近年來又推出了「數碼」助聽器,數字信號處理能力極強,為選配提供更大的靈活性。
經歷了一百多年的風風雨雨,今天的助聽器已經有了耳內式、耳背式、盒式、眼鏡式、發卡式、鋼筆式、無線式等多種形狀,助聽效果明顯提高。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助聽器的體積會越來越小,功能會越來越強大,並能造福所有的聾人。
編輯本段助聽器的保養
助聽器是一種現代社會中唯一的、必須在日常活動中任何時刻隨身配戴的
助聽器(Hearing Aid)是一種供聾人使用的、補償聽力損失的小型擴音設備,其發展歷史可以分為以下七個時代:手掌集音時代、炭精時代、真空管、晶體管、集成電路、微處理器和數字助聽器時代。
人類最早、最實用的「助聽器」可能是聾人自己的手掌。將手掌放在耳朵邊形成半圓形喇叭狀,可以很好地收集聲音。雖然這種方法的增益效果僅為3dB左右,而且也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助聽器,但是,這是最自然的助聽方法。直到現在仍然可以看到一些老年人在傾聽別人講話時用手掌來集音的情況。許多哺乳動物都有碩大的耳朵,所以它們的聽力比人要好得多。
受到手掌集音的啟發,一些有心人先後發明了各種形狀的、簡單的機械裝置,如象嗽叭或螺號一樣的「耳喇叭」,木製的「聽板」、「聽管」,象帽子和瓶子一樣的「聽帽」、「聽瓶」,象扇子和動物翅膀一樣的「耳扇翼」,以及很長的象聽診器一樣的「講話管」,等等。由於人們認為聽管越長集音效果越好,所以有的聽管竟長達幾十厘米,甚至一米多。聽別人講話時用手拿著聽管伸到別人的嘴邊,樣子滑稽可笑,但卻使聾人提高了聽力。同時,也提醒講話者盡量大聲講話。這種簡單的機械助聽裝置一直使用了幾百年,直到十九世紀,才逐漸被炭精電話式助聽器取代。
1878年,美國科學家Bell發明了第一台炭精式助聽器。這種助聽器是由炭精傳聲器、耳機、電池、電線等部件組裝而成。
1890年,奧地利科學家Ferdinant Alt制備出了第一代電子管助聽器。
1904年,丹麥人Hans Demant與美國人Resse Hutchison共同投資批量生產助聽器。到二十世紀40年代,已經有氣導和骨導兩種類型的助聽器了。這個時期的助聽器在技術上已經有了較大的發展和提高,雖然能夠滿足一些聾人的需要,但是,還有許多缺點,如雜訊太大,體積笨重如17寸電視機,不易攜帶,等。
1920年,熱離子真空管(熱陰極電子管)問世不久,就出現了真空管助聽器。隨著真空管技術的不斷發展,助聽器體積逐漸變小,實現了主機和電池的分離。1921年,英國生產了第一台商業性電子管助聽器。由於電子管需要兩個電源供電(一是加熱電子管中的燈絲,使之發放電子;二是驅動電子通過電柵到達陽極),因此這種助聽器體積大而笨重,雖然增益和清晰度較好,但幾乎無法攜帶。隨著時間的推移,汞電池代替了鋅電池,使電池的體積顯著減小,電池與助聽器終於可以合為一體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出現了如印刷電路和陶瓷電容等新技術材料,使得一體式助聽器的體積顯著縮小,這樣,助聽器就可以隨身攜帶了。逐漸地,助聽器也採用了削峰(peak clipping, PC)和壓縮( automatic gain control, AGC)等技術。
1943年,開始研製集成式助聽器,將電源、傳聲器和放大器裝在一個小盒子內,為現代盒式助聽器的雛形。同年,丹麥建立了兩家工廠批量生產助聽器,一家是Oticon,一家是Danavox。助聽器的體積也越來越小,最後,競能象香煙盒一樣大,攜帶已非常方便。
1948年,半導體問世,電子工程師們立即將半導體技術應用於助聽器,獲得較好效果。採用一部分半導體元件,可以使助聽器的體積進一步縮小,如果全部採用半導體元件,聲反饋將不可避免。
1953年,晶體管助聽器問世,使助聽器向微型化發展提供了可能性。1954年,出現了眼鏡式助聽器。為了避免聲反饋,設計者將接受器和麥克風分別裝在兩邊的眼鏡腿上,但未能實現雙耳配戴。1955年,推出了整個機身都在單個鏡腿上的眼鏡式助聽器,使雙耳同時配戴助聽器成為可能。
1956年,製成了耳背式助聽器,不僅體積進一步減小,優越性也超過了眼鏡式和盒式助聽器,成為全球銷售量最大的助聽器。
1957年,耳內式助聽器問世。新的陶瓷傳聲器頻率響寬闊平坦,克服了以往壓電晶體的不足。鉭電容的出現,使電容體積進一步減小,晶體管電路向集成電路這一小型化方向快速發展。
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出現,助聽器的體積進一步減小,耳內式助聽器出現以後不久,半耳甲腔式、耳道式、完全耳道式助聽器相繼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患者心理和美觀上的需要。
1958年,我國開始生產盒式助聽器,目前已能生產耳內式、耳背式助聽器。
1988年出現的可編程助聽器,利用遙控器變換多個聆聽程序,以達到最舒適的聽覺感受。可編程助聽器採用廣角麥克風和指向性麥克風助聽器,可在日常生活中和嘈雜環境中運用不同的聆聽模式,使聽到的聲音更為清晰。配帶指向性助聽器的人雖然目光未投向您,但是,他在專心收聽您的講話,故似乎有監聽的特殊用途。據傳,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就配戴這樣的助聽器。
近年來又推出了「數碼」助聽器,數字信號處理能力極強,為選配提供更大的靈活性。
經歷了一百多年的風風雨雨,今天的助聽器已經有了耳內式、耳背式、盒式、眼鏡式、發卡式、鋼筆式、無線式等多種形狀,助聽效果明顯提高。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助聽器的體積會越來越小,功能會越來越強大,並能造福所有的聾人。

㈣ 通用技術問題,高一的,急啊!!!幫幫忙

1. 材料表明設計是產生解決技術問題方法的途徑,技術問題是:如何讓狗不敢擅離職守?通過設計出「隱形籬笆」解決該問題。
2.材料表明設計可以推動技術的發展與進步。材料提到:「採用激光束照射唱片上的音槽,不會發出摩擦聲」、「唱片設計採用激光技術後,其錄入的信息量大大增加。」。

㈤ 電纜跟著小車走弧長16米弧半徑18米的軌道設計什麼裝置可以自動收放電纜線

可以用帶離合器電動機,把離合器調整到半結合狀態下,就可以放線和收線了,放線時內只要超容過收時的力,也就是說離合器半結合時的力,收線時只要拉力小於電機半結合時的圈力就可以了。這個辦法確實用著不錯,我廠用行吊就是用的這種收放線裝置。僅供參考!

㈥ 京滬高鐵上這種架設電線的裝置叫什麼

這叫接觸網,是給列車供電的,單相交流電25kV(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接觸網不是這個電壓),所有電氣化鐵路上面都有這個。

㈦ 通用技術 小發明, 給點創意

網上都有,創新小發明製作方法1、自製羽毛球

准備材料:空飲料瓶一隻,泡沫水果網套兩只,橡皮筋一根,玻璃彈子一隻。

製作過程:
1.取250毫升空飲料瓶一隻,將瓶子的上半部分剪下;
2.將剪下的部分均分為8份,用剪刀剪至瓶頸處,然後,將每一份剪成大小一致的花瓣形狀;
3.將泡沫水果網套套在瓶身外,用橡皮筋固定在瓶口處;
4.將另一隻泡沫水果網套裹住一粒玻璃彈子,塞進瓶口,塞緊並露出1厘米左右;
5.剪下半隻乒乓球,將半球底面覆在瓶口上,四邊剪成須狀,蓋住瓶口後用橡皮筋固定住。
6.美化修飾後,一隻自製羽毛球完成了。用羽毛球拍打一打,看看效果怎麼樣?

2、自製香皂紙

製作材料和工具:

吸濕性較好的白紙,小塊香皂,一支毛筆和一次性飲料罐。

製作方法:

先把香皂切碎後放在罐里,盛上適量的水後把杯子放在爐上加熱,等香皂融化,將白紙裁成火柴盒大小,一張張塗透皂液,再取出陰干就成了香皂紙。

3、自製熱氣球

1.首先我們用軟紙裁出6~8個葉狀的紙片。

2.將它們對折並用膠水將它們的邊粘在一起作成一個氣球。

3.用膠帶將四根連線粘到氣球底部。用橡皮泥將線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桌子上。

4.盡量將電吹風的速度調的很慢。將吹風口向上對准底部的開口並且打開開關。氣球會慢慢變大拉緊細線並且離開桌面。

4、自製手電筒

具體製作方法是:將一隻廢易拉罐(如露露飲料罐)起掉一頭蓋子,另一頭用圓頭榔頭敲凹。用厚瓦楞紙板捲起兩節一號電池,電池正極朝上、負極朝下裝入罐中。找一個合適的塑料蓋(如神奇大大卷的盒蓋正好可以扣在露露飲料罐上),在盒蓋中央挖一個圓形小洞,洞的大小以使燈泡插緊為宜。將燈泡底座插入小洞。取一段尋線兩端剝去線皮,一端繞在燈座上,另一端從塑料蓋側面扎一個小孔穿出。將塑料蓋蓋在易拉罐上。檢查一下,燈泡、電池是不是緊密接觸。到這里一次性手電筒就做好了。使用時,用大拇指把從側壁穿出的導線按在從拉罐無油漆的焊縫上,手電筒就會發光,大拇指離開導線跳起,手電筒就滅了,使用非常方便。

5、自製太陽灶

找一個大號手電筒上的凹面反光碗,用硬質泡沫塑料或木料削一根長約4厘米的圓柱體,直徑以正好能緊緊塞進反光碗的圓孔為宜。在圓柱的一端橫向鑽一個細孔,穿入一根直徑相當於孔徑的鐵絲,然後將露在圓柱外的鐵絲兩頭扳折成90°,各留5厘米即可。把圓柱塞入反光碗的圓孔內,再將鐵絲兩端插在一塊泡沫塑料或木質底板上。將一根細竹簽的兩頭削尖,一頭插在反光碗中央的圓柱上,另一頭插上一小塊土豆。把該裝置放在太陽下,讓反光碗朝著太陽方向,然後,耐心調節竹簽長度,讓插上去的土豆正好位於發光焦點上。要不了多久,土豆就會被太陽光烤熟,發出香味。

6、自製 彩色蠟燭

材料:彩色蠟筆、蠟

製作方法:
1.找一個廢棄的罐裝飲料桶(如1.25升的可樂瓶子),整齊地剪去蓋子的部分,把蠟削入桶中。

2.把桶放人熱水中,並攪拌裡面的蠟,使之全部熔化。最好用開水。不過要請父母幫忙,或在父母的監護下進行這個步驟。

3.把熔化的液體倒人一個形狀好看的容器(比如放小塊兒巧克乃的心形框)中。不要倒得太多喲。至於原因嘛,往下看。當然了,你要先在容器中放入作蠟燭芯的線。

4.原來的蠟冷卻悟,阿依照卜面的方法把熔化的彩色蠟筆液倒入其中(彩色蠟筆這個時候派上用場了)。這樣把不同顏色的蠟一層層加上去,好看的蠟燭就做成了。

7、自製壁掛花籃

材料與工具:雪碧飲料瓶兩個、膠水、刻刀、剪刀。

製作方法:
1. 將一隻雪碧飲料瓶的綠色底套取下,剪成蓮花狀,翻轉向下和瓶身粘成底座。

2. 在綠色底套上截取2厘米寬的綠色環,仍套在瓶身上。

3. 去掉瓶頸,在瓶上剪出13厘米長8厘寬的寬頻一條,和3厘米寬的窄帶若干條。

4. 用刻刀在3厘米窄條上刻出花紋?如圖 3?,然後將這些窄條向外翻折,由下向上插入綠色環中。

5. 取另一隻飲料瓶,利用瓶身,用剪刀剪出6片17厘米長的蒴葉。

6. 將花籃釘在牆上,插入葉子、鮮花,壁掛式花籃就做成了。

8、自製蟑螂捕捉盒

取一張220×150(mm)的硬紙板。

捕捉盒最重要的部分為捕捉面。取一張塑料膜,剪成與盒底相同大小,塗上粘合劑鋪在盒底上。蟑螂能否被捉,關鍵在於粘合劑。粘合劑有兩個作用:一是將蟑螂引入盒內,二是將其粘牢在捕捉面上。引誘劑的調制:將40%的肉粉、50%的麵粉、10%的豆餅混合,總量在20克左右,拌好待用。粘合劑是20克松香與10克菜油混合,加熱至膠狀後,把引誘劑與粘合劑混合攪拌均勻,即製成了粘合劑。

把調好的上述糊狀物均勻地塗在已襯上塑料膜的捕捉面上,再按原先畫好的虛線向內折,最後把舌片b插在凹口a內。

由於松香與菜油混合物的不幹性,可使誘餌的粘性長達一個星期。將捕捉盒置於蟑螂出沒的地方,因為盒內較暗,兼有蟑螂喜歡的誘餌,所以蟑螂會爬進盒內爭食誘餌,被粘其上。粘滿後,既可將紙盒壓扁棄之,又可揭去塑料膜,調換塗有誘餌的塑料膜,使盒子得以再次利用。

若將捕捉盒的尺寸擴大,並將粘合劑的成分稍作調整,加厚塗層便能製成紙制捕鼠器。

㈧ 通用技術的作品 需要做一個有科技含量的作品 速求!!!!!

高中通用術是指信息技術之外的,較為寬泛的、體現基礎性和通用性並與專業技術相區別的技術,是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對廣大同學的發展具有廣泛遷移價值的技術。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高中通用技術設計方案。

製作攜帶方便的小凳的設計方案:

設計問題的構思:

為小朋友們設計一種適合他們在戶外活動時使用並攜帶方便的小凳呢。攜帶型小凳的特點:結構簡單、穩固,易於製作;自重輕,體積小,攜帶方便;成本不高於 5 元。

詳細的設計方案與說明:

設計了符合要求的多種材料、結構及連接方式。

方案的比較與決策:

考慮到製作出來的小凳要適合批量生產,選擇了以五夾板為製作材料的五個方案。又根據設計要求對這五個方案進行了再次篩選,最後選中了三個方案。

當多個設計方案產生以後,依據一定的原則,再對這些方案進行篩選。

測試、評估及優化:

主要考查設計方案是否可行,進行各種測試、評估,以及優化設計方案、完善產品原型。 綜合考慮了各方面的因素,對三種設計方案和產品進行較為全面的評估。三個方案評估如下。

經過測試和評估,對照設計要求,在使用五夾板材料的方案中C3是較理想的設計方案。

C3的設計三視圖。

根據繪制的加工圖樣進行了產品原型的製作。在經過鋸、削、刨、磨和裝配等幾道工序之後,設計製作出生產C3方案的產品原型的過程圖。

攜帶型小板凳使用說明書: 產品簡介:本產品是一款專門為小朋友外出活動設計的攜帶型小凳。它自重輕,體積小,攜帶方便,拆卸、組裝的方法簡單。

產品構成: 中空式凳面,凳腳板 ( 兩塊 ) 。

技術指標:凳子高度:16.5cm。

凳子質量:350g。

凳面面積:432cm2。

使用方法:先將兩塊凳腳板從凳面中取出 ,然後對准插縫 , 將它們插接起來,再將插接好的凳腳板插入凳面的槽縫中,並用手或其他物體使凳腳板與凳面完全貼緊。

注意事項:(1) 使用完畢後 , 要及時拆卸,將凳腳板放回中空的盒式凳面內。(2) 勿將過重的物體 (大於42kg) 放置在小凳上,以免凳面彎曲變形。(3) 避免小凳長時間日曬雨淋 , 以防材料爆裂或受潮。? 適用范圍:5~9 歲的兒童。

高中通用技術製作方法

一、制定設計方案:(提出設計要求)

1)先進行設計,方案具有創新性。

2)盡可能採用環保材料和廢物回收利用。

3)要有設計圖樣。

4)作品構件之間的連接處緊密、牢固。

5)作品有一定強度和穩定性。

6)作品有一定創新性和實用性。

7)製作過程合理,分工明確,工具使用得當,安全。

8)是否美觀、實用、新穎。

二、製作模型的一般步驟:

1)選擇合適的材料。(要求盡可能採用環保和廢物回收利用)

2)根據本地的條件,准備適當的工具和加工設備。

3)按設計圖樣劃線。

4)對材料進行鋸割、切削等加工。

5)裝配。

6)對模型進行表面處理。

7)對外觀造型和色彩進行評議;對產品的結構、功能進行檢測和試驗,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8)對設計方案進行修改,做成模型。

三、製作模型(操作要領)

強調製作模型過程中記住鋸、錘、鉗、鑽等利器的安全, 要求同學能安全使用工具。

四、展示模型

將學生做好的模型進行比較、評價,學生之間進行交流,選好作品供學生學習和展示。

高中通用技術作品展示

㈨ 急求!!!!關於高二通用技術課的方案設計

1.將學抄生吃飯的時間稍微叉開襲一下,因為考慮到高三為沖刺階段,所以會允許高三學生提前吃飯。當時我們學校的解決辦法是,早自習前高三提前一段時間開始早自習,吃飯前提前五分鍾下課。當然這樣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最後一節課的老師可能不樂意!
2高三學生學習壓力最主要是來自高考壓力,所以要讓他們正確對待高考,認識高考的性質,而不是盲目的恐懼高考。不過我覺得高三學生的一部分壓力還是來自家庭的壓力。家裡對他們每次的言行會他們感覺到很大的壓力,所以建議家裡要對學生表示理解,最好是可以多鼓勵一下。另外就是老師要多注意與學生間的交流,因為有時候有些學生因為學習成績不是很好,所以導致壓力很大,從而產生一下不好的事。
3我覺得可以讓學生們進行一個自主的實驗設計,在有老師監督的情況下可以讓他們自行做一些自己想做的實驗(前提是給老師實驗報告),或者在班級上舉行一個就目前一些娛樂話題進行辯論!我們高中老師是帶我們去他家摘橘子(羞一個,但是拿的最多的就是我)然後拿著橘子一起去學校的草地上和我們進行一些交流,不過這要求老師和學生的親和力很強。
希望對你有幫助 ^-^

閱讀全文

與通用技術設計電線收納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眾朗逸儀表盤怎麼成英文了 瀏覽:144
電動工具用什麼手套 瀏覽:407
車輛機械故障是什麼原因 瀏覽:515
暖氣管道絲杠閥門圖片 瀏覽:829
科學儀器屬於什麼 瀏覽:192
儀表盤上五角星是什麼 瀏覽:972
煤礦井下自動滅火裝置 瀏覽:224
江蘇二類機械費多少錢 瀏覽:215
自動加葯裝置驗收 瀏覽:116
暖氣總閥門如何開關 瀏覽:245
工具箱家居 瀏覽:875
染頭發的儀器是什麼 瀏覽:872
閥門上的雙向箭頭表示什麼 瀏覽:552
水管中間怎麼接閥門 瀏覽:342
演示實驗結束後拆卸裝置放哪 瀏覽:719
手動閥門怎麼打開 瀏覽:782
途岳如何把儀表盤碼數顯示數字 瀏覽:133
天然氣閥門關閉打不開 瀏覽:306
點樣展開實驗的裝置圖 瀏覽:449
設備租賃成本占收入多少 瀏覽: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