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防雷與接地系統的作用
首先先來了解一下接地系統
接地是避雷技術最重要的環節,不管是直擊雷、感應雷、或其他形式的雷,最終都是把雷電流送入大地。因此,沒有合理而良好的接地裝置是不能可靠地避雷的。接地電阻越小,散流就越快,被雷擊物體高電位保持時間就越短,危險性就越小。對於計算機場地的接地電阻要求≤4歐姆,並且採取共用接地的方法將避雷接地、電器安全接地、交流地、直流地統一為一個接地裝置。如有特殊要求設置獨立地,則應在兩地網間用地極保護器連接,這樣,兩地網之間平時是獨立的,防止干擾,當雷電流來到時兩地網間通過地極保護器瞬間連通,形成等電位連接。
防雷工程的一個重要的方面是接地以及引下線路的布線工程,整個工程的防雷效果甚至防雷器件是不是起作用都取決於此,所以應該認真的系統的研究。 電力、電子設備的接地,是保障設備安全、操作人員安全和設備正常運行的必要措施。可以認為,凡是與電網連接的所有儀器設備都應當接地;凡是電力需要到達的地方,就是接地工程需要作到的地方,從而使人體避免觸電的危險。
二、防雷接地
為使雷電浪涌電流泄入大地,使被保護物免遭直擊雷或感應雷等浪涌過電壓、過電流的危害,所有建築物、電氣設備、線路、網路等不帶電金屬部分,金屬護套,避雷器,以及一切水、氣管道等均應與防雷接地裝置作金屬性連接。防雷接地裝置包括避雷針、帶、線、網,接地引下線、接地引入線、接地匯集線、接地體等。為防止反擊,以往的防雷規范對防雷接地與其他接地之間提出一整套限制措施,即規定兩類接地體和接地線之間的最短距離。在有些情況下,間距無法拉開到規定值時,則要採用嚴密的絕緣措施。
三、接地的種類
供電系統用變壓器的中性點直接接地;以及電器設備在正常工作情況下,不帶電的金屬部分與接地體之間作良好的金屬連接,都稱為接地,前者為工作接地,後者為保護接地。配電變壓器低壓側的中性點直接接地,則此中性點叫做零點,由中性點引出的線叫做零線。用電設備的金屬外殼直接接到零線上,稱接零。在接零系統中,如果發生接地故障即形成單相短路,使保護裝置迅速動作,斷開故障設備,從而使人體避免觸電的危險。
四、防雷等電位連接
接閃裝置在捕獲雷電時,引下線立即升至高電位,會對防雷系統周圍的尚處於地電位的導體產生旁側閃絡,並使其電位升高,進而對人員和設備構成危害。為了減少這種閃絡危險,最簡單的辦法是採用均壓環,將處於地電位的導體等電位連接起來,一直到接地裝
2. 簡述建築物防雷裝置的組成及作用原理。
防雷裝置是指接閃器、引下線、接地裝置、電涌保護器()及其他連接導體的總和。
一般將建築物的防雷裝置分為兩大類——外部防雷裝置和內部防雷裝置。外部防雷裝置由接閃器、引下線和接地裝置組成,即傳統的防雷裝置。內部防雷裝置主要用來減小建築物內部的雷電流及其電磁效應,如採用電磁屏蔽、等電位連接和裝設電涌保護器(SPD)等措施,防止雷擊電磁脈沖可能造成的危害。
接地裝置是防雷裝置的重要組成部分。接地裝置向大地泄放雷電流,限制防雷裝置對地電壓不致過高。除獨立避雷針外,在接地電阻滿足要求的前提下,防雷接地裝置可以和其他接地裝置共用。
(1)避雷針
避雷針一般用鍍鋅圓鋼或鍍鋅焊接鋼管製成。它通常安裝在構架、支柱或建築物上,其下端經引下線與接地裝置焊接。由於避雷針高於被保護物,又和大地直接相連,當雷雲先導接近時,它與雷雲之間的電場強度最大,所以可將雷雲放電的通路吸引到避雷針本身並經引下線和接地裝置將雷電流安全地泄放到大地中去,使被保護物體免受直接雷擊。
避雷針的保護范圍以它能防護直擊雷的空間來表示。避雷針保護范圍按GB50057-1994《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規定的方法計算。
(2)避雷線
避雷線架設在架空線路的上邊,用以保護架空線路或其他物體(包括建築物)免受直接雷擊。由於避雷線既架空又接地,所以又叫做架空地線。避雷線的原理和功能與避雷針基本相同,其保護范圍按GB50057-2000《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規定的方法計算。
(3)避雷帶和避雷網
避雷帶和避雷網普遍用來保護較高的建築物免受雷擊。避雷帶一般沿屋頂周圍裝設,高出屋面100mm~150mm,支持卡間距離1m~1.5m。避雷網除沿屋頂周圍裝設外,需要時屋頂上面還用圓鋼或扁鋼縱橫連接成網。避雷帶和避雷網必須經引下線與接地裝置可靠地連接。
(4)避雷器
避雷器並聯在被保護設備或設施上,正常時裝置與地絕緣,當出現雷擊過電壓時,裝置與地由絕緣變成導通,並擊穿放電,將雷電流或過電壓引入大地,起到保護作用。過電壓終止後,避雷器迅速恢復不通狀態,恢復正常工作。避雷器主要用來保護電力設備和電力線路,也用作防止高電壓侵入室內的安全措施。避雷器有保護間隙、管型避雷器和閥型避雷器和氧化鋅避雷器。
避雷器是一種過電壓保護設備,用來防止雷電所產生的大氣過電壓沿架空線路侵入變電所或其他建築物內。避雷器也可以限制內部過電壓。避雷器一般與被保護設備並聯,且位於電源側,其放電電壓低於被保護設備的絕緣耐壓值。當過電壓沿線路侵入時,將首先使避雷器擊穿並對地放電,從而保護了後面的設備。
3. 避雷器有什麼作用
避雷器,也稱為防雷器,分為很多種型號,保護作用也不一樣
廣義上講,避雷器主要包括避雷針、接地極、浪涌保護器(電源浪涌保護器和信號浪涌保護器)。
避雷針和接地極都是用來做直擊雷防護的,是建築物外部防雷裝置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將直擊雷的雷電流協防入地,避免對建築物造成損害;
浪涌保護器的主要作用是:
浪涌保護器是用於限制瞬態過電壓和泄放浪涌電流的電器設備,也叫避雷器,是內部防雷裝置的重要組成部分,安裝在被保護設備的前端,有效降低雷擊環境下被保護線路的瞬態過電壓。根據被保護設備的不同,可分為電源浪涌保護器和信號浪涌保護器兩種。那麼,這兩種浪涌保護器具體有哪些作用呢?鈞和電子為您詳細分析如下:
一是,電源浪涌保護器安裝在電源線路上,在雷擊環境下,有效保護用電設備的安全。
電源浪涌保護器主要安裝在直流和交流配電系統的進戶總配電櫃和各分級配電櫃中。。根據《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2010中有關防雷分區的劃分及保護要求,全面的電源雷電防護分為四級。但是實際上,會根據使用方預算及建築物和被保護設備的重要程度,採取三級以上電源浪涌保護措施,這樣能夠有效地保護用電設備的安全。
二是,信號浪涌保護器安裝在各類信號線路上,雷擊環境下,保護弱電設備的安全
隨著微電子設備的廣泛應用,為了做好全面的防護,信號浪涌保護是非常重要的雷電防護措施,主要包括監控信號、視頻信號、電話信號、網路信號、控制信號、天饋信號等六大類。信號浪涌保護器串聯安裝在被保護設備(攝像機、網路交換機、電話交換機等)前端,在雷擊環境下,有效降低信號線路的瞬態過電壓,保證信號線路的安全,從而保護信號線路上的弱電設備
4. 防雷開關的作用是什麼
您好我是北京雷布斯的小任,由我來為您解答這個問題:
防雷開關的作用是在防雷器老化或損壞以後迅速切斷防雷器與主迴路的連接,從而避免引起其他故障發生,引起防雷器老化或損壞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當通過防雷器的過電流大於其最大通流容量時,防雷器有可能會被擊穿而造成迴路的短路故障;
2.當防雷器連續遭受小電流雷擊時會引起發熱老化現象,如果防雷器內部的熱脫離裝置沒有動作或沒有及時動作;
3.供電系統出現暫時過電壓或轉移過電壓時,由於電壓低電流小持續時間長,也容易造成防雷器損壞。
防雷器損壞以後而空開沒有脫離可能引起的其他故障:
1.可能使機房主熔斷器跳閘,從而引起機房斷電;
2.長時間的持續小電流放電,會引起局部溫度升高,有造成火災的可能。
引起火災是信產部在標准中要求安裝空開(斷路器)的主要原因。
希望這個答案能對您有幫助
5. 常見的防雷裝置由哪幾部分組成,各有何作用
一般由避雷針(或避雷網),導線(通常用8mm以上的鋼筋製成),接地鐵(由一字型或十字型長度一米以上的角鐵製成),它們的作用是,由避雷針(網)吸收雷電,經導線和接地鐵導入地。
6. 防雷在防災減災工作中的重要性
雷電是一種自然災害天氣,它發生在因強對流天氣而形成的雷雨雲之間或雷雨雲與大地之間的強烈放電現象。自然界的雷擊主要有直擊雷和感應雷兩種,在雷暴活動區域內,直擊雷是指雷雲直接通過人體,建築物或設備等對地放電所產生的電擊現象,此時雷電的主要破壞力在於電流特性而不在於放電產生的高電位。雷電擊中人體、建築物或設備時,強大的雷電流轉變成熱能。雷擊放電的電量大約為25~100C。據此估算,雷擊點的發熱量大約500~2000J。該能量可以熔化50~200mm3的鋼材。因此雷電流的高溫熱效應將灼傷人體,引起建築物燃燒,使設備部件熔化。
在雷電流流過的通道上,物體水分受熱汽化而劇烈膨脹,產生強大的沖擊性機械力。該機械力可以達到5000~6000N,因而可使人體組織,建築物結構、設備部件等斷裂破碎,從而導致人員傷亡、建築物破壞,以及設備毀壞等;感應雷是指雷電在雷雲之間或雷雲對地的放電時,在附近的戶外傳輸信號線路、埋地電力線、設備間連接線和電磁感應侵入設備,使串聯在線路中間或終端的電子設備遭到損害。
感應雷雖然沒有直擊雷猛烈,但其發生的幾率比直擊雷高得多。直擊雷只發生在雷雲對地閃擊時才會對地面造成災害,而感應雷則不論雷雲對地閃擊或者雷雲對雷雲之間閃擊,都可能發生並造成災害。此外直擊雷一次只能襲擊一個小范圍的目標,而一次雷閃擊都可以在較大的范圍內多個小局部同時產生感應雷過電壓現象並且這種感應高壓可以通過電力線、電話線等傳輸到很遠,致使雷害范圍擴大。
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電子設備日益向自動化、多功能和智能化方向發展,大規模集成電路等微電子器件的大量使用,都存在防雷電沖擊能力弱的問題。因此電子設備在日常運行中常常被雷電擊壞,甚至造成系統癱瘓和人員傷亡。因此加強對雷電災害的關注,積極採取切實有效的防護措施是十分必要的。現代防雷分為外部防雷和內部防雷。
所謂外部防雷就是防直擊雷(不包括防止防雷裝置受到直接雷擊時向其它物體的反擊),內部防雷包括防雷電感應、防反擊以及防雷電波侵入和防生命危險。
外部防雷裝置(即傳統的常規避雷裝置)由接閃器、引下線和接地裝置三部分組成。接閃器(也叫接閃裝置)有三種形式:避雷針、避雷帶和避雷網,它位於建築物的頂部,其作用是引雷或叫截獲閃電,即把雷電流引下。引下線,上與接閃器連接,下與接地裝置連接,它的作用是把接閃器截獲的雷電流引至接地裝置。接地裝置位於地下一定深度之處,它的作用是使雷電流順利流散到大地中去。
內部防雷裝置的作用是減少建築物內的雷電流和所產生的電磁效應以及防止反擊、接觸電壓、跨步電壓等二次雷害。除外部防雷裝置外,所有為達到此目的所採用的設施、手段和措施均為內部防雷裝置,它包括等電位連接設施(物)、屏蔽設施、加裝的避雷器以及合理布線和良好接地等措施。
現代防雷技術強調全方位防護,綜合治理,建立一套完整的防雷系統,並把防雷看做一個系統工程。應符合GB50057-94(2000年版)《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對電源系統、信號系統、地電位反擊等各個方面作好雷電防護工作,形成一套由室外到室內雷電防護體系,通過防雷產品的有效動作來防止雷電波侵入設備,形成等電位保護結構,其設備在雷電環境中安全可靠工作,確保國家、人民財產得到安全保障。防雷工程主要包括六項重要因素:
1、接閃功能: 指實現接閃功能所應具備的條件,包括接閃器的形式(避雷針、避雷帶和避雷網)、耐流耐壓能力、連續接閃效果、造價以及接閃器與建築物的美學統一性等。
2、分流影響: 指引下線對分流效果的影響。引下線的粗細和數量直接影響分流效果,引下線多,每根引下線通過的雷電流就小,其感應范圍就小。引下線相互之間的距離不應小於規范中的規定。當建築物很高,引下線很長時,應在建築物的中間部位增加均壓環,以減小引下線的電感電壓降。這不僅可以分流,而且還可以降低反擊電壓。
3、均衡電位: 指使建築物內的各個部位都形成一個相等的電位,即等電位。若建築物內的結構鋼筋與各種金屬設置及金屬管線都能連接成統一的導電體,建築物內當然就不會產生不同的電位,這樣就可保證建築物內不會產生反擊和危及人身安全的接觸電壓或跨步電壓,對防止雷電電磁脈沖干擾微電子設備也有很大的好處。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物最具備實現等電位的條件,因為其內部結構鋼筋的大部分都是自然而然地焊接或綁扎在一起的。為滿足防雷裝置的要求,應有目的地把接閃裝置與梁、板、柱和基礎可靠地焊接、綁扎或搭接在一起,同時再把各種金屬設備和金屬管線與之焊接或卡接在一起,這就使整個建築物成為良好的等電位體。
4、屏蔽作用: 屏蔽的主要目的是使建築物內的通信設備、電子計算機、精密儀器以及自動控制系統免遭雷電電磁脈沖的危害。建築物內的這些設施,不僅在防雷裝置接閃時會受到電磁干擾,而且由於它們本身靈敏性高且耐壓水平低,有時附近打雷或接閃時,也會受到雷電波的電磁輻射的影響,甚至在其他建築物接閃時,還會受到從該處傳來的電磁波的影響。因此應盡量利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內的鋼筋,即建築物內地板、頂板、牆面、及梁、柱內的鋼筋,使其構成一個六面體的網籠,即籠式避雷網,從而實現屏蔽。由於結構構造的不同,牆內和樓板內的鋼筋有疏有密,鋼筋密度不夠時,設計時應按各種設備的不同需要增加網格的密度。良好的屏蔽不僅使等電位和分流這兩個問題迎刃而解,而且對防禦雷電電磁脈沖也是最有效的措施。此外,建築物的整體屏蔽還能防球雷、側擊和繞擊雷的襲擊。
5、接地效果: 指接地效果的好壞。良好的接地效果也是防雷成功的重要保證之一。每個建築物都要考慮哪種接地方式的效果最好和最經濟。當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物符合規范條件時,應利用基礎內的鋼筋作為接地裝置。當達不到規范中規定的條件或基礎包在防水卷材層內時,可做周圈式接地裝置,但應將周圈式接地裝置預先埋在基礎槽的最外邊(不必離開建築物3m以外)。接地體靠近基礎內的鋼筋有利於均衡電位,同時還可節省為挖深溝所花費的人力和物力。在基礎完工後再挖深溝則易影響基礎的穩定性。
對磚混結構建築物,必須做獨立引下線並採用獨立接地方式。當土壤電阻率大,使用接地極較多時,也可做周圍式接地裝置。因為周圈式接地裝置的沖擊阻抗小於獨立接地裝置的沖擊阻抗,而且有利於改善建築物內的地電位分布,減小跨步電壓。採用獨立式接地方式時,以鑽孔深埋接地極(約4~12m)的效果為最好,深孔接地極容易達到地下水位,且能減少接地極的用鋼量。
6、合理布線: 指如何布線才能獲得最好的綜合效果。現代化的建築物都離不開照明、動力、電話、電視和計算機等設備的管線,在防雷設計中,必須考慮防雷系統與這些管線的關系。為了保證在防雷裝置接閃時這些管線不受影響:
首先,應該將這些電線穿於金屬管內,以實現可靠的屏蔽;
其次,應該把這些線路的主幹線的垂直部分設置在高層建築物的中心部位,且避免靠近用作引下線的柱筋,以盡量縮小被感應的范圍。在管線較長或橋架等設施較長的路線上,還需要兩端接地;
第三,應該注意電源線、天線和屋頂高處的彩燈及航空障礙燈等線路的引入做法,防止雷電波侵入。除考慮布線的部位和屏蔽外,還應在需要的線路上加裝避雷器、壓敏電阻等浪涌保護器。因此,設計室內各種管線時,必須與防雷系統統一考慮。
7. 水電站防雷裝置有哪些及作用
安裝防雷裝置是為了防禦雷擊以減少雷電對建築物、構築物或人的傷害。 一般在易受內雷擊的地方安容裝避雷針(帶),比如屋面上的女兒牆,高出屋面的平台。屋面上的所有金屬構件均應做等電位連接。將帶靜電物體或有可能產生靜電的物體(非絕緣體)通過導靜電體與大地構成電氣迴路的接地叫靜電接地。靜電接地電阻一般要求不大於10Ω 為把雷電流迅速導入大地以防止雷害為目的的接地叫作防雷接地。防雷接地裝置包括以下部分:
① 雷電接受裝置:直接或間接接受雷電的金屬桿(接閃器)如避雷針、避雷帶(網)、架空地線及避雷器等。
② 接地線(引下線):雷電接受裝置與接地裝置連接用的金屬導體。
③ 接地裝置:接地線和接地體的總和。雷電接受裝置、引下線和接地裝置總稱為防雷保護裝置。靜電接地應和防雷接地分開。因為防雷接地在泄放雷電流時,可產生較高反擊電壓,通過靜電接地能將反擊電壓引入靜電防護區造成安全事故或將儀器設備損壞。在工程中靜電接地應與防雷接地相隔20m距離。
8. 建築物防雷裝置的組成及作用原理是什麼
防雷裝置是指接閃器、引下線、接地裝置、電涌保護器(SPD)及其他連接導體的總和。
一般將建築物的防雷裝置分為兩大類——外部防雷裝置和內部防雷裝置。外部防雷裝置由接閃器、引下線和接地裝置組成,即傳統的防雷裝置。內部防雷裝置主要用來減小建築物內部的雷電流及其電磁效應,如採用電磁屏蔽、等電位連接和裝設電涌保護器(SPD)等措施,防止雷擊電磁脈沖可能造成的危害。
接地裝置是防雷裝置的重要組成部分。接地裝置向大地泄放雷電流,限制防雷裝置對地電壓不致過高。除獨立避雷針外,在接地電阻滿足要求的前提下,防雷接地裝置可以和其他接地裝置共用。
(1)避雷針
避雷針一般用鍍鋅圓鋼或鍍鋅焊接鋼管製成。它通常安裝在構架、支柱或建築物上,其下端經引下線與接地裝置焊接。由於避雷針高於被保護物,又和大地直接相連,當雷雲先導接近時,它與雷雲之間的電場強度最大,所以可將雷雲放電的通路吸引到避雷針本身並經引下線和接地裝置將雷電流安全地泄放到大地中去,使被保護物體免受直接雷擊。
避雷針的保護范圍以它能防護直擊雷的空間來表示。避雷針保護范圍按GB50057-1994《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規定的方法計算。
(2)避雷線
避雷線架設在架空線路的上邊,用以保護架空線路或其他物體(包括建築物)免受直接雷擊。由於避雷線既架空又接地,所以又叫做架空地線。避雷線的原理和功能與避雷針基本相同,其保護范圍按GB50057-2000《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規定的方法計算。
(3)避雷帶和避雷網
避雷帶和避雷網普遍用來保護較高的建築物免受雷擊。避雷帶一般沿屋頂周圍裝設,高出屋面100mm~150mm,支持卡間距離1m~1.5m。避雷網除沿屋頂周圍裝設外,需要時屋頂上面還用圓鋼或扁鋼縱橫連接成網。避雷帶和避雷網必須經引下線與接地裝置可靠地連接。
(4)避雷器
避雷器並聯在被保護設備或設施上,正常時裝置與地絕緣,當出現雷擊過電壓時,裝置與地由絕緣變成導通,並擊穿放電,將雷電流或過電壓引入大地,起到保護作用。過電壓終止後,避雷器迅速恢復不通狀態,恢復正常工作。避雷器主要用來保護電力設備和電力線路,也用作防止高電壓侵入室內的安全措施。避雷器有保護間隙、管型避雷器和閥型避雷器和氧化鋅避雷器。
避雷器是一種過電壓保護設備,用來防止雷電所產生的大氣過電壓沿架空線路侵入變電所或其他建築物內。避雷器也可以限制內部過電壓。避雷器一般與被保護設備並聯,且位於電源側,其放電電壓低於被保護設備的絕緣耐壓值。當過電壓沿線路侵入時,將首先使避雷器擊穿並對地放電,從而保護了後面的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