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某同學用圖1所示的裝置來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裝置中小車的質量為M,鉤碼的總質量為m.(1)為了
(1)電火花打點計時器的摩擦產生的誤差小.
在沒有鉤碼拖動下,需要將長木扳的右端墊高,直到在沒有鉤碼拖動下,小車拖動紙帶穿過計時器時能勻速直線運動,摩擦力得到平衡.
(2)假設小車的加速度為a,拉力為F,
對鉤碼:mg-F=ma;對小車:F=Ma;
聯立得:F=
Mmg |
m+M |
xC?xB?(xB?xA) |
T2 |
0.62?0.5155?(0.5155?0.4205) |
0.01 |
Ⅱ 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實驗中,某同學使用了如圖所示的裝置.在實驗過程中: (1)打點計時
(1)交流 靠近打點計時器(2)0.25 0.6
Ⅲ 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實驗中,某同學使用了如圖甲所示的裝置.(1)若該同學要探究加速度a和
(1)該實驗是運用控制變數法研究的,若該同學要探究加速度a和拉力F的關系,應該保持小車的質量M不變. 4 | 25M | |
Ⅳ 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實驗中,(1)某同學用如圖所1示裝置,採用控制變數的方法,來研究小車
(1)A、實驗時首先要平衡摩擦力,使小車受到的合力就是細繩對小車的拉力,故A正確;
B、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就是,小車與紙帶相連,小車前面不掛小桶,把小車放在斜面上給小車一個初速度,看小車能否做勻速直線運動,故B錯誤;
C、平衡摩擦力時,是重力沿木板方向的分力等於摩擦力,即:mgsinθ=μmgcosθ,可以約掉m,只需要平衡一次摩擦力,每次改變拉小車的拉力後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C錯誤;
D、實驗中通過在塑料桶中增加細沙來改變小車受到的拉力,故D正確;
E、為了提高紙帶的利用率,在紙帶上盡量多的打點,因此實驗中應先接通電源,後放開小車,故E錯誤.
故選:AD.
(2)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中,要保證m<<M,才能保證繩子的拉力約等於m的重力,即砂與桶的總質量遠小於小車的質量.
(3)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a=
x24?x02 |
(2T)2 |
(0.02912?0.0094)?(0.0094) |
(2×0.02×4)2 |
Ⅳ 某組同學用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做「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①在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過程中
①在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過程中應保持小車的質量不變,這樣的方法稱為控制變版量法.
②根據牛權頓第二定律得,整體的加速度a=
mg |
M+m |
Mmg |
M+m |
mg | ||
1+
|
Ⅵ 某組同學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做「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實驗.(1)請指出實驗裝置中需要糾正的
(1)實驗裝置中抄細線沒有與襲木板平行,
(2)設小車的質量為M,砂和砂桶的質量為m,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
對m:mg-F拉=ma
對M:F拉=Ma
解得:a=
mg |
m+M |
Mmg |
m+M |
Ⅶ 某組同學用下面 (a)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做「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1)在探究加速度與力
(1)該實驗採用的是控制變數法研究,即保持一個量不變,研究其他兩個量之間的關系,在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時,要控制小車質量不變而改變拉力大小;探究加速度與質量關系時,應控制拉力不變而改變小車質量;這種實驗方法是控制變數法.
(2)Ⅰ圖象表明在小車的拉力為0時,小車的加速度大於0,說明合外力大於0,說明平衡摩擦力過渡,即把長木板的末端抬得過高了.故A錯誤B正確.
Ⅱ圖象說明在拉力大於0時,物體的加速度為0,說明合外力為0,即繩子的拉力被摩擦力平衡了,即沒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也就是沒有將長木板的末端抬高或抬高不夠.故C正確而D錯誤.
故答案為:(1)小車的質量,變數控製法;
(2)BC
Ⅷ 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實驗中,某同學使用了如圖所示的裝置,計時器打點頻率為50Hz。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