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液壓電機軸承內外圈固定旋轉,需要怎麼配合
若要液壓電機軸承內圈固定、外圈旋轉的話(這同一般的軸承運行狀況剛剛好相反),有下面幾點建議:
1、公差配合
一般電動機軸承都是內圈旋轉,配合相對於外圈來說要緊一些,外圈松一些。原因是外圈主要起支撐作用,沒有很大的轉動作用力。微觀上,外圈也會相對蠕動,但是不多。
上述情況剛剛好相反,也就是說兩個軸承圈的受力剛剛好相反。所以公差配合也要相反,這樣主動旋轉的圈配合會相對緊些。
2、游隙選擇
基本上游隙的選擇與溫度和公差配合相關。如果僅僅只把外圈公差的松緊作了對調的話,那麼變化前後的影響不是特別大。但是肯定也是會有一些的,在精密場合是不能忽略不計的。
一般情況可認為和一般的軸承,由於公差配合引起的變化是一樣的。
至於溫度,完全和哪一個圈旋轉是沒有任何關系的,主要是看外界的熱源,所以也沒有太多變化。
總之,游隙上面基本上可以按照過去的選擇。
3、潤滑注意事項
如果是密封軸承,請不要使用防塵蓋的,那樣的話是一定會漏油的,一定要選橡膠密封的。
如果是一般的開式軸承,請注意,再次潤滑時間間隔要調整為過去的一半。
❷ 如何調整車床主軸軸承間隙
軸承內部的軸向間隙可以藉助移動外圈的軸向位置來實現。
1 調整墊片法:
在軸承端蓋與軸承座端面之間填放一組軟材料(軟鋼片或彈性紙)墊片;調整時,先不放墊片裝上軸承端蓋,一面均勻地擰緊軸承端蓋上的螺釘,一面用手轉動軸,直到軸承滾動體與外圈接觸而軸內部沒有間隙為止;這時測量軸承端蓋與軸承座端面之間的間隙,再加上軸承在正常工作時所需要的軸向間隙;這就是所需填放墊片的總厚度,然後把准備好的墊片填放在軸承端蓋與軸承座端面之間,最後擰緊螺釘。
2 調整螺栓法:
把壓圈壓在軸承的外圈上,用調整螺栓加壓;在加壓調整之前,首先要測量調整螺栓的螺距,然後把調整螺栓慢慢旋緊,直到軸承內部沒有間隙為止,然後算出調整螺栓相應的旋轉角。例如螺距為1.5mm,軸承正常運轉所需要的間隙,那麼調整螺栓所需要旋轉角為3600×0.15/l.5=360;這時把調整螺栓反轉360,軸承就獲得0.5mm的軸向間隙,然後用止動墊片加以固定即可。
❸ 軸承和軸的旋轉是內圈還是外圈旋轉...
1. 軸承和軸的旋轉關系是相對的。如果將外圈固定,那麼內圈和軸就會一起旋轉。
2. 如果將內圈和軸固定,那麼外圈就會旋轉。通常情況下,軸承的工作外圈旋轉,而內圈固定。
3. 在工作狀態下,如果內圈旋轉,軸承的內圈配合需要比外圈緊;如果外圈旋轉,軸承的外圈配合需要比內圈緊。
4. 滾珠的運動由滑動和滾動兩部分組成。滑動是指滾珠圍繞軸心公轉,滾動是指滾珠自轉。
5. 無論是內圈還是外圈旋轉,滾珠公轉的方向是一致的,但自轉的方向是相反的。
6. 軸承的主要結構包括內外圈,它們分別與兩個構架配合。這兩個構架通常是有相對轉動的。
7. 在一般情況下,外圈及與之配合的構架固定,軸旋轉。但這並不是絕對的,軸承的設計可以有不同的轉動方式。
8. 對於滑動軸,雖然沒有內外圈,但在某些設計中,軸也可能不轉動,而是外部構架旋轉。
9. 軸承的工作方式取決於設計要求,不僅限於軸承本身。
❹ 滾動軸承在安裝時為什麼要留出軸向間隙應如何調整
滾動軸承的間隙分為徑向間隙和軸向間隙,其功用是保證滾動體的正常運轉和潤滑以及補償熱伸長,調整方式下面詳細介紹。
1、調整軸向間隙:
(1)軸向間隙和徑向間隙之間有正比例的關系,所以安裝是只要調整好軸向間隙就可獲得所需的徑向間隙,而切它們一般都是成對使用的(即裝在軸的兩端或一端),因此,只需要調整一隻軸承的軸向間隙即可。一般用墊片調整軸向間隙,有的也可用螺釘或止推環調整。
(2)對於間隙不可調整的滾動軸承,因其徑向間隙在製造時就已按標准確定好了,不能進行調整,此類軸承裝在軸徑上或軸承座孔內之後,實際的徑向間隙稱為裝配徑向間隙,裝配時要使裝配徑向間隙的大小恰好能在運轉中造成必要的工作徑向間隙,以保證軸承靈活轉動。
(4)軸承旋轉怎麼調節擴展閱讀:
1、滾動軸承介紹:
(1)滾動軸承(rollingbearing)是將運轉的軸與軸座之間的滑動摩擦變為滾動摩擦,從而減少摩擦損失的一種精密的機械元件。
(2)滾動軸承一般由內圈、外圈、滾動體和保持架四部分組成,內圈的作用是與軸相配合並與軸一起旋轉;外圈作用是與軸承座相配合,起支撐作用。
(3)滾動體是藉助於保持架均勻的將滾動體分布在內圈和外圈之間,其形狀大小和數量直接影響著滾動軸承的使用性能和壽命;保持架能使滾動體均勻分布,引導滾動體旋轉起潤滑作用。
2、間隙重要性:
(1)裝配時都要調整好軸向間隙(但有些間隙不可調的軸承不必留軸向間隙),以補償軸在溫度升高時的熱伸長,從而保證滾動體的正常運轉。
(2)若軸向間隙過小時,會造成軸承轉動困難、發熱,甚至使滾動體卡死或破損;若軸向間隙過大,則會導致運轉中產生異聲,甚至會造成嚴重振動或使保持架破壞。
❺ 軸承安裝過程中怎麼調節軸承的游隙
滾動軸承的裝配是鉗工裝配和修理工作中經常要做的一項操作,而滾動軸承游隙的調整和預緊是滾動軸承裝配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准確把握游隙調整和預緊的工藝概念,並且在裝配工作中正確地運用這種工藝方法,是軸承裝配工作質量的保證。
滾動軸承的游隙是指在一個套圈固定的情況下,另一個套圈沿徑向或軸向的最大活動量,故游隙又分為徑向游隙和軸向游隙兩種。
滾動軸承裝配時,其游隙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游隙太大,會造成同時承受載荷的滾動體的數量減少,使單個滾動體的載荷增大,從而降低軸承的旋轉精度,減少使用壽命;游隙太小,會使摩擦力增大,產生的熱量增加,加劇磨損,同樣能使軸承的使用壽命減少。因此,許多軸承在裝配時都要嚴格控制和調整游隙。
預緊就是軸承在裝配時,給軸承的內圈或外圈一個軸向力,以消除軸承游隙,並使滾動體與內、外圈接觸處產生初變形。預緊能提高軸承在工作狀態下的剛度和旋轉精度。對於承受載荷較大,旋轉精度要求較高的軸承,大都是在無游隙甚至有少量過盈的狀態下工作的,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在裝配時對軸承進行預緊。
游隙的調整和預緊通常都是採用使軸承的內圈對外圈作適當的軸向相對位移的方法來完成的。
從以上工藝學概念不難看出,通過對滾動軸承游隙的調整,可以提高軸承的承載能力和旋轉精度,提高軸承的使用壽命。但同時會使軸承摩擦加劇,發熱量增大,所以,調整游隙或預緊的同時必須保證良好的潤滑和散熱。如果調整不當或潤滑不良,就會反過來使軸承磨損加劇,壽命減少。因此,正確地進行滾動軸承游隙的調整和預緊,還要注意以下問題。
一、裝配技術要求是選擇裝配工藝方法的根本依據
對滾動軸承游隙的調整可以有效地提高軸承的旋轉精度,提高軸承的承載能力,延長軸承的使用壽命,同時還可以有效地減少振動和雜訊,但並非所有的滾動軸承在裝配時都需要進行游隙的調整。而預緊固然可以提高軸承剛性和旋狀精度,但是同時會使摩擦加劇,潤滑油膜被破壞並產生大量的熱,因此,被預緊的軸承必須進行強制潤滑和冷卻,這種工藝方法僅限於對軸承剛性和旋轉精度要求極高的情況下採用,是一種較為特殊的工藝方法,生產實際中也只是在機床主軸裝配中用到,其它傳動機構的軸承裝配幾乎見不到。
在滾動軸承裝配中是否進行游隙的調整和預緊,要根據技術文件提出的裝配技術要求決定。具體地說,在裝配技術要求中,一般對於高速、重載或旋轉精度要求較高的軸承會有調整軸承游隙或預緊的要求,反之,則會保持軸承游隙,裝配時僅作軸向固定即可。從軸承的種類上看,對於圓錐滾子軸承、角接觸軸承、推力軸承均需要對其游隙進行調整;對於一般低速、輕載的向心球軸承,多數情況下不需要對其游隙進行調整,而只作軸向固定。
二、要在熱平衡條件下達到游隙調整和預緊的要求
滾動軸承實際的理想工作間隙,是在軸承溫升穩定後所調整的間隙。因此,軸承游隙的調整應分兩個階段進行:首先在常溫下按照有關的操作規范和技術要求對軸承游隙進行調整,至間隙合適並用手轉動應感到旋轉靈活;然後,將調整機構適當回松(防止試車時由於溫度升高而使軸承突然抱死),進行空運轉試驗,從低速到高速空運轉時間不超過2小時,在最高速的空運轉時間不少於30分鍾,軸承應運轉靈活、雜訊小、工作溫度不超過50℃,最後將調整機構復位並鎖緊即可。
三、保持良好的潤滑
良好的潤滑不僅可以起到減小摩擦的作用,同時還對軸承和軸上零件具有冷卻作用。滾動軸承游隙進行調整以後,摩擦會有所加劇,產生的熱量會使整個傳動系統溫度有所升高。如果不能及時散熱,這些熱量就(下轉第44頁)(上接第39頁)會使傳動零件尺寸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到滾動軸承間隙的變化,產生更多的熱量,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對於經過游隙調整的滾動軸承,必須要保持良好的潤滑,以減少摩擦,更重要的是用不斷循環流動的潤滑油帶走大量的熱,控制溫度的升高,實現傳動系統的熱平衡。
還要特別注意:在進行空運轉試驗之前,一定要首先檢查潤滑系統各部位供油是否正常,特別是經過預緊的軸承部位,更需要特別留意其潤滑油供給充足,工作狀況良好。
總之,滾動軸承游隙的調整和預緊工藝,是提高軸承旋轉精度和承載能力、降低傳動系統振動和雜訊的有效手段,操作中除了應達到滾動軸承裝配的一般技術要求外,還要重點考慮軸承溫升和潤滑對調整工作的影響,並且在進行空運轉試驗之後還要進行細致的檢查和二次調整,耐心細致的工作態度也是裝配維修鉗工不可缺少的良好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