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圖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時的實驗裝置.(1)在實驗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
(1)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觀察到玻璃板的另一側,便於確定像的位置;
因為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會出現兩個像,影響到實驗效果,所以應選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
為了使像看起來更清晰,實驗最好在較暗的環境中進行.
(2)實驗中選擇兩根完全一樣的蠟燭A和B,是為了比較物與像的大小的關系.
(3)作為物體的蠟燭應點燃,替代像的蠟燭應不點燃,看到另一支蠟燭放到A的像的位置,恰好與A的像A′完全重,就像點燃了合一樣,說明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
小明應在A側即物體一側觀察臘燭A經玻璃板所成的像.
(4)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小明將蠟燭A逐漸遠離玻璃板時,像大小不變;
(5)由於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玻璃的兩面都能反射光,能成兩個像,所以出現兩個像的原因是玻璃太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成了像.
故答案為:(1)確定像的位置;2;較暗;(2)大小;(3)未點燃;像和物體大小相等;A;(4)不變;(5)玻璃的兩個面都可以反射光而成像.
② 如圖甲是小芳同學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裝置。經過三次實驗,記錄的像A'、B'、C'與物A、
連續AA',BB',CC'並測量連線與鏡面關系
③ 如圖是小芳同學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裝置.(1)在實驗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便於確定像的位置,確定出像的位置,才能比較像和物的大小.
(2)未點燃的蠟燭與點燃的蠟燭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蠟燭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
(3)因為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在玻璃板前蠟燭M這一側不同的位置觀察才能看到蠟燭的像;
(4)由平面鏡的成像特點,像物關於鏡面對稱可知:玻璃板如果不豎直,蠟燭M的像與蠟燭N不能重合;
(5)由於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兩面都能反射光,能成兩個像,所以通過玻璃板該同學看到了同一個蠟燭的兩個像;
(6)本實驗是探究驗證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所成的像是虛像;像和物體各對應點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像和物體各對應點到平面鏡間距離相等.他們下一步應該連接像與物的對應點,判斷連線與鏡面是否垂直;通過歸納處理即可得出如下結論:物和像的連線與鏡面垂直,物體和像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故答案為:(1)確定像的位置;
(2)像和物大小相等;
(3)M;
(4)玻璃板沒有與桌面垂直;
(5)玻璃板比較厚,蠟燭經過兩個反射面都會形成像;
(6)連接對應的像點和物點,判斷連線是否和鏡面垂直;測出像點和物點到玻璃板的距離進行比較.
④ (2014鄂州模擬)如圖是小芳同學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裝置.(1)在實驗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
(1)為了確定像的位置,讓蠟燭A的像和蠟燭B重合,既能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B蠟燭,實驗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
(2)未點燃的蠟燭與點燃的蠟燭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蠟燭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
(3)由於平面鏡成的是虛像,所以在尋找蠟燭A的像的位置時,人眼應在蠟燭A這一側觀察.使它與蠟燭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完全重合;
(4)由於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兩面都能反射光,能成兩個像,所以通過玻璃板該同學看到了同一個蠟燭的兩個像.
故答案為:(1)確定像的位置;(2)像和物大小相等;(3);(4)玻璃板比較厚,蠟燭經過兩個反射面都會形成像;
⑤ 如圖甲是小芳同學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裝置.(1)在實驗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
(1)為了確定像的位置,讓蠟燭A的像和蠟燭B重合,既能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B蠟燭,實驗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
(2)未點燃的蠟燭與點燃的蠟燭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蠟燭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
(3)由於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兩面都能反射光,能成兩個像,所以通過玻璃板該同學看到了同一個蠟燭的兩個像.
(4)本實驗是探究驗證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所成的像是虛像;像和物體各對應點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像和物體各對應點到平面鏡間距離相等.他們下一步應該連接像與物的對應點,判斷連線與鏡面是否垂直;通過歸納處理即可得出如下結論:物和像的連線與鏡面垂直,物體和像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故答案為:(1)確定像的位置;(2)像和物大小相等;(3)玻璃板比較厚,蠟燭經過兩個反射面都會形成像;(4)連接對應的像點和物點,判斷連線是否和鏡面垂直;測出像點和物點到玻璃板的距離進行比較.
⑥ 如圖(甲)所示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l)實驗中選擇兩根完全一樣的
(1)實驗中選擇兩根完全一樣的蠟燭A和B,是為了比較物與像的大小的關系.
故答案為:大小.
(2)平面鏡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蠟燭發出的光線經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蠟燭所在這一側;
故答案為:A.
(3)由圖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則蠟燭的像B離玻璃板最近處到玻璃板的距離為2.40cm.
故答案為:2.40.
(4)由平面鏡成像特點知:如果將蠟燭A向遠離鏡面的方向移動,那麼它的像將向遠離鏡面的方向移動,由於像的大小與物體等大,所以無論如何移動蠟燭,像的大小都不會變.
故答案為:不變.
(5)由於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兩面都能反射光,能成兩個像,所以通過玻璃板該同學看到了同一個蠟燭的兩個像.
故答案為:玻璃的兩個表面同時反射,每個表面成一個像.
⑦ 如圖(甲)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l)實驗中選擇兩根完全一樣的蠟燭A
(1)實驗中選擇兩根完全一樣的蠟燭A和B,是為了研究物像的大小關系; (2)平面鏡成的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所以小明將蠟燭A逐漸遠離玻璃板時,它的像的大小將不變; (3)由於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兩面都能反射光,能成兩個像,所以通過玻璃板該同學看到了同一個蠟燭的兩個像. (4)尋找蠟燭A的像的位置時,眼睛應在蠟燭A一側觀察,在蠟燭B的一側不能看到蠟燭A的像. 用蠟燭B代替蠟燭A和蠟燭A的像進行比較,採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5)沒有點燃的同樣的蠟燭B無法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說明透明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像的位置偏上或偏下了.蠟燭B與蠟燭A的像能夠完全重合,說明物像大小相等; (6)實驗中,小樂只進行了一次實驗,就得到了「像與物到鏡面距離相等」的結論是不正確的,因為一次實驗數據具有偶然性; (7)在比較明亮的環境中,很多物體都在射出光線,干擾人的視線,在較黑暗的環境中,蠟燭是最亮的,蠟燭射向平面鏡的光線最多,反射光線最多,進入人眼的光線最多,感覺蠟燭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較黑暗的環境中進行實驗; (8)要想使像更亮一些,要使物體更亮一些,可以用手電筒照亮鏡前的棋子; (9)本實驗是探究、驗證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所成的像是虛像;像和物體各對應點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像和物體各對應點到平面鏡間距離相等.他們下一步應該連接像與物的對應點,測出A和A′、B和B′、C和C′到鏡面的距離,比較各個對應點到鏡面的距離是否相等,(或將紙沿鏡面所在位置對折,判斷像與物得兩對應點是否重合). 故答案為:(1)研究物像的大小關系;(2)不變;(3)玻璃板比較厚,蠟燭經過兩個反射面都會形成像;(4)A;等效替代法;(5)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物像大小相等;(6)一次實驗數據具有偶然性;(7)較暗;(8)將棋子照亮;(9)連接對應的像點和物點,判斷連線是否和鏡面垂直;測出像點和物點到玻璃板的距離進行比較. |
⑧ 圖甲,是小芳同學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裝置.(1)為了便於觀察,該實驗最好在______的環境中
(1)①在比較明亮的環境中,很多物體都在射出光線,干擾人的視線,在較黑暗的環境中,蠟燭是最亮的,蠟燭射向平面鏡的光線最多,反射光線最多,進入人眼的光線最多,感覺蠟燭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較黑暗的環境中進行實驗.
②為了確定像的位置,讓蠟燭A的像和蠟燭B重合,既能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B蠟燭,實驗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
(2)兩只蠟燭大小相同,後面的蠟燭又和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這樣就證明了像與物大小相同,所以兩只蠟燭等長是為了比較像與物大小關系用的.
(3)在實驗中用到刻度尺,但尺並不是測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測像到鏡的距離、物到鏡的距離,然後比較二者關系用的.
(4)因為光屏只能接收實像,不能接收虛像,所以光屏不能接收到的燭焰的像,所以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
(5)如果使蠟燭A離玻璃板遠一些,物體不變,物體的像和物體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變.
(6)平面鏡成像是由於光的反射形成的,要觀察蠟燭A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應在M側透過玻璃板觀察.
故答案為:(1)較黑暗;便於確定像的位置;(2)大小;(3)到平面鏡的距離;(4)不能;虛;(5)不變;(6)M.
⑨ 如圖是某學習小組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A是點燃的蠟燭,B是與A完全相同但未點燃的蠟燭.(1)此
(1)此實驗採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雖然成像不如平面鏡清晰,但卻能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B蠟燭,巧妙地解決了像的位置不易確定的問題.
(2)選取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當玻璃板後面的蠟燭和玻璃板前面的蠟燭的像完全重合時,便於比較物像大小關系.
(3)拿一張白紙放在剛才B蠟燭的位置,卻沒有承接到A蠟燭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成的是虛像.
(4)由於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兩面都能反射光,能成兩個像,所以通過玻璃板該同學看到了同一個蠟燭的兩個像.
(5)在平面鏡中的像與現實中的事物恰好左右或上下順序顛倒,且關於鏡面對稱.由圖分析可得題中所給的12:01與10:51成軸對稱,所以它的實際時間應是10:51.
故答案為:(1)像的位置;(2)大小;(3)虛;(4)玻璃板比較厚,蠟燭經過兩個反射面都會形成像;(5)10:51.
⑩ 如圖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1)實驗中選擇兩根完全一樣的蠟燭A 和C,是為了比較
(1)實驗中選擇兩根完全一樣的蠟燭A和B,是為了比較物與像的大小的關系.
(2)實驗時,由於成的像是虛像,將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前,眼睛應該在玻璃板前觀察.即小紅應在A側觀察蠟燭A經玻璃板所成的像.
(3)由平面鏡的成像特點,像物關於鏡面對稱可知:玻璃板如果不豎直,蠟燭A的像與蠟燭C不能重合.
(4)由於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厚玻璃的兩面都能反射光,能成兩個像,所以通過玻璃板該同學看到了同一個蠟燭的兩個像.
(5)本實驗中用兩根完全一樣的蠟燭A和C,這種物理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故答案為:(1)大小;(2)A;(3)玻璃板未與桌面垂直;(4)玻璃板太厚;(5)等效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