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回轉支承規格詳細介紹
在選擇回轉支承時,必須綜合考慮配套主機的轉矩、轉速、軸向載荷和配套主機的通孔直徑。各生產廠商提供了回轉支承規格和參數,以及不同型號的靜態承載能力曲線。選型流程包括:首先確定最大靜態載荷(軸向力、徑向力及轉矩),將其作為靜態額定載荷;其次,確定靜態安全系數,一般取安全系數為1.45;接著,根據廠家提供的計算公式,算出靜態載荷軸向力和轉矩來選擇回轉支承型號;最後,驗證螺栓承載力。
回轉支承主要由滾動體、內圈及外齒圈等組成,內圈和外齒圈由高強度螺栓分別與回轉套和殼體固定。安裝螺栓需符合GB 3098.1和GB 5782的標准,必須是不低於8.8級的高強度螺栓,並且採用具有雙面防松螺紋並經淬硬的平墊圈或螺母防松。安裝螺栓應保證一定的預緊力,為螺栓屈服極限的0.65~0.7倍。設備運行100小時後需檢查一次螺栓預緊力,此後每運行400小時需檢查一次。每工作100小時需添加一次二號極壓鋰基脂。
回轉支承是一種滾珠或滾柱式支承回轉裝置,其結構類似於放大了的滾動軸承,又稱為「大型或特大型滾動軸承」。近年來,回轉支承在挖掘機、起重機及其他工程機械上得到了廣泛應用。回轉支承的剛度由支撐它的底盤結構提供,而不是通過軸與軸承座裝配來保證。回轉支承通常承受軸向載荷、徑向載荷及傾覆力矩,因此,設計計算時主要進行承載能力計算,確定滾動體與滾道在接觸處的最大接觸應力。
常見的回轉支承裝置按滾動體形狀和排列方式可分為4種結構:單排4點接觸球式回轉支承、單排交叉滾柱式回轉支承、雙排異徑球式回轉支承和三排滾柱式回轉支承。單排4點接觸球式回轉支承適合中小型配套主機;單排交叉滾柱式回轉支承製造精度高,裝配間隙小,適用於中小型配套主機;雙排異徑球式回轉支承適用於中型配套主機;三排滾柱式回轉支承是承載能力最大的一種,適用於通孔直徑較大的大轉矩配套主機。
Ⅱ 旋轉物的轉矩怎麼計算(有圖)
旋轉物的轉矩的計算有以下三個公式:
1,M=N/ω(扭矩等於功率除以角速度)
2,M=Jα (扭矩等於轉動慣量乘以角加速度)
3,M=FL (扭矩等於力乘以力距)
電機的額定轉矩表示額定條件下電機軸端輸出轉矩。轉矩等於力與力臂或力偶臂的乘積,在國際單位制(SI)中,轉矩的計量單位為牛頓・米(N・m)。
工程技術中也曾用過公斤力・米等作為轉矩的計量單位。電機軸端輸出轉矩等於轉子輸出的機械功率除以轉子的機械角速度。直流電動機堵轉轉矩計算公式TK=9.55KeIK 。
三相非同步電動機的轉矩公式:
SR2
M=CU12 公式
R22+(S X20)2
C:為常數同電機本身的特性有關; U1 :輸入電壓 ;
R2 :轉子電阻; X20 :轉子漏感抗; S:轉差率
可以知道M∝U12 轉矩與電源電壓的平方成正比,設正常輸入電壓時負載轉矩為M2 ,電壓下降使電磁轉矩M下降很多;由於M2不變,所以M小於M2平衡關系受到破壞,導致電動機轉速的下降,轉差率S上升。
也就是定子電流I1隨之增加(由變壓器關系可以知道);同時I2增加也是電動機軸上送出的轉矩M又回升,直到與M2相等為止。這時電動機轉速又趨於新的穩定值。
Ⅲ 軸、軸承與公差配合,你都弄清出了嗎
軸、軸承與公差配合,我都已經弄清楚了。以下是關於軸、軸承與公差配合的詳細解釋:
一、軸軸是機械中重要的零件,用於支撐旋轉部件並傳遞扭矩。軸的種類和功能多樣,包括但不限於:
曲軸:用於往復式機械中的專用零件,如內燃機的曲軸,能夠將活塞的往復運動轉化為旋轉運動。
公差配合是指零件在製造過程中,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其實際尺寸與理想尺寸之間會存在一定的偏差。為了保證零件之間的配合精度,需要規定零件的尺寸公差和配合方式。
公差配合的基本原則包括:
基孔制:以孔的公差帶為基準,確定軸的公差帶。這種制度在機械製造中廣泛應用,因為孔的加工相對較難,且孔的尺寸往往決定了整個零件的尺寸鏈。
基軸制:以軸的公差帶為基準,確定孔的公差帶。這種制度在某些特殊場合下使用,如當軸為標准件或已確定尺寸時。
配合類型:根據零件之間的配合要求,公差配合可以分為間隙配合、過盈配合和過渡配合三種類型。間隙配合是指孔的公差帶在軸的公差帶之上,零件之間有間隙;過盈配合是指孔的公差帶在軸的公差帶之下,零件之間有干涉;過渡配合則是指孔的公差帶與軸的公差帶部分重疊,零件之間既可能有間隙也可能有干涉。
在軸、軸承與公差配合的應用中,需要根據具體的工作條件和要求,選擇合適的軸承類型、軸的材料和公差配合方式,以確保機械繫統的正常運轉和長期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