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化學問題,看下圖,就是拉瓦錫做的那個實驗
初三化學的測定氧氣的空氣中含量是嗎?1、沒有關閉彈簧夾。2、緩慢將燃燒匙伸進集氣瓶中。
B. 關於做拉瓦錫的類似實驗的問題
抱歉,第一問我們老師沒講過,所以不會,不過第二問我會,答案如下哦。
(2)體積少於五分之一的原因:
①紅磷量不足
②裝置漏氣(裝置氣密性不足)
③未冷卻到室溫就打開止水夾
回一贈——!在贈你個體積大於五分之一的原因:
①塞子塞慢了
②止水夾未夾緊
C. 如圖是依據歷史上著名的化學家拉瓦錫關於空氣的成分研究的實驗原理而設計的研究空氣的一套實驗裝置.在集
(1)由於紅磷燃燒消耗了氧氣,瓶內壓強減小,所以,待紅磷熄滅並冷卻後,打開彈專簧夾,觀察屬實驗現象及水面的變化情況是:燒杯中的水進入集氣瓶,水約占集氣瓶剩餘容積的
1 |
5 |
1 |
5 |
1 |
5 |
D. 關於拉瓦錫實驗的問題。作業!!高手進!急!!!
1.體積小於五分之一的原因是:
①紅磷量不足
②裝置漏氣
③未冷卻到室溫就打開止水夾
體積大於五分之一的原因是:
①塞子塞慢了
②止水夾未夾緊
2.防止濺落的融化物使瓶底炸裂,和在瓶底放沙效果差不多
3.都把氧氣和氮氣對比著問了,當然是一個助燃一個不住然啦~對吧~
E. 18世紀末,法國科學家拉瓦錫曾經做了這樣-個實驗:讓水蒸氣通過一根燒紅的鐵管,生成了一種氣體.同學們
(1)因為是鐵和水蒸氣的反應,試管內有鐵粉,所以濕棉花主要是提供水蒸氣;
(2)用濃硫酸來乾燥氣體,氣體必須從濃硫酸中通過,所以c進b出;
(3)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反應物中只含Fe、O、H三種元素,生成的氣體也就只有兩種可能:H2或O2;
(4)猜想二進行探究:氧氣可以支持燃燒,鑒定氧氣時常選用帶火星的木條來進行鑒定,所以可以據此來解答該題;
(5)紅熱的鐵遇到水蒸氣,在生成氣體的同時,還會生成一種黑色固體,因為生成的固體是黑色,且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可知,所以考慮Fe3O4.
故答案為:
(1)提供反應所需水蒸氣;
(2)c;
(3)O2;
(4)
檢驗方法 | 現象 | 結論 |
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b管口 | 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 該猜想成立 |
F. 拉瓦錫實驗問題
首先,對Hg和O2加熱(不是加強熱)是提高二者的能量,增加二者(分子間)的碰撞次數,從而使二者間的反應更容易發生。但若對生成的HgO再加強熱,則會促使其分解為Hg,O2.由於上述二反應的條件(加熱溫度)不同,所以可以說這兩個反應獨立進行,也就是說生成HgO時,HgO不會分解。
第二個問題,在高溫下化合物的穩定性不是絕對的,與化合物自身性質及除溫度外其它的條件(如壓強)有關。但若溫度一定(未達分解溫度),而且這個化合物很穩定,那麼它就不會分解或分解很慢,比如水在1000度分解,若只加熱到500度,則水幾乎不分解。但若化合分解是個可逆反應,比如HBr的分解,在分解溫度時就會像你說的合成分解是同時進行
G. 九年級化學拉瓦錫實驗的問題
曲頸瓶是開口的
消耗的氣體是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鍾罩和曲頸瓶總體積的五分之一)
汞是少量的,在這個實驗里,拉瓦錫顯然故意忽略了汞的體積。
這個實驗的鍾罩,實際在現代就是起個玻璃針筒的作用。鍾罩里的水位變化就顯示了鍾罩和曲頸瓶里所有氣體體積的變化。這里顯然也忽略了大氣壓力和室溫的變化。
現在要想重復這個實驗,只需要一個帶有孔玻璃塞的100mL平底燒瓶、一截玻璃管、一截軟管,連接到一個100mL的玻璃針筒上就可以了。最終結果應該看到,玻璃針筒的活塞指示從100mL變到了60mL左右。
H. 拉瓦錫精心設計的實驗是一個怎樣的過程
1766年3月,他又向科學院提交了第二篇關於石膏的研究論文。拉瓦錫選擇的另一個研究課題是用科學的實驗方法驗證日常的水能否變成土。當時,許多化學家頑固地相信古老陳舊的「四元素說」中關於水土互變的說法,認為水能變成土。他們也確實發現,在容器中長時間煮沸水會有沉澱物生成。
但拉瓦錫對這一觀點一直持懷疑態度,要正確回答這個問題,惟一可靠的辦法就是實驗。為此,他精心設計了一個驗證實驗,他採用一種歐洲煉金術中使用過的很特別的蒸餾瓶,它可以使水蒸氣在上端全部凝結為液態水,仍舊流回到瓶中。他先將很純的蒸餾水和蒸餾瓶分別准確稱重,然後將蒸餾水注入蒸餾瓶中,加熱保持微沸狀態。兩個星期過去了,水還是清的,未見有沉澱析出。他決心繼續實驗下去,一定要看個水落石出。到第八個星期,蒸餾瓶中有沉澱生成。實驗一直進行了101天,蒸餾瓶中產生了明顯的白色沉澱物。
I. 初三化學,拉瓦錫的實驗實驗裝置看不懂,求教
曲頸甑是一種可以加熱葯品的儀器,裡面裝的是水銀(或氧化汞),加熱時間長是為了回讓裡面的物質充分答反應。氮氣的性質不太活潑,一般不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不支持燃燒,本身也不燃燒,所以氮氣的體積不會少。空氣中只有氧氣支持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