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化學的習題第一個學期 最好有參考答案哦 我在這里先謝啦
一、選擇題
1、某同學用如圖裝置(倒扣鍾罩)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對該實驗認識不正確的是
A.使用紅磷的量必須充足,不然會影響實驗結果
B.紅磷一燃燒完,不要立即觀察,要等到冷卻後,再記錄水進入容器的刻度
C.紅磷燃燒消耗空氣中的氧氣,使容器內壓強下降,水面上升
D.燃燒足夠的紅磷可使進入容器的水占容器容積的4/5
2、右圖所示裝置可用於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前在集氣瓶內加 入少量水,並做上記號。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該實驗證明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約佔1/5
B.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的白霧,火焰熄滅後立刻打開彈簧夾
C.實驗前一定要檢驗裝置的氣密性
D.實驗時紅磷一定要足量
3、小蘭同學用下圖所示的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實驗後發現測定氧氣的體積分數低於1/5。針對這一事實,你認為下列做法或想法不可取的是( )
A.查看實驗裝置是否漏氣 B.實驗中可能紅磷的量不足,沒有將瓶內氧氣耗盡
C.實驗中可能未冷卻至室溫就打開止水夾,使進入瓶內水的體積減少 D.將紅磷改為木炭再重做實驗
4、右圖可用於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該實驗證明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約佔1/5 B.實驗時紅磷一定要足量
C.實驗前一定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D.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的白霧,火焰熄滅後立刻打開彈簧夾
5、在做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演示實驗中,小亮同學設計如下圖所示的裝置(注射器中裝有水,注射器活塞能自由移動),對此裝置評價錯誤的是:
A、此裝置可以直接測出瓶中原有的氧氣質量
B、此裝置不使用導管,所以既避免了反應後導管中的空氣進入瓶中引起誤差,又避免了導管中留有一定量的水引起誤差
C、該裝置能使測量空氣中氧氣含量更精確
D、在探究中可以領悟科學研究的嚴密性和趣味性
6、某班同學用右圖裝置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先用彈簧夾夾住乳膠管。點燃紅磷伸入瓶中並塞上瓶塞。待紅磷熄滅並冷卻後,打開彈簧夾,觀察 廣口瓶內水面變化情況。實驗完畢,甲同學的廣口瓶內水面上升明顯小於瓶內空氣體積的1/5,乙同學的廣口瓶內水面上升明顯顯大於瓶內空氣體積的1/5。下列對這兩種現象解釋合理的是( )
①甲同學可能使用的紅磷量不足,瓶內氧氣沒有消耗完
②甲同學可能未塞緊瓶塞,紅磷熄滅冷卻時外界空氣進入瓶內
③乙同學可能沒夾緊彈簧夾,紅磷燃燒時瓶內空氣受熱從導管逸出
④乙同學可能插入燃燒匙太慢,塞緊瓶塞之前,瓶內空氣受熱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某同學利用右圖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紅磷燃燒後恢復到室溫,打開彈簧夾發現進入的液體量小於廣口瓶 內氣體體積的1/5。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A.實驗前沒有夾彈簧夾 B. 實驗中所取的紅磷不足
C.實驗中所取的紅磷過量 D. 實驗裝置可能未冷卻就打開彈簧夾
8、用教材上的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後發現測得的氧氣體積分數小於1/5,針對這一事實,你認為下列做法或想法不可取的是
A、查看實驗裝置的氣密性 B、將紅磷改成木炭或硫磺重新實驗
C、查看實驗中紅磷的用量是否不足 D、紅磷雖然足量,但不能確定氧氣是否剩餘
二、簡答題
11、在陽光照射下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為了探究陽光對光合作用的影響,同學們在種植蔬菜的塑料大棚內選定了實驗區域,收集空氣樣品並進行實驗。現有備選儀器:集氣瓶、橡皮管、盛滿水的水槽、燒杯、漏斗等,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用上述儀器如何收集大棚內的空氣樣品?
(2)如果沒有上述儀器,是否能用其他用具代替?如何操作?
12、已知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某課外活動小組設計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實驗裝置如圖2–2所示:
⑴紅磷在集氣瓶中發生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 。該實驗中紅磷稍過量,目的是 。
⑵待燃燒停止,白煙消失並冷卻後,打開止水夾,觀察到燒杯中的水進入集氣瓶,瓶內水量越是 ,由本實驗還可以推知氮氣的哪一性質?試寫出其中一種
。
⑶若將紅磷換成炭粉,該實驗能否獲得成功? ,理由是 。
13、如圖2–1是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測定的實驗裝置。
② 放在燃燒匙內的物質常用 。
②實驗中看到在集氣瓶內產生 ,燃燒停止一段時間後,鍾罩內水面約占 。
③若實驗後發現測定結果與實際值相差較大,可能的原因是 。
14、按右圖組裝儀器,關閉止水夾,通電使紅磷燃燒。請回答下列問題:
(1)燃燒的現象是 ;
(2)紅磷燃燒一段時間後,自動熄滅了,你認為原因是 ;
(3)冷卻後,松開止水夾,你觀察到的現象為 。
15、如圖所示是某同學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裝置。玻璃管中裝的是細銅絲。
(1)若加熱前,兩注射器組成的密閉系統中有30ml空氣,停止加熱冷卻到室溫後,理論上密閉容器中剩餘的氣體的體積為 ml,由此證明空氣中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 。
(2)不同的同學在做上述實驗時結果差別較大,甲同學最後剩餘氣體26ml,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①
②
(3)該實驗能否將銅絲換成木炭? ,為什麼? 。
16、用來測定空氣成分的方法很多,圖Ⅰ所示的是用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測定方法。實驗過程是:
圖Ⅰ
第一步:將集氣瓶容積劃分為五等份,並做好標記。
第二步:點燃燃燒匙內的紅磷,伸入集氣瓶中並把塞子塞緊。
第三步:待紅磷熄滅並冷卻後,打開彈簧夾,發現水被吸入集氣瓶中,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為集氣瓶總容積的1/5。
請完成下列問題:
(1)集氣瓶中剩餘的氣體主要是_________。
(2)實驗完畢,若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不到總容積的1/5,你認為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圖Ⅱ
(3)某同學對實驗進行反思後,提出了改進方法(如圖Ⅱ所示),你認為改進後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下圖A所示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1)實驗時,取下橡膠塞,點燃紅磷迅速伸入集氣瓶中並塞緊橡膠塞,這時看到的現象是
。
(2)小倩設計了如下圖B所示的改進裝置,其優點是不污染空氣或操作簡便或實驗誤差較小(只寫一點)。從理論上分析,玻璃管內液面最終將上升至 處(填1、2、3、4),但實驗測結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是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只寫一條)
18、李明同學為了測量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他設計了如下實驗:
(1)查閱資料,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l/5,常溫下氮氣難溶於水。
(2)初步測量集氣瓶的體積,並加少量一定體積的水。
(3)接下來應完成的操作是 。
(4)打開止水夾,觀察並測量水面變化情況。
(5)分析結果,他發現集氣瓶中氣體減少的體積小於1/5,請你幫助分析產生此結果的原因(至少三條):
① ,
② ,
③ 。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D
2、B
3、思路解析:本題旨在探究實驗室測定空氣中氧氣體積的方法。用題給實驗方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若低於1/5,則造成誤差的原因可能有三種。一是紅磷不足量;二是裝置漏氣;三是未等瓶內氣體冷卻就打開了止水夾。這三個方面,無論哪一個方面出問題,所測O2體積分數都會低於1/5。因此,應從這三方面去檢查失誤原因,切不可用木炭代替紅磷再做實驗。因木炭燃燒產生的是CO2,CO2填充了所耗O2的體積,瓶內氣體壓強基本不變,實驗目的更難達到。所以用題給實驗方法測定空氣中氧氣體積時,所選可燃物應滿足兩個條件:①能在空氣中燃燒;②燃燒的產物是固體。
答案:D
4、D
5、A
6、d
7、B
8、A
9、B
10、D
二、簡答題
11、(1)將集氣瓶里裝滿水,帶到大棚里,把水倒掉,再蓋上玻璃片就行。
(2)可用注射器。將注射器內的氣體推出,抽取棚內氣體,然後用石蠟封口。
三、實驗,探究題
12、答案:⑴紅磷+氧氣 五氧化二磷 將空氣中氧氣完全反應 ⑵集氣瓶體積的1/5 不溶於水(合理答案均可) ⑶不能 生成物是氣體,瓶內壓強不變小
13、答案:①紅磷 ②大量白煙 鍾罩體積的1/5 ③漏氣或紅磷量不足
14、(1)(2分)紅磷繼續燃燒,產生白煙,火焰慢慢熄滅
(2)(1分)集氣瓶內的氧氣已消耗完
(3)(2分)燒杯里的水倒吸到集氣瓶內(或燒杯的水面下降)(1分),集氣瓶中的水約占集氣瓶容積 (1分)至氣 界大戰2 NaCl + H2O
15、(1)24 1/5
(2)玻璃管中細銅絲的量不足;裝置漏氣;未冷卻到室溫
(3) 不能 木炭燃燒雖然消耗氧氣,但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不能准確測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
16、思路解析:主要考查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方法。按題圖Ⅰ方法測定空氣中O2的含量,必須注意以下幾點:①紅磷要足量,以保證將瓶內O2耗完;②裝置不能漏氣;③反應完畢後,待裝置冷卻才能打開止水夾。否則,測定結果均會小於1/5。題圖Ⅱ的方法優於第一種方法,原因是實驗自始至終都在封閉環境中進行。
答案:(1)氮氣(或N2) (2)裝置漏氣 紅磷的量不足 (3)裝置始終密閉,空氣沒有逸出,實驗結果准確
17、(1)紅磷繼續燃燒,生成大量白煙。
(2)1 白磷量不足或未冷卻到室溫就觀察
18、(3)點燃紅磷迅速伸入集氣瓶中,塞緊瓶塞。
(5)①瓶塞沒有塞緊而漏氣。
②紅磷的量太少,沒有將瓶中的氧氣耗盡。
③紅磷燃燒後,沒有冷卻到原來溫度就打開了止水夾。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❷ 電氣室和電纜夾層,是不是要同時設火災自動報警器、煙霧火警信號裝置和監視裝置單獨的一種行不行
你說的這並不是具體的,煙霧報警探測器也算監視裝置呀,煙霧火警信號屬於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里的 。
你這需要的其實是一個系統,系統里包含各類設備。
❸ 這題老師上課講了,有點模糊,哪位高手指教
一定含有CACL2,因為加入NACO3出現白色沉澱,從組合來看只有可能是CACO3白色沉澱,因為加入水沒有顏色改變,那麼可以肯定沒有CUSO4這種藍色溶液物質,並且可以確定沒有NACO3
所以一定含有CACL2 一定不含有 CUSO4 NACO3
初步確定成份可能為 1 CACL2 2 CACL2 和 NACL2
第二小問無圖 不知道如何解答
❹ CRH5A型動車組到底有沒有煙霧報警裝置 每次坐車都能看到人吸煙,但是...
設計要求上是有的,但是實際運用中把它取消了。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把煙霧報警裝置靈敏度降低了
❺ 小蘭同學設計了右上圖裝置製取二氧化碳氣體:(1)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______.(2)使用該裝置
(1)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運用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2)關閉止水夾,稀鹽酸被壓入長頸漏斗,鹽酸和塑料板上的碳酸鈣分離反應終止;打開止水夾,鹽酸和碳酸鈣接觸反應發生,故答案:可控制反應的發生和終止.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密度大,採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所以要從a進能排出空氣收集到二氧化碳,故答案:a. |
❻ 煙火報警器的原理
煙霧報警器的工作原理
煙霧報警器分為離子式和光電式兩種,主要用於探測早期火災報警使用,煙霧探測器可獨立完成煙霧探測和報警功能,也可以與火災自動報警控制器聯網使用,一般用於工業上的煙霧報警器需要使用聯網的,電池供電、或交流電供電電池為備電,現成報警時能發出聲光指示的,稱為獨立式煙霧報警器。
煙霧報警器的工作原理是通過監測煙霧的濃度來實現報警功能,當煙霧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探測器自動發出警報聲,探測器內配置有工作電源,可獨立工作,無需使用外部電壓,使用方便。家庭火災一旦發生,很容易出現撲救不及時,家庭里安裝煙霧報警器一旦發生火災危險,可通知家庭成員疏散逃生。
❼ 設計一種房間消防報警電路,當溫度和煙霧過高時,就會發出報警信號,要求用與非門實現
平時與非門F1、F2輸入端接高電平,輸出端為0,再經過與非門F3、F4將指示燈點亮。同時或門輸出為0與非門F5輸出為1,繼電器吸合。
當煙霧在燈泡和LDR之間通過時,落在LDR上的光量減少,這導致LDR的電阻增加,並且晶體管的基極處的電壓被拉高,由此向COB(板上晶元)的供應完成。
(7)小蘭設計了一種煙霧報裝置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對於與非門電路:把多餘輸入端接正電源或者與有用端並聯使用。
2、對於或非門電路:把多餘輸入端接地或與有用端並聯使用,通過電阻接地時,對TTL這只串聯電阻阻值只能在500歐姆以下。
3、用戶需要特別注意不能把多餘輸入端懸空。對TTL電路,懸空雖相當於高電平,但易引入干擾。對CMOS電路,懸空無電位,使相應管子截止,破壞邏關系,也會引入干擾。
❽ 設計一種房間消防警報電路,當溫度和煙霧過高時,就會發出報警信號,要求用與非
煙霧感測器。
為了提前發現並阻止火災的發生,提高人們的警覺性,防止和減少火災引起的事故。設計出以模數電和感測器技術為設計方法,基於實用、廣泛和典型的原則,由三端集成穩壓電路、半導體電阻式煙霧感測器、555集成電路等元器件構成的煙霧報警電路,可實現煙霧檢測和聲光報警功能。
運用電子模擬軟體進行電路模擬、實物製作來實現設計的功能。電路選用半導體煙霧感測器MQ-2型,對煙霧進行檢測。運用555集成電路實現聲光報警,及時提醒用戶。
(8)小蘭設計了一種煙霧報裝置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不可安裝高於溫度、高風的地、否則會影響靈敏度。
為保持感測器工作效率良好,每融6 個月需清潔感測器,先把電源關掉,再用軟毛刷輕掃灰塵便可,再把電源啟動。
聯網型煙霧報警器 煙霧報報警器適用安裝在少煙、禁煙場所探測煙霧離子,能夠准確地檢測煙霧,當煙霧濃度超過限量時,感測器發出聲光告警,並向採集器輸出告警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