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了探究「冰熔化過程的規律」,小明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並畫出了冰的熔化圖象.(1)實驗中宜選
(1)碎冰比較大的冰塊受熱更均勻,所以應選擇碎冰實驗;
(2)由圖象知冰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0℃不變,所以冰是晶體.
故答案為:(1)碎冰;(2)晶體;不變.
❷ 小琴同學在「探究冰和蠟的熔化規律」時,使用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1)蠟在加熱過程中某一時刻溫度計
(1)該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示數為39℃;由表格數據知,蠟在熔化過程中,繼續吸熱、溫度不斷升高,沒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因此蠟屬於非晶體.
(2)分析圖象可知,冰達到一定溫度開始熔化,故冰是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
(3)他的想法是錯誤的,會從室溫吸收熱量熔化;
冰塊變成水的過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熱,因此杯子的外壁感覺很涼;空氣中溫度較高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玻璃杯凝結成小水滴,屬於液化現象.(4)①實驗前,先用刨冰機或絞肉機將冰塊打碎,以保證受熱均勻.
②將溫度計插入碎冰中間,不要碰到試管壁和底,讀數時視線與溫度計的液面相平,保證數據准確.
③本實驗不能直接用火焰加熱冰,要採用水浴加熱的方法,使冰受熱均勻.
④試管底部不要接觸燒杯底.
⑤冰的熔點受雜質和大氣壓的影響,測出的熔點可能不是0℃.
故答案為:
(1)39;非晶體;
(2)達到熔點;吸收熱量但溫度不變;
(3)不正確;液化;
(4)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埋入碎冰、碎蠟中;試管底部不要接觸燒杯底.(合理即可)
❸ 圖甲所示,是探究冰和蠟的熔化過程的實驗裝置.器材有:冰、蠟、熱水瓶、試管、燒杯、鐵架台(帶鐵夾)、
(1)冰屬於晶體有一定的熔化溫度,蠟屬於非晶體,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化溫度.甲圖象中有一段時間,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是冰的熔化圖象.零刻度在下方,液柱遠離零刻度,是零上.每一個大格代表10℃,每一個小格代表2℃,示數是52℃.
(2)試管從燒杯中拿出來,冰和蠟不能吸收熱量,停止熔化.將試管放回燒杯後,冰和蠟能從熱水中吸收熱量,又繼續熔化.說明固體熔化時吸收熱量.
(3)為了讓實驗順利進行,且較為准確,在實驗中,下述現象都應注意:
①實驗前,先用刨冰機或絞肉機將代熔化的物質打碎,以保證受熱均勻.
②將溫度計插入試管中間,不要碰到試管壁和底,讀數時視線與溫度計的液面相平,保證數據准確.
③試管底部不要接觸燒杯底等.
故答案為:(1)冰;52;(2)吸熱;(3)將溫度計插入試管中間,不要碰到試管壁和底,讀數時視線與溫度計的液面相平,保證數據准確
❹ 在探究冰的熔化規律實驗中
(1)當冰在熔化過程中某同學發現溫度計的示數一直為0℃,這說明冰熔化時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
(2)由圖象知,第5min時為熔化過程,處於固液共存態;
(3)若冰全部熔化成水後繼續用酒精燈不斷地加熱,當試管中的水與燒杯中的水均達到沸點後,燒杯中的水可以從酒精燈繼續吸熱,能夠沸騰,但試管中的水無法從燒杯的水中繼續吸熱,因此試管中的水最終不會沸騰.
故答案為:(1)需要;(2)固液共存;(3)不會.
❺ 圖甲是小麗「探究冰的熔化規律」的實驗裝置.實驗時,她先將冰和溫度計分別放入試管內,再放入大燒杯的水
(1)在圖象上把表格中對應的十個點做出來,然後將它們連起來.答案如圖:
(2)在加熱第5min時,仍處於熔化過程,其狀態為固液共存狀態;
(3)在第7至8分鍾時,晶體熔化完畢,繼續加熱,該物質將繼續吸收熱量,溫度將升高.
故答案為:(1)
(2)固液混合;(3)吸熱;升高.
❻ (2013盤錦)如圖是「探究冰的熔化規律」實驗裝置:(1)實驗中,將裝有冰的試管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加熱
(1)為了能使試管中的晶體均勻受熱,需要將試管中裝有晶體的部分全部浸沒在回水中,但試管答不能接觸燒杯底部.
(2)實驗中宜選用等質量的碎冰,均勻受熱,可以減小誤差.
(3)0℃的冰在熔化時還要吸熱,故冷卻食物效果更好.
故答案為:(1)試管不接觸燒杯底;試管中裝有晶體的部分完全浸沒在水中;
(2)碎冰;
(3)冰.
❼ 探究物質熔化規律的實驗 , 實驗裝置應該按照 ( ) 的順序組裝
晶體和非晶體的問題,晶體有固定熔點,非晶體沒有固定熔點,所以你會發現有些物質回會隨溫度變化而變軟,有些物質答只有達到一定溫度時才熔化%D%A你第一個題的圖呢?描述一下也可以啊,冰的溫度在一定時間內(冰未全部熔化時)溫度是不隨時間變化的,所以有一段水平的線,蠟的溫度則會隨時間而升高直到某一溫度%D%A第二題說明固體熔化需要持續加熱%D%A明白了吧
❽ 實驗探究:冰的熔化規律【設計並進行實驗】如圖甲所示,是中考物理理化操作考試中用來探究冰的熔化規律實
【設計並進行實驗】較大的冰塊受熱不均勻,較小的冰塊接觸緊密,受熱均勻;在燒杯的底部墊石棉網,使冰受熱均勻;對冰的加熱方式採用「水浴法」,利用水給試管內的冰加熱,這樣做的好處使冰受熱均勻;為使所測溫度更為准確,實驗過程中宜選用碎冰;
【分析論證得出結論】冰在熔化時要不斷地吸收熱量,但溫度不變;
實驗拓展】若實驗所用的溫度計為水銀(其沸點為357℃)溫度計,水的沸點為100℃,低於水銀的沸點,因此選擇水銀溫度計可以測量水的沸點;
故答案為:【設計並進行實驗】較大的冰塊受熱不均勻,較小的冰塊接觸緊密,受熱均勻;受熱均勻;
【分析論證得出結論】吸收;不變;
【實驗拓展】能;水的沸點為100℃,低於水銀的沸點,因此選擇水銀溫度計可以測量水的沸點;
❾ 圖1是小宇做「探究冰的熔化規律」的實驗裝置.圖2是他依據實驗數據畫出的冰熔化過程中的「溫度-時間」圖
(1)因為是「探究冰的熔化規律」所以需要測量時間的器材,因此還需要的內測量器材是秒錶(手容表、停表);
為減小實驗誤差,實驗過程中宜選用較小的冰塊,因為較小的冰塊之間接觸緊密,受熱均勻.
(2)溫度計的分度值是1℃,此時的溫度是4℃.
(3)前2min水處於固態冰狀態,後2min物質變成了液態水,物質的質量沒有變化,但狀態發生了變化;使用相同的酒精燈加熱時,相同時間內冰和水吸收的熱量是相同的,根據Q=cm△t,同一物體質量相同,兩段相同時間內吸收相同的熱量,因為冰的比熱容小於水的比熱容,冰升溫應快一些.
(4)由圖2可獲得多條信息冰是晶體、冰的熔點是0℃、加熱3.5min時開始熔化、6.5min時熔化結束等.
故答案為:(1)秒錶(手錶、停表);碎冰;
(2)4.
(3)不合理:因為水的比熱容大於冰的比熱容,所以應該是水升溫更慢.
(4)冰是晶體.
❿ 小聰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冰的熔化規律」實驗(1)實驗時,將裝有冰的試管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加熱,
(1)為了能使試管中的冰均勻受熱,需要將試管中裝有冰的部分全部浸沒在水中,但試管不能接觸燒杯底部.
(2)由表中數據可知:該晶體未達到熔點(固態)時,加熱2min溫度升高4℃;全部熔化後(液態),加熱2min溫度升高2℃,所以可推測它在固態時的吸熱能力比液態時的吸熱能力弱.
(3)將裝有冰的試管放入水中加熱,這是水浴法,採用水浴法,冰的溫度變化比較均勻,並且變化比較慢,便於記錄實驗溫度.
(4)由圖可知,冰從第2min開始熔化,到第6min完全熔化完,所以熔化過程經歷力6min-2min=4min;第4min處於熔化過程中,因此是固液共存狀態.
故答案為:(1)試管不接觸燒杯底;試管中裝有冰的部分浸沒水中;(2)弱;(3)使冰均勻受熱;(4)4;固液共存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