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負載均衡是怎麼做的~
1、服務直接返回:這種安裝方式負載均衡的LAN口不使用,WAN口與伺服器在同一個網路中,互聯網的客戶端訪問負載均衡的虛IP(VIP),虛IP對應負載均衡機的WAN口,負載均衡根據策略將流量分發到伺服器上,伺服器直接響應客戶端的請求。
2、橋接模式:橋接模式配置簡單,不改變現有網路。負載均衡的WAN口和LAN口分別連接上行設備和下行伺服器。LAN口不需要配置IP(WAN口與LAN口是橋連接),所有的伺服器與負載均衡均在同一邏輯網路中。
3、路由模式:路由模式的部署方式,伺服器的網關必須設置成負載均衡機的LAN口地址,且與WAN口分署不同的邏輯網路。因此所有返回的流量也都經過負載均衡。這種方式對網路的改動小,能均衡任何下行流量。
(1)負載設備如何使用擴展閱讀
負載均衡的演算法:
1、隨機演算法:Random隨機,按權重設置隨機概率。在一個截面上碰撞的概率高,但調用量越大分布越均勻,而且按概率使用權重後也比較均勻,有利於動態調整提供者權重。
2、哈希演算法:一致性哈希一致性Hash,相同參數的請求總是發到同一提供者。當某一台提供者掛時,原本發往該提供者的請求,基於虛擬節點,平攤到其它提供者,不會引起劇烈變動。
3、URL散列:通過管理客戶端請求URL信息的散列,將發送至相同URL的請求轉發至同一伺服器的演算法。
參考資料
網路-負載均衡
② 使用過負載均衡設備的高人交流經驗
F5負載均衡技術
F5 BIG-IP LTM(本地流量管理器)是一台對流量和內容進行管理分配的設備。它提供12種靈活的演算法將數據流有效地轉發到它所連接的伺服器
群。而面對用戶,只是一台虛擬伺服器。用戶此時只需訪問定義於BIG-IP LTM上的一台伺服器,即虛擬伺服器(Virtual Server)。但他們的
數據流卻被BIG-IP靈活地均衡到所有的物理伺服器。
BIG-IP LTM可以通過多種負載均衡演算法對流量進行分配,這些演算法包括:
輪詢(RoundRobin)
比率(Ratio)
優先權(Priority)
最少的連接方式(LeastConnection)
最快模式(Fastest)
觀察模式(Observed)
預測模式(Predictive)
動態性能分配(DynamicRatio-APM)
動態伺服器補充(DynamicServerAct)
服務質量(QoS)
服務類型(ToS)
規則模式
③ 電源是什麼的設備,負載是什麼設備,傳輸環節用於什麼
電源是提供電能的設備,而負載則是消耗電能做功的設備。
舉個例子,對於手電筒而言,電池就是電源,而白熾燈或者LED燈就是負載。
④ 實例講解如何實現負載均衡
它們是按SMP、NUMA、MPP、集群、分布處理從最緊密到最鬆散的排列。 SMP(多處理系統):這種系統是在一台計算機里有多個CPU,CPU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它們共享內存空間和I/O設備。其工作方法是由操作系統負責將任務分解成多個並發進程,然後讓其在不同的CPU上運行。 NUMA(非統一內存存取):這種系統可以讓多處理計算機的CPU比SMP更高效地共享本地內存,CPU可以更快速地存取單一的內存區域,不過如需要也可以用間接方式存取其他區域的內存,這種方法是讓某些CPU在給定范圍的物理內存中有更大的優先使用權。 MPP(巨型並行處理):這種系統的節點都有自己的CPU,並有自己的專有資源。此種結構相對獨立,但各個節點一般沒有完全存取I/O的能力。 集群:集群系統是由獨立的計算機組成,但有控制管理工具統一管理。 分布處理:它是比我們要構築的集群系統更鬆散的連接,一般是任務在不同的地方完成,沒有可以作為整體管理的單一實體。 以上的聚合方式有緊有疏,它們都有自己的適用范圍,這里就不多說了,有興趣可自己找些資料看,這里只是想讓大家了解它所處的位置。 實現負載均衡的方法 集群的目的是共享和高效地利用資源,提供大型運算,提供負載均衡分配請求壓力以及出現故障時能夠進行切換實現高可用性。 限於篇幅,本文只對負載均衡的實現做些介紹(針對TurboLinux Cluster Server)。通過對相關軟體的分析,實現集群負載的功能是通過流量管理實現的,具體有這樣幾種實現方法:直接路由(Direct forwarding)、網路地址轉換(NAT)、隧道技術(Tunneling)。 直接路由(Direct forwarding) 當參與集群的計算機和作為控制管理的計算機在同一個網段時可以用此法,控制管理的計算機接收到請求包時直接送到參與集群的節點。優點是返回給客戶的流量不經過控制主機,速度快開銷少。 網路地址轉換(NAT) 這種方法可能大家較熟悉,地址轉換器有能被外界訪問到的合法IP地址,它修改來自專有網路的流出包的地址,外界看起來包是來自地址轉換器本身,當外界包送到轉換器時,它能判斷出應該將包送到內部網的哪個節點。優點是節省IP地址,能對內部進行偽裝;缺點是效率低,因為返回給請求方的流量經過轉換器。 隧道技術(Tunneling) 這種方式是在集群的節點不在同一個網段時可用的轉發機制,是將IP包封裝在其他網路流量中的方法,為了安全的考慮,應該使用隧道技術中的VPN,也可使用租用專線。 集群所能提供的服務是基於TCP/IP的Web服務、Mail服務、News服務、DNS服務、Proxy伺服器等等,下面我們將就具體的產品TurboLinux Cluster Server 來實現一個進行負載均衡集群系統,用於提供Web和FTP的服務。四台伺服器的負載均衡實例 所提供的服務:Web、FTP。 系統的實現目的:做一個較完善負載均衡的系統,以便能用到其中的較多的功能。 採用設備狀況:使用四台伺服器,其中3台裝TurboLinux Cluster Server,1台安裝Windows 2000 Sever。系統安裝1.在兩台伺服器上安裝TurboLinux, apache和wu-ftpd也要安裝,因為集群要提供這種服務,安裝完後重啟,掛接光碟機在目錄/mnt/cdrom下,執 行./TLCS-install,然後按提示完全安裝。
⑤ 設備的負載率是指什麼意思
負載率指該抄變壓器實際承擔的負荷與其容
量之比,用於反應變壓器的承載能力,其運行曲線是否位於最佳的75~80%之間。
對於通信電源而言的負載就是通訊設備。比如說一台多媒體伺服器需要通信電源給它提供電能,該台多媒體伺服器就是該通信電源的負載。我們常見的通訊設備均為通信電源的負載,如光傳輸設備、交換設備、微波設備、核心網設備、通信基站等等。
(5)負載設備如何使用擴展閱讀
變壓負載率的計算
一般按測量的電壓算,沒有電壓測量數據按額定電壓計算。
A相視在功率:201x0.231=46.431(kVA)
B相視在功率:109x0.231=25.179.(kVA)
C相視在功率: 98x0.22=22.638(kVA)
三相總計:46.431+25.179+22.638≈94(kVA)
綜合算式:S=1.732UI=1.732X0.4X(201+109+98/3)=0.6928X136≈94kVA
負載率=94/315X100%≈30%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負載率
⑥ 用電設備如何計算負荷
如果是220V,電流10A 功率因數是0.8(可以去網上查功率因素是什麼意思) 50HZ是頻率,那麼回負荷是220X10X0.8=1760W=1.76KW;
如果電答壓變為380V
P=380X10X1.732X0.8=5280W=5.28KW
⑦ 如何選擇負載均衡設備
近年來,隨著雲計算與大數據的爆發式增長,眾多大型數據中心都在積極部署或是升級負載均衡設備,以保障數據中心更加通暢可靠的運行。然而,負載均衡作為一種集硬體設備和解決方案於一體的系統型產品,並不像伺服器或是PC那樣可通過配置參數來辨別,如何選購卻讓很多用戶沒有頭緒。
那麼,到底應該根據哪些因素來選擇最適合型號?在一大堆廠商負載均衡設備參數中,究竟選擇哪家的才適合產品?針對這諸多困擾的問題,不妨聽聽行業專家的建議。
據國內新興應用交付企業太一星晨產品總監於振波介紹,要想選擇一款合適的負載均衡產品,主要可通過三方面來考慮:一是產品的性能,二是其所開啟的功能,三是如何滿足現有和未來的需求。針對具體的選擇方法,於振波做出了更加詳細的分析建議。
一.鏈路負載均衡的選擇
在選擇負載均衡產品之前,首先要明確這個產品的主要應用范圍是鏈路負載還是伺服器負載。這兩種場景的網路應用模式差異很大,將直接影響選型的參數。
在鏈路負載中,負載均衡的選型更多地接近於普通的網路設備。一般情況下,網路顯示出流量大,但新建並不高。
從上圖可以看出,出口帶寬已經達到1.5G,並發連接12萬左右,設備每秒新建連接其實也就4000左右。
因此,在鏈路負載場景中,吞吐量是最重要的指標。實際選擇中,用戶可以根據網路出口帶寬、實際峰值流量來計算。
在鏈路部署中,負載均衡通過根據IP地址、協議類型做轉發,主要工作在四層模式,因此用戶可以根據四層吞吐量來選擇合適的產品型號。當然,如果設備上開啟了根據應用協議的類型選路的功能,則需要考慮設備的七層吞吐量。演算法如下:
帶寬(或峰值流量)× 150% + 未來帶寬擴容計劃 = 設備選型四層吞吐
例如:某集團出口帶寬2G,峰值流量1.2G,未來可能會擴展到4G,此時選擇鏈路負載的性能就應該是:
1.2 × 150% + 2 = 3.8Gbps
這就意味著,用戶可以選擇3.5-4G吞吐的產品。現在,某些廠商的負載產品支持「按需負載」模式,支持該模式的負載產品,可以在不更換硬體的情況下,通過軟體授權提升產品性能。這種模式下,用戶可以不考慮未來的擴容升級,只購買匹配當前流量的設備即可,避免了一次買過高性能設備的資金浪費,有效地保護了自己的投資。
需要注意的是,廠商標稱吞吐量的方式並不相同,有些標注的是HTTP有效吞吐,有些則標稱的是UDP吞吐。標稱UDP吞吐的值會更高一些,但無法真實反映產品實際處理能力。所以,如果要通過UDP吞吐來選擇產品,建議將所需要的值雙倍、甚至三倍來計算最終需要的設備吞吐值。
在鏈路負載中,新建通常並不高,因此,在這里僅僅作為參考即可。至於並發,以上圖為例,實際流量1.5G的出口,並發連接數才12萬個。這對現在動輒百萬級別的負載產品來說,意味著並發的問題基本不用考慮了。
二.伺服器負載均衡的選擇
如果說鏈路負載均衡主要了解吞吐就可以,但伺服器負載則需要考慮得更多,它首先需要的是考慮訪問的用戶數。
對於伺服器應用來說,其典型特點是,高新建、高並發、低流量。
例如,雖然不知道新建連接數,但用戶數是可以了解的。比如:某業務的用戶數有1000人,根據業務性質估算出大概同時會有500人在線,再估計一下每個用戶訪問業務發起的連接數為20個(可以通過抓包查看),那最終該系統的負載設備新建連接選型就應該是:
(1000/2*20)*1.5 + 未來擴容用戶數(1000/2*20)= 2.5W
也就是說,首先要選擇一個新建數不低於2.5W/S的負載設備。在這個基礎上,考慮下帶寬就可以了。
需要注意的是:伺服器負載要考慮負載設備上開啟的業務,例如純四層業務就只需要考慮四層新建,如果開啟七層業務就要考慮七層新建。如果開啟對應的HTTP的緩存、壓縮,那就要考慮負載設備上開啟相應功能帶來的性能損耗。還有SSL卸載,如果有相應的業務開啟,那麼SSL新建、SSL吞吐的參數也要一並考慮。
有人說,負載均衡產品選型是「亂花漸欲迷人眼」,但如果真正了解了負載均衡產品性能參數的含義,做一個合適的選型其實並不難。
⑧ 設備負荷怎麼做公式怎麼算
正常工作時間是1天20小時。高峰時間是1天24小時按每天平均21小時計算,一個月按26.5天算,每月設備要運轉26.5×21=556.5(小時),15000/556.5=27(件/小時)設備的負荷每小時是27。當採用需要系數法和二項式法計算負荷時,應統一換算到負載持續率ε為25%下的有功功率。
公式:225.0r r r r N P P P εε==kW (5-2-1)
進行負荷計算時,需將用電設備按其性質分為不同的用電設備組,然後確定設備功率。用電設備的額定功率r P 或額定容量r S 是指銘牌上的數據。對於不同負載持續率下的額定功率或額定容量,應換算為統一負載持續率下的有功功率,即設備功率N P 。
短時或周期工作制電動機(如起重機用電動機等)的設備功率是指將額定功率換算為統一負載持續率下的有功功率。
(8)負載設備如何使用擴展閱讀:
設備(部分常用設備)負荷公式:
1、龍門架提升機(一台)
需要系數Kx=0.7 CosΦ=0.75 則tgΦ=0.88
Pj=2Kx×Pe=2×0.7×12×=10.6(KW)
Qj=Pj×tgΦ=10.6×0.88=9.35(KV)
2、卷揚機(一台)
需要系數Kx=0.7 CosΦ=0.75 則tgΦ=0.88
Pj=Kx×Pe=0.7×7.5=5.25(KW)
Qj=Pj×tgΦ=5.25×0.88=4.62(KV)
3、照明
需要系數Kx=1 CosΦ=1 則tgΦ=0
Pj=Kx×Pe=1×10=10(KW) (白熾燈、碘鎢燈)
Pj=1.2Kx×Pe=1.2×1×3.5=4.2(KW) (鏑燈)
Qj=Pj×tgΦ=(10+4.2)×0=0(KV) (所有照明)
計算負荷是一個假想的持續負荷,其熱效應與同一時間內實際變動負荷所產生的最大熱效應相等。在配電設計中,通常採用30分鍾的最大平均作為按發熱條件選擇電器或導體的依據。
⑨ 華為雲負載均衡怎麼使用
華為企業雲負載均衡(Elastic Load Balancing)將訪問流量自動分發到多台彈性雲伺服器,擴展應用系統對外的服務能力,實現更高水平的應用程序容錯性能。http://www.hwclouds.com/proct/el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