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4濟南)小明同學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1)小明選用玻璃板而不選
(1)用玻璃板代替抄平面襲鏡,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點,便於透過玻璃板確定像的位置;
(2)因為物體與像的大小相等,因此甲、乙蠟燭必須高度、粗細完全一樣,否則無法比較物體與像的關系;
(3)在尋找蠟燭甲的像的位置時,眼睛應在玻璃板放有蠟燭甲的一側觀察;
(4)無論如何移動後面的蠟燭,都不能與像重合,說明玻璃板與水平桌面不垂直時,像也不和桌面垂直,所以不會重合;
(5)由於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兩面都能反射光,能成兩個像,所以通過玻璃板該同學看到了同一個蠟燭的兩個像.可以換較簿的玻璃板.
故答案為:(1)便於確定像的位置;
(2)高度、粗細相同;
(3)甲;
(4)玻璃板與桌面不垂直;
(5)玻璃的兩個表面同時反射,每個表面成一個像;換較簿的玻璃板.
2. 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實驗.(1)小明讓一細光束沿平面E射到鏡面O點
(1)根據光抄的反射定律:在反襲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所以沿ON將平面F向後(或向前)折,觀察在平面F上是否可看到反射光線,如果紙板F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線,說明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和法線應在同一平面內;
(2)表格內容包括入射角、反射角,以及實驗次數;如下表
(3)當光逆著原來的反射光線入射時,反射光線也逆著原來的入射光線反射出去,即將一束光貼著紙板F沿BO射到O點,光將沿圖中的OA方向射出,這說明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為:(1)沿ON將平面F向後(或向前)折,觀察在平面F上是否可看到反射光線
(2)見下表:
實驗次數 | 入射角/° | 反射角/° |
1 | ||
2 | ||
3 |
3. 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小明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平面鏡置於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ON折疊的白色硬紙
(1)為了更好的觀察到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實驗中採用了白色硬紙板,光線在白色紙板上的軌跡就容易觀察到了,也方便測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2)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所以以法線ON為軸線,將白色硬紙板的B面繞法線ON向後旋轉,此時反射光線的位置不發生變化.
(3)由讓光線逆著OF的方向射向鏡面,會發現反射光線沿著OE方向射出可知,將反射光線改為入射光線,該現象表明了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為:(1)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反射角和入射角;
(2)不發生;同一平面內;
(3)光路是可逆的.
4. (2012天津)為了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小明用如圖裝置進行了多組重復實驗,若將位於①與②的種
通過圖中內容分析可知,1號與2號存在唯一的變數--水分,其它因素都相同,探究的問題是水分對種子萌發的影響.根據對照實驗的變數的唯一性來看,本實驗探究的是水分對種子萌發的影響.2號和3號表面上看存在唯一的變數--空氣,其它因素都相同,探究的問題是空氣對種子萌發的影響.
故選:C
5. 為了探究光的反射規律,小明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把一可沿ON折疊的白色硬紙板豎直放置在平面鏡M上
(1)光路入射角(或反射角)(2)不發生
6. 為了探究光的反射規律,小明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平面鏡置於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ON折疊的白色硬紙
7. 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小明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平面鏡M置於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ON折疊的白色光
(1)為了更好的觀察到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實驗中採用了白色硬紙板,光線在白色紙板上的軌跡就容易觀察到了,也方便測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8. 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1)使光線以不同角度入射進行實驗,測
解答:(1)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9. 為了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小明用如圖裝置進行了多組重復實驗,若將位於①與②的種子設為對照,則
通過圖中內容分析可知,1號與2號存在唯一的變數--水分,其它因素都相同,版探究的問題是水分對種子萌權發的影響.根據對照實驗的變數的唯一性來看,本實驗探究的是水分對種子萌發的影響.2號和3號表面上看存在唯一的變數--空氣,其它因素都相同,探究的問題是空氣對種子萌發的影響. 10. 為探究空氣的組成,小明用圖A所示裝置進行實驗.(1)實驗時,取下橡膠塞,點燃紅磷後迅速伸入集氣瓶中並
(1)紅磷燃燒會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顆粒,所以觀察現象會看到白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