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元代金銀器有什麼特點
元代沿襲唐宋以來的官府手工業機構,設有金銀器盒提舉司,專職掌管皇室及貴族用金銀器的製作與供給。
元代銀器的製作中心在浙江和江蘇。元陶宗儀《輟耕錄》記載:
浙西銀工之精於手藝,表表有色者,有嘉興朱碧山、平江謝君余、謝君和、松江唐俊卿等。
這些大師名匠的作品,傳世極為罕見,僅見元代最負盛名的朱碧山大師的名器銀槎。槎,是木筏的別稱。古代神話傳說中往來於天上的木筏稱為星槎。元明以來,酒杯作成槎形,深得文人士大夫的欣賞。
該銀槎形為破土蟠蜿的老根,椏杈之上癭結錯落,枝杈縱橫。一仙風道骨的老者倚槎而坐,右手執卷,專心研讀。槎杯是用白銀鑄成以後再施雕刻的,道人的頭、手及雲頭履等皆鑄後焊接而成,渾然一體,毫無痕跡。
正面槎尾上刻有「龍槎」兩字,杯口下刻有「貯玉液而自暢,泛銀漢以凌虛,杜題」行楷14字,槎下腹部刻有「百杯狂李白,一醉老劉伶,知得酒中趣,方留世上名」楷書20字。尾上刻「朱碧山」款識。這件銀槎杯造型獨特新穎,意韻恬靜超脫,極具文人性情,工藝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是一件稀世藝術珍品。
元代以蘇州地區為中心的金銀器製作業十分發達,蘇州吳門橋元末張士誠之母曹氏墓發現的一批金銀器,反映了元朝金銀器製作的高超水平。其中盛放整套銀質梳妝用品的銀奩和銀質鏡架,既完整又完美。
此銀奩呈葵花狀六瓣形,通高24.3厘米,共有上下3層,各層之間以子母口套合,上面有器物蓋,下有銀托盤。
銀奩上層盛放銀刷兩把,銀鏡、銀剪和銀刮片各一件。中層內置銀圓盒4件,小銀罐一件及大小銀碟各一件,應該是化妝盒,分別盛有粉、胭脂、黃綢粉撲;下層有銀質梳、篦、腳刀、小剪刀、小盂各一件。奩內用具品種齊全,小巧玲瓏,製作精細。
銀奩的表面和奩內的小圓盒、銀篦、銀梳、把以及托盤盤心都飾有四季花卉組成的團花,有牡丹、芍葯、海棠、荷花、梅花、靈芝等,這些傳統花卉圖案象徵著富貴、長壽、喜慶、吉祥。
眾多的隨葬器皿最精美獨特的是銀鏡架。鏡架呈摺合式,整體由前後兩個支架構成。後支架為主體,架身通高32.8厘米,寬17.8厘米,由兩根豎桿、3根橫桿構成,可分為上、中、下3部分。
中部豎向分為3組:中心一組,上段如木方形,鏨飾連續卷草紋;下段為浮雕團龍紋;左右兩組,彷彿窗式,裝飾各自對稱,上下開雕柿蒂形狀的框欄,中段鏤雕纏枝牡丹。
上部作如意式樣的框架,欄內雕鏤「鳳穿牡丹」,頂端聯絡有流雲紋襯托的葵花。有榮華富貴、丹鳳朝陽之意。下部分為支架,底部橫檔安置活絡底板,一飾突起的六瓣葵形邊框,中間浮雕鳥雀花草。
前支架為副架,造型與主架下半部完全相同,套八主架以銷釘相結合,可開可合。副架上部橫桿安置活絡面板,一端以雙鉤斜向連接於主架中部的圓眼,成一斜面以置銀鏡。
面板飾六瓣葵瓣邊欄,內飾浮雕太陽和寓意月亮的月兔。日月象徵君後,比喻聖賢,這日月圖像構思在置鏡的面板,別有妙處。主副支架欄桿出頭部分均作如意頭,象徵吉祥。
銀鏡架設計構思新奇,仿木製框架式結構,摺合式支架,開合自如。造型豪華端莊,雕鏤的裝飾玲瓏剔透,虛實相宜,體現了設計者的匠心。
這些紋飾,裝飾繁縟,工藝極其精湛,全是用錘子工夫,一鑿又一鑿精心錘敲出來的。鏡架上的紋飾猶如浮雕,凹凸得宜,層次分明,鑿子如刻刀,鑿鑿清晰,點點均衡,敲擊之後,龍騰四海,鳳舞九天。
江蘇省金壇洮溪發現有元代銀盤,口徑16.5厘米,板沿淺腹平底,在底部刻有阿拉伯文的回歷紀年銘文,經譯為回歷「714年1月」,即1314年。這為探討窖藏的時間提供了一定的依據。
洮溪還發現了一件元梵文盤,其口徑14.8厘米,板沿淺腹平底,盤口沿刻一周回紋,盤底上壓印梵文,周圍一圈為韋馱之降魔杵,梵文經鑒定為六字真言的首字「唵」。
元代金銀器在宋代的基礎上,其形制、品種都有進一步的發展,並形成了比較明顯的時代風格。元代由於歷史較短,金銀器為數不多。然而從文獻材料上看,當時的金銀器飾品並不稀見。
從總體上看,元代金銀器與宋代金銀器相近似,其中銀器數量多。金銀器品種除日用器皿和飾品外,陳設品增多,如瓶、盒、樽、奩、架等。
元代大多數金銀器均刻有銘款,這對研究元代金銀器的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如洮溪元代窖藏蟠螭銀盞,口徑6.8厘米,通高3.9厘米。直口圓腹圈足,有一螭虎龍攀纏外壁,頭部伸出盞口,螭虎龍的造型生動活潑,栩栩如生。盞內壁刻雲螭紋,盞口外沿印有「范婆橋西徐二郎花銀」的戳記。
湖南省津市一處元代金銀器窖藏,發現有金器6件,銀錠兩件,其中兩件八棱龍鳳紋雙耳金套杯和花果金簪最為精緻。
八棱龍鳳紋雙耳金套杯共兩件。其中一件通高6.3厘米,口徑7.8厘米,底徑4.3厘米,重95克。金器以黃金製成,敞口呈八棱形,內外兩杯相套。內杯口沿外卷,圓底,高3.2厘米。杯內有墨書痕跡,字跡模糊不清。
外杯平沿,口沿下累刻一圈回紋,上腹八棱形,飾對稱雙耳,下腹內折,底腹圓,焊接喇叭形圈足。紋飾以模印為主,局部鏨刻。
八棱之間凸起框內分別模印花卉、龍鳳紋。龍作盤曲狀,毛發向上飄拂,口皆張,龍鼻上卷,背鏨刻點狀紋。鳳作飛舞狀,嘴如鷹勾,翎毛飄揚,鳳翅舒展,鳳尾舞動,彷彿在凌空旋轉翱翔,栩栩如生。該器物紋飾華麗,造型高貴典雅,應為元代達官顯貴使用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