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砂輪機怎麼樣改進才能減小其雜訊以及振動
聲音不正常
產生原因:1、軸承磨損嚴重;2、砂輪安裝不正確;3、確相運行;4、繞組故障
排除方法:1、更換軸承;2、正確安裝砂輪;3、查修電源;4、查修繞組
振動
第一步:檢查砂輪機安裝是否穩固, 各螺絲有無松動現象,如果有問題,必須擰緊
第二步:檢查主軸是否彎曲,一般徑向跳動 不大於0.04mm,如大於0.05mm,則要更換主軸
第三步:檢查砂輪內夾板端面跳動是否正常,卸下砂輪,在主軸上只剩下砂輪機內 夾板,檢查夾板端面跳動,不超0.08mm,如大於0.09mm,則應更換砂輪內夾盤
第四步:檢查砂輪的徑向跳動和端面跳動
第五步:修整砂輪片。
❷ 平面磨床動壓軸承故障怎麼進行維修
一、分析故障產生的原因
經過對設備中出現故障的原因分析,發現平面磨床中砂輪軸的軸頸部分表面有縱向裂紋,前、後軸承外觀則沒有明顯缺陷,磨損量也不大,對磨頭進行拆檢,未發現砂輪軸有彎曲,僅在軸頸部分有淺表縱向裂紋。前、後軸承的外錐凸緣與軸承座孔接觸良好,軸承內孔無明顯損傷。由此認為磨頭無法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前、後軸承的幾何精度發生變化,三油楔形狀及大小不一致所造成的。故決定修理採用的方案為:修復前、後軸承和鍍硬鉻(0.02mm)修復砂輪軸。
二、採用刮與研相結合的方法修理軸承
採用刮與研相結合的方法修理軸承,既先對前、後軸承進行刮削顯點,再以研磨擴大接觸面積並降低表面粗糙度值,刮削時採用輕刮法,絕不能刮成魚鱗狀。
1、將前、後軸承安裝到工作位置,按軸承孔配磨一長400mm的圓柱芯軸(直徑為55mm),其配磨程度以轉動自如為准。在芯軸上薄薄塗一層紅丹油,將芯軸穿入軸承,適當調整前、後軸承的松緊程度,轉動芯軸,抽出芯軸輕刮劃點。此項工作須反復進行以達到在前、後軸承內表面的3條矩形帶接觸中顯點均勻密集為止。然後磨製一根直徑比該芯軸小0.02mm長400mm的鑄鐵研磨棒,塗以W5氧化鉻研磨膏對前、後軸承同時進行研磨,隨時收緊前、後軸承並注意清除軸承端部多餘的研磨劑。經過研磨,使軸承的接觸面為完整的3條矩形接觸帶,最後拆下軸承座仔細清洗,使之不能有任何雜質。
2、將前、後軸承安裝到位,按軸承孔配磨一長為350mm的圓柱芯軸,與軸承內孔的配合程度以剛度能穿入為宜。調整前、後軸承至芯軸轉動困難時為止。在調整過程中,前、後軸承要交替進行,切不可先調緊其中的一個再調整另一個,按此芯軸直徑小0.01mm尺寸精磨砂輪軸軸頸,拋光後即可組裝。
3、加註潤滑油依次進行裝砂輪前和裝砂輪後的空運轉試驗,最後進行磨削試驗。經過研磨,使前後軸承有3條與其外錐凸緣相對應寬為15mm的通長矩形接觸面。為了進一步降低軸承內孔的粗糙度值,我們試用牙膏對其進行了拋光處理。檢查研磨棒的最終集合精度未發現明顯變化,即以此直徑減去0.01mm作為砂輪軸軸頸的尺寸。
三、採用以研代刮的方法修理軸承
1、採用車削有三頭120mm導程正反螺旋槽的鑄鐵研磨棒進行整體研磨以保證前、後軸承的同軸度。研磨棒的直徑是在與前、後軸承配合較緊的基礎上減小0.02mm.。所用研磨劑為M28氧化鋁加煤油調合而成。為了使前、後軸承有盡可能的調整餘量,在裝配時用手將前、後軸承輕輕推人軸承座、帶上調整螺母,然後將調整螺桿稍用力旋緊即可。
2、研磨時磨頭置於垂直狀態。為便於研磨棒在研磨過程中做適當的軸向移動並減輕勞動強度,在研磨棒正下方放一液壓千斤頂,通過鋼珠支承研磨棒。為在研磨過程中使手持力對中,在研磨棒的上端加裝手輪裝置。
四、在研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使研磨棒的旋轉方向與砂輪軸的工作旋轉方向一致。這樣有利於工作時自吸油流迅速通過徑向間隙形成油楔,從而能改善運轉性能。
1、研磨過程中要不斷地調緊前、後軸承(保持一定的手感)以提高研磨效率和保證軸承的幾何精度。
2、隨時清除軸承端部多餘的研磨劑以避免前、後軸承出現喇叭口。
3、研磨一定時間後抽出研磨棒,清除研磨棒和前、後軸承中的研磨劑,檢查研磨效果和研磨棒的研損情況,如研磨棒出現研損,則需對其進行修整以保證前、後軸承孔徑的一致性。
4、在做最後研磨時,研磨劑盡量少並適當收緊前、後軸承以保證前、後軸承的最終幾何精度。
❸ 主軸軸承怎麼能修復
平面磨床磨頭主軸的前軸承是一個鋼套鑲銅的、帶外錐面、內圓孔的整體軸承,外錐面與軸承座孔配合,要調整軸承間隙時,須先松開吊緊螺釘,按逆時針方向旋轉螺母,可收緊軸承,按順時針方向旋轉螺母,可松開軸承。軸承外層上開有多條槽,便於散熱,此外,還有一條大的燕尾槽,其上裝有吊緊螺釘,軸承間隙調整好後,應將其擰緊。油環將來自油杯中的潤滑油帶入主軸前部與軸承配合處的螺旋槽,提供前軸承的潤滑。此結構優點是軸承承載力大,缺點是製造加工困難,由於軸承的潤滑條件較差,故當主軸與軸承間隙過小時,容易產生軸承發熱以致「抱軸」現象。主軸的後軸承用滾動軸承支承,用潤滑脂潤滑。磨頭修理拆卸可按以下順序進行:拆卸砂輪防護罩及砂輪→拆前軸承調整螺母→拆去平衡塊的緊定螺釘→拆後蓋及風葉→拉出主軸→松開軸承吊緊螺釘→拉出前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