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機械裝置設計步驟

機械裝置設計步驟

發布時間:2021-12-08 15:55:46

1. 機械系統設計的過程包括哪些階段

機械繫統設計的一般過程包括產品規劃、系統技術設計和製造銷售三個階段。
1、產品規劃
①根據產品發展規劃和市場需要提出設計任務書,或由上級主管部門下達計劃任務書。
②調查研究,進行市場調查,收集技術情報和資料,掌握外部環境條件,預測市場趨勢。
③進行可行性研究,包括技術研究和費用預測,對市場前景、投資環境、生產條件、生產規模、生產組織、成本與效益等進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提出可行性研究報告。
④系統計劃,明確設計任務、目的和要求,搞清外部環境的作用和影響,制訂系統開發計劃。
2、系統技術設計
(1)總體設計
分析和確定系統目的與要求,選擇工作原理,設計總體方案,對可行的各候選方案進行分析比較,確定最佳系統方案,並進行總體布置設計,必要時應針對所選方案進行試驗研究(前期試驗)。
(2)技術設計
分系統進行子系統的選型和設計,計算和確定主要尺寸,繪制部件裝配圖和總圖,必要時進行試驗研究(中期試驗)。
(3)工作圖設計
繪制全部零件工作圖,編寫各種技術文件和說明書。
(4)鑒定和評審
對設計進行全面的技術、經濟評價,分析內部系統對周圍環境的作用和影響。
3、製造銷售
(1)樣機試制及樣機試驗(後期試驗)
(2)樣機鑒定和評審
(3)改進設計
對不能滿足系統要求的技術、經濟指標進行分析,根據樣機鑒定和評審意見修改和完善。
(4)小批試制
對單件生產的產品,經修改、試驗、調整後,投入運行考核,並在運行中不斷改進和完善。
對大量生產的產品,通過小批試制進一步考核設計的工藝性,並不斷修改和完善設計,同時進行工藝裝備的准備工作。
(5)定型設計
完善全部工作圖、技術文件和工藝文件。
(6)銷售
對於前期試驗和中期試驗,可部分或全部使用機械繫統模擬分析的虛擬樣機技術,這對縮短開發周期,減小開發成本都大有好處。
(7)產品使用
產品進入使用領域後還可能會暴露一些問題,一般經修改後,產品的設計就日臻完善。
(8)產品報廢與回收
產品達到使用壽命(或經濟壽命)後,不能繼續使用或失去迸一步的使用價值,就必須進行報廢處理,對於產品中有回收利用價值的部分經處理後可以進行再製造。這就要求在產品方案設計階段就要考慮回收利用的問題,進行全生命周期設計。

2. 非標機械設計有哪些設計過程

一、非標設計的目的:
1、提高產品質量;
2、提高效率;
3、確保生產安全。
二、非標機械設計必備:
1、必要的設計手冊,在網上可下載電子版的,手冊是你最好的老師,從書中可以找到你想要的知識。比如設計時需要齒輪,手冊中就可以找到設計齒輪的參數。遇到問題先找手冊。
2、下載一些機械設備的圖冊,供你開闊思路用。
3、設備運動軌跡無非是直線或旋轉,掌握這些機械原理,再結合電氣,氣動和液壓就能設計出非標設備,好壞另說。
4、最好下載一些cad版標准件,放到cad的設計中心中,方便粘貼使用,提高工效。
三、非標機械設計准備:
1、了解設備的用途,是加工設備?還是試驗設備?或是工裝夾具。
加工設備:首先保證加工精度,其次上下料方便,准確,快速。
試驗設備:提供相應動力,試驗必要的測試點,與電氣怎樣結合,顯示數據和讀出數據。
工裝夾具:需要怎樣限制自由度,上下料快速可靠。
2、現場考察,了解相關數據
a、設備相關數據,比如外形尺寸,相應兌現圖紙及尺寸;
b、設備安裝場地的相關數據,是否與其他設備干涉;
c、設備安裝使用的電氣相關數據,電壓是多少伏,能提供多大功率;
3准備一些行業標准,網上生產廠家的產品相關數據,各廠家都會提供原理、安裝尺寸等數據,為畫圖做好准備。
4、拿出方案:
方案的可行性報告包括如下內容:
a、原有設備的效率,精度等,闡述為什麼更新或增加;
b、新設備的特點;
c、製作費用,包括材料費,人工費,外協加工費;
d、成本收回期,半年之內收回投資,馬上做;一年內收回投資可以做。包括減掉多少人工費,提高效率創造的價值等。
e、製作周期估算。
四、非標機械設計制圖:
1、在腦袋中勾畫設計,發揮你的想像,把設備分成幾大塊,每塊採用怎樣結構,怎樣銜接。
2、繪圖,將想法落實到圖紙上。先畫總圖,再畫零件圖。方便更改設計和想法。
3、強度校驗,有經驗者可直接選料,經驗少者,要作簡單校核,防止出現重大失誤。
4、校圖,主要檢查零部件是否有干涉,是否安裝方便、使用方便、維修方便。
5、整理圖紙,計算出配件重量,作對外快速報價用,加工配件核價可按材料重量×材料價格×2~3倍即可。
六、非標機械設計忠告:
1、新手設計的東西肯定不夠完善,應多請教老工程師,一般都會給你指導,完善提高自己。責任心強的,可能擔心而睡不著覺,誰都是從這一步走過來的。只要用心就會沒問題的,即使有失誤,也難免,就要看你怎樣彌補了。
2、機械行業不像電子行業發展迅猛,原因很簡單,可利用的原理很少,發展也是由電氣工業的帶動,機械與電氣、氣動、液壓有效的結合而發展。新材料的發展給機械帶來輕巧耐用好處。機械原理就和音符一樣,只有幾個,設備也好,產品也好,看你怎樣搭配了,多看一些本人的設計,讀懂設計理念,運用到自己的設計中來,這不叫抄襲,而叫應用。
3、設計出的東西千萬要方便維修,小到扳手有沒有地方放,實在不行可用內六角螺栓。方便加工,設計時要考慮加工問題,比如盡量不要在圓弧面上鑽孔,如果一定要鑽或是通過中心,或是先加工平台再鑽孔。
4、設計初稿出來後一定要優化,有沒有更簡便的方式,或更先進的零部件代替。比如要做電動平車,有直流和交流傳動,交流的不很安全,而且有電線路傳輸,直流成本高,要有整流裝置,但也可用蓄電池。運送平車要求速度很低,60m/min,電機轉數很高,通常就要使用變速箱變速,但上網上了解直流無刷電機轉速可做到40r/min,這樣就不用變速箱了,減少了投資,減少了故障點,減少了維修成本,這就是創新。

3. 機械設備的基本設計怎麼做包括哪些內容需要注意什麼

機械設計往往離不開自己的閱歷,經驗的積累固然可以從書本上學到不少,但是事非躬親很難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別人的經驗,自己沒有一定的基礎,要理解吸收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呵呵。
機械設計貫穿設計、製造、使用,維護的整個過程,設計時的疏忽總會在這些方面反映出來,成功與否是很容易判斷的。設計的過程中,受製造的影響很大,亦就是說好的設計是不能脫離製造的,對製造越了解,越有助於提高設計水平。設計的圖紙,投入生產,我沒見過多少能立即按圖加工裝配,在審圖、工藝等過程發現大堆的問題很常見,包括所謂「資深」的高工,總工拿出的圖紙,還是經過多次開會研究反復討論的出來的結果,原因是多方面的,繪圖的規范性,看圖者的水平是一方面,但設計方對製造工藝的了解不深入是主要原因。怎樣判定自己對製造的了解程度?最簡單的方法是隨手抓一張自己設計的東西的圖紙你是否能說出它的製造全過程。鑄、鍛、車、鉗、銑、刨、磨,只是這樣子,肯定是不行,在機械廠做過幾年的誰不知道?必須細分下去,要全面了解各過程。比如說鑄造時候怎麼分型,澆口冒口怎麼放,可能會有什麼樣的鑄造缺陷產生,零件結構在熱處理的時候會不會導致意外情況發生的,怎麼在零件結構上進行優化,切削加工過程,在腦海中虛擬出來,總共用幾把刀,轉速,走刀量,甚至鐵屑望哪裡飛,各把刀使用的順序,車工,銑工,磨工的操作動作全過程,如此等等,才算是有了比較好的基礎。不是說搞設計的一定要會玩車床,銑床,會燒電焊才可以,但是要知道這些作業特點,在設計時加以充分考慮,作為搞機械設計的人這樣才比搖車床燒電焊的強,才有安身立命之處。如此,在設計過程中,就會規避一些不合理的結構,設計的質量自然提高不少,可是還不夠,一個有十年八年的工齡的技工能提出比你更成熟的細節方案(盡管整體的設計統籌他們做不了),但是多少個不眠的夜晚設計出就這樣一個結果,豈不是斯文掃地耶?唯一的解決辦法,多看書。別人總結出來的通常與生產相結合,俱是心血的結晶。帶著問題學,多想就能消化。再也不會說「只要保證同心度就行了」這樣愚蠢的回答,關鍵是你已經指出保證同心度的方法,甚至前輩的錯誤。這個時候,沒人再叫你小錢、小趙,連老闆都叫你錢工、趙工,挺受尊敬的吧。摸摸下巴,鬍子長出來了,尿布丟了,孩子叫媽了,呵呵成就感也來了。可是設計總是為了使用,好的設計必須具備一點點人性的,設計一套工藝裝備,一試產,效率高質量好,老闆來搞杯慶功酒。過了幾天,發現人家棄之不用了,原因是操作者罵娘啊。用起來痛苦啊。而且要注意的細節又多,別個就是個操作工他要是考慮的那麼多因素就不會還在那裡做操作工了啊。設計不利於使用,就面臨淘汰,有很多的成套設備,如汽車的發動機變速箱之類正常運轉時「挺好的,「,可其中一個小鍵槽,一個軸承位,什麼的地方壞了,整個就不能用,廠方只賣整件,要配件不賣,自己加強還真的沒地方加了,換了幾個廠去買,擺了一堆,用戶只好敬而遠之,立了個技改項目--可憐的技改。這樣的事情只要是在機械行業轉的久的都會有所見所聞。使用根本就離不開維修,好的設計更不能忽視維修性。在一條大型的的生產線上,關鍵的設備,總共一年也就維修那麼兩次,但是每此都要把設備大卸八塊,行車叉車千斤頂撬杠十八般兵器還不夠用,老師傅們還要自己專門動腦動手玩幾樣好用的專用家當來伺候,導致停產的損失已經超過設備本身的價值,真是個無言的結局。一套大型設備僅因更換一隻油封什麼的,都要幾乎將整機完全分解,使用單位不罵設計乾的是斷子絕孫的玩意才怪,真的是設計者的悲哀
我們搞設計不光是要站在製造的基礎上,還要有創新,但一定要學會繼承。現在,全社會都在強調創新,但我們不能一強調創新,就瞧不起原有的東西。通常的創新分為兩種,一種就是構成事物舊有元素的重新組合,一種是在舊有元素上加一些新的元素。所以,不管怎樣,創新的東西總是含有一些舊有事物的影子是不可否認的。正像哲學中所講,新事物都是在肯定中否定,否定中有肯定中產生的。比如我們人類,雖然說是大自然的天之驕子,但實際上,我們99%的基因都是和大猩猩一樣的。如果人類不是在繼承大猩猩的基因基礎上,有1%的突破,人類的出現是難以想像的,如果有人說我有志氣,不需要繼承大猩猩的基因,我自己搞一個100%純人類基因,那您就是再過一億年,也搞不出來一個人類來。所以說,不能為了創新,把舊有的東西全盤拋棄。原有的東西就如同一盤菜,創新就如同一點點調料,有了這么一點調料,菜的味道更加鮮美。但沒有人為了純鮮美,不要菜,光來一盤炒調料的。所以我們強調創新,但不能忘記繼承,只有繼承,沒有創新,那是因循守舊,而只有創新,沒有繼承,那是空中樓閣。克隆可能很多的人認為是最安全最省事的一種設計方式。但是作為從事設計行業的人來講,克隆是一件可恥的事情。所謂一抄二改三創造。簡練的概括了設計人員的成長之路。 剛入門的時候,只能照抄,但是在抄襲的同時要拚命的去理解原設計者的意圖和思維,理解整個機器的傳動,各個裝置之間的相互關聯,每個零件的相互關系,理解了之後就可以出圖,圖紙上就可以有明確的尺寸配合要求,形位公差約束。只知道畫下來,隨手胡扯幾根線條上去,大概感覺機器精度比較高,就玩命的把精度往上提動不動就0.005,0.002,在圖紙上大言不慚的簽名在設計欄。號稱自己搞的東西是很精密的。這種不知所謂的號稱機械機械設計工程師的信手拈來滿地都是。
模仿優秀的作品是每一個設計師的必走之路。但是做設計,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人也要有自己鮮明的個性,久了,就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風格的養成與一個人的藝術素養和個人修養有直接關系。羅嗦的人搞出來的東西就是那麼羅嗦的,小氣的人搞出來的東西就是一副小家子氣,不負責任的人搞出來的機器就跟那人的德行一樣的不負責任。能有自己的設計理念,設計風格,就是不一樣,這樣搗騰出來的東西就有了獨特的靈魂。行家一看就知道,這是用心的傑作。
在抄襲的時候積累了經驗就要抱著否定的態度學習。查閱資料,多看些經典的設計案例,和設計的禁忌,與自己接觸過的一些東西進行對比,就有了大的提高。就可以在現有的機器上動手術。如:提高機器的附加值,完善更多的功能,讓整機具備更高的可靠度。從而迎合高端的客戶;或者進行結構精簡,保留一些常用功能,降低成本,滿足些買不起那麼也用不上多功能的客戶的需求。做到這樣就可以稱的上做機械設計開始入門了。能不能成為世界級的發明家這個事情很難說的,呵呵。但是憑自己多年經歷見識,將一些結構進行組合,變異,嫁接,創造一些新的東西是不難的。與其用一生的時間去研究永動機之類的高深課題,或者搞一些莫名其妙不能創造任何價值的所謂專利,不如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做些能在這個美麗的星球上留下點印記的事情。到時候老得快死了,臨終的時候還會想到,活了這么多年,搗騰了那麼多機器在地球上跑,足以含笑九泉。
一個真正談的能稱之為 機械設計工程師, 需要十年甚至十年以上的磨礪。還要有相當的天分以及勤奮和能造就人的環境。 天才等於99%的勤奮+1%的努力其實說的並不是只要下苦工就會有成就。這句話說的是若一個人對某個職業沒有那1%天分,再勤奮也是沒有用的。勤奮是一個發掘自己天分的一個途徑,是有所成就的必須條件之一,而不是全部。絕對不是。
機械零件材料選用的原則要考慮三個方面的要求
1、使用要求(首要考慮):
1)零件的工況(震動,沖擊,高溫,低溫,高速,高載都應當慎重對待);;
2)對零件尺寸和質量的限制;
3)零件的重要程度。(對於整機可靠度的相對重要性
2、 工藝要求:
1)毛坯製造(鑄造,鍛打,切板,切棒);
2)機械加工;
3)熱處理 ;
4)表面處理;
3、經濟性要求:
1)材料價格(普通圓鋼與冷拉型材,精密鑄造,精密鍛造的毛坯成本與加工成本的對比,);
2)加工批量和加工費用;
3)材料的利用率;(如板材,棒料,型材的規格,合理的加以利用)
4)替代(盡量用廉價材料來代替價格相對昂貴的稀有材料,如在一些耐磨部位的套用球墨替代銅套,用含油軸承替代車削加工的一些套,速度負載不大的情況下,用尼龍替代鋼件齒輪或者銅蝸輪等等)。
另外,還要考慮當地材料的供應情況。
機械設計的基本要求
a) 對機器使用功能方面的要求要注意協調、平衡!防止木桶效應的出現
b) 對機器經濟性的要求 設計經濟性,在短的時間里投產上市,撈回開發期間的消耗,甚至邊設計邊製造, 使用經濟性 要有最佳的性能價格比(產品在小批量做開始賺了,再來改的更好)
2、對機械零件設計的基本要求
a) 在預定工作期限內正常、可靠地工作,保證機器的各種功能
b) 要盡量降低零件的生產、製造成本
c) 盡可能多的採用市場常見標准件。
d) 對可能系列化的產品,盡可能的在開始設計的時候考慮零件的通用性,無法通用的也要盡可能的在結構上類似,以減少製造過程的工藝編排,夾具工裝設計的工作量。

4. 機械創新設計有哪些過程

創新設計的正常開展和完成,必須正確運用創新設計方法。常用的創新設計方法主要有下面幾種:
一、智力激勵法
智力激勵法又叫集思廣益法,它是由美國創造學家A.F.奧斯本提出的。人的創造性思維特別是直覺思維在受激發情況下能得到較好的發揮。一批人集合在一起,針對某個問題進行討論時,由於每個人的知識和經驗不同,觀察問題的角度和分析問題的方法各異,提出的各種意見能互相啟發,從而誘導出更多創意。通過激智、集智、交流,可實現創新的目的。智力激勵法可以通過召開會議,也可以通過信函、書面等形式,達到互相啟發、補充和完善見解,或發展為新的見解。
二、提問追溯法
提問追溯法是有針對性地、系統地提出問題,在回答問題過程中,便可能產生各種解決問題的設想,使設計所需要的信息更充分,解法更完善。提問追溯法提出的問題如下:
1)有沒有其他用途?有沒有新的用途?稍加改進有沒有其他用途?
2)能否借用其他經驗或發明?是否有相似的東西?是否有可模仿或可借用的東西?3)能否在結構、造型或其他方面變化一下?能否增加或減少什麼?能否加高或降低一點?能否加長或縮短一點?能否加厚或減薄一點?能否減輕或加重一點?能否擴大或縮小一點?能否重新組合或再分解?
4)能否用其他東西代替?能否用代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或其他的代用製造方法?
5)能否增加或減少功能?
6)能否在成本不變的前提下提高產品的性能?
7)能否採用廉價代用材料、簡化結構、使用簡單而高效的製造工藝、提高零部件的標准化程度來降低成本?
通過一連串從不同角度的發問,可啟發思維,提出新的設計方案。
三、缺點列舉法
運用缺點列舉法始於發現事物的缺點,挑出事物的毛病。在明確需要克服的缺點後,有的放矢地進行創造性思考,並通過改進設計去獲得新的設計方案。例如,一家生產汽車喇叭繼電器的小廠,為了改變產品銷路不暢的被動局面,廠長和技術人員、銷售人員一起對有關產品進行分析,在廣泛收集用戶意見的基礎上,分析產品的缺點,然後針對缺點採取各種不同的措施,改進了原有的產品,很快打開了銷路,銷售量一年內便增長了一倍。
四、希望點列舉法
希望點列舉法從設計者(發明者)或用戶的意願出發提出新設想、新要求,從而激發人們去開發新產品或改進原有的產品。例如有了黑白電視機,還希望有彩色的、遙控的。又如人們希望在給別人打電話時不僅能聞其聲,而且能見其人,為適應這種要求,開發了可視電話。
希望點列舉法與缺點列舉法都是將思維收斂於某「點」,然後發散思維,最後又集中於某種創意。但希望點列舉法比缺點列舉法涉及的目標更廣,而且更側重自由聯想。
五、聯想類比法
聯想是由一個事物想到另一個事物的心理過程。對應聯想由一件事物聯想到與其對立的另一事物。例如由小想到大,由集中想到分散等。要增強聯想能力,必須注意增加知識和經驗,不但注意吸納本專業及其他專業的學科知識,更要重視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利用聯想進行發明創造是一種常用而且十分有效的方法,很多發明家都善於聯想,也得益於聯想的妙用。例如,貝爾發明電話,開始沒有成功,以後從吉他的聲音中想到了共鳴原理,改進了裝置,才使電話發明成功。又如布拉特從看到蜘蛛織網聯想到可以從上到下造橋,從而發明了吊橋,突破了傳統的造橋模式。
聯想類比由一事物或現象聯想到與其有類似特點(如性質、外形、結構、功能等)的其他事物或現象。例如,由水波想到聲波、光波;由水波可出現干涉現象,想到光也有干涉現象等。
六、反向探求法
反向探求將人們通常思考問題的思路反轉過來,從背逆常規的途徑探尋新的解法,因此反向探求法亦稱為逆向思維法。例如在鎢絲燈泡發明初期,為了避免鎢絲在高溫下的氧化,需要將燈泡內抽真空,但是使用後發現抽真空後的燈絲通電後仍會變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當時多數人的意見是繼續提高燈泡內的真空度。而美國科學家蘭米爾卻應用反向探求法提出向燈泡內充氣的方法,他分別試驗了將氫氣、氧氣、氮氣、二氧化碳氣、水蒸氣等充入燈泡,試驗結果表明氮氣有明顯的減少鎢蒸發的作用,可使鎢絲在其中長期工作,因而發明了充氣燈泡。又例如:化學能為什麼不能變成電能?聲音既是振動,那麼振動為什麼不能復現原聲?根據這些反問,相繼發明了電池、留聲機。
七、組合創新法
組合創新法是將現有技術或產品通過功能、原理、結構等方面的組合變化形成新的技術思想或新產品。組合法的優點是組合形式多樣,應用廣泛,便於操作,經濟有效。組合創新法應用的技術單元一般是已經成熟或比較成熟的技術,不需要從頭開始,因而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當代社會生產和生活中,存在著大量已經開發出來的技術,只要合理組合,就能創造出適合需要的技術系統。例如,美國的「阿波羅」宇宙飛船由700萬個零件組成,但沒有一個零件是新研製的,用這些已有的零件組合出把人送上月球又重返地球的神奇系統。同樣「阿波羅」宇宙飛船技術中的全部技術都是現有技術的組合。
組合創新法的類型很多。常用的有性能組合、原理組合、功能組合、結構重組、模塊組合等。雖然組合創新法所使用的技術是已有的技術,但適當組合後,同樣可以做出重大的發明。

5. 新手求教,設計一個簡單的機械手臂,包括動力裝置,設計過程和設計圖!!

這個不難。你首先根據你要完成的動作選擇電動機的大小和類型。之後用solidworks三維軟內件設計各種零部件,並把容他們在solidworks的裝配環境下裝起來,實現電腦模擬動作。檢查無誤的話用solid的轉換功能,把各個零部件的三維圖轉化為cad二維圖紙工程圖。之後到機加工廠家裡按圖施工。只要零件質量加工沒有問題,那麼你的這個發明是可以順利的運轉起來的,至於電氣控制部分其實就是開關 ,繼電器,延時器等的東西,一般的地方都是可以做的。不用你親自費心,你只需要說明你要實現的功能,之後掏錢,給你做的有的是。

6. 機械製造的工藝流程的一般步驟有哪些

在機械製造過程中,那些與有原材料轉變為工件直接相關的過程稱為工藝過程。它包括毛坯、零件、熱處理、質量檢驗和機器裝配等。而為保證工藝過程正常進行所需要的刀具、夾具製造,機床調整維修等則屬於輔助過程。為了便於工藝規程的編制、執行和組織管理,需要把工藝過程劃分為不同層次的單元,分別為工序、裝夾、工位、工步和走刀。下面簡單介紹下機械製造的工藝流程:
一、工序劃分
在機床上對工件連續完成部分工藝過程稱為工序,劃分工序的依據是地點是否變化和過程是否連續。工序是組成工藝過程的基本單元,也是生產計劃的基本單元。例如在車床上車削軸零件,既可以對每一根軸連續地進行粗工和精工;也可以先對整批軸進行粗工,然後再依次對它們進行精工。在第一種情形下只包括一個工序,而在第二種情形下由於過程的連續性中斷,雖然是在同一台機床上進行的但卻成為兩個工序。
二、夾具安裝
在機械製造工序中,使工件在機床上或在夾具中占據某一正確位置並被夾緊的過程稱為裝夾。有時工件在機床上需經過多次裝夾才能完成一個工序的內容。例如在車床上切削軸零件,先從一端切削出部分表面,然後調頭再切削另一端,這時的工序內容就包括兩次夾具安裝。
三、工位安排
採用轉位夾具、回轉操作台或在多軸機床上時,工件在機床上一次裝夾後要經過若干個位置依次進行,工件在機床上所佔據的每一個位置上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就稱為工位。為了減少因多次裝夾而帶來的裝夾誤差和時間損失,常採用各種回轉操作台、回轉夾具或移動夾具,使工件在一次裝夾中先後處於幾個不同的位置進行。
四、工步制定
在工件表面和切削工具不變的條件下,所連續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內容稱為工步。整個工藝過程由若干個工序組成,每一個工序可包括一個工步或幾個工步。復合工步是為了提高效率,用幾把刀具同時完成幾個表面的工步,例如組合鑽床切削多孔箱體孔。
五、走刀設計
刀具在工件表面上移動一次所完成的工步部分稱為走刀。例如軸類零件如果要切去的金屬層很厚,則需分幾次切削,這時每切削一次就稱為一次走刀。因此在切削速度和進給量不變的前提下刀具完成一次進給運動稱為一次走刀。

7. 工藝流程設計的步驟

一、明確工藝過程設計的主體因素

工藝過程設計解決的問題:生產什麼產品;如何生產;利用何種設備和工具;採用怎樣的加工方法。

1、生產設備

①在進行工藝過程的設計時,要考慮到設備的負荷狀況,使設備能力得到平衡

②當按經濟批量分批生產時,一個主要問題是使所選擇的加工方法,同現有的設備型號相適應。有時,現有的某種型號規格設備的數量,會影響到工藝過程的設計。所設計的工藝,有時會造成某種型號的機器設備負荷超過生產能力。這時,必須改變加工方法,即便要增加一些製造費用,也得改用別種型號的機器。因而,必須同掌握現有設備負荷的生產控制部門保持密切聯系。

③工藝過程設計中不一定沿用現有設備。當一種新的構思值得購置效率更高的新設備來實施時,繼續沿用現有設備將會妨礙新的工藝方法的構思。一種零部件的產量,可能不足以從經濟上補償購置新設備的投資,而當另一部分零部件的工藝也相應改變後,採用新設備在經濟上就變得合理,使整個製造費用得以降低。

④注意對製造產品所用的機床和設備進行不斷改進。

負荷是將現在正在進行中的工作量加上今後預計投入的工作量,據以確認生產能力有餘,還是生產任務超過了生產能力的一種臨界標准。

2、產品質量

①產品質量對工藝過程設計有一定的影響。產品質量水平確定後,產品設計師要將它規定在規范的圖紙上。這樣在進行工藝過程設計時通過材料清單、零部件明細表、裝配圖和零部件圖以及工程交付條件,就可以清楚地了解裝配和零部件的全部質量要求,從而可以選擇保證零件質量要求的最經濟的製造方法與設備。

②所制零件的尺寸要求、加工表面要求和其他方面性能,必須符合各種類別機床與加工方式的能力。必須仔細檢查設備的機械狀況,驗明它是否能使加工零件達到規定性能。藉助於應用統計方法,研究機床工程能力,可以預先估計出設計或工藝部門所選取設備能達到的加工質量水平。

8. 機械課程設計要怎麼做的

機械課程設計是機械專業大學生必須完成的任務,因為他關繫到你後來從事該行業的一個理論鋪墊,做課程設計可參照《機械課程設計指導書》一步步展開設計,到圖書館查一些相關資料,綜合利用大學里學習的理論知識,例如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制圖等,使你從理論到實踐實現過渡,主要設計步驟有:
設計步驟

1. 傳動裝置總體設計方案
2. 電動機的選擇
3. 確定傳動裝置的總傳動比和分配傳動比
4. 計算傳動裝置的運動和動力參數
5. 設計V帶和帶輪
6. 齒輪的設計
7. 滾動軸承和傳動軸的設計
8. 鍵聯接設計
9. 箱體結構的設計
10.潤滑密封設計
11.聯軸器設計

閱讀全文

與機械裝置設計步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央空調冷凝器自動清洗裝置 瀏覽:459
酸性污水自動加葯裝置分類詳細 瀏覽:766
無錫安達機械有限公司電話是多少錢 瀏覽:704
汽車儀表怎麼剪線調校里程 瀏覽:151
怎麼判別機械開挖還是人工開挖 瀏覽:543
蘋果如何查看登陸設備 瀏覽:884
vs工具箱顏色怎麼調整 瀏覽:465
沖床的雙手操作安全裝置的作用 瀏覽:261
排氣扇軸承里的油墊叫什麼 瀏覽:839
集中供熱地暖停暖後怎麼關閥門 瀏覽:287
眾合暖通設備工程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408
老款瑞納儀表盤的小按鈕是什麼 瀏覽:493
測量風速實驗裝置 瀏覽:298
gatbx工具箱下載官網 瀏覽:198
mc工具箱怎麼用皮膚 瀏覽:70
供水溫度自動控制裝置 瀏覽:819
絲杠外徑40用什麼軸承 瀏覽:374
電氣綜合裝置實驗平台 瀏覽:985
南風檢測儀器怎麼樣 瀏覽:601
自動擋車啟停裝置 瀏覽: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