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小學體育器材配備標准
根據查詢網路文庫得知,中小學體育器材以下是一些常見的中小學體育器材配備標准及其詳細介紹:
1.球類器材:包括足球、籃球、排球等常見球類器材,根據學生數量和課程設置配備足夠的數量。這些球類器材可以用於體育課程中的球類運動教學,幫助學生掌握球類運動的基本技巧和規則,增強身體素質和團隊合作精神。
2.田徑器材:包括跑道、跳高、跳遠以及投擲器材等,根據學校規模和課程設置配備足夠的數量。這些田徑器材可以用於體育課程中的田徑運動教學,幫助學生掌握田徑運動的基本技巧和規則,增強身體素質和競技能力。
3.體操器材:包括單杠、雙杠、高低杠等體操器械,根據學校規模和課程設置配備足夠的數量。這些體操器材可以用於體育課程中的體操運動教學,幫助學生掌握體操運動的基本技巧和規則,增強身體素質和平衡能力。
4.游泳器材:包括泳池、救生圈、泳衣等,根據學校規模和課程設置配備足夠的數量。這些游泳器材可以用於體育課程中的游泳運動教學,幫助學生掌握游泳運動的基本技巧和規則,增強身體素質和水中自救能力。
5.冰雪器材:包括冰鞋、冰刀、滑雪板等,根據學校規模和課程設置配備足夠的數量。這些冰雪器材可以用於體育課程中的冰雪運動教學,幫助學生掌握冰雪運動的基本技巧和規則,增強身體素質和抗寒能力。
6.其他器材:包括跳繩、毽子、沙包等,根據學校規模和課程設置配備足夠的數量。這些其他器材可以用於體育課程中的其他運動教學,幫助學生掌握各種小眾運動的基本技巧和規則,增強身體素質和興趣愛好。
『貳』 教育部對中小學體育器材設施配備有哪些要求
必配類器材設施是根據體育教學和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的基本要求確定的,各學校必須按照要求配齊。必配類分為一類必配和二類必配。一類必配是指各學校均須配備的最基本的器材設施;二類必配是指原則上學校也應配置齊全,但確因客觀條件所限,難以配齊的,學校可有一定的自主性,根據本校的條件因地制宜的選擇,其中足球、籃球、排球三項相關器材設施中不得少於兩項。
選配類是指學校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配備的器材設施。選配類也分一類選配和二類選配。一類選配是根據學校進行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和課余體育訓練的需要確定的,學校應根據實際情況配置。二類選配則主要根據學校體育改革中不斷拓展的教學、課外活動的內容與形式以及各學校的傳統、特色確定的,學校應努力創造條件進行配置。對選配類器材設施,各地、各校應結合學校實際情況認真研究,有計劃地選擇配備。對常用易耗器材,各校要及時補充,保持常量。
『叄』 學校因該為體育老師配什麼教學器材
教師用品:哨子,秒錶,這兩樣是標志性物件.其他的則如太陽帽,教師用乒乓板,條件好的還有運動服裝,配個電腦,換衣間,專用浴室.其他物件屬於學生器材類,應該每個市縣教育局都有規定配置,不用體育教師操心.
『肆』 小區的健身器材是由國家體育部門免費配嗎
確實,小區的健身器材很多時候是由體育彩票公益金資助配置的。這些健身器材上通常會有標識,顯示資金來源為體育彩票,以確保資金使用透明。這種配置方式有助於推廣全民健身,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識。
不過,也有些小區自行購置了健身器材。這取決於社區的經濟條件和居民的健身需求。自行購買的健身器材往往需要居民或社區自行承擔費用,但這也為社區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可以根據居民的具體需求選擇合適的器材。
國家體育部門提供的健身器材通常經過嚴格篩選和質量檢測,確保它們既安全又實用。這些器材通常包括跑步機、自行車、力量訓練設備等,旨在滿足不同年齡段和健身水平的居民需求。此外,國家體育部門還經常組織各種健身活動,鼓勵居民積極參與。
值得一提的是,社區自行購置的健身器材雖然不需要支付體育彩票公益金,但也需要考慮長期維護和保養的成本。這包括定期檢查設備的安全性,清潔設備,以及更換磨損的部件等。因此,社區管理者需要合理規劃,確保健身設施能夠持續為居民提供服務。
總的來說,無論是體育彩票公益金資助的還是社區自行購置的健身器材,都為居民提供了便利的健身條件。社區管理者和居民應共同努力,確保這些器材能夠得到妥善維護,讓它們發揮最大的效益。
『伍』 國家學校體育衛生條件試行基本標準的二、中小學校體育場地、器材配備基本標准
(一) 體育場地
1.小學 運動場地類別 小學 ≤18班 24班 30班以上 田徑場(塊) 200米(環形)1塊 300米(環形)1塊 300米~400米(環形)1塊 籃球場(塊) 2 2 3 排球場(塊) 1 2 2 器械體操+游戲區 200平方米 300平方米 300平方米 2.九年制學校 運動場地類別 九年制學校 ≤18班 27班 36班以上 田徑場(塊) 200米(環形)1塊 300米(環形)1塊 300米~400米(環形)1塊 籃球場(塊) 2 3 3 排球場(塊) 1 2 3 器械體操+游戲區 200平方米 300平方米 350平方米 3.初級中學 運動場地類別 初級中學 ≤18班 24班 30班以上 田徑場(塊) 300米(環形)1塊 300米(環形)1塊 300米~400米(環形)1塊 籃球場(塊) 2 2 3 排球場(塊) 1 2 2 器械體操區 100平方米 150平方米 200平方米 4.完全中學 運動場地類別 完全中學 ≤18班 24班 30班 36班以上 田徑場(塊) 300米(環形)1塊 300米(環形)1塊 300米(環形)1塊 400米(環形)1塊 籃球場(塊) 2 2 3 3 排球場(塊) 1 2 2 3 器械體操區 100平方米 150平方米 200平方米 200平方米 5.高級中學(含中等職業學校) 運動場地類別 高級中學(含中等職業學校) ≤18班 24班 30班 36班以上 田徑場(塊) 300米(環形)1塊 300米(環形)1塊 300米(環形)1塊 400米(環形)1塊 籃球場(塊) 2 2 3 3 排球場(塊) 1 2 2 3 器械體操區 100平方米 150平方米 200平方米 200平方米 註:1.300米以上的環形田徑場應包括100米的直跑道,200米的環形田徑場應至少包括60米直跑道。
2.田徑場內應設置1~2個沙坑(長5~6米、寬2.75~4米,助跑道長25~45米)。
3.器械體操區學校可根據實際條件進行集中或分散配備。
4.因受地理環境限制達不到標準的山區學校,可因地制宜建設相應的體育活動場地。
(二)體育器材
1.小學體育器材
(1) 12個班(含12個班)以下 序號 器材名稱 單位 配備數量 備 注 1 接力棒 支 6-8 2 小欄架或鑽圈架 付 8-10 3 發令槍 支 1 4 標志桿(筒) 根 4 5 秒 表 塊 2 6 跳高架 付 1 7 跳高橫竿 根 2 ★ 8 山羊或跳箱 台 1 9 助跳板 塊 1 10 小沙包 只 20 ★ 11 壘 球 只 20 ★ 12 實心球 只 20 ★ 13 投擲靶 只 1 14 皮 尺 卷 1 15 小體操墊 塊 20 ★ 16 低單杠 付 1 17 爬竿或爬繩 付 1 18 毽子 只 40 ★ 19 短跳繩 根 40 ★ 20 長跳繩 根 8 ★ 21 小籃球 只 20 ★ 22 小籃球架 付 1 23 小足球或軟式排球 只 20 ★ 24 小足球門或排球架 付 1 25 乒乓球台 張 1 26 乒乓球拍或板羽球或羽毛球拍 付 20 ★ 27 乒乓球或羽毛球網架 付 2 28 乒乓球或板羽球或羽毛球 只 20 ★ 29 錄音機 台 1 30 肺活量測試儀 台 1 (2)13個班(含13個班)以上 序號 器材名稱 單位 配備數量 備 注 1 接力棒 支 8 2 小欄架(或鑽圈架) 付 10 3 發令槍 支 1 4 標志桿(筒) 根 8 5 秒 表 塊 3 6 跳高架 付 1 7 跳高橫竿 根 2 ★ 8 山 羊 台 1 9 跳 箱 付 1 10 助跳板 塊 2 11 小沙包 只 20 ★ 12 壘 球 只 20 ★ 13 實心球 只 20 ★ 14 投擲靶 只 2 15 皮 尺 卷 1 16 大體操墊 塊 6 17 小體操墊 塊 20 ★ 18 低單杠 付 2 19 高單杠 付 1 20 肋 木 間 1 21 平 梯 架 1 22 爬竿或爬繩 付 1 23 毽子 只 40 ★ 24 短跳繩 根 40 ★ 25 長跳繩 根 8 ★ 26 小籃球 只 20 ★ 27 小籃球架 付 2 28 小足球 只 20 ★ 29 小足球門 付 1 30 軟式排球 只 20 ★ 31 排球架 付 2 32 乒乓球台 張 2 33 乒乓球拍或板羽球或羽毛球拍 付 20 ★ 34 乒乓球或羽毛球網架 付 2 35 乒乓球或板羽球或羽毛球 只 20 ★ 36 錄音機 台 1 37 肺活量測試儀 台 2 註:標注「★」的器材為低值易耗器材設備,應及時補充。
2.中學體育器材(含九年制學校、初級中學、完全中學、中等職業學校、高級中學)
(1)12個班(含12個班)以下 序號 器材名稱 單位 配備數量 備 注 1 接力棒 支 8 2 跨欄架 付 10 3 發令槍 支 1 4 標志桿(筒) 根 8 5 秒 表 塊 2 6 跳高架 付 1 7 跳高橫竿 根 2 ★ 8 山羊或跳箱 台 1 9 助跳板 塊 1 10 壘 球 個 24 ★ 11 實心球 個 24 ★ 12 鉛 球 個 8 13 皮 尺 卷 1 14 小體操墊 塊 24 ★ 15 低單杠 付 1 16 高單杠 付 2 17 高雙杠 付 1 18 劍(刀) 柄 24 ★ 20 棍 根 24 ★ 21 短跳繩 根 48 ★ 22 長跳繩 根 12 ★ 23 拔河繩 根 1 24 籃球 只 24 ★ 25 籃球架 付 2 26 足球或軟式排球 只 24 ★ 27 足球門或排球架 付 1 28 排球架 付 2 29 乒乓球台 張 1 30 乒乓球拍或羽毛球拍 付 24 ★ 31 乒乓球或羽毛球 只 24 ★ 32 乒乓球或羽毛球網架 付 1 33 錄音機 台 1 34 肺活量測試儀 台 2 (2)13個班(含13個班)以上 序號 器材名稱 單位 配備數量 備 注 1 接力棒 支 12 2 跨欄架 付 10 3 發令槍 支 1 4 標志桿(筒) 根 8 5 秒 表 塊 3 6 跳高架 付 1 7 跳高橫竿 根 2 ★ 8 山 羊 台 1 9 跳 箱 付 1 10 助跳板 塊 2 11 壘 球 個 24 ★ 12 實心球 個 24 ★ 13 鉛 球 個 12 14 皮 尺 卷 1 15 大體操墊 塊 8 16 小體操墊 塊 24 ★ 17 低單杠 付 2 18 高單杠 付 2 19 低雙杠 付 2 20 高雙杠 付 2 21 肋 木 間 2 22 平 梯 架 1 23 劍(刀) 柄 24 ★ 24 棍 根 24 ★ 25 短跳繩 根 48 ★ 26 長跳繩 根 12 ★ 27 拔河繩 根 1 28 籃球 只 24 ★ 29 籃球架 付 3 30 足 球 只 24 ★ 31 足球門 付 1 32 軟式排球 只 24 ★ 33 排球架 付 3 34 乒乓球台 張 2 35 乒乓球拍或羽毛球拍 付 24 ★ 36 乒乓球或羽毛球 只 24 ★ 37 乒乓球或羽毛球網架 付 1 38 錄音機 台 1 39 肺活量測試儀 台 2 註:標注「★」的器材為低值易耗器材設備,應及時補充。
各中小學校都應根據學校班級的規模設置體育器材室一間。
『陸』 教育部對中小學體育器材設施配備提出了哪些要求
3、要求:
3.1 小學體育教學器材設施配備要求應按表1。
3.2 小學體育器材設施的配備分為「基本」和「選配」兩種配備要求。
「基本」欄目規定了小學完成教育部發布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2011年版)所規定的體育教學任務應具備的常規通用儀器設備和專用體育器材設施。所有開設小學體育課程的學校均應達到該欄目的配備要求。
「選配」欄目是學校在達到「基本」配備要求的基礎上,根據選用的教材、學校的校本課程、任課教師專業特長、學校課外體育活動開展等方面的需求,在「選配」欄目中有選擇地配備相應的體育器材設施,以滿足教學活動的實際需要。
「基本」欄目中的通欄「√」為功能相近或功能有交叉的器材,學校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配備方案。
3.3 配備數量按照每個年級4個平行班、每班45人的標准計算。如果每年級平行班和班級學生數較多,則應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增加器材設施的配備數量。
3.4消耗性材料如球類、毽子等是保證體育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學校應根據需要及時補充。
3.5為適應不同地區社會經濟及教育發展的不同特點和不同需求,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可對本標准表1所列的「選配」欄目體育教學器材設施的品種、數量和規格進行適當調整。遵循確保學校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的正常實施和開展,有利於體育教育的普及、提高,促進學校豐富多樣的體育活動開展,惠及多數學校和多數學生,以及一切從實際需要出發的原則。
3.6凡是進入學校的體育器材設施,需取得通過資質認定的專業質量檢驗機構出具的合格證書或符合相關標準的檢測報告。圖書、掛圖、音像製品應為國家正式出版物。軟體應經軟體產品登記和備案。
3.7 體育器材所用的材料、外形和結構設計、主要零部件靜負荷能力、穩定性、安全警示要求除應符合相應產品標准外,應分別符合GB 19272-2011的5.2、5.3、5.4、5.5、5.6的規定。
3.8 需要安裝的體育器材設施應嚴格按照相應的國家標准或行業標准要求進行安裝,同時應符合GB 19272-2011的5.7的規定。單杠、雙杠、鞦韆、肋木、平梯、爬竿、爬繩等涉及上下運動彈跳或可能從空中跌落的器材,其跌落防護應符合GB 19272-2011的5.3.3。
3.9 體育器材的安全使用壽命及疲勞性能、環保要求、表面質量、管理與維護應分別符合GB 19272
-2011的5.8、5.9、5.10和第8章的規定。器材的標志和使用說明應符合GB 19272-2011的7.1、7.1.1、7.1.2、7.1.3的規定。
3.10 本標準的執行情況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教育技術裝備機構負責監督。
(6)體育器材怎麼配擴展閱讀
學校的體育器材管理人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開展工作:
1、 學校各項體育器材應分類擺放,造冊登記管理。對已經破損的器材要及時注銷,使帳物相符。
2、未經許可,外人不得擅自進入體育器材室。
3、按照「誰借誰負責」的原則,上課所用的器材,需辦理登記手續,課後按數按量歸還,放回原處。如有遺失損壞,追查責任,按價賠償。
4、要經常檢查器材,做到及時整修、翻曬、匯報、報損、增添。保證學校體育活動的正常開展。
5、 做到不定期的對體育室進行室內衛生,保持室內整潔。
6、日常管理中,做好防潮、防霉工作。
為了使有限的器材發揮最大的作用,全校師生都要重視、支持體育器材的管理工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體育器材
參考資料來源:安慶市政務公開辦公室-國家教育部解讀小學體育器材設施配備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