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器材知識 > 導彈發射設備有哪些設備組成

導彈發射設備有哪些設備組成

發布時間:2021-11-09 18:41:45

A. 軍事航天系統主要有哪些設備組成,急需!!!!一定要全面准確啊!!!

航天技術是當今世界六大高技術領域之一。軍事航天技術的發展,把現代戰爭引向了外層空間,給國際安全環境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同時也改變了維護國家安全和軍事斗爭的方式。發展和加強軍事航天手段,是國防建設的重要內容,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一、高技術戰爭呼喚著軍事航天手段1.戰爭已進入高技術時代近年來,軍事技術的不斷發展,促進了新的作戰理論、革命性的高技術兵器和新一代高質量人才的涌現。從近期爆發的幾場局部戰爭,尤其是海灣戰爭來看,當今的戰爭已進入高技術時代,它具有以下幾個鮮明特點。第一,部隊一般強調分散部署,快速機動,形成局部火力優勢,力求在戰術上迅速攻擊,戰役上連續打擊,戰略上尋求速決,得手後馬上轉移,戰爭節奏加快。第二,以精確制導、隱身武器和高爆彈葯為中心的常規兵器,技術含量高,可以進行遠程進攻和准確打擊,對物質和人員的毀傷能力強。第三,高技術戰爭的戰場在寬正向、大縱深、多高度三維空間的基礎上,貫穿進電磁場而成為「四維空間」,戰爭已發展成集海、陸、空、天、電磁的一體戰;參戰軍兵種多,相互之間的協同空前重要。第四,高技術戰爭相當激烈,對人力、物力、財力的需求和消耗量明顯增大,比如僅42天的海灣戰爭,就消耗了近700億美元;而且戰爭對偵察、預警、通信、氣象、測繪等支持、保障能力也提出了全方位要求,使作戰保障更加復雜。第五,電子偵察與反偵察、干擾與反干擾、摧毀與反摧毀的斗爭空前激烈,它不僅已成為奪取制空和制海權的基本手段,貫穿戰爭始終,而且有獨立達成戰爭目的之勢,也使指揮控制更加困難。2.高技術戰爭的信息需求綜合分析上述特點可以看出,高技術戰爭空前依賴於各種信息。要想在這種戰爭中取得主動,就必須在平時詳細查明有關國家和地區的基本情況,戰時及時監視和掌握戰場內外的有關動向。具體說來有如下幾點:(1)要查明有關國家和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交通等戰略目標的分布,軍事設施的配置,兵力、兵器的部署等,從而為判斷軍事態勢和評估對方的綜合能力等提供戰略情報,做到有備無患;(2)要跟蹤、核查有關國家武器的發展應用和兵力部署變動等情況,提供有關國際條約和多邊、雙邊條約執行情況的情報;(3)要監視有關國家和地區的軍事行為,發現和查證戰爭征侯,提供針對本國的戰爭企圖、戰爭行動和突然襲擊等軍事戰略動向方面的情報,為戰略決策提供依據;(4)實施戰場偵察,監視敵方有關目標,查明己方武器的打擊效果,提供作戰指揮和戰略襲擊武器作戰所需情報;(5)將戰略、戰術信息實時或近實時地傳輸給有關決策者,以實施及時、准確的指揮和控制,適應高技術戰爭節奏快的特點;(6)揭露敵方的隱蔽和偽裝,並檢驗己方隱蔽、偽裝的逼真性;(7)對有關地區風、雲、雨、霧等天氣作出准確的實測、處理和預報,為部隊行動提供可靠的氣象保障;(8)對有關國家和地區的電磁信號進行截收、分析和處理,具有一定的信息戰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戰爭中應對自如,做到致人而不致於人。3.軍事航天為高技術戰爭提供了新手段偵察、監視、測繪、氣象、通信等衛星系統的研製成功,可以為高技術戰爭提供全面、准確、及時的戰略、戰術信息,使上述軍事信息需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滿足,且正向高水平發展。以美國的鎖眼照相偵察衛星為例,它每天數次飛越地球同一地區的上空,能日夜拍攝軍事設施、軍隊行動和其它目標的高清晰度照片,可從300公里高空提供戰場圖像,其解析度達到0.1米,可准確地辨別火炮、導彈、坦克、車輛、機嘗陣地、營房,甚至單個士兵,曾在海灣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各種偵察技術還在不斷提高,照片的解析度有望達到厘米級,屆時甚至可以看清人員的五官和裝備上的按鈕,使獲取的情報真正達到戰術級別。可以說,偵察監視、導航定位、觀測預警、通信、氣象、資源探測等軍事航天手段的廣泛應用,為提高戰爭提供了「耳目」和「神經」,使高技術戰爭的戰場日益透明。不僅如此,精確制導武器的出現,太空站的建立,衛星捕獲技術的試驗成功,等等,正為現代戰爭提供靈活、有力的「手」和「足」,使攻防兼備的高水平「天戰」成為現實。二、世界軍事航天技術的發展特點由於國家安全是各國面臨的首要問題,因此世界各國,尤其是幾個主要大國都非常重視航天技術在軍事上的應用。從世界軍事航天的開發和應用來看,有以下幾個明顯的特點。第一,各國普遍重視,資金投入大。目前,世界上已有60多個國家投資發展航天技術,其航天經費總額已經超過7000億美元;有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正在應用各種航天技術成果,並盡可能將這些成果首先應用於軍事領域。以1992年情況為例,美國航天經費為351.1億美元,其中國防部用於軍用航天的經費為213億美元,占總額的61%;俄羅斯在前蘇聯解體後面臨嚴重的經濟困難,但該年度仍投入航天經費70億美元,其中13億美元用於軍用航天計劃,佔18.6%;歐空局的14個成員國1992年航天總投資為58.7億美元,其中有約10億美元用於軍事航天計劃,占總額的17%。值得指出的是,亞太地區的美國、俄羅斯、日本和印度都是航天大戶。光是1997年世界各國送入軌道的146顆各種航天器中,屬於這4個國家的就有124顆,約佔90%,應當引起我們的注意。第二,技術上重視合作,使用上力求自主。各國航天技術的開發先後不同,資金投入有別,技術水平各異,因此在軍事航天手段的發展上,大多數國家採取租用、引進、合作開發與自行研製相結合的方針,並強調與其它國家進行技術合作。目前,美德印之間、美印之間、美俄之間、美法之間、英法德之間、法德意西之間、俄印之間等,都達成了一系列軍事航天技術合作協議,以發展對己有用的軍事航天技術。由於軍事航天涉及國家安全問題,因此在航天技術運用上,各國大都強調獨立自主。例如,德國為了擺脫對美國空間軍事偵察手段長達1/4世紀的依賴,「希望歐洲在全球性空間軍事偵察領域承擔更大的責任」,曾決定與法、意、西等國聯合研製光學和雷達偵察衛星,其實質就是為增強德國以及歐洲在戰略偵察領域的自主性。英國也將建成新一代自主的先進軍用通信衛星系統,以為本國部隊提供更加完善的戰略、技術通信服務。這方面的例子不勝枚舉。

由不同功能的若
統和分
。一般分為專用系統和保障系統兩類。前者用於直接執行特定任務;後者用於保障專用系統正常工作。 專用系統 隨
所執行的任務不同而異。例如,



機,

和天線,

和通信天線,
的雙頻
、高穩定度


的跟蹤識別裝置和武器等。 保障系統 一般包括:①結構分系統。用於支承和固定
上的儀器設備,使各分系統構成一個整體,並承受力學和
載荷。它一般由殼體、框架、
和支架等組成。②溫度控制分系統。用於保障儀器設備在
中處於允許的溫度范圍之內。常用的溫控材料和部件,有

、溫控



等。③電源分系統。用於為航天器上的儀器設備提供電能。它一般由
、控制器、功率

等組成。


電池、

等。④姿態控制分系統。用於保持或改變航天器的運行姿態以滿足任務需要,例如,使照
對准地面,使通信天線指向地球上某一區域等。 常用的姿態控制方式,有三軸控制、


控制等。⑤軌道控制分系統。用於保持或改變航天器的運行軌道,通常由軌道機動發動機提供動力,由
裝置控制或由地面測控站遙控。⑥
測控分系統。包括航天器上的
跟蹤、
和遙控三個部分。跟蹤部分主要由
機和
組成,用於發出信號以便地面測控站跟蹤航天器並測量其軌道。
部分主要由


組成,用於測量並向地面發送航天器的各種參數。遙控部分一般由

組成,用於接收地面測控站發來的
指令,傳送給有關分系統執行。⑦計算機分系統。用於貯存各種程序、進行
和協調管理航天器上各有關分系統工作。⑧返回分系統。用於保障
航天器安全、准確返回地面。它一般由

、著陸緩沖裝置、標位裝置和控制裝置等組成。
除上述分系統外,還設有維持航天員生活和工作的生命保障分系統,以及儀表顯示與手控、通信和應急救生等分系統。

B. RBS-15Mk1反艦導彈武器系統主要由哪些部分組成

RBS-15反艦導彈方案論證始於1977年,最初的合同是研製艦載型(即後來的RBS-15M型),但要求能夠被改進為機載型和岸防型。在研製中充分利用了Rb-04E空艦導彈的技術和經驗,使得研製進展很快,1982年就在「角宿一星」Ⅱ級快艇進行了海上發射,兩年後完成了研製任務並於1985年具備了作戰能力。1982年瑞典海軍采購了機載型RBS-15F導彈,1990年至1995年采購了岸防型RBS-15K導彈,上述三種最初研製的型號統稱為RBS-15Mk1。

RBS-15M艦載型導彈主要裝備瑞典和北歐國家海軍中小型艦艇,其作戰目標是針對當時蘇聯波羅的海艦隊大中型水面艦艇。RBS-15M導彈由l台TRI60-2-077型渦噴發動機與兩台固體助推器作為動力裝置,結構外形前段採用4片「十」字形配置的鴨式控制翼,鴨式翼與彈翼不在一條直線,相互錯位45°。在尾部有矩形的上、下垂直穩定尾翼,拋掉助推器時穩定尾翼和尾錐殼體一同拋掉。

RBS-15M導彈武器系統主要由導彈、導彈發射裝置和艦載火控系統組成。導彈的特點是從北歐氣候條件出發,可以在高寒與島嶼地區作戰使用。艦載火控系統主要為飛利浦公司9LV200型,可接收艦載探測、跟蹤雷達發現的目標信息,也可接收岸基雷達、其他艦艇和飛機探測目標的信息,並顯示在導彈控制台和艦長作戰指揮設備指示器上。火控系統具有作戰、模擬訓練和測試三種工作模式,作戰模式又分為射前准備和發射兩個階段,在發射前准備階段,可自動或人工輸入目標數據、導彈狀態、戰術參數和齊射數量等參數;發射階段的初始程序由人工完成,但選擇導彈和打開發射箱蓋是自動完成的,此時火控系統補償艦艇運動對發射的影響並發射導彈。

RBS-15Mk1型反艦導彈於1983年開始裝備瑞典海軍艦艇,至1995年共生產了682枚,現已裝備兩艘「斯德哥爾摩」級和4艘「哥德堡」級輕型護衛艦,12艘「角宿一星」Ⅱ快艇,以及一定數量的岸對艦導彈連。空射型RBS-15F型主要裝備瑞典的AJ-37和JAS-39飛機。除裝備本國外,芬蘭海軍的「赫爾辛基」級、「勞馬」級快艇和岸防部隊,以及克羅埃西亞海軍的「克拉利」級和「康查爾」級快艇也裝備了RBS-15Mk1型反艦導彈。

C. 無線電發射設備包括哪些

2019年1月1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發布了《無線電發射設備銷售備案實施辦法(暫行)》,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無線電管理機構實施暫行辦法,旨在加強無線電發射設備管理,規范無線電發射設備銷售備案的實施及監督,切實維護空中電波秩序。據工信部發布的政策解讀《無線電發射設備銷售備案實施辦法(暫行)》一共15條,涵蓋了職責分工、實施方式、備案信息和辦理時限四個方面的內容,明確了實施銷售備案的內容,提出了建立全國統一的無線電發射設備銷售備案信息平台,並規定了監督檢查要求。本《辦法》自2019年3月1日起施行。

實施方式
銷售備案的申請、變更、注銷等全部通過網上信息平台辦理,無線電管理機構通過信息平台發放備案主體編號和所對應的二維碼。同時,《辦法》制定了備案主體編號的編碼規則,銷售備案信息平台按照編碼規則自動生成備案主體編號和所對應的二維碼。

備案信息
包括經營主體信息和銷售設備信息。經營主體信息包括經營主體名稱、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聯系人及聯系方式、實體經營場所地址或網路銷售平台名稱和網址以及相關證件等。銷售設備信息應包括設備類型、生產廠商名稱、設備型號、型號核准代碼等。為了避免各地隨意增設備案信息內容,《辦法》還指明只有地方法規和規章有明確規定的,才能對《辦法》規定的備案信息以外的其他信息進行備案。
對於首次申請備案的,省級無線電管理機構在收到備案材料後,對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通過信息平台向其發放備案主體編號和所對應的二維碼。

辦理時限
銷售應當取得型號核準的無線電發射設備的,應當在開始銷售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通過信息平台向其注冊地的省級無線電管理機構辦理銷售備案手續。設備型號的數量增加,或變更聯系人及聯系方式、經營場所地址等經營主體信息的,應在10個工作日內完成相應手續。終止銷售某型號設備,或終止無線電發射設備銷售業務的,應當及時辦理相關手續。

需辦理備案的市場經營主體
凡銷售應當取得型號核準的無線電發射設備的,都應當辦理無線電發射設備銷售備案。按照《條例》第四十四條規定:「除微功率短距離無線電發射設備外,生產或者進口在國內銷售、使用的其他無線電發射設備,應當向國家無線電管理機構申請型號核准。」無線電發射設備型號核准目錄在工業和信息化部行政許可結果公開系統中公布。

處理辦法
對於應辦理而未辦理銷售備案的,省級無線電管理機構應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管理條例》第七十七條規定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對於提供虛假備案材料且拒不改正的,由省級無線電管理機構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逾期未改正的,通過信息平台向社會公布有關情況。

關於銷售信息平台
無線電發射設備銷售備案信息平台遵循高效、公開、便民的原則,兼顧了經營主體申報、無線電發射設備監管和社會公眾查詢等需求。市場經營主體在信息平台上進行申請、變更、新增、撤銷、注銷等快速填報,實現辦理銷售備案「一次不跑」。通過國家層面共享型號核准數據和公民身份、工商注冊登記信息,信息平台能自動核驗備案信息。無線電管理機構可以實時掌握各地無線電發射設備銷售情況,為事中事後監管提供重要依據。此外,社會公眾無需注冊登記就可以實時查詢附近已備案數據,為購買合規的無線電發射設備提供參考。

D. WS-1火箭炮發射車上的主要設備有哪些

車上的主要設備有:有線、無線數據傳輸通信系統,計算機彈道模擬系統,陣地氣象和主動段風速、風向探測系統,定位、定向系統等。通過這些設備,射擊指揮車可完成上下級之間的通信聯絡和作戰指揮,接收氣象通報並探測發射陣地的氣象參數以及風速、風向;確定各發射車的位置坐標並為之定向:計算射擊諸元並傳輸到各發射車上。

E. A導彈防禦系統需要哪些技術設施

「A」導彈防禦系統的技術設施主要有:「多瑙河-2」遠程探測雷達站(包括發送設備和接收設備),設施編號為#14;中央計算工作站,設施編號為#40號;3部精確制導雷達,設施編號分別為#1、#2和#3;B-1000攔截導彈發射陣地(包括和2個導彈發射場、2套CM-71П型導彈發射裝置和1個地面指揮所),設施編號為#6;技術陣地(用於B-1000攔截導彈的組裝、檢測和加註燃料),設施編號為#7;攔截導彈觀測雷達站;指令發送站;數據傳輸系統無線電中繼站下轄16個分站,按類型分為三種,分別是中央無線電中繼站(部署在#40設施)、終端無線電中繼站(部署於#1、2、3和14設施)和中間無線電中繼站;靶場測量數據記錄及處理設備。「A」導彈防禦系統試驗靶場還設有許多測量點號,設施編號依次為#16、17、18、19、20、21、22。此外,試驗靶場還裝配有時間統一勤務系統及其相關設備。

科研人員在「A」導彈防禦系統的研發過程中,還對彈道導彈的雷達特性進行了相關的試驗和研究:利用部署在2號設施的РЭ-2雷達對中程彈道導彈目標開展了雷達特性研究;使用РЭ-2M雷達對洲際彈道導彈目標進行了雷達特性研究。

F. 導彈的本體一般由什麼組成

反艦導彈等飛航式導彈經歷了從亞音速到超音速的發展過程,但究竟亞音速好還是超音速好,一直存在爭論。由於超音速與亞音速飛行在燃油經濟性、突防性等方面各自賦予了導彈不同的優勢,因此如何將兩者的優勢結合起來,就成為人們長期探索的問題。「亞超結合」是其中較為成功的技術途徑。

「亞超結合」,就是導彈在攻擊飛行的整個彈道中,既有亞音速飛行階段,也有超音速飛行階段。通常導彈發射後,首先採用亞音速飛行模式,以小型渦噴發動機為動力進行高亞音速飛行,這樣可以有效降低紅外特徵,節省燃料,而且巡航高度可以降到較低,從而使艦艇對導彈的探測變得更加困難,進而提高導彈生存性。

當導彈進入爬升搜索捕捉段,並使用彈載雷達鎖定目標後,位於彈體後段的渦噴發動機自行脫落,然後啟動火箭發動機,推動含有導引頭、戰斗部與火箭發動機的前半段進入最後的超音速掠海攻擊段,並在極短的時間內加速到高倍音速,完成對目標的末端突防,並增大碰撞動能。

為了實現亞超兩種飛行狀態,導彈的氣動布局設計必須要滿足較大速度差異的動力要求,這就使這類導彈的設計與通常的亞音速或超音速導彈有所不同,所謂的「鵝頭」就是兼顧兩種類型導彈設計而造成的結果。我們以俄羅斯「俱樂部」導彈為例來看看。

導彈總體構成3M-54E「俱樂部」導彈是世界上最早採用典型「亞超結合」設計的導彈,其研製源於上世紀80年代,最初被稱為「埃爾法」,俄羅斯稱為「口袋或口徑(Клаб、Калибр)」,西方國家稱之為「俱樂部」,編號SS-N-27。導彈長8.22米,彈徑0.533米,含助推器在內發射質量為1
920千克,戰斗部重200千克(一說140千克),最大射程220千米,採用ARGS-54主動雷達導引頭。

這個角度可更直觀地看到「鷹擊」18的「鵝頭」

這種設計路線從外觀看最突出的就是「鵝頭」,是為了將渦噴發動機與火箭發動機結合起來造成的。前面提到這類導彈第二級的有效載荷就是作為突防使用的第三級,也就是以火箭為動力的子導彈。但由於子導彈是第二級的有效載荷,質量和體積不可能設計過大,否則會影響到第二級的航程和機動性。

加之採用的固體火箭發動機遠比航空發動機結構緊湊,因此第三級的體積(直徑)要小於採用渦噴發動機的第二級。

同時,考慮到第二級為提高氣動效率採用了大展弦比的飛機式氣動布局設計,導彈正截面重心應該向下,因此第三級的徑向軸並沒有和第二級的重合,而是向正常飛行狀態下的下側偏移,與第二級下側重合對齊,使得第二級與第三級結合部位出現明顯的偏移。

在外形使用整流設計後,這就出現了類似「鵝頭」的凸起狀。可見,正是由於「亞超結合」的結構設計造成了此類導彈擁有了與眾不同的「鵝頭」特徵。

G. 俄羅斯S-300F艦空導彈武器系統的組成部分有哪些

S-300F,美國人叫它SA-N-6,也叫「里夫」-M,是一套海軍使用的艦載垂直中遠程防空導彈發射系統。

該系統是從1985年裝備的S-300PMU地空導彈系統發展而來的。作為「一架多彈」的範例,S-30OPMU系統可使用的導彈代號分別為5V55K、5V55B、SV55BUD、48H6E、48H6E2、9M96E和9M96E2。「里夫」-M中遠程艦空導彈系統可使用9M96E、48H6E和48H6E2等3種導彈。

48H6E和48H6E2這2種導彈具有對戰術彈道導彈的攔截能力,與「里夫」-M艦空導彈系統標准型配套使用。

9M96E導彈的發射質量、彈徑、戰斗部質量等較48H6E和48H6E2都大大減小,與「里夫」-M艦空導彈系統簡化型配套使用,以攔截掠海飛行的目標為主。

9M96E導彈擁有自身小型儲運發射箱,也可利用裝載48H6E和48H6E2兩種導彈的大型儲運發射箱。一個大型儲運發射箱內可裝4枚9M96E導彈,從而大大增強了系統的火力密度。48H6E彈長約7.6米,彈徑為0.508米,翼展1.134米,彈重1800公斤,戰斗部144公斤,最大射程150公里,射高約25~25000米,最大飛行速度約7930~8710千米/小時,單發殺傷概率為0.7,制導方式為無線電指令+末段TVM制導,導引方法為比例導引,發射方式為垂直發射,動力裝置是單級單推力高能固體推進劑發動機。

48H6E和48H6E2在重量、尺寸和性能上比較接近。比48H6E小很多的9M96E導彈最大射程達到40公里,重量約400公斤,可用來攔截飛機、戰術彈道導彈及飛行高度在5米至25公里范圍內的其他類型導彈目標,該導彈採用了慣性導航系統,並在中段靠地面雷達站進行無線電指令修正。9M96E導彈最大可用過載在距離為15公里時為60g,而在40公里距離時為30g。由於採用末段燃氣動力控制,提高了制導精度。

具有多點起爆能力的殺傷爆破式戰斗部使9M96E導彈戰斗部的重量大大減輕,僅為24公斤。盡管戰斗部重量減輕很多,但由於戰斗部是在導彈與目標最接近點時引爆,破片密度大,故其殺傷威力提高了2.5倍。與48H6E和48H6E2導彈最大的不同是,9M96E導彈不需要相控陣雷達,只需要一部三坐標雷達就能工作。

「里夫」-M導彈武器系統由制導雷達、中央控制艙、自動發射裝置、導彈及發射系統等部分組成。

「里夫」-M導彈武器系統所配置的制導雷達是一個單面旋轉相控陣雷達,西方稱之為「頂罩」雷達。該雷達由五部天線和高頻艙組成一個雷達天線座,該雷達主要依靠艦上的三坐標搜索雷達提供目標指示。制導雷達最上方大圓罩內裝有一個單面旋轉相控陣天線,是主雷達,天線直徑為3.5米;在其下方是3個並排安裝的柱形天線;在大天線罩和柱形天線之間有一個小的圓形天線罩,內裝有一個0.5米直徑的小型相控陣天線陣面。

該雷達的天線群和高頻艙室都在一個大天線座上,三者共重26.5噸,尺寸約為長6.2米寬5.6米高7.65米。其中主天線陣面(主雷達)用來跟蹤、照射目標並跟蹤導彈,接收導彈返回的目標坐標信息並發送導彈控制指令;小天線陣面(小雷達)用來在導彈發射初段時截獲發射後的導彈,將導彈的坐標信息送到主雷達,引導主雷達截獲導彈;3個柱形天線用於電子對抗作戰時旁瓣對消。

主雷達的發射機由三級速調管組成,只能工作在一個頻率點上,更換頻率必須更換速調管。制導雷達天線所在部位由於船體變形而會出現較大的隨機測量誤差。為此,在天線座上配有一個雙軸穩定的陀螺平台來校正此誤差,以對波束進行穩定控制。

中央控制艙包括雷達發射機的激勵器、接收機的中頻和視頻部分、火控計算機、導彈控制台、目標指示設備、數據交換設備、機內檢測設備以及A/D變換等22個機櫃。中央控制艙負責與外部信息交換、信息處理和顯示、系統的工作方式和功能控制以及導彈發射控制並完成系統的檢查及操作訓練等。

導彈控制台是中央控制艙的核心設備,它的任務是完成「里夫」-M系統所要攻擊目標的錄取、射擊諸元的計算、導彈射前參數裝定、導彈的發射控制以及導彈飛行制導指令形成。導彈控制台上有P型顯示器和A型顯示器。P型顯示器顯示威脅目標的方位、距離,A型顯示器顯示目標、導彈的信息以及遭遇點。火控計算機由兩台計算機組成,每台計算機有3個CPU構成多處理機,其中有1個CPU作為備份。每台計算機完成3個目標和6枚導彈的跟蹤照射處理。此外,還可以完成目標參數的模擬,機內檢測以及故障定位等。機內檢測設備完成系統的功能檢查和故障檢測、隔離以及目標模擬等。

「里夫」-M系統的自動發射裝置主要控制彈庫中的轉柱轉動、導彈發射准備、射前檢查、參數裝定,並將導彈射前的狀態信息反饋到中央控制艙。1台自動發射裝置可控制4個發射井。「里夫」-M系統導彈的貯存、運輸和發射都由貯運發射筒完成,導彈貯運發射筒頭部有較厚的易碎蓋,背面刻有預制溝槽,在3個大氣壓下即可破碎。底部有固定導彈機構、導彈彈射器、2個燃氣發生器,沿發射筒水平方向的兩側有活塞筒及推桿,下部有電纜及導軌。貯運發射筒在導彈發射後,經過一定修復如更換頂蓋等,可重復使用3~4次。在每個發射井內都設有大型轉柱,上面掛有帶貯運發射筒的導彈8枚,彈筒圍繞著轉柱分布,掛彈後轉柱直徑為3.8米,轉柱下面還有轉動機構。待發射導彈轉至發射井口後,這枚待發導彈被加電並裝定參數,其他導彈可進行射前檢測。彈庫是一個大通艙,由4個、6個或8個發射井組成,高約9米,四周有裝甲保護。

「里夫」系統有兩種工作方式:一種是接收艦上指控的目標指示工作方式,另一種是在某一位置制導雷達自主搜索、跟蹤目標工作方式。通常「里夫」-M系統工作在前一種方式下,艦上三坐標雷達給出目標信息,經艦上作戰情報指揮系統進行目標識別、威脅判斷,再分配到「里夫」系統,由中央控制艙內的目標指示設備接收,並送到導彈控制台;控制制導雷達天線調轉到目標指示方向,雷達截獲目標後轉入自動跟蹤狀態,計算機根據導彈控制台送來的目標參數計算目標射擊諸元。

與此同時,自動發射裝置進行導彈選取、加電,並對待發導彈進行射前參數裝定。導彈發射後離艦面25~30米高度,主發動機點火。當導彈穿過制導雷達的小雷達(截獲雷達)的截獲屏(320320)時,小雷達將導彈的坐標參數送到主雷達;當主雷達截獲導彈後,制導雷達對導彈、目標進行跟蹤,並對目標照射。艦上計算機根據目標、導彈的信息計算導彈偏離彈道數據,以此形成指令,並發送給空中的導彈,指令周期為0.1秒。制導雷達對目標的照射是脈沖式的,當導彈的導引頭搜索、捕獲到地面照射經目標反射回來的信號後,就由中段指令制導轉換到TVM末段制導。

與其他系統相比「里夫」-M系統具有如下特點:

射程遠、作戰空域大。「里夫」有效射程為90公里,低界為25米,可攔截各種攜帶近程空艦導彈的載機和如「冥河」類大中型反艦導彈,具有遠程區域防空作戰能力。

對付多目標的能力較強。由於採用了垂直發射技術、相控陣制導技術,「里夫」-M系統在900方位角范圍內能同時發射12枚導彈攔截6個目標,因此該系統具有一定的抗飽和攻擊能力。

抗干擾能力較強。這主要是因為該系統採用TVM制導體制以及相控陣制導雷達技術,抗干擾措施多。

可靠性好。導彈的貯存、運輸、發射都用同一個筒,使用維護方便,筒內導彈可10年不用檢測,導彈第10年時的發射飛行可靠度還大於0.75。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在對付中程和遠程目標時,「里夫」-M系統均可從容應對。

H. 導彈主要由哪五個部分組成

導彈彈體結構系統通常由推進系統、制導系統、彈頭、彈體結構系統等4部分組成。

1、導彈推進系統是為導彈飛行提供推力的整套裝置。又稱導彈動力裝置。它主要由發動機和推進劑供應系統兩大部分組成,其核心是發動機。

2、導彈制導系統:按一定導引規律將導彈導向目標 、 控制其質心運動和繞質心運動以及飛行時間程序、指令信號、供電、配電等的各種裝置的總稱。

3、導彈彈頭是導彈毀傷目標的專用裝置,亦稱導彈戰斗部。它由彈頭殼體、戰斗裝葯、引爆系統等組成。

4、導彈彈體結構系統 用於構成導彈外形、連接和安裝彈上各分系統且能承受各種載荷的整體結構。

(8)導彈發射設備有哪些設備組成擴展閱讀:

導彈的發展意義:

導彈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問世以來,受到各國普遍重視,得到很快發展。導彈的使用,使戰爭的突然性和破壞性增大,規模和范圍擴大,進程加快,從而改變了過去常規戰爭的時空觀念,給現代戰爭的戰略戰術帶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導彈技術是現代科學技術的高度集成,它的發展既依賴於科學與工業技術的進步,同時又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因而導彈技術水平成為衡量一個國家軍事實力的重要標志之一。

I. 洲際導彈有幾種發射方式

一般洲際導彈的發射根據陸基和海基兩大類有所不同,有地下井發射、機動發射、潛艇發射等多種發射方式。地下井發射方式是將洲際導彈貯藏在特殊的地下井中,平時地面上有各種偽裝,以保護導彈及其發射設備免受核襲擊和有害天氣影響。井下發射可以採取兩種形式,一是井口發射,即將地下儲存的導彈通過提升設備將其升至井口再行發射,如美國的「大力神」Ⅰ導彈就是採取這種方式。二是井下發射,即直接從井下的發射平台發射導彈,如美國的「大力神」Ⅱ和「民兵」導彈等都是採用這種方式。井下發射還可分為地下固定熱發射和冷發射兩類。熱發射就是導彈在井內垂直貯存,進行發射准備和點火發射,因井內要承受發動機排出的火焰和高溫燃氣的影響,故稱為熱發射。所謂冷發射,就是指導彈在井內垂直貯存,進行發射准備和由井內彈射裝置將導彈彈出井口後導彈發動機點火發射。機動發射是利用特製的公路導彈運輸車或鐵路導彈運輸車裝載導彈,將導彈運輸到需要的發射地點後,將導彈起豎、發射。這種方式機動靈活,隱藏性好,生存力強。潛艇發射是利用特製的潛艇,上裝多個導彈發射筒,可以在需要的時間、地點實施發射。潛艇發射也有熱發射和冷發射兩種方式。

J. 導彈武器系統的分類

導彈武器系統按發射點和機動性分為固定、地面機動、艦載、潛載、機載等導彈系統;接打擊的主要目標分為防空、反艦(潛)、反坦克、反雷達等導彈系統;按作戰任務分為戰術、戰略導彈系統。導彈武器系統的組成取決於導彈和導彈發射方式,例如採用液體火箭發動機的機動式導彈武器系統,需配備氧化劑和燃料加註車;發射裝置通常為自行式;採用遙控制導時,還需配備制導站。為檢查導彈命中和目標摧毀情況,除配備遙測設備外,還要用光學、雪達、衛星或其他手段進行分析判斷,了解戰果的系統有時可與其他武器系統共用。攻擊大型地面目標或活動目標群,特別是空中集群目標時,經常需要由若干個相同或不同導彈武器系統,以及協調各導彈武器系統的武器控制系統,共同組成一個具有特定摧毀能力的作戰系統,才能完成戰斗任務。有時也稱其為導彈武器系統。武器控制系統協調控制各導彈系統的發射,由瞄準(探測和跟蹤)系統和協調、控制各導彈系統的火力控制系統組成。瞄準系統探測目標並進行跟蹤;火力控制系統對各種目標的參數進行處理後,將目標分配給各導彈武器系統,使其根據提供的目標指示捕獲並跟蹤目標,進而由發射控制系統發射導彈。不同的導彈武器系統,工作程序各不相同。

閱讀全文

與導彈發射設備有哪些設備組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儀器可以探測金屬長度 瀏覽:779
和元機電閥門管材怎麼樣 瀏覽:719
如何做好設備巡檢 瀏覽:308
安排機械加工順序有哪些原則 瀏覽:585
17173網頁工具箱 瀏覽:404
暖氣閥門關小壓力 瀏覽:404
內到窗的五金件 瀏覽:635
真空加濃裝置起作用的時刻 瀏覽:215
廬江縣白湖勞改農場閥門廠 瀏覽:709
高層樓房燃氣閥門6 瀏覽:90
打羽毛球需要什麼器材 瀏覽:370
水管紅色閥門是什麼原因 瀏覽:380
樓上什麼儀器一直嗡嗡 瀏覽:975
天然氣閥門自動吸進去是沒氣了嗎 瀏覽:982
湖南海邊設備防腐塗料哪裡賣 瀏覽:328
燃氣單元總閥門安在住戶家裡不同意怎麼辦 瀏覽:975
污水管道上閥門的材質 瀏覽:203
鑄造用增碳劑怎麼使用 瀏覽:23
精餾實驗裝置實驗報告 瀏覽:191
電路維修需要什麼儀器 瀏覽: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