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鹵代烴與碘化鈉丙酮溶液反應的實驗現象
可以看到白色沉澱。
在丙酮中用碘化鈉可將氯代烴或溴代烴轉變為碘代烴。
試劑碘化鈉可溶於丙酮,但反應生成的氯化鈉或溴化鈉卻是不溶的,會從反應液中沉澱出來,從而促使氯代烴或溴代烴不斷地轉化為碘代烴。
鹵代烴的通式為:(Ar)R-X,X可看作是鹵代烴的官能團,包括F、Cl、Br、I,溴代烴比氯代烴容易發生取代反應。芳基和乙烯基鹵代物由於碳-鹵鍵連接較為牢固,很難發生類似反應。
(1)鹵代烴的實驗裝置圖擴展閱讀
鹵代烴按鹵原子連接的碳原子級數不同又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鹵烴,按分子中含鹵原子的數目又分為一鹵、二鹵和多鹵烴。室溫下一至三碳原子的一氟代烷、一至二碳的一氯代烷和溴甲烷為氣體,其他常見鹵烴為液體,高碳數者為固體。
鹵代烴不溶於水、易溶於多種有機溶劑,一氟烴和一氯烴密度比水小,溴烴、碘烴、多氯烴則密度比水大。一鹵代烷的沸點比其母體烷烴高,一鹵代烷有極性,其鹵素易被親核試劑的HO⁻、烷氧基、氰基、氨等取代生成醇、醚、腈、胺。
在鹼性條件下可消除鹵化氫形成不飽和烴,能與多種金屬如Li,Na,K,Mg,Zn,Cd,Al等反應生成金屬有機化合物,它們對形成新的碳碳鍵和生成醇、醛、酮、羧酸等化合物起著重要作用。
鹵烴因種類不同,用途各異,可用作溶劑、製冷劑、滅火劑、殺蟲劑等,有的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所用的單體,是重要的有機合成試劑和化工原料。
許多鹵代烴可用作滅火劑(如四氯化碳)、冷凍劑(如氟利昂)、清洗劑(常見乾洗劑、機件洗滌劑)以及高分子工業的原料(如氯乙烯、四氟乙烯)。
在有機合成上,由於鹵代烴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能發生許多反應,例如取代反應、消去反應等,從而轉化成其他類型的化合物。因此,引入鹵原子常常是改變分子性能的第一步反應,在有機合成中起著重要的橋梁作用。
『貳』 (10分)下圖是化學課外活動小組設計的乙醇與氫鹵酸反應的實驗裝置圖。 , (1)B中逸出的主要氣體是__
(襲1)氯化氫(1分)(2)乾燥氣體(2分)(3)冷凝作用(2分) (4)CH 3 CH 2 Cl (1分)(5)有水生成(2分) 『叄』 圖2是研究甲烷取代反應實驗裝置圖,具體的實驗方法是:取一個100mL的大量筒,先後收集20mL CH4和80mL Cl2 (復1)實驗室製取氯氣用二氧化錳制氧化濃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MnO2+4HCl(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