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 (2)乙 、電流、大 (3)質量、相同、加熱時間(4)B
D. 如圖甲所示,此實驗裝置叫液體壓強計,其用途是可以測量液體內部的壓強.小明利用上述裝置探究液體內部壓
(1)進行實驗2、4、5時,採用同種液體,液體越深,U型管液面高度差越大,液體壓強越大,所以實驗2、4、5可得出的結論是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增大.
(2)進行實驗1、2、3時,採用同種液體,在同一深度,金屬盒朝向不同方向,U型管液面高度差相同,所以實驗1、2、3可得出的結論是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3)進行實驗5、6時,金屬盒在同一深度,液體的密度越大,U型管液面高度差越大,液體壓強越大,所以實驗5、6可得出的結論是不同液體的壓強還與液體的密度有關系.
故答案為:(1)2、4、5;(2)1、2、3;(3)5、6.
E. 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實驗.(1)小明讓一細光束沿平面E射到鏡面O點
(1)根據光抄的反射定律:在反襲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所以沿ON將平面F向後(或向前)折,觀察在平面F上是否可看到反射光線,如果紙板F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線,說明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和法線應在同一平面內;
(2)表格內容包括入射角、反射角,以及實驗次數;如下表
(3)當光逆著原來的反射光線入射時,反射光線也逆著原來的入射光線反射出去,即將一束光貼著紙板F沿BO射到O點,光將沿圖中的OA方向射出,這說明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為:(1)沿ON將平面F向後(或向前)折,觀察在平面F上是否可看到反射光線
(2)見下表:
(3)OA;可逆.
F. 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導體產生的熱量與電阻大小的關系」.甲、乙兩瓶中裝有煤油,甲瓶中銅絲
(1)在吸收一樣多的熱量的情況下,比熱容小的物質升溫快,實驗現象明顯;
(2)電阻絲發熱被版煤油吸收,導致煤油吸熱升溫,通過溫度計示數升高的多少來判斷電阻絲發熱的多少屬於轉換法;
(3)將兩電阻絲串聯接入電路,則通過電阻絲的電流和通電時間相相等;為了能過通過觀察溫度計示數變化判斷導體產生熱量的多少,還應控制煤油的質量和初溫相同;甲瓶中銅絲的電阻比乙瓶中鎳鉻合金絲的小,觀察到乙瓶溫度計示數升高快,就表明在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時,導體的電阻越大,導體產生的熱量越多.
故答案為:(1)小;快;(權2)溫度計示數的變化;轉換法;(3)電流;質量;初溫;在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時,導體的電阻越大,導體產生的熱量越多.
G. (2014徐州模擬)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導體在磁場中運動時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閉合開關
①小明通過觀察電流表的指針是否偏轉來判斷電路中是否有電流.
②由2和回3(或6和7)知,磁場方向相同,答導體的運動方向不同,電流表指針的偏轉方向不同,說明感應電流的方向與導體運動的方向有關.
③由表格中數據知,2和6或3和7的導體運動方向相同,磁場方向不同,電流表指針的偏轉方向也不同,說明感應電流的方向與磁場的方向有關.
④由表格中數據知,當開關斷開時,不會有電流產生;若導體向上運動或向下運動時,不切割磁感線,此時電路中也沒有電流,可得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是:閉合電路的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
故答案為:
①電流表指針是否偏轉;
②導體運動的方向;
③2和6或3和7;
④閉合電路的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
H. 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實驗.(1)讓一細光束沿平面E射到鏡面O點,在
(1)把紙板向前或向後轉折,在紙板F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線,這說明反射光線與入射內光線和法線在同容一平面內;
(2)表格內容包括入射角、反射角,以及實驗次數;如下表
(3)當光逆著原來的反射光線入射時,反射光線也逆著原來的入射光線反射出去,即將一束光貼著紙板F沿BO射到O點,光將沿圖中的OA方向射出,這說明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為:(1)在;(3)OA;可逆.
I. 小明利用如圖實驗裝置「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1)點燃蠟燭後,調節凸透鏡和光屏使它們的中心跟燭焰的
(1)為了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心,點燃蠟燭後,調節凸透鏡和光屏使它們的中心跟燭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蠟燭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由圖可知,此時u=v=20cm=2f,則f=10cm,故所選的凸透鏡可能是下表中的乙. (3)若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將蠟燭移至15.0cm刻線處,此時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增大,則應將光屏向右移動,才能找到像. (4)實驗一段時間蠟燭變短,由於凸透鏡成的是倒立的實像,所以成的像將靠近光屏的上方.所以將蠟燭調高,使三心等高(或將凸透鏡調低,或將光屏調高). 故答案為:(1)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2)乙;(3)右;(4)將蠟燭調高,使三心等高(或將凸透鏡調低,或將光屏調高). |
J. 小明和小紅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導體產生的熱量與電阻大小的關系」.質量相等的兩瓶煤油中都浸泡著一
(1)用天平和砝碼測量相等質量的煤油兩份,或用量筒測量體積相等的煤油兩份,分別倒入甲乙兩個燒杯中.
(2)水的比熱大,吸收相同的熱量,水的溫度變化不明顯;煤油比熱小,吸收相同的熱量,煤油的溫度變化明顯.所以採用煤油進行實驗.
(3)電流產生的熱量跟電流大小、電阻大小、通電時間有關.在電流和通電時間相等時,電阻越大,電流產生的熱量越多.甲燒瓶中電阻大,所以甲燒瓶中電流產生的熱量多,溫度升高的快.
(4)觀測其中一根電阻絲所在煤油溫度的變化,同一燒瓶內電阻一定,通電時間一定,移動滑動變阻器改變電路中電流,來探究「通電導體產生熱量的多少和電流的關系」.
(5)探究「比較水和煤油比熱容的大小」的實驗,控制水和煤油兩種物質的質量相等,吸收相等的熱量,通過比較溫度變化量來比較比熱,或控制水和煤油兩種物質的質量相等,升高相同的溫度,通過吸收熱量的多少來比較比熱.所以將其中一燒瓶的煤油換成質量相等的水,將乙燒瓶中的銅絲換成與甲燒瓶中鎳鉻合金絲的電阻相等的鎳鉻合金絲.
故答案為:(1)天平和砝碼(量筒);(2)水的比熱大,吸收相同的熱量,水的溫度變化不明顯;(3)甲;大;(4)電流;(5)將其中一燒瓶的煤油換成質量相等的水,將乙燒瓶中的銅絲換成與甲燒瓶中鎳鉻合金絲的電阻相等的鎳鉻合金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