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淺談轉盤軸承的種類有哪些
轉盤軸承通常由內圈、外圈、滾動體、隔離塊等四大部件構成。由於核心部件採用回轉支承,因此可以同時承受軸向力、徑向力。 其形式很多,但結構組成基本大同小異。
由左及右分別是(上部分): 1.外圈(有齒或無齒)2.密封帶 3.滾動體(滾球或滾柱) 4.加油嘴
由左及右分別是(下部分): 1.塞子 2.錐銷 3.內圈(有齒或無齒) 4.隔離塊或保持架 5.安裝孔(絲孔或光孔)
01系列轉盤軸承
單排四點接觸球式轉盤軸承由內圈、外圈、鋼球、隔離塊四大部分組成,結構緊湊、重量輕、鋼球與圓弧滾道四點接觸,能同時承受軸向力、徑向力。回轉式輸送機、焊接操作機、中小型起重機和挖掘機等工程機械均可選用。
02系列轉盤軸承
雙排球式轉盤軸承有三個座圈,鋼球和隔離塊可直接排入上下滾道,根據受力狀況,安排了上下兩排直徑不同的鋼球。這種開式裝配非常方便,上下圓弧滾道的承載角都為90°,能承受很大的軸向力和傾翻力矩。當徑向力大於0.1倍的軸向力時,滾道須特殊設計。雙排異徑球式回轉支承的軸向、徑向尺寸都比較大,結構緊固。特別適用於要求中等以上直徑的塔式起重機,汽車起重機等裝卸機械上。
系列轉盤軸承
單排交叉滾柱式轉盤軸承,由兩個座圈組成,結構緊湊、重量輕、製造精度高,裝配間隙小,對安裝精度要求高,滾柱為1:1交叉排列,能同時承受軸向力、傾翻力矩和較大的徑向力,被廣泛地用於起重運輸,工程機械和軍工產品上。
系列轉盤軸承
三排滾柱式轉盤軸承有三個座圈,上下及徑向滾道各自分開,使得每一排滾柱的負載都能確切地加以確定。能夠同時承受各種載荷,是四種產品中承載能力最大的一種,軸、徑向尺寸都較大,結構牢固,特別適用於要求較大直徑的重型機械,如斗輪式挖掘機、輪式起重機,船用起重機、港口起重機,鋼水運轉台及大噸位汽車起重機等機械上。
輕型系列轉盤軸承
輕型轉盤軸承具有與普通回轉支承相同的結構形式,重量輕,轉動靈活。廣泛應用於食品機械、灌裝機械、環保機械等領域。
HS 系列轉盤軸承
單排四點接觸球式轉盤軸承由兩個座圈組成,結構緊湊、鋼球與圓弧滾道四點接觸。主要用於汽車起重機、塔式起重機、挖掘機、打樁機、工程作業車、雷達掃描設備等承受傾翻力矩、垂直軸向力、水平傾向力作用的機械上。
HJ 系列轉盤軸承
單排交叉滾柱式轉盤軸承,由兩個座圈組成,結構緊湊、製造精度高,裝配間隙小,對安裝精度要求高,滾柱為1:1交叉排列,能同時承受軸向力,傾翻力矩和較大的徑向力,被廣泛地用於其中運輸、工程機械和軍工產品上。
其它系列轉盤軸承
■ 單排四點接觸球式轉盤軸承 (QU、QW、QN 系列)
■ 四點接觸式轉盤軸承 (VL 系列)
■ 四點接觸式轉盤軸承 (VS 系列)
■ 四點接觸式轉盤軸承 (V 系列)
■ 單排交叉滾子式轉盤軸承 (XS 系列)
■ 單排交叉滾子式轉盤軸承 (X 系列)
㈡ 交叉滾子軸承與回轉軸承的區別
結構:
交叉滾子軸承是一種內圈分割、外圈旋轉的特殊型號軸承。 回轉支承軸承又叫轉盤軸承,有些人也稱其為:旋轉支承、迴旋支承。回轉驅動通常由蝸桿、回轉支承、殼體、馬達等部件構成。
安裝:
交叉滾子軸承因被分割的內環或外環,在裝入滾柱和間隔保持器後,與交叉滾柱軸環固定在一起,以防止互相分離,故安裝交叉滾柱軸環時操作簡單。
回轉支承軸承正確放置滾子和隔離塊。把經過選配的圓柱談子和圓形隔離塊沿該道放好,在放置相鄰的圓柱滾十時,其軸線相互垂直,兩滾子之間由一個隔離塊分開。
3.特點:
交叉滾子軸承由於滾柱為交叉排列,因此只用1套交叉滾柱軸環就可承受各個方向的負荷,與傳統型號相比,剛性提高3~4倍。
回轉支承軸承由於核心部件採用回轉支承,因此可以同時承受軸向力、徑向力、傾翻力矩。
4.應用范圍:
交叉滾子軸承主要用在:機床用精密旋轉分度台、立式和卧式鏜床、立式磨床、旋轉表面磨床、大型滾齒機、槍炮和雷達回轉台、大型無線電和光學望遠鏡、旋轉攝像機、轉向樞軸和連鑄機、高度受限的樞軸顯微鏡台、桿中心支軸、旋轉轉向架、焊接支架、回轉裝配夾具、工業機器人、精密旋轉工作台、醫療器械、計量器具、IC製造裝置。
回轉支承軸承主要應用在被廣泛應用於:汽車起重機、鐵路起重機、港口起重機、船用起重機、冶金起重機、集裝箱起重機、挖掘機、灌裝機、以及CT機駐波治療儀、航海儀、雷達天線座、導彈發射架、坦克、機器人以及旋轉餐廳等等方面。
㈢ 挖掘機履帶驅動原理
行走動來力傳輸路線:
柴油機——聯源軸節——液壓泵(機械能轉化為液壓能)——分配閥——中央回轉接頭——行走馬達(液壓能轉化為機械能)——減速箱——驅動輪——軌鏈履帶——實現行走。
(3)挖機驅動輪滾珠軸承怎麼安裝擴展閱讀:
1、回轉運動傳輸路線:柴油機——聯軸節——液壓泵(機械能轉化為液壓能)——分配閥——回轉馬達(液壓能轉化為機械能)——減速箱——回轉支承——實現回轉
2、動臂運動傳輸路線:柴油機——聯軸節——液壓泵(機械能轉化為液壓能)——分配閥——動臂油缸(液壓能轉化為機械能)——實現動臂運動
3、斗桿運動傳輸路線:柴油機——聯軸節——液壓泵(機械能轉化為液壓能)——分配閥——斗桿油缸(液壓能轉化為機械能)——實現斗桿運動
4、鏟斗運動傳輸路線:柴油機——聯軸節——液壓泵(機械能轉化為液壓能)——分配閥——鏟斗油缸(液壓能轉化為機械能)——實現鏟斗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