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①某同學用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探究恆力做功與動能改變的關系」實驗,他想用鉤碼的重力表示小
(1)①本實驗要用勾碼的重力代替小車所受到的合力,對小車受力分析,受到重力,拉力,支持力和摩擦力,要使拉力近似等於合力,可將長木板一段墊高,使重力的下滑分量恰好等於摩擦力,因為中間還有滑輪與軸之間的摩擦阻力,故拉力近似等於合力.故答案為:平衡摩擦力. ②根據刻度尺的讀數可知,S C =5.06cm; 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時間中點的瞬時速度大小等於該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可以求出C點是速度為: v c =
③同學研究小車運動過程中A點到E點小車的動能變化為: △ E K =
(2):①螺旋測微器的讀數為:0+0.01×26.6mm=0.266mm. ②根據歐姆定律得, R x =
③電流表採取外接法測量誤差較小,因為改裝後的電壓表測量的是電阻絲的准確電壓,用電流表的電流減去電流表G的電流為通過電阻絲的准確電流.若限流,電壓表變化范圍約在2.4V-3V之間,誤差較大.所以採用滑動變阻器分壓式接法誤差較小.電路圖如下圖. ④實物連線圖如下圖. ![]() π d 2 I 1 ( R g - R 0 ) | 4L( I 2 - I 1 ) | |
B. 某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重力加速度(1)請指出該同學在實驗操作中存在的兩處明顯錯誤或不當
(1)打點計時器應來該接交自流電源,重物釋放時緊靠打點計時器.
(2)E點的瞬時速度等於DF段的平均速度,vE=
=xDF 2T
,根據v2?v02=2gh,v2=v02+2gh,則圖線的斜率k=2g=(h5?h3)f 2
,解得g=9.4m/s2.8.3?3.6 0.25
(3)該同學測量值存在偏差的主要原因是紙帶運動過程中有阻力存在.
故答案為:(1)打點計時器應接交流電源重物釋放時應緊靠打點計時器
(2)
;9.4(h5?h3)f 2
(3)紙帶運動過程中有阻力存在(或空氣阻力和摩擦阻力的影響)
C. 某實驗小組利用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恆力做功與動能改變數的關系。所掛砝碼質量為m,重力加速度為g,設
(1)①減小、均勻② ![]() D. (1)某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物塊在水平桌面上的運動規律.物塊在重物的牽引下開始運動, ①根據某段的平均速度等於中時刻的速度,則有:v5=
②由紙帶可知,計數點7往後做內減速運容動,根據作差法得: a=
在減速階段產生的加速度的力是滑動摩擦力和紙帶受的阻力,所以計算結果比動摩擦因素的真實值偏大. 故答案為:1.0,2.0,偏大. E. 某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當地的重力加速度.(1)請指出該同學在實驗操作中存在的兩處明顯錯
F. 小華所在的實驗小組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牛頓第二定律,打點計時器使用的交流電頻率f=50Hz,
(1)在實驗前必須進行平衡摩擦力,其步驟如下:取下細線和砂桶,把木板不帶滑輪的一端適當墊高並反復調節,直到輕推小車,使小車恰好做勻速直線運動.
s3-s1=2a1t2,s4-s2=2a2t2,a=
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B點的瞬時速度vB=
(3)應用描點法畫出圖象如下所示,由圖象可知,a-
由此可知,在力一定時,加速度與質量成反比. ![]() (s3+s4)?(s1+s2) | 100 | |
G. 在「探究恆力做功與動能改變的關系」實驗中,某實驗小組採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實驗步驟如下: (a)把
(1)紙帶上點跡間距是否相等(2)小車的質量M、砂及砂桶的內總質量m(3)mgx= ![]() H. (1)①在「探究恆力做功與動能改變的關系」實驗中,某同學採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的實驗方案,他想用鉤碼
(1)①小車在水平方向上受繩的拉力和摩擦力,想用鉤碼的重力表示小車受到的合外力,首先需要平衡摩擦力;
驗證合外力的功與動能變化間的關系只需驗證:mgx=
(2)圖象如圖所示: ![]() △x2+△x3 | 2T | |
I. 某同學利用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物塊在水平桌面上的運動規律。物塊在重物的牽引下開始運動,重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