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中所有化學實驗及其裝置名稱
1.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氣體
Ca(OH)2 + CO2 === CaCO3↓+ H2O(復分解)
現象:石灰水由澄清變渾濁。
相關知識點:這個反應可用來檢驗二氧化碳氣體的存在。
2. 鎂帶在空氣中燃燒
2Mg + O2 === 2MgO(化合)
現象:發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相關知識點:(1)這個反應中,鎂元素從游離態轉變成化合態;(2)物質的顏色由銀白色轉變成白色。
3. 水通電分解
2H2O === 2H2↑ + O2 ↑(分解)
現象:陰極、陽極有大量的氣泡產生
相關知識點:(1)陽極產生氧氣,陰極產生氫氣;(2)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質量比為1:8。
4. 生石灰和水反應
CaO + H2O== Ca(OH)2(化合)
現象:白色粉末溶解
相關知識點:(1)最終所獲得的溶液名稱為氫氧化鈣溶液,俗稱澄清石灰水;(2)在其中滴入無色酚酞,酚酞會變成紅色;(3)生石灰是氧化鈣,熟石灰是氫氧化鈣。
5.實驗室製取氧氣
①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
2KClO3 === 2KCl + 3O2↑( 分解)
相關知識點:(1)二氧化錳在其中作為催化劑,加快氯酸鉀的分解速度或氧氣的生成速度;(2)二氧化錳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後沒有改變;(3)反應完全後,試管中的殘余固體是氯化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進行分離的方法是:溶解、過濾、蒸發。
②加熱高錳酸鉀
2KMnO4 === K2MnO4 + MnO2+O2↑
相關知識點:反應完全後,試管中的殘余固體是錳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
6.木炭在空氣中燃燒
C + O2 === CO2(化合)
現象:在空氣中是發出紅光,在氧氣中是發出白光;
相關知識點:反應後的產物可用澄清的石灰水來進行檢驗。
7.硫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
S + O2 === SO2(化合)
現象:在空氣中是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在氧氣中是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相關知識點:反應後的產物可用紫色的石蕊來檢驗(紫色變成紅色)
8.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3Fe + 2O2 === Fe3O4( 化合)
現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一種黑色固體—四氧化三鐵
相關知識點:在做此實驗時,應先在集氣瓶中放少量水或鋪一層細砂,目的是防止集氣瓶爆裂。
9.磷在空氣中燃燒
4P + 5O2 === 2P2O5(化合)
現象:產生大量而濃厚的白煙。
相關知識點:煙是固體小顆粒;霧是液體小顆粒。
10.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
2H2 + O2 === 2H 2O(化合)
現象:產生淡藍色的火焰。
相關知識點:(1)氫氣是一種常見的還原劑;(2)點燃前,一定要檢驗它的純度。
11.木炭和氧化銅高溫反應
C + 2CuO === 2Cu + CO2↑(置換)
現象:黑色粉末逐漸變成光亮的紅色物質
相關知識點:還原劑:木炭;氧化劑:氧化銅
12.氫氣還原氧化銅
H2 + CuO === Cu + H2O (置換)
現象:黑色粉末逐漸變成光亮的紅色物質,同時試管口有水滴生成
相關知識點:(1)實驗開始時,應先通入一段時間氫氣,目的是趕走試管內的空氣;(2)實驗結束後,應先拿走酒精燈,後撤走氫氣導管,目的是防止新生成的銅與空氣中的氧氣結合,又生成氧化銅。
13.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氣體(或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復分解)
現象:白色固體溶解,同時有大量氣泡產生。
相關知識點:碳酸鈣是一種白色難溶的固體,利用它能溶解在鹽酸中的特性,可以用鹽酸來除去某物質中混有的碳酸鈣。
14.煅燒石灰石(或碳酸鈣高溫分解)
CaCO3 === CaO + CO2↑(分解)
15.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燃燒
2CO + O2 === 2CO2(化合)
現象:產生藍色火焰
相關知識點:(1)一氧化碳是一種常見的還原劑;(2)點燃前,一定要檢驗它的純度。
16.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
CO + CuO === Cu + CO2
現象:黑色粉末逐漸變成光亮的紅色物質
相關知識點:還原劑:一氧化碳;氧化劑:氧化銅
17.甲烷在空氣中燃燒
CH4 + 2O2 === CO2 + 2H2O
現象:火焰明亮呈淺藍色
相關知識點:甲烷是天然氣(或沼氣)的主要成分,是一種很好的燃料。
18.工業製造鹽酸
H2+Cl2 === 2HCl
相關知識點:該反應說明了在特殊條件下燃燒不一定需要氧氣。
19.實驗室製取氫氣
Zn + H2SO4 === ZnSO4 +H2↑
相關知識點:(1)氫氣是一種常見的還原劑;(2)點燃前,一定要檢驗它的純度。
20.木炭和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
C + CO2 === 2CO
相關知識點:(1)一氧化碳是一種常見的還原劑;(2)點燃前,一定要檢驗它的純度。
21.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
CO2 + H2O=== H2CO3
現象:生成了能使紫色石蕊變紅的碳酸。
22.碳酸受熱分解
H2CO3 === H2O + CO2↑
相關知識點:碳酸是一種不穩定的酸,受熱易分解。
23.滅火器的反應原理
Na2CO3 + 2HCl === 2NaCl + CO2↑+H2O
現象:噴出大量泡沫和二氧化碳,如果噴到火上就可以滅火。
24.金屬和水的反應
①2K+ 2H2O ==== KOH + H2↑
② 3Fe + 4H2O ===Fe3O4 + 4H2↑
25.水於非金屬的反應
C +H2O === CO+ H2
26.水與氧化物的反應
①SO3 +H2O == H2SO4
② Na2O +H2O==2NaOH
27.碳酸氫銨受熱分解
NH4HCO3 === NH3↑ + H2O + CO2↑(分解)
28.用鹽酸來清除鐵銹
Fe2O3 + 6HCl=== 2FeCl3 + 3H2O(復分解)
29.鐵絲插入到硫酸銅溶液中
Fe + CuSO4 === FeSO4 + Cu(置換)
現象:鐵絲表面有一層光亮的紅色物質析出。
30.硫酸銅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
CuSO4+ 2NaOH === Cu(OH)2↓+Na2SO4(復分解)藍色絮狀物
B. 化學實驗中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
1用力按壓導管有氣泡就好。
是把空氣擠出去,會從導管底部冒出空氣泡(空氣中大部分是O2,N2,不溶於水),氣密性不好就不會有氣泡或者說很小很稀疏。
2略微打開活塞,再打開彈簧夾有氣泡就好。
彈簧夾夾住了導管,空氣出不去。當你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時,水滴下,燒瓶內的空氣體積被壓縮減小(就像是擠公交車,特別是北京的),打開彈簧夾時空氣體積重新變大(被擠出來了),然後同上會冒泡,氣密性不好也是同上,原理是大氣壓強,滴水後裡面壓強變小,打開彈簧夾就變大了。
3夾上彈簧夾,往長頸漏斗處注水直至液面不再下降。
長頸漏斗底部被液封,但是錐形瓶液體上方還有空氣,會有一個向下的壓強,往長頸處注水,水會被長頸漏鬥上方的空氣壓強及自身重力壓進一部分,然後因為瓶內氣壓略大於瓶外,會把液體向上壓,支起一段水柱。由於瓶外也有氣壓,液面就在漏斗處靜止不動。不好就漏下去了囧
4閉合彈簧夾後往無塞管裡面注水,發現無塞管液面高於有塞管,再搖兩下發現維持原樣,說明氣密性良好。
因為你加了水後有塞管的氣壓會變大,無塞管上方的氣壓比有塞管的小,你加了水後有塞管內氣壓仍然能支持住無塞管,所以無塞管的液面會高於有塞管。這用了大氣壓與連通器的知識,連通器會水平是因為兩管口的氣壓相等,會把水面壓到同一高度,當有塞管的氣壓因為進入水被壓縮變大時,就不會出現了。氣密性不好的話,你怎麼加都是平的,當然到了塞口除外=.=..,左邊管的水還會漏出來。
5求採納求助攻,差300EXP升級,謝謝
C. 化學實驗中常要求檢驗裝置的氣密性,但方法有很多種,請問,到底有什麼竅門
答:有三種方法。
一.將實驗儀器組裝好後,將導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加熱試管,若過一會兒,導管口有連續的氣泡冒出時,說明裝置的氣密性好。若沒有上述現象,則氣密性不好,這時要一段一段的仔細用上述方法檢驗。
二.將導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捂住試管一會兒,若導管口有連續的氣泡冒出時,則氣密性好.
三.將導管的一端放入水中,若導管的另一端插在組裝儀器上,連成的儀器中最前面的是有插孔的空反應瓶時,先用分液漏斗向瓶中滴加半瓶水,將分液漏斗的下端插入液面以下,再滴加水.若瓶中液面上升,則氣密性不好.
總結:前兩種方法是利用了熱脹冷縮的特性,而第三種方法是利用了壓強的緣故,一般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就從這兩方面因素考慮.
D. 高中化學實驗中怎樣檢驗裝置的氣密性 尤其在製取氣體時.
一、空氣熱脹冷縮法
這是教材上介紹的常用的一種方法,操作簡便行,但有四個缺點:①如果儀器玻璃較厚、裝置較大,或者手掌溫度與空氣溫度相差不大時,都不會產生氣泡,更不能形成水柱;②每檢查一次用時間偏長;③導氣管的尾端被水浸濕,不適宜做避免水參與的實驗(如制氨氣、制氯化氫等);④若裝置內已經裝入了試劑就不能再行檢查.
二、注水法
適用於檢查啟普發生器或類似於啟普發生器的裝置.首先關閉排氣導管,從頂部漏鬥口注水,當漏斗下端被水封閉後再注水,水面不下降,表明裝置氣密性好;如果水面下降,表明裝置氣密性差.此法有兩個缺點:①裝置內部被水浸濕;②如果已裝入了固體試劑則不能再行檢查.
為了消除上述兩種方法中的缺點,現設計了以下三種氣密性檢查方法.
三、外接導管浸水法
在裝置的尾端導氣管上外接一段橡皮管和20~30cm長的玻璃導管,導管浸入試管內的水中,水進入導管一段高度後不再進入,內外液面高度差較大,把試管上下移動幾次,仍然如此,表明裝置氣密性好;如果水進入導管很多,液面高度差很小,表明裝置氣密性差.
四、滴定管壓氣法
取一支25mL滴定管,下端與橡皮管連接,橡皮管變曲成U形與裝置的尾端導管連接,滴定管內裝滿水.打開滴定管開關,水面下降一段距離後就停止不動,表明裝置氣密性好;如果水面一直下降不停,表明裝置氣密性差.
使用此法要注意:滴定管里水面不能超過裝置尾端導管30cm高度,否則,壓強太大,空氣有可壓縮性,水有可能流入裝置里.
五、滴定管抽氣法
取裝水的一支25mL滴定管,其上端通過單孔橡皮塞和橡皮管與裝置尾端導管連接.打開滴定管的開關,如果水面下降一段後就停止不動,表明裝置氣密性好;如果水面一直下降,表明裝置氣密性差.
E. 化學實驗中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 包括單孔裝置和雙孔裝置
單孔裝置:先將導管的一端浸在水裡,雙手緊貼容器外壁,若導管口有氣回泡冒出,說明裝答置的氣密性良好.雙孔裝置:先用彈簧夾夾住橡膠管,然後從長頸漏斗中注入水至淹沒下端管口後,若長頸漏斗下端管中形成一段穩定的水柱,說明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F. 化學實驗中,如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主要有三種方法:
1.手握法
對於容積較小(如試管)又沒有裝分液漏斗(或長頸漏斗)的氣體發生裝置,宜採用此法。如實驗室製取O2,NH3,CH4等氣體的裝置的氣密性檢查。
具體操作方法是:將導管的出口浸入水中,用手握住試管,若有氣泡從導管口逸出,放開手後,有少量水進入導管,說明裝置不漏氣。
2.酒精燈微熱法
對於氣體發生裝置未與大氣直接相通的,容器容積又較大的裝置(如圓底燒瓶),宜採用此法。如實驗室製取CH4,SO2,O2,NH3,CH4,C2H4等氣體的氣密性的檢查。具體操作方法是:將導管的出口浸入水中,用酒精燈火焰給氣體發生裝置(試管、圓底燒瓶)的底部稍微加熱,使管(或瓶)內溫度升高少許,有氣泡從管口逸出,移開酒精燈後,又有少量水進入導管,說明裝置不漏氣。
3.注水法
對於氣體發生裝置直接與大氣相通的或不能加熱的裝置,宜採用此法。如實驗室用啟普發生器製取CO2,H2,H2S等氣體和2001年全國高考理科綜合第28題的氣密性的檢查。
具體操作方法是:①塞緊橡皮塞,從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內的水面高於容器內的水面,馬上旋緊活塞(或夾緊彈簧夾),停止加水一段時間後,若漏斗與容器中的液面差保持不再變化,說明裝置不漏氣;②塞緊橡皮塞,夾緊彈簧夾,從漏斗向試管內注水,若水只停留在漏斗中而不能進入試管,說明裝置不漏氣。
三.說明
1.對於氣體發生裝置容積較大(如圓底燒瓶)或室溫與手心溫度接近時,採用酒精燈微熱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效果更好。
2.若製取氣體不需加熱,則不必用酒精燈微熱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3.若氣體發生裝置直接與大氣相通,則不能用手握法和酒精燈微熱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G. 化學實驗中檢驗裝置氣密性有哪些方法急!
手握法
酒精燈微熱法
注水法
詳情請見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各種不同的方法
http://zuoye..com/question/.html
H. 高中化學實驗中怎樣檢驗裝置的氣密性
一、空氣熱脹冷縮法
這是教材上介紹的常用的一種方法,操作簡便行,但有四個缺點:①如果儀器玻璃較厚、裝置較大,或者手掌溫度與空氣溫度相差不大時,都不會產生氣泡,更不能形成水柱;②每檢查一次用時間偏長;③導氣管的尾端被水浸濕,不適宜做避免水參與的實驗(如制氨氣、制氯化氫等);④若裝置內已經裝入了試劑就不能再行檢查。
二、注水法
適用於檢查啟普發生器或類似於啟普發生器的裝置。首先關閉排氣導管,從頂部漏鬥口注水,當漏斗下端被水封閉後再注水,水面不下降,表明裝置氣密性好;如果水面下降,表明裝置氣密性差。此法有兩個缺點:①裝置內部被水浸濕;②如果已裝入了固體試劑則不能再行檢查。
為了消除上述兩種方法中的缺點,現設計了以下三種氣密性檢查方法。
三、外接導管浸水法
在裝置的尾端導氣管上外接一段橡皮管和20~30cm長的玻璃導管,導管浸入試管內的水中,水進入導管一段高度後不再進入,內外液面高度差較大,把試管上下移動幾次,仍然如此,表明裝置氣密性好;如果水進入導管很多,液面高度差很小,表明裝置氣密性差。
四、滴定管壓氣法
取一支25mL滴定管,下端與橡皮管連接,橡皮管變曲成U形與裝置的尾端導管連接,滴定管內裝滿水。打開滴定管開關,水面下降一段距離後就停止不動,表明裝置氣密性好;如果水面一直下降不停,表明裝置氣密性差。
使用此法要注意:滴定管里水面不能超過裝置尾端導管30cm高度,否則,壓強太大,空氣有可壓縮性,水有可能流入裝置里。
五、滴定管抽氣法
取裝水的一支25mL滴定管,其上端通過單孔橡皮塞和橡皮管與裝置尾端導管連接。打開滴定管的開關,如果水面下降一段後就停止不動,表明裝置氣密性好;如果水面一直下降,表明裝置氣密性差。
I. 求初三化學試驗中涉及到的所有裝置檢查氣密性方法
有三種方法。
一.將實驗儀器組裝好後,將導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加熱試管,若過一會兒,導管口有連續的氣泡冒出時,說明裝置的氣密性好。若沒有上述現象,則氣密性不好,這時要一段一段的仔細用上述方法檢驗。
二.將導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捂住試管一會兒,若導管口有連續的氣泡冒出時,則氣密性好.
三.將導管的一端放入水中,若導管的另一端插在組裝儀器上,連成的儀器中最前面的是有插孔的空反應瓶時,先用分液漏斗向瓶中滴加半瓶水,將分液漏斗的下端插入液面以下,再滴加水.若瓶中液面上升,則氣密性不好.
總結:前兩種方法是利用了熱脹冷縮的特性,而第三種方法是利用了壓強的緣故,一般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就從這兩方面因素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