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能告訴我關於拉瓦錫發現水的組成對水的生成和分解的實驗探究的資料嗎
拉瓦錫(1743~1794)
Lavoisier,Antoine-Laurent
法國化學家。近代化學的奠基人之一。1743年8月26日生於巴黎,1794年5月8日卒於同地。1763年獲法學學士學位,並取得律師開業證書,後轉向研究自然科學。他最早的化學論文是對石膏的研究,發表在1768年《巴黎科學院院報》上。他指出,石膏是硫酸和石灰形成的化合物,加熱時會放出水蒸氣。1765年他當選為巴黎科學院候補院士。1768年他研究成功浮沉計,可用來分析礦泉水。1775年任皇家火葯局局長,火葯局裡有一座相當好的實驗室,拉瓦錫的大量研究工作都是在這個實驗室里完成的。1778年任皇家科學院教授。1774年10月,普里斯特利向拉瓦錫介紹了自己的實驗:氧化汞加熱時,可得到脫燃素氣,這種氣體使蠟燭燃燒得更明亮,還能幫助呼吸。拉瓦錫重復了普里斯特利的實驗,得到了相同的結果。但拉瓦錫並不相信燃素說,所以他認為這種氣體是一種元素,1777年正式把這種氣體命名為oxygene(中譯名氧),含義是酸的元素。拉瓦錫通過金屬煅燒實驗,於1777年向巴黎科學院提出了一篇報告《燃燒概論》,闡明了燃燒作用的氧化學說,要點為:①燃燒時放出光和熱。②只有在氧存在時,物質才會燃燒。③空氣是由兩種成分組成的,物質在空氣中燃燒時,吸收了空氣中的氧,因此重量增加,物質所增加的重量恰恰就是它所吸收氧的重量。④一般的可燃物質(非金屬)燃燒後通常變為酸,氧是酸的本原,一切酸中都含有氧。金屬煅燒後變為煅灰,它們是金屬的氧化物。他還通過精確的定量實驗,證明物質雖然在一系列化學反應中改變了狀態,但參與反應的物質的總量在反應前後都是相同的。於是拉瓦錫用實驗證明了化學反應中的質量守恆定律。拉瓦錫的氧化學說徹底地推翻了燃素說,使化學開始蓬勃地發展起來。
拉瓦錫把少量的汞(水銀)放在密閉的容器里,連續加熱達十二天之久,結果發現有一部分銀白色的液態汞變成了紅色的粉末,同時容器里的空氣的體積差不多減少了五分之一。拉瓦錫研究了剩餘的那部分空氣,發現這部分空氣既不能供給人類及動物呼吸來維持人類及動物的生命,也不能支持可燃物的燃燒。這種氣體後來被人們稱之為氮氣。
拉瓦錫再把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紅色粉末(現已證明是氧化汞)收集起來,放在另一個較小的容器里經過強熱後,得到了汞和氧氣,而且氧氣的體積恰好等於原來密閉容器里所減少的空氣的那部分體積。他把得到的氧氣加到前一個容器里剩下的約五分之四體積的氣體里去,結果得到的氣體同空氣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都完全一樣。通過這些實驗拉瓦錫得出了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所組成的這一結論。
⑵ 拉瓦錫為什麼用汞(水銀)做實驗>
上面那位回答的是個球!汞是所有常溫下密度最大的液體,如果用水之類的液體,水柱就要很常的細管,不利於實驗!而水銀柱就只要700多mm就可以了
⑶ 化學,就是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裝置的那個,我不知道原理是什麼,以下三圖是另外幾種簡單的研究方法,這三
空氣中的氧氣體積分數約為20%,也就是1/5,所以一般研究氧氣體積分數的思路是:版在權密閉容器中使空氣中的氧氣與其他物質反應生成固體,從而使容器中的氣壓減少,那麼與容器相連的其他容器中的水會被外界大氣壓壓入密閉容器中,通過進入密閉容器中的水的體積可以粗略估計反應掉的氧氣的體積。你上面給的四幅圖原理都是這樣的,只不過第四幅圖可以直接通過注射器上的讀數算出消耗掉的氧氣的體積分數,比其他的更方便些而已
⑷ 拉瓦錫的實驗
實驗過程
拉瓦錫把少量的汞(水銀)放在密閉的容器里,連續加熱達十二天之久,結果發現有一部分銀白色的液態汞變成了紅色的粉末,同時容器里的空氣的體積差不多減少了五分之一。拉瓦錫研究了剩餘的那部分空氣,發現這部分空氣既不能供給人類及動物呼吸來維持人類及動物的生命,也不能支持可燃物的燃燒,他誤認為這些氣體都是氮氣(拉丁文原意是「不能維持生命」)。拉瓦錫再把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紅色粉末(現已證明是氧化汞)收集起來,放在另一個較小的容器里經過強熱後,得到了汞和氧氣,而且氧氣的體積恰好等於原來密閉容器里所減少的空氣的那部分體積。
實驗結論
他把得到的氧氣加到前一個容器里剩下的約五分之四體積的氣體里去,結果得到的氣體同空氣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都完全一樣。通過這些實驗拉瓦錫得出了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所組成的這一結論。
⑸ 拉瓦錫用定量法研究空氣,為什麼裝置里要加汞
用以測定氧氣的含量。
1、汞是金屬,它氧化後生成的不是氣體。
2、汞是液體,更易放入瓶子中。
3、氧化汞可分解再生成氧氣。
4、鍾罩內銀白色汞液面上升的現象比無色透明水液面上升的現象明顯。
定量法研究空氣實驗中,加熱足夠長的時間後容器內的氧氣被消耗完了,只剩下氮氣和其他稀有氣體等,此時鍾罩內的汞因為氣體減少壓強降低而導致汞液面上升,由液面上升的高度來測量氧氣的含量。
(5)拉瓦錫水銀氧化實驗裝置擴展閱讀:
空氣無色無味,氣態。
在0℃及一個標准大氣壓下(1.013×10^5 Pa)空氣密度為1.293g/L 。把氣體在0℃和一個標准大氣壓下的狀態稱為標准狀態,空氣在標准狀態下可視為理想氣體,其摩爾體積為22.4L/ mol。
空氣的比熱容與溫度有關,溫度為250K時,空氣的定壓比熱容cp=1.003kJ/(kg*K).,300K時,空氣的定壓比熱容cp=1.005kJ/(kg*K)
空氣的相對分子質量是29。
常溫下的空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液態空氣則是一種易流動的淺黃色液體。一般當空氣被液化時二氧化碳已經清除掉,因而液態空氣的組成是20.95%氧,78.12%氮和0.93%氬,其它組分含量甚微,可以略而不計。
在標准狀態下空氣的聲速為331.5m/s。
乾燥空氣的摩爾質量為28.9634g/mol。
在標准狀態下空氣對可見光的折射率約為1.00029。它隨氣壓、氣溫和空氣成分變化。尤其濕度對於折射率的影響比較大,相應地光速在空氣中也隨之改變。
參考資料:
空氣(地球周圍氣體)_網路
⑹ 初三化學,拉瓦錫的實驗實驗裝置看不懂,求教
曲頸甑是一種可以加熱葯品的儀器,裡面裝的是水銀(或氧化汞),加熱時間長是為了回讓裡面的物質充分答反應。氮氣的性質不太活潑,一般不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不支持燃燒,本身也不燃燒,所以氮氣的體積不會少。空氣中只有氧氣支持燃燒
⑺ 1.拉瓦錫通過加熱水銀的實驗得出了 什麼結論
汞+氧氣——氧化汞
氧化汞——汞+氧氣
兩橫線上均為(加熱)
⑻ 化學問題,關於拉瓦錫實驗
遇到我,你算是找對人了!
1.為什麼試驗中水銀上升至1/5位置。
氧所約占空氣的1/5 水銀與氧氣反應了,裡面壓強減速小,上升氧氣的體積
2.在用紅磷做簡易試驗時,為什麼要選用紅磷,為什麼被吸進集氣瓶?
紅磷產物是固體,是可然物! ,紅磷燃燒後,瓶里的氧氣被紅磷反應了,原理哏1一樣的!
3.如果紅磷沒有足夠快放入集氣瓶呢。試驗結果會怎麼樣。偏小還是偏大。
沒有足夠快放入集氣瓶 ,本身紅磷在燃燒在放熱,把空氣從瓶里熱跑了一部,瓶里壓強減小,結果變大!
4.在放入紅磷後,關閉橡皮塞時。有白煙湧出。是因為熱漲的原因嗎
白煙 是燃燒產生的固體的五氧化二磷!
5.止水夾在燃燒後才關閉。結果會偏大還是偏小
哏2一樣!,空所被熱跑一部,瓶里壓強減小,結果變大
6.在什麼情況下,結果會偏小和偏大。為什麼。。
空氣熱跑了,結果變大!
漏氣,紅磷不足 導管沒注水,沒等室溫就打開止水夾,結果變小!
滿意請採納。
⑼ 拉瓦錫為什麼用汞(水銀)做實驗
因為水銀和氧氣在加熱的條件下會生成氧化汞(紅色粉末),拉瓦錫通過觀察到氧化汞證明空氣中含有氧氣。
⑽ 拉瓦錫實驗的原理是什麼
把少抄量的汞(水銀)放在密閉的容器里,連續加熱達十二天之久,結果發現有一部分銀白色的液態汞變成了紅色的粉末,同時容器里的空氣的體積差不多減少了五分之一。拉瓦錫研究了剩餘的那部分空氣,發現這部分空氣既不能供給人類及動物呼吸來維持人類及動物的生命,也不能支持可燃物的燃燒,他誤認為這些氣體都是氮氣(拉丁文原意是「不能維持生命」)。拉瓦錫再把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紅色粉末(現已證明是氧化汞)收集起來,放在另一個較小的容器里經過強熱後,得到了汞和氧氣,而且氧氣的體積恰好等於原來密閉容器里所減少的空氣的那部分體積。
實驗結論:他把得到的氧氣加到前一個容器里剩下的約五分之四體積的氣體里去,結果得到的氣體同空氣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都完全一樣。通過這些實驗拉瓦錫得出了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所組成的這一結論。
注意:一個前提是氧氣和磷燃燒的物質是固體,體積可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