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Ⅳ 探究空氣成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的實驗方法很多.(1)圖1是用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圖,它
(1)①作此實驗,裝置的氣密性必須要好,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的方法是:固定兩個注射器中的一個活塞,推動另一活塞,然後松開,如果能回復到原處,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②實驗中測定的氧氣體積分數小於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有:銅絲量不足,裝置氣密性不好;
③這個實驗可以證明空氣是混合物,原因是:注射器內空氣未完全消耗;
(2)紅磷可用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因紅磷能在空氣中燃燒,且產物是固體,如裝置內紅磷燃燒消耗盡氧氣,瓶內氣壓減小,水吸入裝置的體積數就是空氣中氧氣的體積數.
①集氣瓶中剩餘氣體主要是氮氣,氮氣具有性質較穩定、難溶於水的性質;
②認真比較(1)、(2)兩種測定空氣成分的方法,(1)實驗裝置的方法更好一些,因它更環保;
③通過上面兩種方法的研究、總結,可以得出這樣的看法,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時,首先要選取一種合適的物質,這種物質只能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物最好是固體物質通過觀察現象來得出相應的結論.
故答案為:
(1)①固定兩個注射器中的一個活塞,推動另一活塞,然後松開,如果能能回復到原處.說明裝置氣密裝置氣密性良好(其他合理做法也可得分);
②銅絲量不足;加熱溫度不夠;裝置氣密性不好;未完全冷卻至室溫就讀數(或其它合理說法任寫兩點);③混合物;注射器內空氣未完全消耗(說法合理即可)
(2)①氮氣;性質較穩定、難溶於水;②(1)更環保或更精確(任寫一點);③氧氣;固體;
Ⅵ 如圖所示裝置是某同學進行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探究.實驗時燒杯中的水為500mL(圖1),實驗結束後燒杯的
A、紅磷的量不足,瓶內氧氣沒有消耗完,所以進入的水的量應小於集氣瓶體積的
.故A說法不正確;
B、沒等集氣瓶冷卻,就打開止水夾,進入的水的量應小於集氣瓶體積的
.故B說法不正確;
C、沒有塞緊瓶塞,紅磷熄滅冷卻時外界空氣進入瓶內,進入的水就要小於集氣瓶體積的
,故C說法不正確;
D、點燃紅磷後燃燒匙插入集氣瓶慢,塞緊瓶塞之前,瓶內部分空氣受熱逸出,進入的水的量應大於集氣瓶體積的
.故D說法正確.
故選D.
Ⅶ 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圖是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的兩套裝置圖,請結合圖示回答有關問題.(1)
(1)紅磷燃燒放出大量的熱,所以如果止水夾未夾緊,會有氣體逸出,冷卻內後進入水的體積容變大,則會導致測定結果偏大;木條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所以不能將紅磷換成木炭;
(2)注射器內氣體減少的量就是氧氣的體積,則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
×100%=15%;裝置中氣球的作用是:緩沖,防止試管內氣體溫度升高,氣壓增大,沖開橡皮塞;裝置二與裝置三裝置比較,裝置三中的氣球在玻璃管的後部,更易讓空氣流通,氧氣與銅能充分反應;實驗過程中,注射器應不停推拉活塞;
(3)若實驗測得的結果偏小(氧氣的體積分數小於21%),可能的原因有銅粉的量不足、未待裝置完全冷卻至室溫就讀數、漏氣等.
故答案為:(1)偏大;有二氧化碳生成;
(2)15%;緩沖氣體壓力利於控制活塞推進或控制氣體壓強有利於充分反應;裝置三;能讓空氣更易流通,全部通過銅粉,使氧氣與銅粉充分反應;
(3)銅粉的量不足;未待裝置完全冷卻至室溫就讀數.
Ⅷ 如圖是某同學設計的探究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請你協助他共同完成下列實驗相關的內容.①實驗探究的
①根據題干可以知道該實驗目的為探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③紅磷燃燒生成白色固體,本實驗的目的是測定氧氣的含量,所以所選的物質不能生成氣體,否則不能產生壓強差,從而也就難以測定出氧氣的含量,所以本實驗中應該選擇紅磷來進行實驗;
④實驗前先連接裝置,然後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在確認氣密性良好的前提下向瓶內裝入少量的水,作好標記,然後將點燃的××順迅速伸入瓶內,並加緊橡皮塞,等冷卻至室溫,打開止水夾,即正確的順序為:dabce;
⑤紅磷燃燒消耗了氧氣而使瓶中壓強減小,所以燒杯中的水會進入到瓶中約占瓶中體積的五分之一,推斷結論為: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
⑥該實驗中應該提供足量的紅磷以保證盡可能的將氧氣消耗盡,同時要等裝置冷卻之後再打開止水夾,否則得到的結論會與實際結論有偏差;
⑦根據燃燒後水進入的體積為集氣瓶體積的五分之一,而不是全部,所以可以判斷氮氣的物理性質為難溶於水,而過量的紅磷沒有完全燃燒,說明氮氣不支持燃燒.
故答案為:①探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③紅磷;④dabce;⑤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⑥紅磷的量不足;沒有等裝置冷卻就打開止水夾;⑦不支持燃燒.
Ⅸ 下圖所示裝置是某同學進行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探究.實驗時燒杯水為500mL(圖1),實驗結束後燒杯的水為
A、紅磷的量不足,瓶內氧氣沒有消耗完,所以進入的水的量應小於集氣瓶體積的 ,所以A說法不正確; B、彈簧夾沒夾緊,紅磷燃燒時瓶內部分空氣受熱從導管逸出,冷卻後瓶內形成的壓強差就大,進入水的量就多,所以B說法正確; C、沒有塞緊瓶塞,紅磷熄滅冷卻時外界空氣進入瓶內,進入的水就會減少,要小於集氣瓶體積的 ,所以C說法不正確; D、燃燒匙插入快,塞緊瓶塞之前,瓶內部分空氣受熱沒有逸出,這是規范操作,不會出現上述問題,所以D不正確. 故選B. |
Ⅹ 實驗探究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圖是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的兩套裝置圖,請結合圖示回答有關問題(已
(1)注射器內氣體減少的量就是氧氣的體積,則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內
×100%=15%;
(容2)裝置二與裝置一裝置比較,裝置二中的氣球在玻璃管的後部,更易讓空氣流通,氧氣與銅能充分反應;實驗過程中,注射器應不停推拉活塞;
(3)在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時,實驗後發現測定氧氣的體積分數低於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有:①銅粉的量可能不足,沒有將氧氣消耗盡;②裝置可能漏氣,;③實驗中可能未冷卻至室溫就讀數等.
故答案:(1)
硬質玻璃管中空氣的體積 | 反應前注射器中空氣體積 | 反應後注射器中氣體體積 | 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
25mL | 15mL | 9mL | 15% |
(2)裝置二;裝置二能使氣體經過氧化銅,充分反應;不停推拉活塞.
(3)銅粉的量不足;未待裝置完全冷卻至室溫就讀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