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計算對流傳熱系數
牛頓指出,流體與固體壁面之間對流傳熱的熱流與它們的溫度差成正比,即:
q = h*(tw-t∞)
Q = h*A*(tw-t∞)=q*A
式中:q為單位面積的固體表面與流體之間在單位時間內交換的熱量,稱作熱流密度,單位W/m^2;tw、t∞分別為固體表面和流體的溫度,單位K;A為壁面面積,單位m^2;Q為單位時間內面積A上的傳熱熱量,單位W;h稱為表面對流傳熱系數,單位W/(m^2.K)。
牛頓冷卻公式中的比例系數,一般記做h,以前又常稱對流換熱系數,單位是W/(㎡*K),含義是對流換熱速率,在數值上等於單位溫度差下單位傳熱面積的對流傳熱速率。
牛頓冷卻公式:流體被加熱時 q=h(Tw-Tf)
流體被冷卻時 q=h(Tf-Tw)
其中,Tw及Tf分別為壁面溫度和流體溫度,℃。如果把溫差(亦稱溫壓)記為ΔT,並約定永遠為正值,則牛頓冷卻公式可表示為:q=hΔTΦ=hAΔT
其中q為熱流密度,單位是瓦/平米(W/㎡),Φ為熱流,單位是瓦(W)。
『貳』 空氣-蒸汽對流給熱系數測定實驗中冷流體和蒸汽的流向,對傳熱效果有何影響
沒有影響,蒸汽一側可以認為是各處溫度相等的,所以無論是逆流還是並流,其傳熱推動力的計算結果是一樣的。
實驗目的:
1、通過對空氣—水蒸氣簡單套管換熱器的實驗研究,掌握對流傳熱系數α的測定方法,加深對其概念和影響因素的理解。並用線性回歸分析方法,確定關聯式Nu=ARemPr0.4中常數A、m的值。
2、通過對管程內部插有螺旋線圈的空氣—水蒸氣強化套管換熱器的實驗研究,測定其准數關聯式Nu=BRem中常數B、m的值和強化比Nu/Nu0,了解強化傳熱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式。
(2)對流傳熱系數測定實驗裝置圖擴展閱讀:
對流傳熱時的一個比例系數。表示對流傳熱過程的強度。是在單位時間(1小時)內,當溫度差為1℃時,每單位壁面(1m^2)向其周圍流體給出(或從周圍流體接受)的熱量(kj)。
當流體與固體表面之間的溫度差為1K時, 1m*1m壁面面積在每秒所能傳遞的熱量。h的大小反映對流換熱的強弱。
如上所述,h與影響換熱過程的諸因素有關,並且可以在很大的范圍內變化,所以牛頓公式只能看作是傳熱系數的一個定義式。它既沒有揭示影響對流換熱的諸因素與h之間的內在聯系,也沒有給工程計算帶來任何實質性的簡化,只不過把問題的復雜性轉移到傳熱系數的確定上去了。
因此,在工程傳熱計算中,主要的任務是計算h。計算傳熱系數的方法主要有實驗求解法、數學分析解法和數值分析解法。
在不同的情況下,傳熱強度會發生成倍直至成千倍的變化,所以對流換熱是一個受許多因素影響且其強度變化幅度又很大的復雜過程。
『叄』 對流傳熱系數的測定實驗有關問題
不凝氣體會影響對流傳熱系數的測定,使測得的對流傳熱系數偏小。
因為實驗過程是先升溫然後降溫,不凝氣體會使得測定的降溫的最後穩定溫度偏高,而根據牛頓冷卻定律,計算對流傳熱系數是要一個deta
t的,下限高了,那麼deta
t就變小了,對流傳熱系數偏小。
『肆』 化工原理實驗之空氣對流傳熱系數的測定實驗的三個思考題:1.加入混合...
你好啊,我也不知道中
『伍』 對流傳熱系數測定實驗為什麼控制蒸汽壓力 高手指導下
這個我可以回答。
因為氣體壓力和它的密度成正比,而熱傳遞過程中,必然是密度越大,傳遞越快。空間中沒有物質,熱就只能靠輻射來傳遞,而無法靠物質傳遞。
修改:另,我說的密度越大,傳遞越快,是同種物質之間,不適用於不同物質。
『陸』 對流傳熱系數的測定實驗中直管和螺紋管的傳熱效果有什麼不同,表現何在,為什麼
差值在導熱面積上,螺紋管有效面積大於直管50%。螺旋管的內部流動順螺旋管繞著它的曲率半徑轉圈,會引起管內徑向、周向的二次迴流,從而增大對流傳熱系數,所以螺旋管的傳熱效果更好。
(6)對流傳熱系數測定實驗裝置圖擴展閱讀:
工業上大量存在的傳熱過程(指間壁式傳熱過程)都是由固體內部的導熱及各種流體與固體表面間的給熱組合而成。傳熱過程的基本數學描述是傳熱速率方程式和熱量衡算式。
熱流密度q是反映具體傳熱過程速率大小的特徵量。對q的計算,需要引入壁面溫度,而在實際計算時,壁溫往往是未知的。為實用方便,希望能避開壁溫,直接根據冷﹑熱流體的溫度進行傳熱速率的計算。
『柒』 對流傳熱系數的測定中,有哪些因素影響實驗的穩定性
總傳熱系數的測定實驗中哪些因素影響實驗的穩定性
空氣和蒸汽的流向
冷凝水不及時排走
蒸汽冷凝過程中,對傳熱的影響
我也是查的,歡迎指正
『捌』 強迫對流表面傳熱系數的測定實驗中被測圓柱表面上各點溫度是否一致
當然可以,實際上,不是反推,對流換熱系數本來就是用測量固體表面溫度的辦法計算出來的,這就是實驗求解法. ——LZ也沒有說能僅通過壁溫就推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