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拖拉機底盤由哪幾部分組成
拖拉機的底盤主要由傳動系統、轉向系統、制動系統、行走系統和工作裝置組成。
② 拖拉機由哪幾部分組成,各有哪些作用
拖拉機由發動機、底盤和電器設備三大部分組成。發動機為拖拉機的行駛和各種作業提供動力;底盤是指除發動機和電氣設備以外所有其他系統和裝置,其功用是傳遞或切斷發動機輸出的動力,實現拖拉機的行駛、作業或停車,並支撐拖拉機的全部重量;電氣設備包括電源、用電設備和配電設備三部分,其功用是啟動發動機、提供拖拉機的夜間照明、工作監視、故障報警、自動控制和行駛時提供信號等。
③ 山推推土機的工作裝置有什麼作用
推土機的工作裝置包括推土鏟和鬆土器。推土鏟:推土鏟安裝在鬆土器的前端,是推土器的回主要工作裝置,答它由鏟刀和推架兩部分組成。推土機處於運輸工況時,推土鏟被液壓缸提起;推土機進入作業工況時液壓油缸降下推土鏟,將鏟刀置於地面,向前可以推土,向後可以平地;推土機在較長時間內牽引作業時可將推土鏟拆除。
工程建設使用較多的履帶工推土機的鏟刀有固定式和回轉式兩種安裝形式。其中的回轉式鏟刀可在水平面內轉動一定的角度(一般為0°到15°),實現斜鏟作業。如果將鏟刀在垂直平面傾斜一個角度(一般為0°到9°),則可實現側鏟作業。
現代大、中型履帶式推土機多安裝固定式推土鏟,也可換裝回轉式的。通常,向前推鏟土石方、平整場地或堆積鬆散物料時採用直鏟作業;傍山鏟土或單側棄土時應採用斜鏟作業;在斜坡上鏟削土壤或鏟挖邊溝時則採用側鏟作業。
④ 拖拉機是干什麼用的
拖拉機用於牽引和驅動作業機械完成各項移動式作業,也可做固定作業動力。拖拉機由發動機、傳動、行走、轉向、液壓懸掛、動力輸出、電器儀表、駕駛操縱及牽引等系統或裝置組成。
發動機動力由傳動系統傳給驅動輪,使拖拉機行駛,現實生活中,常見的都是以橡膠皮帶作為動力傳送的媒介。按功能和用途分農業、工業和特殊用途等拖拉機;按結構類型分輪式、履帶式、船形拖拉機和自走底盤等。
(4)拖拉機底盤工作裝置的作用擴展閱讀
拖拉機種類:
1,手扶拖拉機
手扶拖拉機流行於中國鄉鎮,以柴油機為動力,其小巧靈活且動力強勁的特點使其很受農民的歡迎。
2,輪式拖拉機
輪式拖拉機 有二輪(手扶拖拉機)、四輪等多種型式。又分後輪驅動和四輪驅動。 大馬力輪式拖拉機有較好的牽引性能,適於大農場配帶寬幅農具進行高速作業。
⑤ 汽車底盤的作用是什麼
汽車底盤介紹:作用
傳動系
傳動系一般由離合器、變速器、萬向傳動裝置、主減速器、差速器和半軸等組成。
功用
汽車發動機所發出的動力靠傳動系傳遞到驅動車輪。傳動系具有減速、變速、倒車、中斷動力、輪間差速和軸間差速等功能,與發動機配合工作,能保證汽車在各種工況條件下的正常行駛,並具有良好的動力性和經濟性。
行駛系
行駛系由汽車的車架、車橋、車輪和懸架等組成。汽車的車架、車橋、車輪和懸架等組成了行駛系,行駛系的功用是:
1、接受傳動軸的動力,通過驅動輪與路面的作用產生牽引力,使汽車正常行駛;
2、承受汽車的總重量和地面的反力;
3、緩和不平路面對車身造成的沖擊,衰減汽車行駛中的振動,保持行駛的平順性;
4、與轉向系統配合,保證汽車操縱穩定性。
制動系
汽車上用以使外界(主要是路面)在汽車某些部分(主要是車輪)施加一定的力,從而對其進行一定程度的強制制動的一系列專門裝置統稱為制動系統。其作用是:使行駛中的汽車按照駕駛員的要求進行強制減速甚至停車;使已停駛的汽車在各種道路條件下(包括在坡道上)穩定駐車;使下坡行駛的汽車速度保持穩定。
對汽車起制動作用的只能是作用在汽車上且方向與汽車行駛方向相反的外力,而這些外力的大小都是隨機的、不可控制的,因此汽車上必須裝設一系列專門裝置以實現上述功能。
以上就是關於汽車底盤的全部介紹了,大家了解了多少呢?希望小編的介紹能顧幫助到大家,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資訊就請關注電動邦資訊!
⑥ 拖拉機的主要部分使用了哪些簡單機械他們是怎樣工作的
現代拖拉機一般都由發動機、傳動系、轉向系、制動系、行走系、液壓懸掛裝置、牽引裝置、動力輸出裝置以及駕駛室和座位等組成。
發動機
拖拉機普遍採用柴油機作為動力,小型手扶拖拉機上也有裝用汽油機的。拖拉機用柴油機一般為高速中小型柴油機,轉速一般為2000~2800轉/分。75千瓦以上的大型拖拉機往往採用增壓柴油機或增壓兼中冷柴油機。由於拖拉機在田間或工地大負荷工作,發動機必須具有較大的扭矩儲備系數和良好的濾清系統。
傳動系
用以將發動機的動力傳給驅動輪和動力輸出軸的機構。根據不同作業的需要,傳動系能使驅動輪和動力輸出軸獲得不同大小和不同方向的扭矩和相應的轉速。同時,它又能切斷動力,使拖拉機停車或停止動力輸出軸的轉動。按傳動比的改變方法,傳動系可分為有級式和無級式兩種。
有級式傳動系
輪式拖拉機的有級式傳動系(圖1)一般由離合器、變速箱、中央傳動、差速器和最終傳動組成。履帶式拖拉機的有級式傳動系(圖2)用轉向機構(如轉向離合器)取代差速器,其餘部分與輪式拖拉機基本相同。手扶拖拉機的有級式傳動系(圖3)除少數採用離心式或片式離合器與發動機直接傳動方式外,普遍採用皮帶傳動作為第一級減速,並採用牙嵌離合器(嵌入離合器)作為轉向機構。 拖拉機 拖拉機
① 離合器。用於傳遞和切斷發動機傳給傳動系的動力。在中小型拖拉機上一般採用乾式摩擦離合器,在現代大功率(75千瓦以上)拖拉機上已大多改用壽命更長、工作柔和的濕式離合器。變速箱中的負載換檔離合器也大多採用多片濕式離合器,其襯面一般為銅基粉末冶金材料。農用輪式拖拉機大多採用雙作用離合器,其特點是把動力傳給驅動輪的主離合器與把動力傳給動力輸出軸的副離合器結合為一體。有的離合器共用一個腳踏板操縱,隨腳踏板行程的下移,先使主離合器分離,然後再使副離合器分離,這種結構稱為聯動操縱式雙作用離合器。有的用腳踏板和手拉桿分別操縱主、副離合器,這種離合器稱為獨立操縱式雙作用離合器。輪式拖拉機大多採用聯動操縱式離合器。
② 聯軸器。用於聯接離合器軸和變速箱輸入軸,有剛性聯軸器和彈性聯軸器兩種。剛性聯軸器是一個花鍵套筒;彈性聯軸器因用橡膠塊作為彈性元件,能減少沖擊,應用廣泛。但一般用途的輪式拖拉機多由各箱體直接聯接而形成無架式機體,由於其剛度好,一般將離合器軸和變速箱輸入軸製成整體而不需要加裝聯軸器。
③ 變速箱。拖拉機的變速箱(即變速器)傳統上採用齒輪傳動結構的組成式變速箱,一般由1個3~6前進檔、1個倒檔的主變速箱和1個2檔(或3檔)的副變速箱組成,能以較少的齒輪數獲得6~18個前進檔和2~3個倒檔,變速范圍較大。現代拖拉機變速箱的檔數有增加的趨勢,歐美的輪式拖拉機一般都具有12~16個前進檔,有的甚至多達24個檔。為了進一步改善操縱性能和提高作業生產率,有的大、中型拖拉機在變速箱前端選裝負載換檔增扭器。為適應慢速作業的需要(如移栽或開渠),有的拖拉機在變速箱里加裝減速器以提供爬行檔。在美國,某些大功率拖拉機上選裝全部排檔負載換檔變速箱。這種變速箱操縱方便、生產率高,但結構復雜、成本高,一般作為選裝部件根據用戶的需要提供。
④ 中央傳動。用於增加傳動系總傳動比,並改變扭矩的傳遞方向。除用皮帶傳動作第一級減速的手扶和小型拖拉機的中央傳動採用圓柱齒輪外,一般拖拉機為了改善傳動的平穩性,大多用弧齒或擺線齒錐齒輪(見錐齒輪傳動)。
⑤ 差速器。它能使左、右驅動輪以不同的轉速旋轉,以滿足轉向時的需要。同時,在直線行駛時,如左、右驅動輪的實際半徑因輪胎氣壓、載重、製造誤差和磨損程度不同而不相等,也需要利用差速器使左、右驅動輪以不同轉速旋轉,否則輪胎磨損和功率消耗都會增大。一般輪式拖拉機都採用簡單式錐齒輪差速器。為了改善拖拉機田間工作的通過性,克服驅動輪單邊打滑現象,一般輪式拖拉機都在差速器上裝有差速鎖止機構,在必要時可以鎖止差速作用,使附著好的一側驅動輪發揮足夠的驅動力,以便拖拉機能順利地通過惡劣地段。在履帶式拖拉機上,一般用轉向離合器、單級行星轉向機構和雙差速器等代替輪式拖拉機的簡單差速器。
⑥ 最終傳動。用以進一步降低發動機傳來的轉速,使傳動比滿足總傳動比的要求。最終傳動有外嚙合圓柱齒輪傳動和行星齒輪傳動兩種。前者按布置的位置不同又分為外置式和內置式兩種。履帶式和部分輪式拖拉機採用外置式最終傳動,有利於提高後橋的離地間隙。行星式最終傳動結構緊湊,能得到較大的傳動比;但對於提高後橋離地間隙不利。手扶拖拉機和大功率履帶拖拉機因總傳動比和轉向機構特性的需要,往往採用兩級最終傳動。
無級式傳動系 能使拖拉機的行駛速度更好地滿足不同作業的要求,並使發動機經常處於標定工作狀況下運轉,從而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比油耗。但無級式傳動系的傳動效率偏低,製造成本高,使用壽命不如齒輪傳動長,仍處於研製或小批量生產階段。拖拉機上採用的無級傳動系主要有機械傳動(皮帶或鏈條)、電力傳動、液壓傳動和液力機械傳動等。其中靜液壓無級傳動在拖拉機上的應用較受重視,雖然它的生產成本仍高於一般齒輪傳動,但使用操作較方便,仍獲得一定程度的應用。液壓無級傳動已在美國和聯邦德國小批量生產,用於功率為4.5~12千瓦的小四輪園藝拖拉機上,也有少量45~60千瓦的四輪驅動拖拉機採用這種傳動系。在大、中型工業拖拉機上,有的裝用液力耦合器或液力變矩器以改善操縱性能,並可減輕對傳動系的沖擊載荷,提高傳動系的使用壽命。裝液力變矩器的液力機械傳動系還能自動適應外界阻力變化,改善拖拉機的牽引性能。
轉向系
用以改變拖拉機的行駛方向和保持拖拉機直線行駛的機構。輪式拖拉機的轉向系可分為機械式、液壓助力式和冷液壓式 3種。轉向方式可分為前輪轉向、後輪轉向、四輪轉向和折腰轉向幾種。一般輪式拖拉機大多採用前輪轉向。履帶式拖拉機的轉向機構有轉向離合器、單級行星機構和雙差速器等幾種。轉向離合器結構比較簡單,最小轉向半徑較小,直線行駛性能好,為一般履帶式拖拉機普遍採用。轉向離合器需要傳遞很大的扭矩,都採用多片式,其中又分為乾式和濕式兩種。大型工業拖拉機大多採用濕式轉向離合器,摩擦襯面採用銅基粉末冶金材料,成本較高,但壽命長,使用可靠。
制動系
用於行駛中剎車、幫助轉向,使拖拉機能在斜坡上安全停車。制動器有塊式、帶式和盤塊幾種。除小型輪式拖拉機採用塊式制動器外,普遍採用密封性好、尺寸緊湊、操縱輕便的盤式制動器。由於布置上的方便,帶式制動器大多用於履帶式拖拉機上。盤式制動器分乾式和濕式兩種。濕式制動器採用粉末冶金材料襯面,使用可靠,且能大大改善制動的平順性。
制動器操縱機構有機械式、氣壓式和液壓式幾種。在中小型拖拉機上大多採用機械式操縱機構,大型拖拉機上則多採用液壓式操縱機構。考慮到利用制動器幫助轉向的需要,兩側驅動輪應能分別制動。當輪式拖拉機用於運輸作業時,左、右制動踏板由聯鎖片聯鎖在一起,以保證兩驅動輪同時制動。
行走系
拖拉機用來支承拖拉機機體的重量,保證拖拉機行駛性能,並把由發動機傳到驅動輪上的驅動力矩轉變為牽引力的裝置。常見的行走機構是充氣輪胎和履帶行走裝置。
農業用拖拉機的驅動輪胎都採用充氣壓力低於0.15兆帕、花紋高度約為3厘米的大直徑低壓輪胎;工業用拖拉機則採用充氣壓力為0.15~0.4兆帕;花紋高度較低的越野型充氣輪胎或實心輪胎。履帶式拖拉機的行走裝置由懸架和行走機構兩部分組成。懸架的功用是把履帶拖拉機的機體與行走機構聯接起來,並將拖拉機的重量傳給支重輪。履帶式拖拉機的懸架分為剛性、半剛性和彈性3種,以半剛性懸架應用最為廣泛。履帶行走機構用以支承機體,張緊並引導履帶的運動方向,構成一個封閉的履帶環,即拖拉機自備的移動式軌道。履帶行走機構一般由驅動輪、導向輪、支重輪、托鏈輪、履帶和張緊機構組成。
在輪式拖拉機上換裝各種水田鐵輪、高花紋輪胎和窄胎體高花紋輪胎,可提高拖拉機在水田土壤條件下的附著性能,減小滾動阻力。
液壓懸掛裝置
農業用拖拉機與農具的聯接方式有牽引式、懸掛式和半懸掛式 3種。現代拖拉機大多採用懸掛式和半懸掛式。根據不同作業要求,農具可以懸掛在拖拉機後面、前面、側面或軸間,因而形成後懸掛、前懸掛、側懸掛和軸間懸掛等不同的懸掛方式,採用最多的是後懸掛裝置。液壓懸掛裝置由液壓系統和懸掛機構組成(圖4)。液壓懸掛裝置不僅用於升降農具,而且還可藉以調節耕深,並使部分農具的重量轉移到驅動輪上以提高拖拉機的附著能力,改善拖拉機的牽引性能。
液壓系統主要由液壓泵、分配器、液壓油缸、操縱機構和各種附件(如油箱、管路和濾清器等)組成。液壓油泵大多用齒輪泵或柱塞泵(見往復泵),分配器大多為滑閥式。液壓系統按分配器控制閥在中立位置時油液是否通過控制閥,可分為開心式和閉心式兩種。一般農業用拖拉機大多採用結構較簡單的開心式液壓系統。在現代一些大功率拖拉機上因需要多項液壓操縱,已越來越多地採用變流量定壓力的閉心式液壓系統。
懸掛機構包括上拉桿、下拉桿、提升桿、提升臂和聯接件等。在農用輪式拖拉機上一般均採用 3點懸掛機構。為了使農具掛脫方便,在大中型輪式農業拖拉機的3點懸掛機構後可加裝一個快速掛接裝置,這種方式應用日益廣泛。
工業用拖拉機與其工作裝置的聯接有牽引式和懸掛式兩種。根據配帶的工作裝置不同,通常有前懸掛和後懸掛兩種方式,還可以在拖拉機前、後同時懸掛工作裝置。配帶牽引式工作裝置作業時,需要配裝牽引機構和絞盤式操縱裝置。現代工業用拖拉機大多採用液壓懸掛裝置。液壓系統大多是結構簡單、散熱好、油液能在油箱內過濾的開心式。這種液壓懸掛裝置因同時控制的執行元件(油缸)較多,廣泛採用多路液壓控制閥,其液壓系統的流量也比同功率等級的農業用拖拉機大。
動力輸出裝置 拖拉機在行進中或靜止時用來輸出一部分功率以驅動工作機具的裝置,一般有動力輸出軸、皮帶輪和液壓輸出點3種形式。
動力輸出軸 主要用以驅動帶旋轉構件的工作機具,例如旋耕機、絞盤裝置、收獲機械、植物保護機械和帶驅動橋的掛車等。動力輸出軸根據轉速特點可分為標准轉速式和同步式兩種。①標准轉速式動力輸出軸。它的轉速與發動機的轉速成正比,不因變速箱的檔次而變化。根據拖拉機功率的不同,各國採用兩種不同的標准轉速,即540±10轉/分和1000±25轉/分(在發動機轉速不低於80%標定轉速時)。②同步式動力輸出軸。它的轉速與驅動輪轉速之比為一固定值,不因變速箱檔次而變化,用於需要動力輸出轉速與拖拉機行駛速度成正比的農機具,如播種機、帶驅動橋的掛車等。同步式動力輸出軸的轉速約在3.4~9.8轉(拖拉機每行駛1米距離時動力輸出軸的轉數)范圍內。
皮帶輪
用來驅動固定作業式農機具,如脫粒機、飼料粉碎機、排灌機械和發電設備等。皮帶輪的旋轉方向的確定應以皮帶緊邊在下側為原則。採用較多的是由動力輸出軸驅動的帶齒輪箱的後置皮帶輪。
液壓輸出點
隨著拖拉機功率的增長和大型復雜的配套工作機具的日益增多,農業拖拉機應有較多的液壓輸出點和更大的液壓輸出能力。在工業拖拉機上由於配置有較多種液壓操縱的作業機具,一般已普遍設有必需數量的液壓輸出點和相應的操縱機構。
駕駛室和座位
良好的駕駛室和座位以及相應的操縱、監視裝置,不僅是改善駕駛員工作條件、保障駕駛員的安全所必需,而且對提高勞動生產率和作業質量都有很大的意義。為了防止翻車時發生人身事故,一般中型拖拉機都有可供選裝的安全保護架或安全駕駛室,大型拖拉機的駕駛室一般為標准裝備。駕駛室趨向於採用全封閉式結構,大多採用大玻璃窗以保證良好的視野,底板採用減振橡膠墊固定在底盤的支座上。駕駛室內四周用吸音材料覆蓋,地面鋪橡膠板,以減弱發動機和傳動系的雜訊、熱量和高頻振動傳入。歐美的拖拉機不裝駕駛室時,駕駛員耳旁雜訊定為90~100dB(A);裝駕駛室時,室內雜訊為80~85dB(A)。進入駕駛室內的空氣經紙質濾清器過濾,駕駛室內氣壓稍高於大氣壓力,以減少灰塵進入。中型拖拉機的駕駛室一般有採暖裝置,而無空氣調節設備,駕駛室前後窗均可打開以利通風。大型拖拉機的駕駛室一般都具有採暖和空氣調節設備。
早期生產的拖拉機的駕駛員座位一般結構簡單,舒適性較差。從60年代開始,大多數新設計的拖拉機都裝有較舒適的具有彈性懸架的座位。彈性懸架包括 3個部分:桿件機構、彈性元件和液壓阻尼裝置。更講究的座位,其彈性元件的剛度還可根據駕駛員體重加以調整,座位靠背的傾角也可調節。為了更好地改善駕駛員操作的舒適性,某些現代大功率拖拉機的方向盤的高低和傾斜角度也都可以調整。
⑦ 拖拉機的行駛原理及影響因素有哪些
行駛原理能行駛是靠內燃機的動力經傳動系統,使驅動輪獲得驅動扭矩Mk,獲得驅動扭矩的驅動輪再通過輪胎花紋和輪胎表面給地面小、向後的水平作用力(切線力),而地面對驅動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水平飯作用力Pk,這個Pk飯作用力就是推動拖拉機向前行駛的驅動力(也稱喂為推進力)。當驅動力Pk足以克服前後車輪向前滾動阻力和所帶農具的牽引阻力時,拖拉機便向前行駛。若將驅動輪支離地面,即驅動力Pk等於零,則驅動輪只能原地空轉,拖拉機不能行駛;若滾動阻力與牽引阻力之和大於驅動力Pk時,拖拉機也不能行駛。由此可見輪式拖拉機行駛是由驅動扭矩驅動輪與地面間的相互作用而實現的,並且驅動力要大於滾動阻力與牽引阻力之和。
⑧ 拖拉機由哪幾部分組成,各有哪些作用
拖拉機是由發動機、底盤和電器設備三大部分組成的,每一項都不可或缺的。
1、發動機
它是拖拉機產生動力的裝置,其作用是將燃料的熱能轉變為機械能向外輸出動力。我國生產的農用拖拉機大都採用柴油機。
2、底盤
它是拖拉機傳遞動力的裝置。其作用是將發動機的動力傳遞給驅動輪和工作裝置使拖拉機行駛,並完成移動作業或固定作用。
這個作用是通過傳動系統、行走系統、轉向系統、制動系統和工作裝置的相互配合、協調工作來實現的,同時它們又構成了拖拉機的骨架和身軀。
因此,我們把上述的四大系統和一大裝置統稱為底盤。也就是說,在拖拉機的整體中,除發動機和電器設備以外的所有其他系統和裝置,統稱為拖拉機底盤。
3、電器設備
它是保證拖拉機用電的裝置。其作用是解決照明、安全信號和發動機的起動。
拖拉機夏季使用注意事項
夏季如果遇到炎熱天氣,在可以避免作業的情況下,建議農機手不要開展作業。酷暑天氣容易造成農機手疲倦、睏乏,甚至中暑。拖拉機本身作業時會產生一定的熱量,再加上炎熱的天氣更容易發生故障。
如果非要作業不可,建議駕駛員准備濕毛巾和充分的補水,避免中暑;同時保證輪胎胎壓不要過高,要在拖拉機的水箱中加足涼水。
雨天也盡量不要作業。雨天首先視線較差,個別路段泥濘難行,很容易發生打滑現象,剎車性能變差,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拖拉機冬季使用注意事項
冬季寒冷,對拖拉機的使用會造成很大影響。提醒廣大用戶要對拖拉機進行多方面的檢查,檢查油路、電路系統是否作用良好,要不定時進行啟動實驗,及時更換潤滑油,啟動前在水箱加好熱水,在不使用時最好將拖拉機放在車庫里,對各部件做好保養。
⑨ 拖拉機的工作原理
四沖程柴油機的工作原理
柴油機的工作是由進氣、壓縮、燃燒膨脹和排氣這四個過程來完成的,這四個過程構成了一個工作循環。活塞走四個過程才能完成一個工作循環的柴油機稱為四沖程柴油機。現對照上面的動畫了說明它的工作理原。
一.
進氣沖程
第一沖程——進氣,它的任務是使氣缸內充滿新鮮空氣。當進氣沖程開始時,活塞位於上止點,氣缸內的燃燒室中還留有一些廢氣。
當曲軸旋轉肘,連桿使活塞由上止點向下止點移動,同時,利用與曲軸相聯的傳動機構使進氣閥打開。
隨著活塞的向下運動,氣缸內活塞上面的容積逐漸增大:造成氣缸內的空氣壓力低於進氣管內的壓力,因此外面空氣就不斷地充入氣缸。
進氣過程中氣缸內氣體壓力隨著氣缸的容積變化的情況如動畫所示。圖中縱坐標表示氣體壓力P,橫坐標表示氣缸容積Vh(或活塞的沖S),這個圖形稱為示功圖。圖中的壓力曲線表示柴油機工作時,氣缸內氣體壓力的變化規律。從土中我們可以看出進氣開始,由於存在殘余廢氣,所以稍高於大氣壓力P0。在進氣過程中由於空氣通過進氣管和進氣閥時產生流動阻力,所以進氣沖程的氣體壓力低於大氣壓力,其值為0.085~0.095MPa,在整個進氣過程中,氣缸內氣體壓力大致保持不變。
當活塞向下運動接近下止點時,沖進氣缸的氣流仍具有很高的速度,慣性很大,為了利用氣流的慣性來提高充氣量,進氣閥在活塞過了下止點以後才關閉。雖然此時活塞上行,但由於氣流的慣性,氣體仍能充人氣缸。
二.
壓縮沖程
第二沖程——壓縮。壓縮時活塞從下止點間上止點運動,這個沖程的功用有二,一是提高空氣的溫度,為燃料自行發火作準備:二是為氣體膨脹作功創造條件。當活塞上行,進氣閥關閉以後,氣缸內的空氣受到壓縮,隨著容積的不斷細小,空氣的壓力和溫度也就不斷升高,壓縮終點的壓力和濕度與空氣的壓縮程度有關,即與壓縮比有關,一般壓縮終點的壓力和溫度為:Pc=4~8MPa,Tc=750~950K。
柴油的自燃溫度約為543—563K,壓縮終點的溫度要比柴油自燃的溫度高很多,足以保證噴入氣缸的燃油自行發火燃燒。
噴入氣缸的柴油,並不是立即發火的,而且經過物理化學變化之後才發火,這段時間大約有0.001~0.005秒,稱為發火延遲期。因此,要在曲柄轉至上止點前10~35°曲柄轉角時開始將霧化的燃料噴入氣缸,並使曲柄在上止點後5~10°時,在燃燒室內達到最高燃燒壓力,迫使活塞向下運動。
三.
燃燒膨脹沖程
第三沖程——燃燒膨脹。在這個沖程開始時,大部分噴入燃燒室內的燃料都燃燒了。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量,因此氣體的壓力和溫度便急劇升高,活塞在高溫高壓氣體作用下向下運動,並通過連稈使曲軸轉動,對外作功。所以這一沖程又叫作功或工作沖程。
隨著活塞的下行,氣缸的容積增大,氣體的壓力下降,工作沖程在活塞行至下止點,排氣閥打開時結束。
在動畫中,工作沖程的壓力變化這條線上升部分表示燃料在氣缸內燃燒時壓力的急劇升高,最高點表示最高燃燒壓力Pz,此點的壓力和溫度為:
Pz=6~15MPa,
Tz=1800~2200K
最高燃燒壓力與壓縮終點壓力之比(Pz/Pc),稱為燃燒時的壓力升高比,
用λ表示。根據柴油機類型的不同,在最大功牢時λ值的范圍如下:λ=Pz/Pc=1.2~2.5。
四.
排氣沖程
第四沖程——排氣。排氣沖程的功用是把膨脹後的廢氣排出去,以便充填新鮮空氣,為下一個循環的進氣作準備。當工作沖程活塞運動到下止點附近時,排氣閥開起,活塞在曲軸和連桿的帶動下,由下止點向上止點運動,並把廢氣排出氣缸外。由於排氣系統存在著阻力,所以在排氣沖程開始時,氣缸內的氣體壓力加比大氣壓力高0.025—0.035MPa,其溫度Tb=1000~1200K。為了減少排氣時活塞運動的阻力,排氣閥在下止點前就打開了。排氣閥一打開,具有一定壓力的氣體就立即沖出缸外,缸內壓力迅速下降,這樣當活塞向上運動時,氣缸內的廢氣依靠活塞上行排出去。為了利用排氣時的氣流慣性使廢氣排出得干凈,排氣閥在上止點以後才關閉。
在動畫中,排氣沖程曲線表示在排氣過程中,缸內的氣體壓力幾乎是不變的,但比大氣壓力稍高一些。排氣沖程終點的壓力Pr約為0.105~0.115MPa,殘余廢氣的溫度Pr約為850~960K。
由於進、排氣閥都是早開晚關的;所以在排氣沖程之末和進氣沖程之初,活塞處於上止點附近時,有一段時間進、排氣閥同時開起,這段時間用曲軸轉角來表示,稱為氣閥重迭角。
排氣沖程結束之後,又開始了進氣沖程,於是整個工作循環就依照上述過程重復進行。由於這種柴油機的工作循環由四個活塞沖程即曲軸旋轉兩轉完成的,故稱四沖程柴油機。
在四沖程柴油機的四個沖程中,只有第三沖程即工作沖強才產生動力對外作功,而其餘三個沖程都是消耗功的准備過程。為此在單缸柴油機上必須安裝飛輪,利用飛輪的轉動慣性,使曲軸在四個沖程中連續而均勻地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