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履帶行走裝置牽引力計算
鑽機行走時,需要不斷克服行走中所遇到的各種阻力,牽引力也就是用於克服這些運動阻力的。牽引力計算原則是行走裝置的牽引力應該大於總阻力,而牽引力又不應超過機械與地面的附著力。
鑽機行走時,要克服的阻力很多,主要有:履帶運行的內阻力、由履帶支承引起的土壤變形的阻力、坡度阻力、轉彎阻力、風載阻力、慣性阻力、傳動損失和液壓損失等。
圖6-12 雙排行星輪行走減速器內部結構
(一)鑽機行走時要克服的阻力
1.履帶運行的內阻力Fn
履帶運行時,由於驅動力與履帶板的嚙合有嚙合阻力Fn1;驅動輪和導向輪軸頸的摩阻力Fn2;履帶銷軸摩擦阻力Fn3;支重輪的摩擦損失Fn4。
綜上所述,等效到驅動輪節圓上的履帶總內阻力Fn為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當鑽機前進時和鑽機後退時履帶運行的內阻力Fn不同。考慮到這些損失,在計算時可取履帶行走裝置效率等於0.8~0.85。
2.土壤變形阻力Fd
該項阻力為土壤對履帶運行的阻力,是由於支重輪沿履帶滾動,履帶使土壤受擠壓變形而引起的。雙履帶的地面總變形阻力,即運行阻力Fd(N)為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式中:m為鑽機工作質量,kg;λd為運行比阻力系數,根據試驗測定,見表6-1。
3.坡度阻力Fs
坡度阻力是鑽機在斜坡上因自重分力所引起的。設坡角為α,則坡度阻力Fs(N)為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式中:m為鑽機工作質量,kg。
表6-1 運動比阻力系數
4.轉彎阻力Fr
履帶行走裝置轉彎時所受到的阻力較為復雜,而主要是履帶板與地面的摩擦阻力Fγ(N)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式中:μ3為轉彎時履帶與地面摩擦系數,一般為0.4~0.7,對於堅實地面取較小值,對於松軟地面取較大值。m為鑽機工作質量,kg;L為履帶接地長度,m;R為行走履帶的轉彎半徑,m。
當鑽機以單條履帶制動轉彎時,由R=B,所以,此時轉彎行駛阻力可表示為Fγ(N)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式中:B為履帶軌距,m。
5.風載阻力Fw
風載阻力可表示為Fw(N)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式中:qW為鑽機工作狀態的風壓,取qW=250Pa;AW為鑽機的迎風面積,m2。
6.慣性阻力Fi
若鑽機的行走速度為1~2km/h,啟動時間為3s,則不穩定運行啟動、停車時的慣性阻力Fi(N)為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二)履帶行走裝置的牽引力
綜上所述,以上6種運行阻力中,以坡度阻力和轉彎阻力為最大,往往要佔到總阻力的2/3,尤其鑽機的原地轉彎阻力比機械式的繞一條履帶轉彎阻力更大,但轉彎和爬坡一般不同時進行。因此,可以根據上坡時作直線行走的情況計算履帶行走裝置,並根據平道上轉彎的情況來驗算。故在實際計算履帶行走裝置的牽引力FT時,總是從下面兩種組合情況中選用較大者,即
爬坡時: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轉彎時: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在對鑽機的履帶底盤進行設計時,有些阻力很難精確計算,因此可用整機重力估算鑽機的行走牽引力,即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若鑽機的液壓功率PT(kW)為已知,則可根據下列公式驗算行走速度等參數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式中:η為行走傳動機構的效率,取0.8~0.85;RV為泵或馬達的變數系數(如採用定量泵和定量馬達,則取RV=1);FT為牽引力,N;υ為行走速度,km/h。
採用變數泵系統的鑽機在爬坡或轉彎時可根據阻力的增加,自動降低行走速度,增加牽引力;在平坦路面上又能自動減少牽引力,提高行走速度。因此,牽引力和行走速度兩者通常都能滿足要求。
在採用定量泵系統時,如果發動機功率不太富裕,則可以適當降低行走速度,滿足必需的最大行走牽引力,使鑽機在一般路面能實現原地轉彎。
目前採用變數泵或變數馬達的履帶式鑽機的最大行走速度一般在2~5.5km/h范圍內,採用定量泵和定量馬達的行走速度一般在1.5~3km/h范圍內。
為了保證鑽機在坡道上運行,應驗算其附著力,即牽引力必須小於履帶和地面之間的附著力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式中:φ為履帶和地面間的附著系數(表6-2);Tf為鑽機的地面附著力,N;m為鑽機整機質量,kg;α為坡度角,(°)。
表6-2 履帶和地面間的附著系數φ
② 《八佰》中的日軍履帶式運兵車是什麼型號可有歷史原型
自從《集結號》之後,還沒有一部純歷史題材戰爭影片能像《八佰》這樣成為熱議話題(不要和我扯《戰狼》系列,那是虛構的動作片),上映近兩周以來票房已經超過20億,毫無懸念地成為疫情之後暑期檔的票房擔當,線上線下熱度不衰。姑且不論這部影片的質量優劣如何,能夠讓大眾關注這一段歷史已經算是一種成功了。作為多年軍迷,筆者自然不會錯過《八佰》,約上三五好友去久違的影院貢獻了100多元的票房。九八式6噸牽引車安裝一台110馬力DD6型水冷柴油機,在牽引九二式105毫米加農炮或九六式150毫米重型榴彈炮時,最大速度可達24公里/小時,易於操縱,無懼惡劣路況。比較特別的是該車在車尾還安裝有一部動力絞盤,牽引力可達5噸,可以提供額外的拖力,也可用於回收故障車輛。九八式6噸牽引車可以調整變速箱的傳動裝置,將行駛速度提高到45公里/小時,作為高速機動牽引車使用。日本陸軍對於九八式6噸牽引車的性能相當滿意,唯一感到遺憾的地方就是生產成本較高,單車造價幾乎與九五式輕型坦克相當。不過,日本陸軍的野戰重炮兵規模有限,需求不高,因此九八式6噸牽引車僅少量製造,在1941年到1943年間生產了149輛,後期生產型換裝了百式柴油機,修改了誘導輪的形狀。
《八佰》中的日軍履帶式運兵車是不是基於九八式6噸牽引車設計的呢?筆者以為兩者並無直接聯系。首先,影片中的日軍運兵車是一款運輸車輛,而九八式6噸牽引車是一款炮兵牽引車輛,並不具備大量運輸人員的功能;其次,片中的日軍運兵車明顯帶有封閉式駕駛室,與九八式牽引車敞開座艙設計明顯有異;最後,日軍運兵車的車體後部為帶有車篷的車廂,人員由車尾出入,而九八式牽引車為動力後置布局,車體後部安裝發動機,就算改裝為運輸車型,人員物資也不便於從車尾進出。實際上,已有網友爆料稱,《八佰》中的日軍履帶式運兵車其實是利用國產GSL 131爆破掃雷車改裝的!所以在歷史上並不存在。既然《八佰》中的日軍履帶式運兵車是子虛烏有的,那麼歷史上日本陸軍是否裝備過類似的車輛呢?答案可能會讓很多人詫異,二戰日軍確有履帶式裝甲運兵車。
③ 關於坦克行走裝置的3個問題
大直徑負重輪的抄優點就是適合比較襲小型或者中型的車輛,負重輪和履帶全部接觸,構造簡單便宜,不過現在坦克很少有40噸以下的,並且過大的車體要將重量更均勻的分配到履帶之上,使用小直徑負重輪更容易達到效果,其實較重的車體一般都是小直徑的,比如斯大林2坦克。德軍的大直徑負重輪是交錯的,道理一樣。 後輪驅動比較損失發動機的功率,對於越障能力也提高很少。不過發動機在後,驅動在前,往往會加高坦克高度,因為有傳動軸占著空間。現在的坦克引擎功率大大提高,特別是傳動系統設計比以前出色很多,而且放在方面更容易布置車體結構 交錯負重輪最大的優點就是接地平穩,長途奔襲也可以較好的減少成員體力的消耗,這對於精銳部隊的較多的德軍意義很大。不過一個是價格高昂,最煩人的是作戰中很難維護,更換裡面的還得先把外部的先拆下來,進行更換的時間讓人不能容忍,同時機構復雜,對加工要求高,現代坦克多採用液壓減震機構來使坦克運行更平穩。作用類似,不過方便了很多
④ 履帶式推土機行走裝置的接地長L如何計算
L=l1+0.35D
l1是驅動輪與導向輪軸向中心距,等於(1~1.2)*(G)^1/3,G是重量。
D是驅動輪直徑。
⑤ 小松履帶式挖掘機行走裝置的構造是什麼樣的
履帶式行來走裝置由「四輪源一帶」(即驅動輪2、導向輪7、支重輪3、托鏈輪6及履帶1)、張緊裝置4和緩沖彈簧5,行走機構11,行走架(包括底架10、橫梁9和履帶架8)等組成。驅動裝置是雙速液壓馬達經過減速器減速,帶動驅動輪和履帶行走。導向輪是通過張緊裝置和行走架連接。張緊緩沖裝置是用以調整履帶的張緊度,並在前部履帶受到沖擊時起緩沖作用。履帶上部由托鏈輪支持,下部通過支重輪將載荷傳到地面。
挖掘機行走時驅動輪在履帶的緊邊一驅動段及接地段(支撐段)產生一拉力,企圖把履帶從支重輪下拉出,由於支重輪下的履帶與地面間有足夠的附著力,阻止履帶的拉出,迫使驅動輪卷動履帶,導向輪再把履帶鋪設到地面上,從而使挖掘機借支重輪沿著履帶軌道向前運行。
挖掘機轉向時由安裝在兩條履帶上,分別由兩台液壓泵供油的行走馬達(用一台油泵供油時需採用專用的控制閥來操縱)控制油路,可以很方便地實現轉向或就地轉彎,以適應挖掘機在各種地面、場地上運行。液壓挖掘機的轉彎情況,為兩個行走馬達旋轉方向相反、挖掘機就地轉向)僅向一個行走馬達供油,挖掘機則繞著一側履帶轉向。
⑥ 什麼叫多支點履帶
多支點、小支輪履帶行走裝置的特徵在於:履帶內兩端固定安裝有主動輪和從動輪,主動輪與從動輪之間由軸用螺絲聯接,軸的下方並排固裝有多個偶數的下支輪,軸的上方並排固裝有多個奇數的上支輪,上支輪固裝的位置正對應兩個下支輪之間,齒輪箱主軸與主動輪相連,從動輪與軸相連之間裝有減震鋼板。
多支點、小支輪履帶可是行走裝置整體受力較為均勻,解決了過去履帶式車輛少支點、大支輪因行走機構受力不均勻、易損壞和效率不高的問題。
⑦ 誰會履帶行走小車51單片機控制行走設計,求助
履帶行走小車51單片機控制行走設
我夠問題
⑧ 履帶吊GPS解鎖
攪拌130站GPS怎3251么解8760鎖?GPS可以解鎖隸書分秦隸(古隸)和漢隸(今隸)。隸書的出現,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
⑨ 履帶打樁機的主要特點及適用范圍是什麼
本車能自身發電和外接電源兩用,能前後.左右270度,360度兩種選擇.適用於.橋梁基礎.房屋地基建築、公路地基加固、高速鐵路電力設施,風力 發電廠,太陽能光伏發電廠,軟基土處理等打樁。該機適用於:光伏螺旋樁旋樁工程,鑽孔工程,地質勘探、建築工程、等工程。動力配置:採用大功率渦輪增壓發動機為施工作業提供了可靠的動力來源。液壓系統:先進的液壓系統,高品質的液壓元件嚴格裝配工藝保證液壓系統的高效性和耐久性,油泵動力頭2000nm,保證打樁機工作穩定性與機械耐用程度。
造型設計:採用國產高品質履帶地盤。強度高,穩定性好,符合工業美感的設計思路,操作者工作空間更加寬敞
生產工藝:生產工藝更趨於合理性,耐磨部位均採用熱處理,焊接工藝嚴謹,減少變形,檢測設備完善。詳情點擊
⑩ 雷沃福田rg40履帶全喂入收割機好不好
主要有以下四種:
產品名稱:雷沃穀神4LZ-3(DE238)全喂入履帶式聯合收割機
1、穀神專用致富橋,可靠、靈活、耐用;
2、1100mm加寬軌距、400mm超寬履帶、48節標准履帶,保障了整機的通過性;
3、450mm過橋匹配2380mm割幅的組合方案,喂入更均衡、科學;
4、匹配4105大馬力名優發動機,動力更強勁;
5、1.2立方米大糧倉、120L大油箱,大大提高了單次作業時間。
全柴4105發動機(55KW),2.38m割台,撥禾輪液壓升降,雙滾筒振動篩,履帶接動壓力≦24kPa,最小離地間隙≧250mm,頂置大糧倉(容積1.2m3),頂置大糧倉(容積1.2m3),弧形全封閉駕駛室(2700元),穀神專用液壓轉向橋,寬軌距,400mm寬履帶,卸糧筒裝置,液壓破埂器。整機產地:山東濰坊
福田雷沃RG40(4LZ-4G)型履帶式穀物聯合收割機
這款機器是由福田雷沃國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以柴油機為動力裝置、以履帶為行走裝置的的田間穀物收獲機械,適用於大面積水稻收割作業,經簡單調整也可以進行小麥、油菜等作物收割作業。福田雷沃RG40(4LZ-4G)型履帶式穀物聯合收割機擁有17項專利技術,涵蓋脫粒、清選、切碎等主要功能系統,引領縱軸流收割機產品的技術方向。
產品名稱:雷沃穀神RF40(4LZ-4F)全喂入履帶式聯合收割機
作業高效
·採用雷沃穀神專用變速箱,承載能力1800Nm,實現行走機構的全面升級,轉向和通過性能提高12.5%;作業效率提高15%;
·配裝大功率名優發動機,動力強勁,作業高效;
·新型四聯帶傳動漲緊結構,承載能力更強,收割效率更高;
·大糧箱容積增大20%,加長卸糧筒,單次作業時間更長,卸糧方便、快捷。
性能優越
·輕型鏈耙結構過橋,輸送能力強,不堵塞,使用壽命長;
·採用450×90×56橡膠履帶,接地壓力降低16%,防陷性能更好;
·採用加長雙橫軸流滾筒脫粒分離系統,脫粒更干凈;
·採用550mm加寬過橋,喂入順暢,不堵塞;
·採用加寬清選篩,清選面積增加2.4%,糧食損失更小。
安全、舒適
·糧倉配裝糧倉裝滿報警裝置,收割作業更省心;
·發動機安全啟動開關可使主離合、卸糧離合在結合時發動機不能啟動,確保人身安全。
產品名稱:雷沃穀神RG25(4LZ-2.5G)全喂入履帶式聯合收割機
作業高效
採用美國薩奧公司獨家設計的HST液壓無極變速器,實現行走機構全面升級,作業效率提高15%;
創新設計操縱系統,實現各部件工作性能調節和分配,工作效率達到最佳配比;
75馬力大功率發動機,動力強勁,功率儲備充足,作業高效;
側置大糧箱、機械卸糧、人工接糧,提高作業效率,降低勞動強度。
性能卓越
脫粒滾筒間隙可調,脫粒分離徹底,破碎少;
上篩、尾篩角度可調,清選損失小,糧食清潔度高;
風扇轉速有級調節,適應不同作物收獲需要;
雜余復脫器保證脫粒更干凈,籽粒損失更少;
一機多用:通過更換選裝部件可實現水稻、小麥、油菜等多種作物收獲、綜合收益高;
加長的49節履帶,接地壓力小於24kpa,通過性好;
採用加強型撥禾輪,防纏性能好,整機強度高,收割倒伏性能好。
安全可靠
發動機安全啟動開關確保主離合、卸糧離合在結合時發動機不能啟動,確保人身安全;
糧倉配裝糧倉裝滿報警裝置,收割作業更放心;
發動機排氣系統採取特殊隔熱措施,確保發動機對人體無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