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集氣瓶是實驗裝置

集氣瓶是實驗裝置

發布時間:2022-01-08 15:28:11

① 集氣瓶(或廣口瓶)的用途廣泛.對於下列實驗裝置的解釋,正確的是() 實驗裝置

A、氫氣密度小於空氣的密度,應該從短導管進,長導管出,所以,A錯誤;
B、二氧化碳不與濃硫酸反應,而濃硫酸可以吸收水蒸氣,此實驗可以完成,但不是從短導管通入二氧化碳,應從長導管通入二氧化碳,所以,B錯誤;
C、測量氧氣體積,瓶內裝滿水,因為氧氣的密度小於水的密度,氧氣應從短導管進,長導管接量筒,所以,C正確;
D、醫院用於給病人供氧,應是長導管進入氧氣,短導管連接病人的鼻孔,如圖所示,病人吸到的是水,所以,D錯誤.
故選:C.

② 某同學設計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實驗裝置如下圖。 該同學的實驗步驟如下:①將圖中的集氣瓶分為

①(2分)確保集氣瓶內的氧氣消耗盡
②(7分)燒杯中的水版倒流至集氣瓶,液面上升在一等分刻度權處 1/5
氮氣不溶於水不與紅磷反應
③(3分) 紅磷+氧氣 五氧化二磷

③ (1)下列是實驗室常見氣體的製取及收集裝置圖.①寫出標有序號的儀器名稱:a試管試管,b集氣瓶集氣瓶②

(1)①標號儀器分別是試管和集氣瓶;
②二氧化錳在過氧化氫溶液分解中起催化作用,是反應的催化劑,能加快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該反應不需加熱,屬於固液常溫型,故選發生裝置B,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且不易溶於水,故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或排水法收集,而不能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
(2)①碳酸鈣由鈣離子和碳酸根離子構成,屬於鹽,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②A、滴加鹽酸過快,會導致生成的CO2不能完全被吸收,並被排出裝置丙,所以緩慢地逐滴滴加鹽酸,可使生成的CO2完全被吸收,提高實驗的測定準確度;
B、在甲乙間增添盛有濃硫酸的洗氣裝置,吸收水分,不影響CO2,不影響實驗的測定準確度;
C、在乙丙之間增添盛有飽和碳酸氫鈉溶液的洗氣裝置Ba(OH)2,可以吸收CO2中的HCl,而不影響CO2,故不影響實驗的測定準確度;
D、反應結束後仍繼續通入空氣可使生成的二氧化碳被全部排出,影響CO2的量,提高了實驗的測定準確度;
③根據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CO2+Ba(OH)2═BaCO3↓+H2O可知物質間的關系如下,設碳酸鈣的質量為x
CaCO3→CO2→BaCO3
100 197
x bg

100
x
=
197
bg

x=
100b
197
g
所以碳酸鈣的質量分數是:
100b
197
g
ag
×100%=
10000b
197a
%
④乙中的水蒸氣、氯化氫氣體等進入裝置丙中,導致測定二氧化碳的質量偏大,測定的碳酸鈣的質量偏大,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偏高;
故答案為:(1)①試管;集氣瓶;②催化作用;B;E;
(2)①鹽;CaCO3+2HCl=CaCl2+H2O+CO2↑;②BC;③
10000b
197a
;④乙中的水蒸氣、氯化氫氣體等進入裝置丙中,使溶液增重.

④ 甲同學設計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實驗步驟如下:①將圖中的集氣瓶分為5等份,

(1)實驗的目的是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原理是消耗氧氣使裝置內外產生壓強差,水被吸入占據氧氣的空間,從而達到測定氧氣的目的,紅磷過量,可使集氣瓶中的氧氣完全消耗.
(2)紅磷與氧氣反應,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體,所以會導致集氣瓶內壓強減小,水被壓入集氣瓶,進入的水量正好占據集氣瓶內氧氣的空間,約為集氣瓶體積的五分之一;據實驗現象可得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五分之一;
(3)圖2可知該實驗不用打開橡皮塞在引燃紅磷,所以能減少對空氣的污染、使測量結果更准確.
故答案為:(1)使集氣瓶中的氧氣完全消耗;
(2)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五分之一;
(3)減少對空氣的污染;使測量結果更准確.

⑤ 用集氣瓶可完成多種實驗。請根據如下實驗裝置示意圖,回答有關問題: (1)實驗裝置I中進行的化學反應的

(1)來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2)B
(3)將集氣自瓶豎直放置收集氣體;
(4)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氣;鹼性溶液;
(5)燃燒匙要由上而下緩慢伸入;燃燒實驗時燃燒匙不要靠近集氣瓶壁,實驗過程中要注意環保;

⑥ 下圖是實驗室常用的實驗裝置: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a 儀器的名稱集氣瓶集氣瓶,B套發生裝置的名稱

(1)根據實驗室儀器的名稱及用途可知a儀器的名稱:集氣瓶;
B套發生裝置的名稱:啟普發生器;優點:便於添加液體葯品,隨時可使反應發生或停止;
(2)①實驗室常用稀鹽酸和塊狀大理石製取二氧化碳氣體的反應原理,故選D;
②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③根據稀釋前後溶質 質量相等的關系,可得
設需要加水的質量是x
1.18×500×37%=(1.18×500+x)×10%
解答x=1593;
(3)根據二氧化碳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的性質,可知用F裝置收集二氧化碳,則氣體應從 m 端進入;若將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氣體沿燒杯壁倒入D中,出現的現象是:下面的蠟燭先滅,上面的蠟燭後滅,該實驗說明二氧化碳具有: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的性質;
(4)根據實驗室製取氧氣節能環保的反應方程式為:2H2O2

MnO2
.
2H2O+O2↑;
反應中二氧化錳的作用是催化劑;
實驗室用裝置E收集的氧氣不純,可能產生的原因是:集氣瓶中沒有裝滿水,混有空氣;
故答案為:(1)集氣瓶;啟普發生器;便於添加液體葯品,隨時可使反應發生或停止;
(2)①D;
②CaCO3+2HCl═CaCl2+H2O+CO2↑;
③1593;
(3)D;下面的蠟燭先滅,上面的蠟燭後滅;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
(4)2H2O2
MnO2
.
2H2O+O2↑;催化劑;集氣瓶中沒有裝滿水,混有空氣.

⑦ 某同學設計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實驗裝置如圖.實驗步驟如下:①將圖中的集氣瓶分為5等份,並作

實驗的目的是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原理是消耗氧氣使裝置內外產生壓強差,水被吸入占據氧氣的空間,從而達到測定氧氣的目的.
(1)紅磷過量,可使集氣瓶中的氧氣完全消耗,故答案為:充分反應掉集氣瓶中的氧氣;
(2)步驟②集氣瓶中的現象是:紅磷燃燒放出大量白煙,同時釋放出大量的熱;紅磷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P+O2

點燃

⑧ 如圖是初中化學常用的實驗裝置與儀器,請回答有關問題.(1)寫出標號儀器的名稱:①集氣瓶集氣瓶;②水

(1)熟記常用儀器的名稱可知:集氣瓶、水槽;
(2)反應物的狀態是固態,反應條件是加熱,應選固-固加熱型的發生裝置A;反應物的狀態是固態和液態,反應條件是常溫,可選用E裝置作發生裝置;可用作氣體收集裝置的是為排水法、排氣法,則為B、C、D;可用作氣體乾燥裝置的為由乾燥劑的裝置,為氣密性;
(3)實驗室需製取並收集一瓶乾燥的氧氣,應選用的實驗裝置是ABF或ACF、EFB、EFC、AB、AC;在加入葯品前首先應檢驗裝置的氣密性;
(4)若用B裝置收集二氧化碳氣體,則氣體應從a進入,因為其密度大於空氣.
故答為:(1)集氣瓶、水槽;(2)AE;BCD;F;(3)ABF或ACF、EFB、EFC、AB、AC;氣密性;(4)a

⑨ 用集氣瓶可完成多種實驗.請根據如圖實驗裝置示意圖,回答有關問題:(1)實驗裝置Ⅰ產生的氣體是______

(1)反應物是石灰石和稀鹽酸,那麼製取的氣體是二氧化碳,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氣;
(2)根據裝置Ⅰ可知,反應物是固體和液體,反應是在常溫下進行的,也可用過氧化氫溶液來製取氧氣,因為氧氣不易溶於水,可用排水法來收集;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會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物的溫度很高,為防止濺落炸裂集氣瓶底,需要在瓶底加入少量的水,或鋪上一薄層細沙.
故答案為:(1)CO2;濃硫酸;
(2)O2;排水;防止高溫生成物濺落炸裂瓶底.

⑩ 在實驗室中,集氣瓶被稱做「萬能瓶」,用它可以組裝成各種用途的裝置,請仔細觀察下列(F~K)各個裝置的


①因為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大,所以氧氣從b口進入.
②要收集一定體積的二氧化碳氣體,選用量筒,且二氧化碳可溶於水,所以用植物油起隔離作用
③若要除去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可以與石灰水反應,且一氧化碳不與石灰水反應,所以可得叫純凈的氣體.將二氧化碳通到石灰水中,因生產碳酸鈣白色沉澱,而使溶液變渾濁,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
故答案為:①b 大②K ③H Ca(OH)2+CO2═CaCO3↓+H2O.

與集氣瓶是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自潤滑動軸承是什麼材質 瀏覽:346
供回水管上裝什麼閥門 瀏覽:331
盤點國內56個大型五金批發市場 瀏覽:89
鑄造交口杯怎麼解決 瀏覽:132
寧夏的機械公司有哪些 瀏覽:242
amggt50閥門怎麼開 瀏覽:952
老水管閥門打不開怎麼辦 瀏覽:913
鑄造球墨實心活塞冒口怎麼放 瀏覽:928
齒輪軸承孔大了怎麼修復 瀏覽:278
低壓安全閥門用於什麼作用 瀏覽:266
閥門m表示什麼作用 瀏覽:309
消防閥門怎麼安裝 瀏覽:544
大眾邁騰中控儀表台數據怎麼返回 瀏覽:654
端接設備如何連接調試 瀏覽:937
四川機械技術學院有哪些 瀏覽:689
鋼化膜超聲波清洗怎麼操作 瀏覽:48
茶山組合軸承多少錢一個 瀏覽:309
熱水器管閥門有什麼用 瀏覽:683
韓國永泰閥門怎麼樣 瀏覽:87
東方紅拖拉機水泵軸承如何更換 瀏覽:555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