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滲透作用學生實驗裝置

滲透作用學生實驗裝置

發布時間:2021-12-22 01:50:05

『壹』 如圖為研究滲透作用的實驗裝置,漏斗內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為兩種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內外

A、漏斗內液面上升,則漏斗內溶液(S1)濃度大於漏斗外溶液(S2),圖中半透膜內模擬成熟植物細容胞的原生質層,原生質層包括細胞膜、液泡膜和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A正確;
B、從功能上,半透膜只是利用孔徑大小控制物質進出;原生質層是選擇透過性膜,靠能量和載體控制物質出入,具有生物活性,可以完成逆濃度梯度的主動運輸,B正確;
C、若將S1和S2換成兩種與以上蔗糖質量濃度相同的葡萄糖溶液,由於葡萄糖分子能通過半透膜,則△h變為0,C錯誤;
D、最能體現兩種膜在功能上差異的實驗設計是設計對照性實驗,自變數是兩種膜,因變數是物質吸收的差異,D正確.
故選:C.

『貳』 某同學製作了如圖1所示的滲透作用裝置

水從水濃度高的地方向水濃度低的地方運輸,燒杯中為蒸餾水,漏斗中為蔗糖溶液,因版此最開始時,水分子進權入漏斗的量大於流出的量,當進入漏斗中的水和流出的水一樣多時,達到動態平衡時,液面幾乎不動,故長頸漏斗內部液面的變化趨勢是先升高後維持在一定數值.
故選:B.

『叄』 學習探究可以用什麼主題

本人學的是生物``所以
「探究性」學習
利用現有條件挖掘探究資源——中學生物探究性學習的幾點嘗試天長中學王福霞探究性學習是新課程標准大力提倡的一種學習方法,它不同於科學家的探究活動,它要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掌握科學知識和技能、體驗科學探究方法,同時培養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常的教學由於場地、環境、時間等因素的制約,開展探究性學習非常困難。如何利用現有條件,挖掘探究資源,讓學生體驗探究樂趣,是組織探究性學習面臨的主要難題之一。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幾年的生物教學經驗,談談中學探究性學習的幾點有效嘗試。
一、聯系生活實際,激發探究興趣
生活問題人人關注,因此聯系生活進行專題研究容易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如果再能結合課本知識設置探究性學習內容,還可以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系統掌握相關科學知識。
如「農民如何提高農作物產量?」學生必然聯系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光、CO2、礦質元素、溫度等),有的從光照強度、CO2濃度等方面探究,有的從礦質營養、水分等方面探究,甚至還有同學結合高三選修本生物固氮、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進行探究。我們還可在這一主要探究後繼續討論:農民播種前要選擇優良品種,如何育種?浸泡種子時不能沒入水中原因是什麼?萌發過程中用手摸會發燙是為什麼?播種時用薄膜覆蓋原因是什麼?田間管理要不時鬆土除草,適時灌溉,適時施肥且不同時期施肥種類不同又各是為什麼?收割後種子曬干再儲藏為什麼?如果把大米種下去,能否長出水稻?通過上述問題討論,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逐步探究思考,將高中所有與農業生產相關的知識聯系起來,構建成一定的知識網路,有利於學生尋找解題突破口。
二、設置串聯雙基的問題組合,培養探究習慣
針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開展探究性學習不失為很好的教學方法,但在復習過程中受時間的限制,難以開展。此時我們可轉換探究模式,通過設置串聯雙基的問題組合引導學生親身體驗概念和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在獲取知識的同時發展思維,學會學習。長期如此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探究習慣。
如細胞膜功能的復習,我們可設置以下問題組合:人吸入的O2和呼出的CO2分別以何種方式穿越肺泡細胞膜?該方式有什麼特點?人吃的麵粉、脂肪、蛋白質為什麼要經過消化才能被吸收?消化的終產物分別是什麼?這些產物又以什麼方式進入血液?這些方式又有何特點?水和無機鹽進入消化道又以什麼方式被吸收?科學家發現小腸絨毛上皮細胞能從消化了的食物中吸收葡萄糖,卻很難吸收相對分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這個事實說明了什麼?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層層思考,學生得出了相應的答案,並將這些答案串聯,形成了細胞膜功能的知識體系,包括物質跨膜運輸的兩種方式、各自特點、包含的實例及細胞膜功能特點等。也正是在這些知識逐步構建的過程中學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得到了培養。
三、挖掘科學史素材,激發探究靈感
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把科學史作為附加知識以「講故事」的方式介紹給學生,這樣可以讓學生簡單地了解歷史,但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如果我們能把科學史中的教育素材挖掘出來加以整理、轉化,設計成科學性、啟發性的小課題,激發學生的探究靈感,便能讓學生沿著科學家的思路發現知識,同時也會被科學家們追求真理,堅韌不撥的精神所鼓舞。
如「光合作用產生澱粉」的發現。我們可以引導學生發現並逐步解決探究性問題:「植物可以更新空氣」的實驗局限性是什麼?假設光合作用產生了澱粉,澱粉可用什麼檢測?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是什麼?要探究光合作用是否產生了澱粉,實驗組與對照組區別關鍵在什麼?實驗據此可設什麼作單一變數?這個變數如何實現?比較一下,哪種變數更容易實現?為了排除實驗前光合作用的影響,還應對葉片作什麼處理?那麼如何設計該實驗呢?學生討論分析後設計實驗方案,教師點評並總結薩克斯實驗。這樣在模擬探究過程中學生經過思考順利達成了實驗設計方案,這就讓學生體驗了科學思維的過程: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實驗探究——得出結論,同時也了解了光合作用需要光並產生了澱粉的知識。
四、用實驗創設情境,激活探究思維
實驗是一種高級的直觀教學方式,它包括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其最終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對結果的感性認識。但是就實驗的步驟和方法而言,如果平鋪直敘地、生硬地講述,學生很難理解和接受,更談不上知識的進一步整合應用。因此可以轉變實驗模式,通過啟發性問題設置探究情境,激活學生探究思維,引導學生體驗探究過程。
如「滲透作用」演示實驗中可首先提出演示實驗的目的,即探究滲透作用發生的條件,然後引導學生熟悉實驗裝置,了解半透膜。在此前提下層層設置以下問題:①清水中的水分子能穿過半透膜進入長頸漏斗嗎?長頸漏斗中的水分子能穿過半透膜進入清水嗎?蔗糖分子呢?一段時間後觀察;②長頸漏斗內、外液面各有什麼變化?為什麼? 這種動態變化會一直持續嗎?如果將燒杯中的清水和漏斗中的蔗糖液互換又會出現什麼現象?如果將清水換成同濃度的蔗糖溶液,又會是什麼現象?③如果半透膜換成紗布,長頸漏斗內外又各有什麼變化?④據此實驗滲透作用發生的條件是什麼?通過層層引導,學生主動構建了半透膜概念,了解了滲透原理及發生條件,然後再請學生回顧演示實驗裝置;⑤設問:該實驗是否符合實驗設計基本原則?為了增強實驗設計的科學性還應增設什麼樣的對照實驗?這就引導學生在達成實驗目的同時,又自主探究了實驗設計的基本要素,打破了傳統教學中「唯書是從」的局面。
五、傳授科研方法,提高探究能力
前面的幾種探究性學習都是在課堂中完成的,但學生的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因此可將探究的觸角延伸到學生的課余時間。落實研究性學習便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它讓學生真實地體驗了類似科學家的研究過程。
研究性學習最終要獲得研究報告,它包括兩種類型:一種是研究型報告(包括實驗報告和社會調查報告),它建立在研究者對研究主題開展了實驗和調查的基礎上,重點是研究方法和研究結論;另一種是綜述型報告,它建立在對相關的圖書資料的查閱和分析上,重點是提出自己的觀點。
為發揮學生個人優勢,整個研究性學習過程可操作如下:
①課題確立:教師首先引導學生了解課題來源、課題選擇的范圍和角度,再對學生分組,由學生自行確定課題,課題經初審、終審,最後公開。
②課題研究:面對這些課題,學生表現出高度熱情。各小組據各自優勢選擇課題並設計研究方案,方案經評審後再由學生深入社會各個領域調查研究:有的進入實驗室做實驗;有的到圖書館、聲像閱覽室查資料;還有的走出校門到環保局、醫院、企業等單位和部門現場采訪、實地考察及查閱資料,最後記錄並分析研究結果。
③成果總結:各小組得出研究報告,先讓報告人自行陳述,再由其他同學提問,報告人答辯,最後評定成績並結題。
通過以上研究性學習的落實,不僅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拓寬了其知識面,而且發展了其探究思維,培養了其探究精神,提高了其表達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最終使他們綜合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肆』 某同學設計了圖示的滲透作用實驗裝置,實驗開始時長頸漏斗內外液面平齊,記作零界面.實驗開始後,長頸漏

A、水從水濃度高的地方向水濃度低的地方運輸,水分子從漏斗中流版出,當進入漏權斗中的水和流出的水一樣多時,達到動態平衡時,液面幾乎不動,A正確;
B、漏斗中的水分子從漏斗中流出道燒杯中,液面應該下降,B錯誤;
C、燒杯中的物質濃度較高,漏斗中的水分子從漏斗中流出到燒杯中,直到進入漏斗中的水和流出的水會一樣多,液面達到動態平衡,C錯誤,
D、液面應該下降,直到進入漏斗中的水和流出的水會一樣多,液面達到動態平衡,D錯誤.
故選:A.

『伍』 如圖為研究滲透作用的實驗裝置,漏斗內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漏斗內外起始液面一致.滲透平衡時

A、制若S1、S2分別是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滲透平衡時的液面差為△h,S1濃度大於S2的濃度,A正確;
B、若S1、S2分別是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滲透平衡時的液面差為△h,S1濃度大於S2的濃度,B錯誤;
C、半透膜允許K+、NO3-通過,滲透平衡時,液面差為0,S1濃度等於S2的濃度,C錯誤;
D、半透膜允許K+、NO3-通過,滲透平衡時,液面差為0,S1濃度等於S2的濃度,D錯誤.
故選:A.

『陸』 某同學設計了如圖Ⅰ所示的滲透作用實驗裝置,實驗開始時長頸漏斗內外液面平齊,記為零液面.實驗開始後,

A、OA段液面不段上升的直接原因是相同時間內從漏斗進入燒杯中的水少專於從燒杯進入漏斗內的水屬的量,A錯誤;
B、AB段液面不再上升的直接原因是相同時間內從漏斗進入燒杯中的水與從燒杯進入漏斗內的水的量相同,B錯誤;
C、OA段液面不段上升的直接原因是相同時間內從燒杯進入漏斗內的水的量多於於從漏斗進入燒杯中的水,C錯誤;
D、AB段液面不再上升的直接原因是相同時間內從漏斗進入燒杯中的水與從燒杯進入漏斗內的水的量相同,D正確.
故選:D

『柒』 如圖為研究滲透作用的實驗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1)漏斗內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為兩種不同濃

(1)分析題圖的滲透裝置可知,一段時間後,漏斗內的液面上升,說明水分從燒杯進入漏斗,因此漏斗內溶液(S1)的濃度大於漏斗外溶液(S2)的濃度.
(2)成熟的植物細胞的原生質層相當於滲透裝置中的半透膜;二者的不同在於原生質層的選擇透過性具有生物活性,半透膜無生物活性.
(3)①由於蔗糖分大,不能穿過半透膜,因此裝置X出現液面差;K+和NO3-小,可以穿過半透膜,因此Y裝置不會出現液面差.
②由於0.3g/mL的蔗糖溶液和等滲的KNO3溶液都大於細胞液的濃度,細胞通過滲透作用失水,因此都會發生質壁分離現象.
(4)由於原生質層能主動吸收K+和NO3-,使細胞液濃度增加,當細胞液濃度大於外界溶液濃度時,細胞會通過滲透作用吸水,因此發生質壁分離復原的現象;最能體現兩種膜功能差異的實驗現象是KNO3溶液中的細胞質壁分離後會自動復原.
(5)洋蔥在高中生物實驗中可以作為多個實驗的實驗材料,如洋蔥根尖--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洋蔥根尖--低溫誘導染色體數目的變化;洋蔥鱗片葉內表皮--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洋蔥綠色(管狀)葉--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或觀察葉綠體);白色洋蔥--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或DNA的粗提取與鑒定);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觀察質壁分離和復原等.
故答案應為:
(1)S1>S2
(2)原生質層原生質層能主動轉運有關物質而半透膜不能(或原生質具有選擇透過性)
(3)①X②(發生)質壁分離
(4)KNO3溶液中的細胞質壁分離後會自動復原
(5)洋蔥根尖--低溫誘導染色體數目的變化 洋蔥鱗片葉內表皮--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捌』 (2015湖南二模)某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滲透作用實驗裝置,實驗開始時長頸漏斗內外液面平齊,記為零液

分析題干信息抄和題圖可知,膀胱膜襲是半透膜,水分子能通過,蔗糖分子不能通過,漏斗內是蔗糖溶液,燒杯內是蒸餾水,因此水分子進入長頸漏斗的數量多與水分子進入燒杯的數量,使漏斗內的液面升高,隨著內外濃度差的減小,水分子進入漏斗的速率減慢,最終水分子進入長頸漏斗的數量多與水分子進入燒杯的數量達到動態平衡,漏斗內的液面不再升高.
故選:B.

『玖』 如圖為研究滲透作用的實驗裝置

雖然沒有圖。。。不過、我做看看。當洋蔥表皮細胞浸潤在KN03溶液中、所以剛版開始K離子、N03離子是被動權運輸。然後是在臨界值時內外平衡、質壁分離達到最大、然後通過主動運輸(選擇運輸)吸收K離子和N03離子、進行質壁復原。僅個人理解。

『拾』 某同學設計了如圖l所示的滲透作用實驗裝置,實驗開始時長頸漏斗內外液面平齊,記為零液面。實驗開始後,

怎麼了呀,需要幫忙?

閱讀全文

與滲透作用學生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海安閥門廠有限公司有什麼部門 瀏覽:232
離心風機配什麼閥門 瀏覽:889
儀表盤兩個小車碰撞的符號是什麼 瀏覽:410
增壓泵自動裝置需要哪些配件 瀏覽:57
邊坡滲流實驗裝置圖 瀏覽:890
學機械的在中建能幹什麼工作 瀏覽:800
滑板軸承多少號 瀏覽:784
杭州液化氣閥門廠家 瀏覽:603
化驗室自動落焦裝置 瀏覽:975
最好的身體檢查儀器是什麼 瀏覽:965
嘉陵小龜王電動車儀表盤怎麼拆 瀏覽:827
汽車儀表盤中數字代表什麼 瀏覽:186
醫院病人監控儀器數值什麼意思 瀏覽:65
裝置中充入氮氣的作用 瀏覽:830
機械廠采購怎麼樣 瀏覽:38
純化氮氣實驗裝置 瀏覽:782
大華監控怎麼搜索設備 瀏覽:539
中葯制葯設備CIP是什麼 瀏覽:717
機床公比怎麼確定 瀏覽:697
車儀表p表示什麼 瀏覽: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