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刷中照相製版的工藝要點是什麼,原理是什麼
照相製版是利用照相復制和化學腐蝕相結合的技術製取金屬印刷版的化學加工方法。
照相製版的原理是把所需的文字和圖像按要求縮放到底片上,再將底片貼合在塗有感光膠的金屬板上進行曝光,經過顯影便可在金屬板上形成所需要的文字或圖像的感光膠膜。然後對膠膜進行抗蝕性處理,使之成為一種有很強的耐酸鹼性、有光澤的琺琅質薄層。再將金屬板浸入硝酸或三氯化鐵溶液中,無琺琅質膠膜的金屬表面便被腐蝕溶解,形成凸出的文字或圖像的印刷版。
1822年,法國的涅普斯首先進行了照相製版的實驗。1839年,蘇格蘭的龐頓闡明了現代照相製版方法。1850年,法國的吉洛發明了銅鋅版的照相製版法。1948年,美國發明了無粉腐蝕法,照相製版開始獲得廣泛使用。
照相製版是光刻和化學雕刻等加工工藝的基礎。
② 點鈔機工作原理是啥
點鈔機工作原理
我國現金流通規模龐大,銀行出納櫃台現金處理工作繁重,點鈔機已成為不可缺少的設備。點鈔機集計數和辨偽於一身,隨著印刷技術、復印技術和電子掃描技術的發展,偽鈔製造水平越來越高,必須不斷提高點鈔機的辨偽性能。
按照鈔票運動軌跡的不同,點鈔機分為卧式和立式點鈔機。卧式點鈔機採用面出鈔連續分張的,以每秒十五張以上的速度對鈔票進行清點、辨偽,通常還具有自動開停機、預置數、防雙張、防粘張和防夾心等輔助功能。辨偽手段通常有熒光識別、磁性分析、紅外穿透三種方式。
結構原理
點鈔機由捻鈔、出鈔、接鈔、機架和電子電路等六部分組成。
捻鈔部分
主要由滑鈔板、送鈔舌、阻力橡皮、落鈔板、調節螺絲、捻鈔膠圈等組成。將要清點的鈔票逐張捻出是保證計數准確的前提。該機採用面出鈔連續分級的:捻鈔膠圈捻走處於表面的一張鈔票,下面的鈔票被阻力橡皮粘住,使表面的鈔票與下的鈔票分開,實現分張。這個過程不斷重復進行,直到捻完最後一張鈔票。由於更換麻煩,捻鈔膠圈和阻力橡皮的磨損一直是困擾人們的兩大難題,要解決這個問題,不外是:1、提高使用壽命;2、更換方便。對捻鈔膠圈,我們可以採用加大外徑,在外圓中間開一圈凹槽,來提高捻鈔膠圈的耐磨性,並將膠圈軸向向截面改為鋸齒形,使膠圈齒面相對鈔票的接觸面加大,提高膠圈齒面對鈔票的附著力。對附圖橡皮,比較簡單方法是採用阻力橡皮快換結構,用手壓下滑鈔板的後端,可很容易取出阻力橡皮進行更換。
出鈔部分
主要由出鈔膠輪、出鈔對轉輪組成。其作用是出鈔膠圈以捻鈔膠圈兩倍的線速度把連續送過來先到的鈔票與後面的鈔票有效地分開,送往計數器與檢測感測器進行計數和辨偽。鈔票離開捻鈔膠圈進入出鈔膠圈。TD系列點鈔機由於捻鈔軸與出鈔軸之間提距離(60mm)小於被清點鈔票的寬度(最大77mm),鈔票的剩餘寬度會導致捻鈔膠圈與鈔票間的相對磨擦,降低捻鈔膠圈的使用壽命。我所3EC系列點鈔機採用加寬出鈔與捻鈔軸之間距離的方式(出鈔軸與捻鈔軸之間距離為80mm)來避免這一系磨擦現象的發生。由於捻鈔軸與出鈔軸之間的距離加寬,為了確保鈔票從捻鈔輪順利運動到出鈔輪,增加了一對過輪,過輪外緣的線速度等於捻鈔膠圈外緣的線速度,出鈔膠圈外緣的線速度是捻鈔膠圈外緣線速度的兩倍。當出鈔膠圈外緣捻到鈔票後,鈔票即以原來速度的兩倍運動,這樣就將捻鈔膠圈的磨損轉移到過輪上,而過輪採用耐磨材料,初中證明,捻鈔膠圈的使用壽命提高了幾倍。雖然增加一對過輪可以提高捻鈔膠圈的使用壽命,但隨之帶來的問題是成本增加,結構復雜,維修不方便。如果在不增加一對過輪的情況下,而採用的捻鈔軸上裝一個超越離合器(俗稱單向軸承),可起到相同的作用,原理如下:單向軸承裝在捻鈔傳動輪內,可以相對於捻鈔軸逆時針轉動。捻鈔時,捻鈔傳動輪順時針轉動,單向軸承不轉動,起傳遞動力的作用,當鈔票去到出鈔膠輪時,即以兩倍於原來的速度運動,在鈔票的拖動下,由於單向軸承的作用,捻鈔膠圈外緣以和鈔票相同的速度運動,鈔票和捻鈔膠圈間沒有相對滑動,因而可延長捻鈔膠圈的使用壽命。
接鈔部分
主要由接鈔爪輪、脫鈔板、擋鈔板等組成。點驗後的鈔票一張張分別卡入接鈔爪輪的不同爪,由脫鈔板將鈔票取下並堆放整齊。飛鈔現象在點鈔機中比較常見,要解決這個問題,須注意三個方面:一是接鈔葉輪中心位置,二是葉爪形狀,三是葉輪轉速。
(1)接鈔葉輪中心位置的確定:接鈔葉輪中心應盡量靠近出鈔軸,當鈔票離開出鈔膠圈時,必須盡量卡入葉爪的深部,這樣就能保證鈔票不致因為卡入過淺而飛鈔。
(2)葉爪的形狀:曲線應使鈔票插入後有一個彎曲變形,鈔票變形越大則越不易脫出。
(3)葉輪轉速:葉輪轉速越快則越易飛鈔,但太慢鈔票會撞擊葉爪底部。葉輪轉速與點鈔速度和葉爪數量有關。
傳動部分
傳動部分可採用單電機或雙電機驅動,由電動機通過傳動帶、傳動輪,將動力輸送給各傳動軸。採用雙電機驅動易於實現預置數功能。電機可採用交流或直流電機,由於電機和變壓器的重要較大,如採用直流電機配合開關電源,可大大減輕整機重量。
機架組件
實踐證明採用沖壓力邊板效果較好。採用這種設計的好處是機架的左、右邊板中相對應精度較高的部份可以採用同一模具一次加工完成,提高了機架的裝配精度,降低了成本,也為運動中的鈔票得到有效識別提供了所需的定位精度。
電子電路部分
由主控部分、感測器部件、驅燈組件、電源板等組成一個單片機控制的系統,通過多個介面把紫光、磁性、紅外穿透、計數信號引入主控器。把正常鈔票在正常清點中在各感測器接收到的信號進行統計取樣、識別,並寄存起來,作為檢測的依據。當清點紙幣時,把在各通道介面接收到的信號參數與原寄存起來的信號參數進行比較、判斷,若有明顯差異時、但立即送出報警信號並截停電機,同時送出對應的信號提示。
辨偽
辨偽是通過檢測人民幣的固有特性來分辨真假。點鈔機是機電一體化產品,涉及機械、電、光、磁等多個領域的知道,需要各方面互相配合。
熒光檢測
熒光檢測的工作原理是針對人民幣的紙質進行檢測。人民幣採用專用紙張製造(含85%以上的優質棉花),假鈔通常採用經漂白處理後的普通紙進行製造,經漂白處理後的紙張在紫外線(波長為365nm的藍光)的照射下會出現熒光反應(在紫外線的激發下衍射出波長為420-460nm的藍光),人民幣則沒有熒光反應。所以,用紫外光源對運動鈔票進行照射並同時用硅光電池檢測鈔票的熒光反映,可判別鈔票真假。為排除環境光對辨偽的干擾,必須在硅光電池的表面安裝一套透過波長與假鈔熒光反應波長一致的濾色片。在熒光檢測中,需要注意兩個問題:1.檢測空間的遮光。外界光線進入檢測空間會造成誤報;2.紫外光源和光電池的防塵。在點鈔過程中有大量粉塵,這些粉塵粘附在光源表面會削弱檢測信號,造成漏報。對第五版人民幣,可同時檢測熒光字(無色熒光油墨印刷,用另一硅光電池檢測,濾色片的透過波長和真鈔熒光反應波長一致)以提高辨偽效果。
磁性檢測
磁性檢測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大面額真鈔(20、50、100元)的某些部位是用磁性油墨印刷,通過一組磁頭對運動鈔票的磁性進行檢測,通過電路對磁性進行分析,可辨別鈔票的真假。在磁性檢測中,要求磁頭與鈔票磨擦良好。磁頭過高則沖擊信號大,造成誤報;磁頭過低則信號弱,造成漏報。通過控制磁頭的高度(由加工和裝配保證)和在磁頭上方裝壓鈔膠輪可滿足檢測需要。
人民幣的磁性檢測方法可分為四種:
(1)檢測有無磁性。市場上的點鈔機多採用此種方法,由於造容易,故此種方法偽鈔辨出率低。多為普通點鈔機
(2)按磁性分布干什麼檢測磁性。採用兩組或三組磁頭分路檢測磁性,辨偽水平可提高一個檔次,市場上部分點鈔機採用此種方法。
(3)檢測第五版人民幣金屬絲磁性。在磁性檢測中如能利用這個特性,將大大提高辨偽水平。
(4)檢測第五版人民幣橫號碼磁性。目前水平停留在檢測有無磁性。由於橫號碼是一組帶有一定磁性的數字,如對橫號碼的磁性數量和大小進行檢測,辨偽水平可大大提高。本公司有多種類型點鈔機,據有不同檢測水平的點鈔機,請點擊查看.
紅外穿透檢測
紅外穿透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人民幣的紙張比較堅固、密度較高以及用凹印技術印刷的油墨厚度較高,因而對紅外信號的吸收能力較強來辨別鈔票的真假。人民幣的紙質特徵與假鈔的紙質特徵有一定的差異,用紅外信號對鈔票進行穿透檢測時,它們對紅外信號的吸收能力將會不同,利用這一原理,可以實現辨偽。需要注意的是,油墨的顏色與厚度同樣會造成紅外穿透能力的差異。因此,必須對紅外穿透檢測的信號進行數學運算和比較分析。
激光檢測
用一定波長的紅外激光照射第五版人民幣上的熒光字,會使熒光字產生一定波長的激光,通過對此激光的檢測可辨別鈔票的真假。由於仿製困難,故用於辨偽很准確。詳見本公司的激光驗鈔器
防夾心檢測
所謂防夾心檢測就是在一疊鈔票里剔出不同面額的鈔票。根本不同面額的鈔票具有不同的特徵,如紙質、磁性、幅面大小等,可進行防夾心檢測。目前的點銷機只檢測鈔票的紙質、磁性的寬度尺寸,因此對於紙質、磁性和寬度相同或相近的鈔票如第四版1元和2元、5元和10元,第五版10元和20元很難區分,如果增加一組紅外管,同時檢測鈔票的長度,這個問題可以得到有效的解決。
③ 印刷機械如何保養維護
印刷機械是印刷機、裝訂機、製版機等機械設備和其它輔助機械設備的統稱。這些機械設備都有不同的性能和用途,因此,組成它們的機械形式不完全相同。現代印刷機一般由裝版、塗墨、壓印、輸紙等機構組成。它在工作時先將要印刷的文字和圖像製成印版,裝在印刷機上,然後由人工或印刷機把墨塗敷於印版上有文字和圖像的地方,再直接或間接地轉印到紙或其他承印物上,從而復制出與印版相同的印刷品。保證印刷機的正常運轉,日常維護和保養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從以下幾個方面簡單談一談機器的日常維護與保養。 印刷機的靜態保養是指機器處於靜態狀態下對機器進行的保養。
1.建立機器保養的規章條例。膠印機保養應以機器的說明書為准。如定期換油、清洗過濾器、定期檢測機器精度等。
2.加強重要部件的保養。齒輪、凸輪、鏈輪、滾筒和軸承這些部件是印刷機上最重要的部件,對它們的保養要有別於其它部件,因為它們精度的變化將影響最終的。彈簧是機器上用於力平衡機構最多的部件,它們工作的好壞直接決定了運動部件相互配合的精度高低,彈簧一定要有敏彈性,而滯彈性和不可恢復的塑性變形對彈簧的工作是極其不利的。如發現以上問題需要立即對彈簧進行更換。印刷過程中溶劑殘留的危害
3.進行技術改革,加強機器保養。機器保養要求機器在設計的時候充分考慮到機器保養的方便。但是由於印刷機的復雜性,把每個因素都考慮到顯然是不可能的,而且環境變化,機器保養的內容也會有所變化。因此要對那些不利於機器保養的結構在不影響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加以改進。 印刷機的動態保養是指印刷機處於動態狀態下對機器進行的保養。機器靜態保養是機器動態保養的前提,同時機器的動態運轉又能夠反過來檢測機器靜態保養的水平。機器的動態保養是相當重要的。下面從幾個方面來分析機器動態下應保養的主要內容。
1.機器准備狀態檢測。機器的准備狀態如何,可通過點動或盤車來檢測。如工具等其它物品卡在機器內;印版安裝位置是否合適,如果不合適則有可能使印版損壞或給找規矩帶來極大困難;橡皮布安裝是否合適,如果不合適,則有可能造成印刷故障,嚴重時可能使或機器損壞。
2.機器的潤滑狀態。首先可以通過油標觀察機器的油路是否暢通,如油標無油或油標處觀察不清,則應緊急停車仔細檢查油路是否存在漏油現象。機器的漏油雖然很容易觀察到,但要找到其原因則很困難。對於採用滑動軸承之類的機器,低速不利於其潤滑,尤其是點動或低速運轉對其潤滑影響較大。因此在進行此類操作之前,最好先空轉機器加油潤滑,這也是每日上班前應做的一項首要工作。有些機器的油泵是通過主機帶動的,因而當反點時,油路不但不能加油,反而會把油路的油吸回油箱,這是很危險的,因此應當避免反點。對一些比較重要部位的潤滑也可通過其附近的金屬溫度來檢測,如溫度過高,表明潤滑有問題。凹印金銀墨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
3.機器運轉過程中的沖擊。機器運轉過程中沖擊越小越有利於印刷,同時也可延長機器的使用壽命。減小印刷壓力(廣義上的壓力)是保證機器運轉平穩的一個重要條件,在保證印品質量的前提下,印刷壓力越小越好。降低機器速度是減小機器轉動慣量的又一個重要條件,機器的速度越低,其轉動慣量越小,因此不應使機器始終處於高速運轉。
以上幾個方面只是印刷機的日常維護與保養的部分內容,印刷機的日常維護與保養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印刷機的使用壽命和產品質量,因此不能掉以輕心。 印刷業的發展由比較簡單的活版印刷方式,漸漸轉變為現時普遍採用的柯式印刷及日漸茁壯成長的數碼印刷模式。而推動此種發展模式的背後信念,當然是根據廠家對不斷改良生產效率及提高產品在市場上之競爭力和質量的訴求下出現。
故此,各種實踐廠家生產指標的印刷及其它加工機械設備,正以一日千里的速度,配合並超越廠家的期望下不斷在市場上涌現。但是,當這些先進的機械正在日以繼夜地朝向生產目標前進時,很多運作上的相關「小問題」也會隨之出現,諸如維修保養。
當機械損壞時,廠家一般會認為這是由於正常之操作磨損所引致。但是,現今的機械是由優質的合金鋼所造成,應該是可以長期使用的。其後,廠家在經過不斷支付龐大的維修費及阻延生產的慘痛教訓下,漸漸開始發現保養物料隊維護印刷機械正常操作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而在眾多的保養物料中,潤滑油及其相關連的化工產品,是比較被忽略的。可能因為這些物料的正確選用與否,不會對廠家所生產之製成品造成即時的壞影響。機械設備往往要在使用一段長時間後,才會被發現出現問題。
1、提供保養物料之供應商,務求:
1.其產品能減少機械損壞次數,延長機械使用壽命;
2.提供多功能設計的產品線,除了適應更多之機械使用要求外,更可減輕客戶不必要的過多存貨量;
3.教導客戶避免錯誤使用保養物料;
4.令客戶簡化采購手續,從而精簡管理程序,節省寶貴的人力資源;
5.經常維持充足的產品存貨量,節省廠家們定購貨品時苦侯的時間及避免隨便使用一般「臨時代替品」而做成的停機風險;
6.透過信譽良好的供應商網路,提供一個長期及穩定的供應渠道,配合各地客戶對優質產品服務的需求。
2、印刷機及其相關器械的保養物料包括:
1.潤滑油—如雪油、鏈牙油、耐壓齒輪箱油等。
2.清潔劑—如後清潔劑、墨輥清潔劑、油管及油路清潔劑等。
3.防銹劑—用於切紙機之檯面及切刀防銹潤滑。
3、潤滑脂的特性及用途
今期先為大家介紹「潤滑脂」(雪油)。潤滑脂的種類大致可以根據它的硬度、壓送性、流滴點、抗水性及穩定性分類。
3.1 硬度
硬度或稱針入度,是選用適當潤滑脂必需考慮的一項可測量特性。潤滑脂的硬度以編號來決定,0號最軟,然後隨1號,2號而加增至6號為止。6號之硬度與肥皂塊相同。花園里的泥容易鏟入的較軟,難於鏟入的較硬,潤滑脂的硬度也一樣,它是依據圓錐計從一定高度落下潤滑脂的貫穿深度來分級。印刷機械是必須依照印刷機製造商要求加入適當硬度的潤滑脂,否則對機件可能造成潤滑不足或阻力增加。
3.2 壓送性
潤滑脂的另一項特性是加壓輸送的難易程度;在中央供脂系統中兩種在常溫時同樣容易壓送的潤滑脂,在較低的溫度環境下壓送性往往有很大的不同。
其差異來自潤滑脂中所含潤滑油及皂類的種類與比例之不同。部份印刷機械及釘裝設備是以中央供脂系統來作潤滑機械各組件,因此選擇優良壓送性的潤滑脂極為重要。
3.3 流滴點
由於潤滑脂里含有不同的皂基關系,不同的潤滑脂會與不同溫度融化。流滴點乃潤滑脂由半固態變成液態的溫度;大部分鈣皂脂融化於160-210°F,鈉皂脂350-350°F,鋰皂脂為350-400°F,所以高溫時使用鈉皂或鋰皂較佳。現今,大部份印刷機械速度頗高,由於在摩打的軸承轉數較高,軸承溫度亦相應增加,選用較高流滴點的潤滑脂,可以令到高速摩打軸承如「炭精泵」軸承等有更佳的保護。
3.4 抗水性
不管是否與水接觸,某些潤滑脂仍需執行其潤滑作用,所以其抗水性是一項重要性質。鈣皂及鋰皂基潤滑脂不溶於水,而鈉皂脂溶於水,所以不能用作可能與水接觸的潤滑劑。印刷過程是須要混合水,因此某些軸承是必須要使用抗水性佳的潤滑脂保護,否則,軸承使用壽命便大為降低。
3.5 穩定性
某些潤滑脂加進軸承後仍能保持其原來硬度,也就是說穩定性很高;這種潤滑脂能在抗磨軸承內工作一段時間後便軟化,若無良好密封便會從軸承內流出來。印刷過程中,噴粉是連續及覆蓋性很大。如使用的潤滑脂穩定性差,便造成污染物較容易走入軸承及各組件內,對印刷機造成很大的損害。
傳統上,潤滑脂的設計及生產,只是專注於應付機械設備上所面對的單一性問題。諸如高溫、高速、高壓或抗磨等出發。其後,由於機械生產商的要求及市場競爭加劇的影響下,潤滑脂的生產,才漸漸趨向於多功能方向前進。可是,一般的石油性產品,總是有其使用上的極限,未能夠有效地配合到現代生產設備一日千里的高速發展要求。雖然選用適當的潤滑劑並非易事,但市場亦有一些專業潤滑劑供應商,可以提供專業數據及長期售後服務,藉此以減少客戶在使用上的錯誤,避免浪費寶貴時間及金錢。大家不妨多聽取業內人士意見,相信定有助保護印刷機的良好性能。
④ 凹印印刷機套色不準和套色不牢原因和解決辦法,謝謝
凹印印刷機套色不準和套色不牢原因和解決辦法:
一、紙張在印刷中收縮嚴重,造成套印不準。紙張是紙業印刷不可缺少的原輔材料之一。由於受外界溫度、濕度的影響,加上印刷車間溫、濕度控制不當,對紙張干濕性產生一定影響。印刷時各色組烘乾箱溫度設置過高,紙張嚴重收縮,各色組套印識標產生不同程度偏差、跳動,致使套印「露白」,電腦自動跟蹤套印系統接收的顏色感光信號強弱不同,未能把套印識標鎖定在特定位置,造成套印偏差,影響印品質量。一般處理方法是保持印刷車間恆溫恆濕,適當降低烘乾箱溫度。
二、壓印輥控制壓力不平衡,造成跳動,影響套准。此現象的出現先排除人為因素(如裝卸壓印輥時位置未完全吻合,出現偏差)。造成壓印輥兩端壓力不平衡,氣路系統漏氣是一個主要因素,造成連接壓印輥兩端的氣缸,因氣壓不足或兩端壓力調節不平衡而未能使壓印輥在印刷時保持恆定,產生上下跳動,時間長時造成壓印輥外周變形,紙張拉力松緊不定,產生套印不準。處理方法是檢查氣路系統,確保氣路不漏氣,並更換漏氣的氣動元件和更換新的壓印輥,使壓印輥與印版在印刷時吻合順暢。
三、跟蹤電眼自身問題造成套印不準。跟蹤電眼是一種感應式光電感測器,其工作原理是通過感應印刷識標上顏色,把反射加的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經模/數轉換電路處理,把數字信號送到電腦進行定位跟蹤。如果電眼與印刷識標之間距離太遠,電眼聚光點未正對印刷識標,電眼外鏡面紙粉覆蓋,電眼內發光燈光燒壞,都會造成信號變弱或無光信號返回,致使電腦套准系統跟蹤緩慢、失靈,未能及時糾正套印偏差,使到印品出現套印不準現象。一般處理辦法是清潔電眼鏡面,調節紙與電眼間距離並正對印刷識標,如果發現電眼發光燈泡燒壞,及時更換,同時仔細觀察電腦套印波形,直到印刷色相內十字識標穩定為佳。
四、送紙張力設置不當或張力裝置發生故障。凹印機色組較多,走紙距離長,為確保輸紙穩定,一般在入紙口和出紙口設置了一套張力緩沖裝置。根據紙張的不同特性(如紙張厚、薄;干、濕度;環境溫度、濕度等)而設置張力大小,如果張力參數設置不當,或張力裝置發生故障,將會造成銅版紙在印刷時出現左右晃動,印刷色相十字識標不能保持在有效范轉內,會使套印標左右不停跳動,印品出現偏差。一般處理辦法是根據銅版紙特性設置好輸紙張力參數值,使銅版紙能穩定輸送為佳,如果是張力裝置發生故障,找電氣技術人員維修。
五、自動套准跟蹤系統部分環節失控或不工作。自動套准跟蹤系統把來自跟蹤電眼的光信號經電腦分析處理,把處理後的控制指令輸送到各印刷色組的套准控製版,使控制指令轉換成電信號發送到與之對應的套准馬達,進行自動調整套印偏差。在工作中某一環節出現故障都會使套准馬達失控不停轉或不工作,未能及時糾正印品偏差,造成套印不準。一般處理辦法是逐個環節進行檢查,直到找出問題所在,造成自動套准跟蹤系統失效,大部分情況是套准控制板自身故障引起,但不排除套印馬達自身存在問題。為進一步確定問題是否出在控制板,可用一新控制板或用別的色組上控制板互換,進行測試即可找出問題所在,如控制板正常,則問題出在套印馬達,修理馬達即可。
六、傳動齒輪與版軸未鎖緊,致使印版滾筒發生移位。凹印機各色組都有一套獨立的鎖定裝置,使版軸與傳動齒輪相連接,此鎖定裝置一旦未鎖緊,將導致印版滾筒在高速運轉時因版軸未鎖緊而出現前後移動,造成套印不準。處理方法是檢查鎖定裝置是否損壞,傳動齒輪與版軸是否出現滑移,並加以鎖固。
七、套色不牢就是掉色,屬於材料之間不匹配,需要改用匹配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