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某小組為研究電化學原理,設計如圖裝置。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當b與電源正極相連時,Fe會失電子變為Fe
2
+
,A項不正確。當a和b與導線相連內時發生吸氧腐蝕,B項正容確。加入稀硫酸a、b連接發生原電池反應,不連接發生化學反應,鐵片都溶解,C項正確。若改為氯化銨溶液顯酸性,會發生析氫腐蝕,D項正確。
⑵ 原電池是化學對人類的一項重大貢獻.(1)某興趣小組為研究原電池原理,設計如圖裝置.①a和b不連接時,
(1)①a和b不連接時,該裝置不構成原電池,鋅和氫離子發生置換反應,離子反應方程式為:Zn+2H+=Zn2++H2↑,故答案為:Zn+2H+=Zn2++H2↑;
②a和b用導線連接,該裝置構成原電池,銅作正極,正極上氫離子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電極反應式為2H++2e-=H2↑;鋅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而作負極,放電時,電解質溶液中氫離子向正極銅電極移動,
故答案為:正;2H++2e-=H2↑;氧化;Cu;
③鋅片減少的質量=
×65g/mol=6.5g,故答案為:6.5;
(2)該反應不是氧化還原反應,且是吸熱反應,所以不能設計成原電池,故答案為:否;此反應為非氧化還原反應,且反應吸熱.
⑶ 某興趣小組設計如圖微型實驗裝置.實驗時,先斷開K2,閉合K1,兩極均有氣泡產生;一段時間後,斷開K1,閉
斷開K2、閉合K1時,裝置為電解池,兩極均有氣泡產生,則總反應為2Cl-+2H2O
電解 | .
⑷ robots文件內容如下,是不是表示不允許收錄
這兩句有矛盾吧。 但是如果是後台文件的話,不允許收錄是沒有關系的。
⑸ 某小組設計如圖裝置(鹽橋中盛有浸泡了KNO3溶液的瓊脂)研究電化學原理.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銀
A.銀比如鎂活抄潑,銀為正極,正極發生還原反應,電極方程式為Ag++e-=Ag,故A錯誤; B.原電池工作時,陽離子向正極移動,故B錯誤; C.用稀硫酸代替AgNO3溶液,正極析出氫氣,可形成原電池,故C正確; D.取出鹽橋,不能形成閉合迴路,不能產生電流,故D錯誤. 故選C.
⑹ 某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若干組,室溫25℃下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對實驗過程中裝置條件及結果
A、若抄X溶液為CO2緩沖液並給予光照,光合作用將吸收CO2釋放O2導致液滴向右移動,液滴移動的距離是釋放O2的原因,可表示凈光合作用強度大小,A正確; B、若要測真光合強度,即光合作用的總量,就要明白真正的光合強度=凈光合作用強度(釋放的O2量)+呼吸消耗強度(吸收的O2量),X溶液為CO2緩沖液並給予光照,可表示凈光合作用強度大小,那X溶液為NaOH溶液並遮光處理,在有氧呼吸中吸收的O2量等於產生的CO2量並被NaOH吸收,導緻密閉小室中氣體體積減小,液滴向左移動,可表示的是呼吸消耗強度,B正確; C、清水既不吸收和釋放O2,也不吸收和釋放CO2.X溶液為清水並給予光照,光合作用大於細胞呼吸時,呼吸作用產生的CO2全部被光合作用所用,光合作用產生的O2除滿足呼吸作用所用外,又釋放到細胞外,同時從細胞外吸收CO2,但是密閉小室中的CO2量有限,限制釋放的O2量和吸收的CO2量相等,液滴不移動,C錯誤; D、若X溶液為清水並遮光處理,消耗的底物為脂肪時,由於脂肪中[H]含量比糖中高,有氧呼吸時消耗的O2量多,產生的CO2量相對減少,導緻密閉小室中氣體體積減小,液滴左移,D正確. 故選:C.
⑺ 原電池是化學對人類的一項重大貢獻. (1)某興趣小組為研究原電池原理,設計如圖裝置.a和b不連接時,
(1)①該裝置不能形成閉合迴路,所以不能形成原電池,鋅發生化學腐,離子反應為Zn+2H+=H2↑+Zn 2+,故答案為:Zn+2H+=H2↑+Zn 2+; ②該裝置為原電池,鋅易失電子作負極、Cu作正極,正極上氫離子放電,電極反應為2H++2e-=H2↑, 鋅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電解質溶液中氫離子向正極Cu極移動,故答案為:正;2H++2e-=H2↑;氧化;Cu; ③根據鋅和轉移電子之間的關系式得,消耗鋅的質量= ×65g/mol=6.5g,故答案為:6.5; (2)原電池反應必須是自發進行的放熱的氧化還原反應,該反應是吸熱反應且不是氧化還原反應,所以不能設計成原電池,故答案為:否.
與某小組設計如圖裝置0未收錄未收錄未收錄未收錄相關的資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