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培養皿接種後為什麼要倒置培養
1、倒置培養可以防止污染:為了防止正置培養時培養皿蓋上出現的蒸餾水流到培養皿上,導致菌落成片,不能計數或分離等。同時也減少染菌的可能。
2、方便觀察計數:平板倒置進行微生物培養時,培養基表面生長的菌落相對不會太快擴散,觀察時有利於辨別菌落特徵。
3、利於菌落出現:倒置後,瓊脂表面不會殘留水份,否則有水的話,細菌在表面生長成菌膜,菌落難以出現。
(1)自動倒培養基裝置擴展閱讀
細胞培養的環境要求
1、無菌環境:無毒和無菌是體外培養細胞的首要條件。細胞在活體內,解毒系統和免疫系統可抵抗微生物或其他有害物質的入侵,但細胞在體外培養的過程中,缺乏機體免疫系統的保護而喪失對微生物的防禦能力和對有害物質的解毒能力。
2、合適的溫度:一般哺乳類與禽類細胞在體外培養的適宜溫度是37~38℃,不適宜的環境溫度會影響細胞的生長。
3、適宜的滲透壓:高滲溶液或低滲溶液會引起細胞發生褶皺、腫脹、破裂。因此,滲透壓是體外培養細胞的重要條件之一。
㈡ 培養基倒置後培養為什麼會掉落培養基倒在培養皿上已經
這種情況可能與倒培養皿時的溫度有關。估計是培養基溫度較高,而培養皿的溫度太低。
往培養皿中倒培養基時,要盡可能保證培養皿與培養基的溫度一致。如果培養基溫度較高,而培養皿的溫度太低,當培養基接觸到培養皿底部時,培養基接觸培養皿的部分因接觸低溫而迅速冷卻收縮,而培養基上層冷卻較慢,形成上下不同的收縮應力,將已經凝固並收縮的接觸面重新拉開,使培養基在凝固後與培養皿之間結合不牢。這樣,當培養皿倒置時,培養基就容易從培養皿上脫落下來。
倒培養基時,如果培養基與培養皿溫度相差較大,可先把培養皿在溫度較高的環境下放置一段時間,讓培養皿溫度也升高一些,然後再倒入培養基,讓培養基與培養皿一起冷卻,培養基與培養皿就結合緊密了。
㈢ 做菌落總數時為什麼先倒培養基和後倒培養基區別這么大
應該是先倒培養基的總數大,後倒培養基的總數小。
按國家標准方法規定,即在需氧情況下,37℃培養48h,能在普通營養瓊脂平板上生長的細菌菌落總數,所以先倒培養基時,厭氧或微需氧菌、有特殊營養要求的以及非嗜中溫的細菌,由於現有條件不能滿足其生理需求,故難以繁殖生長。因此菌落總數並不表示實際中的所有細菌總數。且菌落總數不能區分其中細菌的種類。
㈣ 乳酸菌所用的倒平板的培養基 MRS,CHALMERS是什麼東西,用漢語怎麼說
兩種培養基.MRS是發明這種培養基的人的名字的頭字母.CHALMERS就是發明這種培養基的人名.
㈤ 全自動培養基制備分裝系統是怎樣工作的
你做的應該是液體培養基吧?一般的液體培養基裝液量為50或者100ML,這樣在你做下一步的接菌,然後搖床培養時就可以體現裝液量的優點。一般的三角瓶的容量為250ML,裝的過多則搖床培養時會液體培養基會飛濺到瓶口這樣不好,過少的話,營養物質也會少,培養微生物的周期會很短,不利於你辨別生長周期,也不利於你的重復性試驗。
㈥ 培養基為什麼要倒置
上面說的是其一,補充一下~倒置可是培養基內生長的微生物代謝產生的水能流下來,不會常時間淤積 而影響其呼吸。 高中時我是生物課代表,彷彿又回到了兩年前啊....呵呵
㈦ 平板培養基接種後為什麼要倒置培養
培養的時候倒置的原因有:
1)防止培養基的水分蒸發,特別是培養基倒的時候如果倒的比較少的時候更容易幹掉,影響微生物生長.
2)防止形成的冷凝水滴落在培養基上造成染菌.
3)倒放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防止菌落蔓延,好形成單個菌落,利於計數
㈧ 培養基倒置培養需要注意什麼,為什麼我做的時候倒置會掉下來,求詳細過程
可能配製處方不對,可能培養基失效,可能在滅菌的時候把培養基性質給破壞掉了,沒有按要求滅菌?倒完培養基後,要待培養基冷卻凝固之後再倒置。
㈨ 請問微生物培養基放置半個小時後倒置會掉下來
如果是固體培養基,倒置後有可能掉下來。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一般是在向培養皿中倒培養基時,培養皿太涼,倒入熱的液體培養基時,挨著培養皿的一層培養基受冷凝固收縮,與上層培養基收縮程度不同,造成培養基凝固後與培養皿分離所致。
在倒入熱的液體培養基時,先把涼的培養皿稍稍加熱,可能增強培養基與培養皿的接觸性能,倒置時培養基就不會與培養皿分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