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下列實驗裝置、試劑選用或操作正確的是()A.實驗室制乙烯B.用水吸收氨氣C.稀釋濃硫酸D.海帶灼燒
答案選擇:B
A.反應在170℃下生成乙烯,缺少溫度計,故A錯誤;
B.氨氣極易溶於水,可用倒置的漏斗防止倒吸,故B正確;
C.容量瓶不能用來稀釋溶液,應先在小燒杯中稀釋,故C錯誤;
D.灼燒固體應用坩堝,不能用燒杯,故D錯誤.
㈡ 下列實驗裝置或操作正確的是( )a轉移溶液
考點: 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 專題: 實驗評價題 分析: A.乙炔的密度比空氣版小,可利用權向下排空氣法收集;B.左側燒杯中發生化學反應,不能構成原電池;C.轉移液體,需要玻璃棒引流;D.鹼石灰可乾燥氨氣,利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且能防止倒吸. A.乙炔的密度比空氣小,可利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圖中氣體收集方法不合理,故A錯誤;B.左側燒杯中發生化學反應,不能構成原電池,應將兩邊電解質溶液互換,故B錯誤;C.轉移液體,需要玻璃棒引流,圖中缺少玻璃棒,故C錯誤;D.鹼石灰可乾燥氨氣,利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且倒扣的漏斗能防止倒吸,圖中裝置合理,故D正確;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為高頻考點,涉及氣體的製取和收集、乾燥及原電池、溶液配製等,把握化學反應原理及實驗基本能力為解答的關鍵,注意方案的評價性、合理性分析,題目難度不大.
㈢ 下列實驗裝置或操作正確的是()A.碘的CCl4溶液中分離出碘B.分離乙酸和乙醇C.食鹽水中的食鹽晶體D
A.碘易溶於四氯化碳,應用蒸餾的方法分離,故A錯誤;
B.溫度計應位於蒸餾燒瓶支管口,且冷凝水從下口進上口出,故B錯誤;
C.可用蒸發的方法分離可溶性固體和液體,故C正確;
D.氯氣和氯化氫與氫氧化鈉都反應,應用飽和食鹽水除雜,故D錯誤.
故選C.
㈣ 下列實驗裝置或操作正確的是()A.熄滅酒精燈B.氧氣驗滿C.乾燥二氧化碳氣體D.濃硫酸稀
A、圖示用嘴直接吹熄酒精燈的方法是錯誤的,嚴重違反基本操作的規定;故A不正確;
B、圖示氧氣驗滿操作中,把帶火星的森條伸入了瓶內,此操作不能說明氧氣已收集滿;故B不正確;
C、圖示的乾燥裝置中,進氣導管連接錯誤,無法對二氧化碳氣體進行乾燥;故C不正確;
D、圖示的濃硫酸稀釋的操作,嚴格按照實驗室的規定進行操作,故D正確;
故選D.
㈤ 下列實驗裝置或操作正確的是()A. 製取氨氣B. 製取乙烯C. 除雜D.Fe(OH)3膠體的制
A.氨氣利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圖中小試管中的導管應伸到試管底部,故A錯誤;
B.製取乙烯在170℃,圖中缺少溫度計,故B錯誤;
C.除雜是導管應長進短出,圖中氣體的進入方向錯誤,故C錯誤;
D.向沸水中滴定含鐵離子的飽和溶液制備膠體,圖中制備實驗合理,故D正確;
故選D.
㈥ 下列實驗裝置或操作正確的是()ABCD向容量瓶中轉移液體實驗室製取乙酸乙酯實驗室制乙烯分離酒精和水
A.轉移液體需要使用玻璃棒引流,以免液體濺出,故A正確;
B.乙酸和碳酸鈉反應生成可溶性醋酸鈉、乙醇極易溶於水,導管不能插入液面以下,以免發生倒吸,故B錯誤;
C.乙醇發生消去反應生成乙烯,測定反應液的溫度,應插入液面以下,故C錯誤;
D.酒精和水能互溶,不分層,故D錯誤.
故選A.
㈦ 下列實驗裝置與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①④⑤ B.②③⑧ C.④⑥ D.⑤
①氫氣還原氧化銅制有水生成,所以試管底要高於試管口,否則會產生水倒流現象而炸裂試管,故錯誤. ②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中,長頸漏斗的管口沒有伸入液面下,導致產生的二氧化碳逸出,故錯誤. ③稱量葯品時,托盤天平左盤放葯品,右盤放砝碼,故錯誤. ④使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的操作,注意膠頭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試管內或接觸試管內壁.應垂直懸空在試管口上方滴加液體,防止污染膠頭滴管,故正確; ⑤鐵絲的燃燒試驗要在集氣瓶底部鋪一層沙子或放少量水,防止鐵絲燃燒產生的熱量炸裂集氣瓶,故錯誤. ⑥向試管中傾倒液體葯品時,瓶塞要倒放,標簽要對准手心,瓶口緊挨,故正確. ⑦不能用燃著的酒精燈引燃另一酒精燈,否則易引起火災,故錯誤. ⑧根據過濾要用玻璃棒引流液體,燒杯要緊靠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層濾紙處、漏斗的下端尖嘴部位要緊靠燒杯內壁進行過濾,該實驗沒有玻璃棒引流,故錯誤. 故選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