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器材知識 > 石頭的主要檢測設備有哪些

石頭的主要檢測設備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5-31 07:44:13

⑴ 檢驗石子性能需要哪些設備

國內
金屬礦山
和建築工程的發展,驅動了
礦山機械
生產的高速增長,重型礦山設備增長率為30%,工程機和租械中的礦山破碎石子機器增長最快,由於國內高鐵、高速公路的快速增長中,對石子
破碎機器
至少增長了60%以上,給石子機器機械生產廠家帶來了良好的機.
高速公路、高鐵的建設中,而破碎石子機器是最主要的設備,礦山破碎行業的不斷發展,多數礦山機械生產廠家,在新型、節能、環保、低耗能等方面發展,石子機器越來越先進、自動化、人性化操作.
礦山加工石子主要是大型石頭的破碎,隨著石子機器的發展,有效改善了礦山的整體行業,按照石子的用途、性能、大小來選擇合適的石子機器,高鐵等高級工程中對石子的要求極嚴,需要高質量的石子機器來加工.
長城公司生產的石子機器特點:
1、全套石子機器由:
振動喂料機

鄂破

反擊破

振動篩
等組成,根據原料的要求、特性來選擇合理的配置.
2、廣泛用礦山、建材、公路、橋梁、鐵路、化學工業的部門,專業破碎鵝卵石、石灰石、花崗岩、
石英石
、頁岩、
玄武石
等石頭的專業破碎加工石子.
3、全套設備除絕棚雀了必要的開機和日常維護外,完全實現全自動化生產,產量大、收益大,成品石子外觀粒形好、均勻、符合國內高速路的標准.長城公司專業為您提供
制砂生產線
、並早
制砂設備

石料生產線
、石料設備等,根據各地用戶的不同情況,優化石子機器的工藝,配套合理,保證了整個配套設備的出料通暢,各個配套設備之間設置合理、佔地面積小.

⑵ 建築工地用的石子需要檢測什麼呢有什麼取樣要求嗎

工地用的石子主要檢測項目有:1篩分析、2表觀密度做滑攜、3堆積密度、4含水率、5含泥量、6泥塊含量、7針片狀含量、8壓碎指標、9岩石的抗壓強度取樣要求:按同產地、同規格每400 m3或600噸為一批。用50公斤的米袋裝滿就行了。

出處

北魏賈思勰《齊讓毀民要術·笨曲並酒》:「受兩石以下瓮子,以石子二三升蔽瓮底。」

《水滸傳》第七十回:「 張清 把左手虛提長槍,右手便向錦袋中摸出石子。」

《紅樓夢》第四一回:「 劉老老 便踱過石去,順著石子甬路走去。」

茅盾《子夜》九:「我坐車子經過 東新橋 ,就碰著了兩三百人的一隊,洋瓶和石子是武器,跟巡捕打起來了。」

宋何薳《春渚紀聞·丁晉公石子硯》:「石既登岸,轉仄之間若有涵水聲。硯工視之,賀曰:『此必有寳石藏中,所謂石子者是也。相傳天產至珍,滋蔭此潭,以孕崖石,散為文字之祥,今日見之矣。』即叢手攻剖,果得一石於泓水中,大如鵝卵,色紫,純伏玉也。」



⑶ 請問什麼東西可以穿透石頭而不損傷被穿透物

編輯詞條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即NMR)
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NMRI),又稱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核磁共振全名是核磁共振成像(MRI),是磁矩不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場作用下自旋能級發生塞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頻率的射頻輻射的物理過程。核磁共振波譜學是光譜學的一個分支,其共振頻率在射頻波段,相應的躍遷是核自旋在核塞曼能級上的躍遷。
核磁共振是處於靜磁場中的原子核在另一交變磁場作用下發生的物理現象。通常人們所說的核磁共振指的是利用核磁共振現象獲取分子結構、人體內部結構信息的技術。
並不是是所有原子核都能產生這種現象,原子核能產生核磁共振現象是因為具有核自旋。原子核自旋產生磁矩,當核磁矩處於靜止外磁場中時產生進動核和能級分裂。在交變磁場作用下,自旋核會吸收特定頻率的電磁波,從較低的能級躍遷到較高能級。這種過程就是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MRI)又叫核磁共振成像技術。是後繼CT後醫學影像學的又一重大進步。自80年代應用以來,它以極快的速度得到發展。其基本原理:是將人體置於特殊的磁場中,用無線電射頻脈沖激發人體內氫原子核,引起氫原子核共振,並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頻脈沖後,氫原子核按特定頻率發出射電信號,並將吸收的能量釋放出來,被體外的接受器收錄,經電子計算機處理獲得圖像,這就叫做核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是一種物理現象,作為一種分析手段廣泛應用於物理、化學生物等領域,到1973年才將它用於醫學臨床檢測。為了避免與核醫學中放射成像混淆,把它稱為核磁共振成像術(MRI)。
MRI是一種生物磁自旋成像技術,它是利用原子核自旋運動的特點,在外加磁場內,經射頻脈沖激後產生信號,用探測器檢測並輸入計算機,經過處理轉換在屏幕上顯示圖像。
MRI提供的信息量不但大於醫學影像學中的其他許多成像術,而且不同於已有的成像術,因此,它對疾病的診斷具有很大的潛在優越性。它可以直接作出橫斷面、矢狀面、冠狀面和各種斜面的體層圖像,不會產生CT檢測中的偽影;不需注射造影劑;無電離輻射,對機體沒有不良影響。MRI對檢測腦內血腫、腦外血腫、腦腫瘤、顱內動脈瘤、動靜脈血管畸形、腦缺血、椎管內腫瘤、脊髓空洞症和脊髓積水等顱腦常見疾病非常有效,同時對腰椎椎間盤後突、原發性肝癌等疾病的診斷也很有效。
MRI也存在不足之處。它的空間解析度不及CT,帶有心臟起搏器的患者或有某些金屬異物的部位不能作MRI的檢查,另外價格比較昂貴。
核磁共振技術的歷史
1930年代,物理學家伊西多·拉比發現在磁場中的原子核會沿磁場方向呈正向或反向有序平行排列,而施加無線電波之後,原子核的自旋方向發生翻轉。這是人類關於原子核與磁場以及外加射頻場相互作用的最早認識。由於這項研究,拉比於1944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1946年兩位美國科學家布洛赫和珀塞爾發現,將具有奇數個核子(包括質子和中子)的原子核置於磁場中,再施加以特定頻率的射頻場,就會發生原子核吸收射頻場能量的現象,這就是人們最初對核磁共振現象的認識。為此他們兩人獲得了1952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人們在發現核磁共振現象之後很快就產生了實際用途,化學家利用分子結構對氫原子周圍磁場產生的影響,發展出了核磁共振譜,用於解析分子結構,隨著時間的推移,核磁共振譜技術不斷發展,從最初的一維氫譜發展到13C譜、二維核磁共振譜等高級譜圖,核磁共振技術解析分子結構的能力也越來越強,進入1990年代以後,人們甚至發展出了依靠核磁共振信息確定蛋白質分子三級結構的技術,使得溶液相蛋白質分子結構的精確測定成為可能。
1946年,美國哈佛大學的珀塞爾和斯坦福大學的布洛赫宣布,他們發現了核磁共振NMR。兩人因此獲得了1952年諾貝爾獎。核磁共振是原子核的磁矩在恆定磁場和高頻磁場(處在無線電波波段)同時作用下,當滿足一定條件時,會產生共振吸收現象。核磁共振很快成為一種探索、研究物質微觀結構和性質的高新技術。目前,核磁共振已在物理、化學、材料科學、生命科學和醫學等領域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它們均存在固有磁矩。可通俗的理解為它們在磁場中的行為就像一根根小磁針。原子核在外加磁場作用下,核磁矩與磁場相互作用導致能級分裂,能級差與外加磁場強度成正比。如果再同時加一個與能級間隔相應的交變電磁場,就可以引起原子核的能級躍遷,產生核磁共振。可見,它的基本原理與原子的共振吸收現象類似。
早期核磁共振主要用於對核結構和性質的研究,如測量核磁矩、電四極距、及核自旋等,後來廣泛應用於分子組成和結構分析,生物組織與活體組織分析,病理分析、醫療診斷、產品無損監測等方面。對於孤立的氫原子核(也就是質子),當磁場為1.4T時,共振頻率為59.6MHz,相應的電磁波為波長5米的無線電波。但在化合物分子中,這個共振頻率還與氫核所處的化學環境有關,處在不同化學環境中的氫核有不同的共振頻率,稱為化學位移。這是由核外電子雲對磁場的屏蔽作用、誘導效應、共厄效應等原因引起的。同時由於分子間各原子的相互作用,還會產生自旋-耦合裂分。利用化學位移與裂分數目,就可以推測化合物尤其是有機物的分子結構。這就是核磁共振的波譜分析。20世紀70年代,脈沖傅里葉變換核磁共振儀出現了,它使C13譜的應用也日益增多。用核磁共振法進行材料成分和結構分析有精度高、對樣品限制少、不破壞樣品等優點。
最早的核磁共振成像實驗是由1973年勞特伯發表的,並立刻引起了廣泛重視,短短10年間就進入了臨床應用階段。作用在樣品上有一穩定磁場和一個交變電磁場,去掉電磁場後,處在激發態的核可以躍遷到低能級,輻射出電磁波,同時可以在線圈中感應出電壓信號,稱為核磁共振信號。人體組織中由於存在大量水和碳氫化合物而含有大量的氫核,一般用氫核得到的信號比其他核大1000倍以上。正常組織與病變組織的電壓信號不同,結合CT技術,即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可以得到人體組織的任意斷面圖像,尤其對軟組織的病變診斷,更顯示了它的優點,而且對病變部位非常敏感,圖像也很清晰。
核磁共振成像研究中,一個前沿課題是對人腦的功能和高級思維活動進行研究的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人們對大腦組織已經很了解,但對大腦如何工作以及為何有如此高級的功能卻知之甚少。美國貝爾實驗室於1988年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美國政府還將20世紀90年代確定為「腦的十年」。用核磁共振技術可以直接對生物活體進行觀測,而且被測對象意識清醒,還具有無輻射損傷、成像速度快、時空解析度高(可分別達到100μm和幾十ms)、可檢測多種核素、化學位移有選擇性等優點。美國威斯康星醫院已拍攝了數千張人腦工作時的實況圖像,有望在不久的將來揭開人腦工作的奧秘。
若將核磁共振的頻率變數增加到兩個或多個,可以實現二維或多維核磁共振,從而獲得比一維核磁共振更多的信息。目前核磁共振成像應用僅限於氫核,但從實際應用的需要,還要求可以對其他一些核如:C13、N14、P31、S33、Na23、I127等進行核磁共振成像。C13已經進入實用階段,但仍需要進一步擴大和深入。核磁共振與其他物理效應如穆斯堡爾效應(γ射線的無反沖共振吸收效應)、電子自旋共振等的結合可以獲得更多有價值的信息,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際應用中都有重要意義。核磁共振擁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伴隨著脈沖傅里葉技術已經取得了一次突破,使C13譜進入應用階段,有理由相信,其它核的譜圖進入應用階段應為期不遠。
另一方面,醫學家們發現水分子中的氫原子可以產生核磁共振現象,利用這一現象可以獲取人體內水分子分布的信息,從而精確繪制人體內部結構,在這一理論基礎上1969年,紐約州立大學南部醫學中心的醫學博士達馬迪安通過測核磁共振的弛豫時間成功的將小鼠的癌細胞與正常組織細胞區分開來,在達馬迪安新技術的啟發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物理學家保羅·勞特伯爾於1973年開發出了基於核磁共振現象的成像技術(MRI),並且應用他的設備成功地繪制出了一個活體蛤蜊地內部結構圖像。勞特伯爾之後,MRI技術日趨成熟,應用范圍日益廣泛,成為一項常規的醫學檢測手段,廣泛應用於帕金森氏症、多發性硬化症等腦部與脊椎病變以及癌症的治療和診斷。2003年,保羅·勞特伯爾和英國諾丁漢大學教授彼得·曼斯菲爾因為他們在核磁共振成像技術方面的貢獻獲得了當年度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其基本原理:是將人體置於特殊的磁場中,用無線電射頻脈沖激發人體內氫原子核,引起氫原子核共振,並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頻脈沖後,氫原子核按特定頻率發出射電信號,並將吸收的能量釋放出來,被體外的接受器收錄,經電子計算機處理獲得圖像,這就叫做核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的原理
核磁共振現象來源於原子核的自旋角動量在外加磁場作用下的進動。
根據量子力學原理,原子核與電子一樣,也具有自旋角動量,其自旋角動量的具體數值由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數決定,實驗結果顯示,不同類型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數也不同:
質量數和質子數均為偶數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數為0
質量數為奇數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數為半整數
質量數為偶數,質子數為奇數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數為整數
迄今為止,只有自旋量子數等於1/2的原子核,其核磁共振信號才能夠被人們利用,經常為人們所利用的原子核有: 1H、11B、13C、17O、19F、31P
由於原子核攜帶電荷,當原子核自旋時,會由自旋產生一個磁矩,這一磁矩的方向與原子核的自旋方向相同,大小與原子核的自旋角動量成正比。將原子核置於外加磁場中,若原子核磁矩與外加磁場方向不同,則原子核磁矩會繞外磁場方向旋轉,這一現象類似陀螺在旋轉過程中轉動軸的擺動,稱為進動。進動具有能量也具有一定的頻率。
原子核進動的頻率由外加磁場的強度和原子核本身的性質決定,也就是說,對於某一特定原子,在一定強度的的外加磁場中,其原子核自旋進動的頻率是固定不變的。
原子核發生進動的能量與磁場、原子核磁矩、以及磁矩與磁場的夾角相關,根據量子力學原理,原子核磁矩與外加磁場之間的夾角並不是連續分布的,而是由原子核的磁量子數決定的,原子核磁矩的方向只能在這些磁量子數之間跳躍,而不能平滑的變化,這樣就形成了一系列的能級。當原子核在外加磁場中接受其他來源的能量輸入後,就會發生能級躍遷,也就是原子核磁矩與外加磁場的夾角會發生變化。這種能級躍遷是獲取核磁共振信號的基礎。
為了讓原子核自旋的進動發生能級躍遷,需要為原子核提供躍遷所需要的能量,這一能量通常是通過外加射頻場來提供的。根據物理學原理當外加射頻場的頻率與原子核自旋進動的頻率相同的時候,射頻場的能量才能夠有效地被原子核吸收,為能級躍遷提供助力。因此某種特定的原子核,在給定的外加磁場中,只吸收某一特定頻率射頻場提供的能量,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核磁共振信號.
核磁共振的應用
NMR技術
核磁共振頻譜學
NMR技術即核磁共振譜技術,是將核磁共振現象應用於分子結構測定的一項技術。對於有機分子結構測定來說,核磁共振譜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核磁共振譜與紫外光譜、紅外光譜和質譜一起被有機化學家們稱為「四大名譜」。目前對核磁共振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H和13C兩類原子核的圖譜。
對於孤立原子核而言,同一種原子核在同樣強度的外磁場中,只對某一特定頻率的射頻場敏感。但是處於分子結構中的原子核,由於分子中電子雲分布等因素的影響,實際感受到的外磁場強度往往會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而且處於分子結構中不同位置的原子核,所感受到的外加磁場的強度也各不相同,這種分子中電子雲對外加磁場強度的影響,會導致分子中不同位置原子核對不同頻率的射頻場敏感,從而導致核磁共振信號的差異,這種差異便是通過核磁共振解析分子結構的基礎。原子核附近化學鍵和電子雲的分布狀況稱為該原子核的化學環境,由於化學環境影響導致的核磁共振信號頻率位置的變化稱為該原子核的化學位移。
耦合常數是化學位移之外核磁共振譜提供的的另一個重要信息,所謂耦合指的是臨近原子核自旋角動量的相互影響,這種原子核自旋角動量的相互作用會改變原子核自旋在外磁場中進動的能級分布狀況,造成能級的裂分,進而造成NMR譜圖中的信號峰形狀發生變化,通過解析這些峰形的變化,可以推測出分子結構中各原子之間的連接關系。
最後,信號強度是核磁共振譜的第三個重要信息,處於相同化學環境的原子核在核磁共振譜中會顯示為同一個信號峰,通過解析信號峰的強度可以獲知這些原子核的數量,從而為分子結構的解析提供重要信息。表徵信號峰強度的是信號峰的曲線下面積積分,這一信息對於1H-NMR譜尤為重要,而對於13C-NMR譜而言,由於峰強度和原子核數量的對應關系並不顯著,因而峰強度並不非常重要。
早期的核磁共振譜主要集中於氫譜,這是由於能夠產生核磁共振信號的1H原子在自然界豐度極高,由其產生的核磁共振信號很強,容易檢測。隨著傅立葉變換技術的發展,核磁共振儀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同時發出不同頻率的射頻場,這樣就可以對樣品重復掃描,從而將微弱的核磁共振信號從背景噪音中區分出來,這使得人們可以收集13C核磁共振信號。
近年來,人們發展了二維核磁共振譜技術,這使得人們能夠獲得更多關於分子結構的信息,目前二維核磁共振譜已經可以解析分子量較小的蛋白質分子的空間結構。
MRI技術
核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技術是核磁共振在醫學領域的應用。人體內含有非常豐富的水,不同的組織,水的含量也各不相同,如果能夠探測到這些水的分布信息,就能夠繪制出一幅比較完整的人體內部結構圖像,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就是通過識別水分子中氫原子信號的分布來推測水分子在人體內的分布,進而探測人體內部結構的技術。
與用於鑒定分子結構的核磁共振譜技術不同,核磁共振成像技術改編的是外加磁場的強度,而非射頻場的頻率。核磁共振成像儀在垂直於主磁場方向會提供兩個相互垂直的梯度磁場,這樣在人體內磁場的分布就會隨著空間位置的變化而變化,每一個位置都會有一個強度不同、方向不同的磁場,這樣,位於人體不同部位的氫原子就會對不同的射頻場信號產生反應,通過記錄這一反應,並加以計算處理,可以獲得水分子在空間中分布的信息,從而獲得人體內部結構的圖像。
核磁共振成像技術還可以與X射線斷層成像技術(CT)結合為臨床診斷和生理學、醫學研究提供重要數據。
核磁共振成像技術是一種非介入探測技術,相對於X-射線透視技術和放射造影技術,MRI對人體沒有輻射影響,相對於超聲探測技術,核磁共振成像更加清晰,能夠顯示更多細節,此外相對於其他成像技術,核磁共振成像不僅僅能夠顯示有形的實體病變,而且還能夠對腦、心、肝等功能性反應進行精確的判定。在帕金森氏症、阿爾茨海默氏症、癌症等疾病的診斷方面,MRI技術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MRS技術
核磁共振測深
核磁共振探測是MRI技術在地質勘探領域的延伸,通過對地層中水分布信息的探測,可以確定某一地層下是否有地下水存在,地下水位的高度、含水層的含水量和孔隙率等地層結構信息。
目前核磁共振探測技術已經成為傳統的鑽探探測技術的補充手段,並且應用於滑坡等地質災害的預防工作中,但是相對於傳統的鑽探探測,核磁共振探測設備購買、運行和維護費用非常高昂,這嚴重地限制了MRS技術在地質科學中的應用。
核磁共振的特點
①共振頻率決定於核外電子結構和核近鄰組態;②共振峰的強弱決定於該組態在合金中所佔的比例;③譜線的解析度極高。
磁共振成像的優點
與190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普通X射線或1979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計算機層析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相比,磁共振成像的最大優點是它是目前少有的對人體沒有任何傷害的安全、快速、准確的臨床診斷方法。如今全球每年至少有6000萬病例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術進行檢查。具體說來有以下幾點:
對人體沒有游離輻射損傷;
各種參數都可以用來成像,多個成像參數能提供豐富的診斷信息,這使得醫療診斷和對人體內代謝和功能的研究方便、有效。例如肝炎和肝硬化的T1值變大,而肝癌的T1值更大,作T1加權圖像,可區別肝部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
通過調節磁場可自由選擇所需剖面。能得到其它成像技術所不能接近或難以接近部位的圖像。對於椎間盤和脊髓,可作矢狀面、冠狀面、橫斷面成像,可以看到神經根、脊髓和神經節等。能獲得腦和脊髓的立體圖像,不像CT(只能獲取與人體長軸垂直的剖面圖)那樣一層一層地掃描而有可能漏掉病變部位;
能診斷心臟病變,CT因掃描速度慢而難以勝任;
對軟組織有極好的分辨力。對膀胱、直腸、子宮、陰道、骨、關節、肌肉等部位的檢查優於CT;
原則上所有自旋不為零的核元素都可以用以成像,例如氫(1H)、碳(13C)、氮(14N和15N)、磷(31P)等。
臨床意義:適應症:
神經系統的病變包括腫瘤、梗塞、出血、變性、先天畸形、感染等幾乎成為確診的手段。特別是脊髓脊椎的病變如脊椎的腫瘤、萎縮、變性、外傷椎間盤病變,成為首選的檢查方法。
心臟大血管的病變;肺內縱膈的病變。
腹部盆腔臟器的檢查;膽道系統、泌尿系統等明顯優於CT。
對關節軟組織病變;對骨髓、骨的無菌性壞死十分敏感,病變的發現早於X線和CT。
編輯本段核磁共振和CT的區別
計算機斷層掃描(CT)能在一個橫斷解剖平面上,准確地探測各種不同組織間密度的微小差別,是觀察骨關節及軟組織病變的一種較理想的檢查方式。在關節炎的診斷上,主要用於檢查脊柱,特別是骶髂關節。CT優於傳統X線檢查之處在於其解析度高,而且還能做軸位成像。由於CT的密度解析度高,所以軟組織、骨與關節都能顯得很清楚。加上CT可以做軸位掃描,一些傳統X線影像上分辨較困難的關節都能在叮圖像上「原形畢露」。如由於骶髂關節的關節面生來就傾斜和彎曲,同時還有其他組織之重疊,盡管大多數病例的骶髂關節用x線片已可能達到要求,但有時X線檢查發現骶髂關節炎比較困難,則對有問題的病人就可做CT檢查。
磁共振成像(MRI)是根據在強磁場中放射波和氫核的相互作用而獲得的。磁共振一問世,很快就成為在對許多疾病診斷方面有用的成像工具,包括骨骼肌肉系統。肌肉骨骼系統最適於做磁共振成像,因為它的組織密度對比范圍大。在骨、關節與軟組織病變的診斷方面,磁共振成像由於具有多於CT數倍的成像參數和高度的軟組織解析度,使其對軟組織的對比度明顯高於CT。磁共振成像通過它多向平面成像的功能,應用高分辨的毒面線圈可明顯提高各關節部位的成像質量,使神經、肌腱、韌帶、血管、軟骨等其他影像檢查所不能分辨的細微結果得以顯示。磁共振成像在骨關節系統的不足之處是,對於骨與軟組織病變定性診斷無特異性,成像速度慢,在檢查過程中。病人自主或不自主的活動可引起運動偽影,影響診斷。
X線攝片、CT、磁共振成像可稱為三駕馬車,三者有機地結合,使當前影像學檢查既擴大了檢查范圍,又提高了診斷水平。

⑷ 檢測人造石英石要檢測哪些指標,檢測相關指標所要用到的什麼樣的設備,急求!謝謝

一般的石英石檢測就以下幾項,檢測這些項目需要專業的設備,一凳隱渣般小公司不會購買這些設備,直接送樣到國家建材檢測中心去檢測就行了,費用也不是很高。希望可以幫到你

測試項目 測試標准 樣品尺寸要求
巴氏硬度 ASTM D2583 最小7×7mm平面,厚度至少為1.5mm 3pcs
洛氏硬度 ASTM D785 最小24×60mm平面,厚度至少為6mm 3pcs
沖擊強度 ASTM D256 標准樣條:63.5×12.7×3.2mm,10pcs
耐磨性 ASTM D4060 "100mm×100mm片狀,厚度一般不超過10mm 3pcs"
彎曲強度 ASTM D790 標准樣條:127×12.7×3.2mm, 5pcs
彎曲模量 ASTM D790 標准樣條:127×12.7×3.2mm, 5pcs
熱變形溫度 ASTM D648 標准樣條:127×12.7×3.2mm, 5pcs
抗壓強度(干) ASTM C170 標准樣條:50.8*50.8*50.8mm 10pcs
抗壓強度(濕棗悄) ASTM C170 標准樣條:攜帶50.8*50.8*50.8mm 10pcs
拉伸強度 ASTM D638 A4大小的板材2塊,厚度3.2mm

⑸ 檢測地下10-20米是沙還是石頭的儀器有哪些

γ射線探傷機應該可以的,這種機器探測厚度大,穿透力強。體積小,質量輕,不需要使用水、電,適合於野外作業。 效率高,對於環縫和球罐可以周向曝光和全景曝光。但是對於安全防護要求高,管理嚴格。

⑹ 石頭鑒定掃一掃

掃一掃鍵塌識別石頭
你好,很高興為李並改你服務,為你作出如下解答:掃一掃識別石頭是一種新興的技術,它可以幫助人們快速識別石頭的種類和性質。原因:1.石頭的外觀很相似,很難准確識別;2.傳統的識別方法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3.人們對石頭的種類和性質缺乏足夠的了解。解決方法:1.利用掃一掃識別石頭的技術,可以快速准確地識別石頭的種類和性質;2.利用石頭的圖像識別技術,可以快速准確地識別石頭的種類和性質;3.利用石頭的化學成分分析技術,可以快速准確地識別石頭的種類和性質。做法步驟:1.首先,准備好掃一掃蔽嫌識別石頭的設備;2.然後,哪判將石頭放入設備中,開始掃描;3.接著,設備會根據石頭的圖像、化學成分等信息,准確地識別石頭的種類和性質;4.最後,將識別結果顯示出來,供用戶參考。個人心得小貼士:1.在使用掃一掃識別石頭的技術時,要確保石頭的質量,以免影響識別結果;2.在使用掃一掃識別石頭的技術時,要確保設備的准確性,以免影響識別結果;稿羨圓3.在使用掃一掃識別石頭的技術時,要確派早保設備的穩定性,以免影響識別結果。相關知識:掃一掃識別石頭的技術是基於圖像識別和化學成分分析
  • 掃一掃識別石頭
    你好,很高興為李並改你服務,為你作出如下解答:掃一掃識別石頭是一種新興的技術,它可以幫助人們快速識別石頭的種類和性質。原因:1.石頭的外觀很相似,很難准確識別;2.傳統的識別方法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3.人們對石頭的種類和性質缺乏足夠的了解。解決方法:1.利用掃一掃識別石頭的技術,可以快速准確地識別石頭的種類和性質;2.利用石頭的圖像識別技術,可以快速准確地識別石頭的種類和性質;3.利用石頭的化學成分分析技術,可以快速准確地識別石頭的種類和性質。做法步驟:1.首先,准備好掃一掃蔽嫌識別石頭的設備;2.然後,哪判將石頭放入設備中,開始掃描;3.接著,設備會根據石頭的圖像、化學成分等信息,准確地識別石頭的種類和性質;4.最後,將識別結果顯示出來,供用戶參考。個人心得小貼士:1.在使用掃一掃識別石頭的技術時,要確保石頭的質量,以免影響識別結果;2.在使用掃一掃識別石頭的技術時,要確保設備的准確性,以免影響識別結果;3.在使用掃一掃識別石頭的技術時,要確保設備的穩定性,以免影響識別結果。相關知識:掃一掃識別石頭的技術是基於圖像識別和化學成分分析
  • ⑺ (二)常規寶石檢測儀器鑒定

    大多數黑色及深色寶石因透明度較差,自然光不能通過寶石,光在寶石中發生折射、反射產生美感,因而多數黑色寶石以其深邃的體色和特殊的光學效應獲得人們的青睞。深色及黑色寶石琢件多為弧面型,鑒別時,寶石的折射率值、相對密度值、顏色色調和特殊光學效應(如貓眼效應、星光效應、變彩效應、光彩效應等)的觀測則顯穗陸友得非常重要。該系列寶石的鑒別要點:

    (1)折射率值的測定:赤鐵礦、鐵鋁榴石的折射率值較高,常常超出折射儀的可檢測范圍。其他黑色寶石的折射率值小於1.81,處於可測范圍內。通過測定寶石的折射率值可鑒別寶石。

    (2)相對密度測定:利用天平可獲得非鑲嵌寶石較准確的相對密度值,再結合其他特徵進行鑒定。相對密度的測定對深色及黑色寶石尤為重要,因為寶石的許悉讓多性質,如多色性、色散和透明度等特徵,在此類寶石中無法獲得。根據所測的相對密度值對照寶石的性質特徵(表4-8)即可定名。赤鐵礦、藍寶石、黑榴石、尖晶石等在二碘甲烷(3.33)中下沉,其餘的寶石品種均上浮;碧璽、透輝石等在三溴甲烷(2.89)中下沉,而瑪瑙、天然玻璃則上浮。

    表4-8 黑色及深色調寶石的鑒定特徵

    (3)放大觀察:可利用寶石表面的稜角和腰部尖銳或粗糙的程度判斷寶石硬度的大小,如天然玻璃的稜角或腰部常常較粗糙或有缺口,表明其硬度較低。對於透明、亞透明或半透明的黑色寶石,可根據其內部包裹體的特徵進行寶石鑒定,如透輝石內部可見金屬性質的包裹體。

    (4)特殊光學效應:星光透輝石具有特徵的不對稱四射星光。天然玻璃由於含有白色的礦物包裹體,類似雪花,構成了雪花黑曜岩特有的鑒定特徵。黑歐泊具有變彩效應。藍寶石、尖晶石、鐵鋁榴石可出現六射星光。

    (5)其他鑒定特徵:赤鐵礦具有紅褐色的條痕。天猜槐然星光寶石可見平直的色帶或天然的包裹體。黑瑪瑙亦稱「安力士」,不透明,透射光觀察,顯暗綠色或灰綠色,折射率值1.54,相對密度2 .65,極少能看到其條帶狀構造,摩氏硬度6~7,玻璃或蠟狀光澤。

    常見的黑色有機寶石主要有煤玉、黑珊瑚、黑珍珠等,它們的基本性質和寶石學特徵詳見有機寶石部分。

    ⑻ 檢測天然隕石鑽石的純度用什麼機器

    這種熱導儀只對鑽石有效。對其他材料的測試誤差太讓慶大。水晶能測出超過鑽石的硬度。對隕石也同樣無效。隕石鑒定非常專業,不會用熱導儀這樣不可靠的手段。
    1、監測可以用熱導儀鑒別,鑽石的導熱性是坦喊握固定的,熱導儀可以初步鑒別鑽石真假。
    2、用十倍放大鏡看鑽石的火彩和內部結構,這個需要你對鑽石有一定的了解。
    3、用腰棱鏡看鑽石腰棱上是滲埋否有腰圍碼

    ⑼ 有一無色透明寶石,你會選擇哪種儀器,如何鑒定它

    指那種經過琢磨和拋光後,可以達到珠寶要求的石料或礦物

    寶石的鑒定,一般可以分為原石和成品兩大類。

    對於原石的鑒定,又可以分為野外鑒定和室內鑒定。野外鑒定多數採用放大鏡和小刀等簡單工具,用以初步對寶石礦物進行定名。室內鑒定主要是利用各種手段和儀器,進一步測定寶石礦物的數據,為鑒別寶石提供重要依據。

    對於寶石成品的鑒定,必須是在不破壞寶石完整性的前提下去鑒別所測定的寶石。

    目前常用的、易於掌握的寶石鑒定儀器有以下幾種:

    1.筆式聚光手電筒:用來觀察濃色寶石的透明度。聚光手電筒的電珠應凹於筆頭面,不能凸出筆頭面,否則不便於觀察。

    2.放大鏡:是寶石放大觀察的儀器之一。最常用的是10倍放大鏡,還有20、30倍的幾種。放大鏡是寶石專家的關鍵工具和必備之物,便於攜帶。可用它來鑒定寶石的品種和真偽。用放大鏡可以觀察:(1)寶石的表面損傷、劃痕、缺陷。(2)琢型質量。(3)拋光的質量。(4)寶石內部的缺陷、包裹體。(5)顏色的分布和生長線等。鑒定時,應將寶石置於離10倍放大鏡約2.5厘米的強光之下,慢慢調節距離,直到看清楚為止。選擇放大鏡的質量也很重要,質量差者在放大時將產生圖形畸變。

    3.二色鏡:有的寶石具有多色性,觀察寶石多色性最好的儀器是二色鏡。二色鏡是一種結構合理、價格便宜、小巧簡單的光學儀器。二色鏡使用的是一塊合適的透明的無色方解石(冰洲石)菱面體,由於冰洲石的雙折射率較高,該儀器可以將穿過寶石的兩條平面偏振光線分離開來。要求必須是有顏色透明的單晶體寶石才能夠檢測出多色性,玉石不能檢測多色性。二色鏡主要用於區別紅寶石和紅色尖晶石、紅色紫牙烏;區別藍色尖晶石和細小的藍碧璽;區別藍寶石和藍色人工合成尖晶石等。用二色鏡檢測寶石時必須不斷轉動寶石,直到兩個差異最大的顏色出現在窗口上為止。對於寶石的三色性的確定,必須認真地反復檢測,從三個不同的方向觀測,出現三種顏色才是三色性。檢測孝乎時注意:眼睛、二色鏡和寶石樣品,其間距應不超過2-5毫米。

    4.折光儀:折光率是透明寶石重要的光學常數,是鑒定寶石品種的主要依據。測折光率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直接測量法,用折光儀測量;另一種是相對測量法,用液體浸沒法。折光儀是根據光的全反射的原理製造的。目前常用的折光儀只適用於折光率為1.36-1.81范圍內的寶石。寶玉石的折光率(N)的計算方法為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V1)與在寶石中的傳播速度(V2)之比為一個常數,即N=V1 /V2 。均質體寶石,光在其中傳播,傳播速度不變,折光率相等,稱之為單折光率。非均質體寶石,在折光儀中有兩個讀數,最大、最小折光率值之間的差值,稱之為雙折光率。折光儀是寶石學家最常使用的儀器之一,它的體積小,使用方便。他既可以測試刻面寶石的折光率,還可以用點測法測出弧面寶石的折光率粗慎州。

    5.查爾斯濾色鏡:濾色鏡是利用吸收光的特定波長這一特徵而設計的。它由兩片僅讓深紅色和黃綠色光通過的明膠濾色鏡組成的寶石鑒定儀器。濾色鏡小巧輕便,便於攜帶,對識別一些染色寶石和人造寶石特別有效,對識別熗色翡翠非常有效。它可以鑒別祖母綠和其它仿造品,而要准確地確定,還要藉助於其它方法綜合考慮。在濾色鏡下祖母綠呈現紅色或粉紅色,而其它和祖母綠相似的天然綠色寶石,在濾色鏡下觀察不顯紅色。

    6.寶石顯微鏡:寶石放大觀察的一種重要的儀器。它能夠檢測10倍放大鏡不能清晰岩蔽地確認或觀測到寶石外部和內部特徵。寶石顯微鏡可以觀察寶石內部的包裹體、解理、雙晶紋、生長線、色帶;觀察寶石的磨工、拋光度和意外損傷;鑒別拼合寶石二層石、三層石。寶石顯微鏡的結構合理,輔助設備齊全,放大倍數可變幅度較大,一般是10 至70倍。寶石顯微鏡有兩種光源,一般用底燈觀察寶石的內部缺陷,如包裹體、裂隙等;用反射燈觀察寶石的表面特徵,如斷口、色帶、解理面等。寶石顯微鏡是精密儀器,要嚴格按操作規則使用。

    7.熱導儀:熱導儀是根據鑽石具有良好的傳熱性而設計製作的。絕大多數寶石不具備熱導性或熱導率極低,所以一般熱導儀均為區別鑽石與人造仿鑽製品而設計的,是鑒別鑽石與其它仿鑽製品的專用儀器。鑽石熱導儀由金屬針狀測頭與控制盒組成,當測頭尖端觸及鑽石表面時,溫度明顯降低,由儀器表頭信號燈或鳴叫聲顯示測定結果。熱導儀長十多厘米,便於攜帶,使用極為方便。

    8.偏光器:是使平面偏振光垂直相交,光線通不過的原理製造的一種簡單的光學儀器。偏振器是由兩個震動方向垂直的偏光片、支架和底部照明燈組成。用以檢測寶石的光性(是均質體還是非均質體)和多色性。在打開照明燈的偏光器中,轉動觀察寶石樣品的明暗變化情況。(1)如果樣品明亮,沒有明暗變化,可能是隱晶質或微晶集合體,如玉髓、翡翠等。(2)如果樣品全黑,沒有明暗變化,將樣品變換一個角度繼續觀察,如果仍然無明暗變化,樣品屬均質體。屬均質體的寶石有等軸晶系和非晶質寶石。(3)如果轉動寶石360°時,寶石樣品發生四次明暗變化,這表明樣品為非均質體。屬非均質體的寶石有四方、六方、三方、斜方、單斜、三斜晶系中的寶石。(4)如果樣品在正交偏光下轉動時,可看到灰暗的蛇紋狀、網格狀或不規則的現象,則可能是均質體寶石所呈現的異常干涉色,此時應十分注意。利用偏光器,還可以檢測寶石的多色性,能夠驗證寶石的非均質性和均質性。

    此外,常用的寶石鑒定儀器還有吸收光譜攝譜儀、熒光燈、X射線衍射儀、電子探針等。

    關於珠寶的幾大分類

    玉從色彩上分有:白玉、碧玉、青玉、墨玉、黃玉、黃岫玉、綠玉、京白玉等。 從地域上分有:新疆玉、河南玉、岫岩玉(又名新山玉)、澳洲玉、獨山玉、南方玉、加拿大玉等,而其中新疆和闐玉是我國的名特產。

    瑪瑙 —— 從色彩上分有:白、灰、紅、蘭、綠、黃、羊肝、膽青、雞血、黑瑪瑙等。 從花紋上分有:燈草、藻草、纏絲、玳瑁瑪瑙等。在我國的東北、內蒙、雲南、廣西均有出產。且有含水瑪瑙,稱為水膽瑪瑙。

    石——綠松石、青金石、芙蓉石、木變石(又名虎皮石)、桃花石(又稱京粉翠)孔雀石、蘭紋石、羊肝石、虎睛石、東陵石等,其中綠松石是我國湖北鄖陽一帶的名產。

    晶——水晶、紫水晶、黃水晶、墨晶、茶晶(又名煙水晶)、軟水晶、鬃晶、發晶。我國南北各地均有出產。

    翡翠——具有紫、紅、灰、黃、白等色,但以綠色為貴,它是我國近鄰緬甸的名特產。

    珊瑚——分紅、白兩色,是一種海底腔腸動物化石,我國台灣省出產的質量很好。

    珠——珍珠(海水珍珠、淡水珍珠)、養珠(海水養珠、淡水養珠)。

    寶——鑽石、紅寶石、蘭寶石、祖母綠、海藍寶石、貓眼寶石、變色寶石、黃晶寶石、歐珀、碧璽、尖晶寶石、石榴石寶石、鋯石寶石、橄欖綠寶石、翡翠綠寶石、石英貓眼、長石寶石等

    ⑽ 人工寶石用什麼儀器如何區分

    人工合成寶石的出現彌補了天然寶石的不足,因而在經歷了近百年的發展後,至今仍很有前途,且大有可為。我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人工合成寶石事業將更加興旺發達,蒸蒸日上。
    人工合成紅寶石的技術已經成熟,目前主要有三種方法:焰熔法,助熔劑法,水熱法。其中焰熔法紅寶石較易鑒定,通過觀察內部弧形生長紋和氣泡而確定為合成紅寶石,市面上特別是旅遊商品店出售的顏色鮮紅、顆粒較大的標有「紅剛玉」、「剛玉」「魯賓石」的實則就是此種紅寶石。助熔劑法紅寶石需要專業人員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其內部特徵將其鑒定出來。水熱法紅寶石合成環境仿照天然紅寶石的生長環境,內部特徵極象天然紅寶石,一般儀器都很難將其區分,常需藉助其它大型儀器,如x射線儀
    合成金紅石的鑒別

    合成金紅石具有極高的色散值使其泛出五顏六色的火彩。這種特徵使之不易與其他任何材料相混淆。此外,其極高的雙折射率使其刻面棱重影異常清晰。僅此二特徵就足以確認它了。

    酸鍶的鑒別

    鈦酸鍶作為仿鑽材料,極易識別。鈦酸鍶極強的火彩使它明顯不同於鑽石。盡管標准圓多面型的鈦酸鍶在線試驗中不透光,但它明顯較低的硬度使之表面顯示出明顯的磨損痕跡、圓滑的刻面棱和不平整的小面。盡管反射儀上可獲得與鑽石相同的折射率,但熱導儀檢測時卻無鑽石反應。卡尺法或靜水稱重都可測出未鑲品的比重,從而確認它。
    合成紅寶石的鑒別

    1.合成紅寶石可見極細的彎麴生長紋和拉長的氣泡,有時還可見雲朵狀的氣泡群。

    2.寶石中偶爾可見未熔化的原料粉末。

    3.在暗域照明和斜向照明下,偶爾可見一些細微的白色雲狀包體。

    4.顯微鏡下有時可見晶體不均勻的生長條紋。

    5.寶石晶體可能帶有籽晶的痕跡。

    6.用電子探針和X射線熒光分析法,可檢測寶石晶體中的銥或鉬金屬包體。

    合成金綠寶石的鑒別
    1.合成金綠寶石可見彎曲的生長紋和拉長的氣泡。
    2.寶石中偶爾可見未熔化的原料粉末。
    3.在暗域照明和斜向照明下,偶爾可見板條狀的雜質包體和針狀包體。
    4.合成金綠寶石的折射率(1.740-1.745)稍微偏低。
    5.用電子探針和X射線熒光分析法,可檢測寶石晶體中的銥或鉬金屬包體。

    人造釔鋁榴石的鑒別

    釔鋁榴石是人造寶石,可根據其物理性質和光學性質將其與相似寶石區分開

    區域熔煉法合成寶石的鑒別

    區域熔煉法合成寶石工藝中未使用坩堝,所以不存在坩堝雜質的污染。該技術能精煉和提純晶體,所以晶體中很少出現包裹體和生長紋,晶體的質量較高。該方法合成的寶石顏色純度較高,內部潔凈。通常熒光強於相對應的天然寶石的熒光;分光鏡下吸收譜線簡單清晰;寶石表面加工不夠精細,常出現「火痕」等。對於人造釔鋁榴石晶體,由於沒有天然的對應寶石,可根據其物理化學性質予以鑒別。由於晶體生長過程中工藝條件的突變,也會合成出質量較差的寶石晶體。其特徵是:生長紋混亂、晶體顏色不均勻、甚至出現氣泡等。因為區域熔煉法製作成本昂貴,真正商業化生產的高質量的 合成寶石並不多見。因此,對於此類合成寶石的研究和報道也較少見。

    冷坩堝法合成寶石的鑒定

    冷坩堝法是生產合成立方氧化鋯晶體的方法。該方法是俄羅斯科學院列別捷夫固體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研製出來的,並於1976年申請了專利。由於合成立方氧化鋯晶體良好的物理性質,無色的合成立方氧化鋯迅速而成功的取代了其它的鑽石仿製品,成為了天然鑽石良好的代用品。合成立方氧化鋯易於摻雜著色,可獲得各種顏色鮮艷的晶體,因此受到了寶石商和消費者的歡迎。

    合成立方氧化鋯常被用作鑽石的仿製品。因此,合成立方氧化鋯晶體的性質及特徵,就是合成立方氧化鋯的鑒別特徵。

    助熔劑法合成紅寶石的鑒別
    A、助溶劑殘余包裹體
    B、氣固兩相包體:
    C、鉑金片
    D、特殊的色帶或色域
    助熔劑合成寶石中可見直線狀、角狀生長環帶,這些特徵與天然紅、藍寶石中的色帶,在外觀上是一致的。但在拉姆拉合成紅寶石中可出現一種攪動狀的顏色現象和紡錘形色域,在多羅斯(Douros)合成紅寶石中可出現淺紅、無色色帶和藍色三角色塊。
    F、種晶
    早期生產的產品採用了很大的種晶,例如Leichleitner公司僅在種晶上生長薄薄的一層合成紅寶石。目前,絕大多數的助溶劑法合成紅、藍寶石中很難看到種晶及其相關的特徵。
    G、發光性
    紫外光下助溶劑法合成紅寶石呈中一強的紅色熒光,可以對紅寶石的鑒定起到指示作用,而拉姆拉紅寶石加入了某些稀土元素,在紫外光下橙紅色熒光。少數樣品可能顯示藍白色熒光。
    H、可見光譜
    助熔劑法合成紅寶石的吸收光譜與天然的一樣,只是比天然紅寶石更清晰、更明顯。
    I、微量元素
    用電子探針分析暴露到寶石表面的助溶劑殘余包裹可以檢驗出包裹的化學組成,用X-熒光能譜儀,可以無損分析出寶石所含的微量化學元素。最常用的助溶劑是一些重金屬的氧化物,如PbO、PbF2、BiO2、MoO2,以外還可有B2O5,Li2O,有時也用冰晶石(Na3AlF6)。

    合成彩色水晶常常顯示不同與天然品種的色帶。合成彩色水晶的色帶總是平行種晶板,而合成紫晶時種晶板通常平行於菱面體面方向;合成黃水晶的種晶板平行於底軸面。所以利用偏光鏡可以幫助確定。

    水熱法合成祖母綠的早期產品主要含 I 型水,不含 II 型水,後來通過改進工藝使新的產品既含 I 型水又含 I I 型水,但仍以 I 型水偏多,證明一般鹼含量較低。而天然祖母綠中的較高。不同產地的天然及不同廠家的合成祖母綠 I 型水、 II 型水分子的吸收峰相對強度差異也很明顯。近幾年的水熱法合成祖母綠產品的紅外光譜一般都可見 I 型水和 II 型水的吸收峰,而天然祖母綠既含 I 型水又含 II 型水,但 II 型水較多。

    合成鑽石的顏色和類型也可以控制。因為生長艙內充滿了空氣,空氣中含有氮,所以大多數合成鑽石都是含孤氮的Ib型鑽石。這種鑽石多為黃到褐色。如果在反應艙內放一些氮的吸收劑,如鋯或鋁,則可以獲得無色的不含氮的Ⅱa型鑽石。如果同時再加入一些硼,則可合成出含硼的藍色Ⅱb型的鑽石。
    合成的鑽石還可以通過輻照處理把它們變成彩色鑽石。
    合成鑽石在長波紫外下通常無熒光,短波下常有黃色、綠黃色、橙黃色的熒光。而天然鑽石在長波紫外下通常有較強的熒光,多為藍白色,短波下相對較弱或為惰性。合成鑽石在短波紫外線下有特徵的分帶現象,即在立方體與八面體生長方向熒光分布特徵,又稱為「馬爾他十字分帶」現象,如圖所示。天然鑽石則顯示年輪狀熒光分布。鑽石結構熒光鑒定儀(DIAMONDVIEW)就是有DTC專門推出用於檢測鑽石在紫外線下的熒光分布特徵的儀器。近無色的合成鑽石在短波下有明顯的磷光,天然鑽石無磷光。

    合成歐泊比天然歐泊更易透紫外線。此性質的檢測方法是:把照相紙放在盛有水的盤中,被檢測的寶石和厚度、類型都相近的天然材料一起放置在相紙上,曝光時間約為2—3秒。顯影後,在合成寶石的像周圍可見到一個白邊,但天然寶石的像卻沒有白邊。

    常見的玻璃仿製品及其鑒別
    A..仿透明寶石的玻璃品種
    玻璃常用作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海藍寶石、橄欖石等透明寶石的仿製品。它可以具有與所仿寶石十分相似的顏色,但其特徵的內含物與所仿寶石不同的折射率、光性、相對密度及光譜是鑒別它的關鍵。
    (1)表面及內部特徵:
    模製的玻璃表面模製痕、圓滑的刻面棱、收縮的凹坑。玻璃內部常可見氣泡、旋渦紋。天然透明寶石除天然玻璃外,很少能見到單氣相包體。天然寶石常顯示礦物晶體包體、氣液相包體等,這些在玻璃中見不到。某些天然透明寶石因有較大的雙折射率,在放大下可見刻面棱重影,而玻璃中見不到。
    (2)折射儀:
    通常與所仿寶石的折射率或光性不同,且為單折射。玻璃折射率一般為1.45-1.70,而在此范圍內常見的透明天然無機寶石都是雙折射的。
    (3)異常雙折射:
    玻璃在偏光鏡下顯全消光或扭動的無干涉圈的黑十字的異常消光;雙折射的天然透明寶石可顯示一軸晶或二軸晶干涉圖。

    閱讀全文

    與石頭的主要檢測設備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全套水泥設備價格多少錢啊 瀏覽:428
    機械類的小作坊怎麼接單子 瀏覽:581
    比亞迪秦2015儀表盤怎麼調 瀏覽:762
    機械合同印花稅是多少 瀏覽:721
    雙懸扭擺裝置測轉動慣量實驗 瀏覽:773
    在家做什麼運動器材減體重快 瀏覽:267
    中高速機床開粗用什麼刀 瀏覽:67
    榮成哪裡有五金市場 瀏覽:287
    宇通客車儀表紅色l燈是什麼 瀏覽:119
    冷庫閥門怎麼調結構 瀏覽:292
    下列哪個實驗應用到氣體吸收裝置 瀏覽:980
    癩蟆工具箱 瀏覽:247
    鑄造發硬怎麼加工 瀏覽:990
    酒店小冰櫃用什麼製冷 瀏覽:836
    化學實驗室煉鐵裝置 瀏覽:641
    某塔板冷模實驗裝置 瀏覽:246
    福田歐航儀表盤怎麼調尿素 瀏覽:88
    貓和老鼠怎麼進入機械鼠房間 瀏覽:383
    超聲波探頭有什麼有機玻璃 瀏覽:693
    天然氣閥門裝在哪裡 瀏覽: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