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H
+ +2e
- =H
2 ↑;Fe-2e
- =Fe
2 + (2)①A燒杯中的水倒吸進入燒瓶產生紅色噴泉②燒瓶中液面上升到高於左側尖嘴一定程度後又逐漸下落至與左側尖嘴相平③最後A燒杯中溶液呈紅色,導管口有氣泡冒出(3)Fe
2 + +2OH
- =Fe(OH)
2 ↓,4Fe(OH)
2 +2H
2 O+O
2 =4Fe(OH)
3 (4)把Fe電極換成C、Pt等惰性電極或將裝置中的兩電極互換位置等
2. 某課外活動小組設計了如右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分別有NO,有水 (1)實驗目的是(2)原理方程示
噴泉實驗,驗證氣體易溶於水
4NO+3O2+2H2O==4HNO3
3. 某課外活動小組設計如圖實驗裝置,驗證「二氧化碳與水接觸時才能和過氧化鈉反應」.(1)過氧化鈉與二氧
(1)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氧氣,方程式為:2Na 2 O 2 +2CO 2 =2Na 2 CO 3 +O 2 ,該反應是放熱反應,所以反應物的總能量大於生成物的總能量, 故答案為:2Na 2 O 2 +2CO 2 =2Na 2 CO 3 +O 2 ;大於; (2)鹽酸和碳酸鈣反應時可能會帶出一部分氯化氫,為了使實驗更准確應該可用稀硫酸和小蘇打反應制二氧化碳,故答案為:bc; (3)根據實驗目的可以知道,先通入乾燥的二氧化碳,來判斷乾燥的二氧化碳是否能夠和過氧化鈉反應,所以打開的止水夾為K 2 ,故答案為:K 2 (4)(3)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也不能燃燒,當二氧化碳通過過氧化鈉時,不可能全部反應,所以應該除去二氧化碳,再用帶火星的木條來檢驗是否產生了氧氣, 故答案為:除去未充分反應的CO 2 ; ②根據查閱資料部分可以知道,水也能夠和過氧化鈉反應生成氧氣,所以不能判斷是二氧化碳和過氧化鈉發生了反應,故答案為:水與Na 2 O 2 反應生成氧氣; (5)Ⅲ中固體若有碳酸鈉,鹽酸可以和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混濁,故答案為:加入稀鹽酸,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 |
4. 某課外活動小組設計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實驗裝置如圖所示(1)該實驗中紅磷應過量,目的是_____
(1)該實驗中紅磷稍過量,目的是將空氣中氧氣完全反應掉.
(2)本實驗中剩餘氣體主要是氮氣,因此氮氣具有不燃燒、不支持燃燒的化學性質.
(3)該實驗中為加速裝置降溫,應在集氣瓶中放少量的水.
(4)拉瓦錫實驗所用時間長,操作麻煩等.
(5)除了紅磷過量外,該實驗還應滿足裝置氣密性良好、可燃物燃燒產物為固態、可燃物不與空氣中的其它氣體反應等.
故答案為:(1)將空氣中氧氣完全反應掉;
(2)不燃燒、不支持燃燒;
(3)沒有在集氣瓶中放少量的水;
(4)拉瓦錫實驗所用時間長,操作麻煩;
(5)裝置氣密性良好、可燃物燃燒產物為固態、可燃物不與空氣中的其它氣體反應等.
5. 某課外活動小組設計如圖1所示裝置,進行氯氣制備及有關性質驗證的實驗. (1)在實驗時打開A中分液漏斗
(1)在實驗時打開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後,漏斗中的液體沒有順利流下,其可能原因是分液漏鬥上口玻璃塞未打開或活塞上小孔和槽口未對齊;裝置圖分析可知A中是氯氣的發生裝置,利用二氧化錳和濃鹽酸加熱反應生成氯化錳、氯氣和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MnO 2 +4H + +2Cl - Mn 2+ +Cl 2 ↑+2H 2 O; 故答案為:分液漏鬥上口玻璃塞未打開,MnO 2 +4H + +2Cl - Mn 2+ +Cl 2 ↑+2H 2 O (2)B裝置是驗證氯氣是否具有漂白性的實驗裝置,乾燥的氯氣不能使乾燥的有色布條褪色,能使濕潤的有色布條褪色,所以為防止氯氣中的水蒸氣干擾實驗驗證,需要對氯氣進行乾燥選擇Ⅲ能實現實驗目的; 故答案為:Ⅲ; (3)氯氣通入紫色石蕊試液,氯氣和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鹽酸能使石蕊試液變紅色,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能使紅色褪色,氯氣溶解於水,溶液呈淺黃綠色;使石蕊變紅的微粒為H + ,紅色褪去的微粒為HClO,溶液呈淺綠色為Cl 2 ; 故答案為:H + 、HClO、Cl 2 ; (4)氯氣通入澱粉碘化鉀溶液中氧化碘離子為單質碘,Cl 2 +2I - =I 2 +2Cl - ,碘遇到澱粉變藍; 故答案為:澱粉KI溶液變藍; (5)①乾燥的氯氣和二氧化硫氣體一起通入品紅溶液中按照1:1發生反應生成硫酸和鹽酸,所以品紅紅色不褪色; 故答案為:品紅溶液不褪色; ②氯氣和二氧化硫一起通過品紅試液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硫酸和鹽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l 2 +SO 2 +2H 2 O═4H + +SO 4 2- +2Cl - ; 故答案為:Cl 2 +SO 2 +2H 2 O═4H + +SO 4 2- +2Cl - ; |
6. 某化學課外活動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氨的催化氧化」實驗(固定裝置略去) (1)
(1)③; 4NO+6H 2 O;③銅片逐漸減少直至溶解,溶液變藍色,生成無色氣體,並在廣口瓶上方變成紅棕色 |
7. 某課外活動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調節滑動變阻器,控制電流強度適中的情況下用其進行緩慢電解NaCl溶
(1)在電解池的陽極是活潑電極本身失去電子發生氧化反應,Fe-2e-═Fe2+,陰極上是電解質中的陽離子氫離子發生得電子的還原反應,即2H2O+2e-═H2↑+2OH-(或2H++2e-═H2↑),故答案為:2H2O+2e-═H2↑+2OH-(或2H++2e-═H2↑);Fe-2e-═Fe2+;
(2)在電解池中,因為在陰極鉑電極上產生了氫氣,所以導致A燒杯中氣壓增大,氨氣和水接觸後,因氨氣極易溶於水導致水倒吸並產生紅色噴泉,當燒瓶中液面上升到高於左側導管一定程度後又逐漸下落至與導管相平時,燒瓶內外壓強相等,噴泉現象結束,由於氨水顯鹼性,所以最後A燒杯溶液呈紅色,並且在導管有氣泡氫氣溢出,故答案為:A燒杯中的水倒吸並產生紅色噴泉;燒瓶中液面上升到高於左側導管一定程度後又逐漸下落至與導管相平;最後A燒杯溶液呈紅色,導管有氣泡溢出;
(3)在A裝置中的噴泉實驗後,關閉止水夾a,打開止水夾b,C裝置中,含有亞鐵離子的鹽和其中的氫氧化鈉發生反應生成氫氧化亞鐵,氫氧化亞鐵易被氧化為氫氧化鐵紅褐色沉澱,即Fe2++2OH-═Fe(OH)2↓,4Fe(OH)2+2H2O+O2═4Fe(OH)3或寫成總反應式:4Fe2++8OH-+2H2O+O2═4Fe(OH)3↓,
故答案為:Fe2++2OH-═Fe(OH)2↓,4Fe(OH)2+2H2O+O2═4Fe(OH)3或寫成總反應式:4Fe2++8OH-+2H2O+O2═4Fe(OH)3↓;
(4)在電解飽和食鹽水時,要實現電解氯化鈉溶液的目的,應該選擇惰性電極進行電解,可以把Fe電極換成C、Pt等惰性電極或將裝置中兩電極換位置等,
故答案為:把Fe電極換成C、Pt等惰性電極或將裝置中兩電極換位置等.
8. 某課外活動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開始實驗時夾子e是打開的,錐形瓶
(1)鐵和稀硫酸之間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Fe+2H+=Fe2++H2↑,夾子e是打開的,產生氣體會沿著e處導管進入B中,故答案為:Fe+2H+=Fe2++H2↑;導管口有氣泡冒出;
(2)A中氣壓增加,會將生成的硫酸亞鐵以及剩餘的硫酸壓入B中和氫氧化鈉混合反應:OH-+H+=H2O,Fe2++2OH-=Fe(OH)2,立即產生白色沉澱,
故答案為:A中溶液進入B中,立即產生白色沉澱;OH-+H+=H2O、Fe2++2OH-=Fe(OH)2.
(3)氫氧化亞鐵不穩定,容易被氧氣氧化為氫氧化鐵,4Fe(OH)2+O2+2H2O=4Fe(OH)3,看到沉澱逐漸變為灰綠色,最後變為紅褐色,
故答案為:沉澱逐漸變為灰綠色,最後變為紅褐色;4Fe(OH)2+O2+2H2O=4Fe(OH)3.
9. 某課外活動小組設計如圖所示裝置,進行氯氣的制備及有關性質實驗.(1)裝置A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Mn
(1)裝置中是二氧化錳和濃鹽酸加熱反應生成氯氣,二氧化錳和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MnO2+4H++2C1-
△ | .
10. 某課外活動小組設計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
(1)磷與氧氣在點燃條件下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磷+氧氣 點燃 |
與某課外活動小組設計如圖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常用儀表測什麼
發布:2025-09-30 08:39:24
瀏覽:71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