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花卉攝影怎樣選擇合適的拍攝器材
花卉攝影也是攝影愛好者很喜愛的題材。春天百花盛開的季節公園里到處都是攝影愛好者,若想表現花卉的特色,需要掌握一些小技巧。本文中我們將介紹從基礎的拍攝器材進行介紹。
一、廣角鏡頭拍攝花海
廣角鏡頭是拍攝大場面花海時的首選。因其廣闊的視角非常適合表現草原上大片花海,並且花的整體氣勢在廣角鏡頭下可以表現得淋漓盡致,拍攝出一種寬闊、悠然的意境。不僅如此,廣角鏡頭景深大,再配合小光圈進行拍攝,無論遠近的花朵都能得到清晰地展現。
(為了使花朵看起來顏色更美,適當降低了0.3擋的曝光補償)
② 喜歡拍攝的朋友,你們都用什麼拍攝設備,能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嗎
我平時使用的拍照設備有這些:
一、手機 。理由如下:
二、單反、微單、膠片機
我拍的最多的也就是人像了,另外我不發燒器材,所以設備沒有很貴也沒有很豐富。滿足使用就可以的那種。按購買先後順序排列:
佳能80D 。鏡頭有適馬17-70、18-300鏡頭,佳能40 2.8、10-22廣角鏡頭,後來還買了一個85 1.8用。變焦主要是圖了個拉近效果,40主要是覺得用來拍人還可以,廣角主要用於外出 旅遊 拍風景用,再後來買個85,也是為了拍人像用;
美能達X700 。鏡頭就一個MD 50 1.4,買這個膠片機一來是因為便宜,二來是因為有時候約拍需要用倒,三就是這個相機看著挺漂亮的,不僅可以拍照還可以用來做道具。膠片就是不能拍了之後立刻看到效果,得拿去沖掃才行,成本比數碼高不少。
索尼A72 。鏡頭也是一個55 1.8,另外有時候出去拍照會借用朋友的135Art,因為我主要還是拍人像,所以後來的鏡頭都沒有超廣這種。而用了索尼相機之後,拍照的機會就少很多。這跟器材沒關系,主要還是自己比較忙,只能周末時候去拍照。相機性能上來說,確實比之前的80D強,但膠片的那種特有的感覺,還是得膠片才行。
另外我由於剪輯水平一般,所以視頻拍攝都是用手機沒用相機干過,一般都是用手機拍攝出來,然後用手機做個卡點視頻發到社交平台的。以上就是我的拍攝器材分享了,歡迎喜歡拍照或者拍視頻的朋友一起互相交流哦!
相機及鏡頭:佳能5D3 EF70-200F/2.8L USM ll +EF16-35/2.8L USM lll+EF24/1.4L USM ll。
5D3雖然機型有點老,基本滿足一般拍照,但是寬容度差,拍星空噪點多,只能拍1080P的視頻,無翻轉屏,拍視頻太累,極其不方便,鏡頭都是感動公司的當家紅圈,除了24定焦邊緣成像差點,紫邊明顯外,其餘都非常棒。
無人機:精靈4
笨重,包裝盒龐大,每次外出都要像忍者神龜一樣,背著個大殼,非常顯眼,成為保安的眼中釘,經常被人拒之門外[尬笑]
腳架:捷信GT2541 馬小路MT5L 馬小路MT01
捷信2541,小巧便攜,阻尼很好,雨中海邊均使用過,8年了沒什麼毛病,可惜已經停產,成捷信為永恆的經典之作。馬小路稍重,阻尼稍大,國貨後來之秀,比較少用。
手機和穩定器:iPhone X Max pro512 大疆OSMO Mobile2
iPhone X Max pro手機顏色還原不錯,視頻可以拍4k60幀每秒,是目前我的主力視頻拍攝機型,機內防抖功能不錯,很多時候不用穩定器,直接手持就可以出片,視頻素材可與Mac Book pro隔空投送共享,配合Final cut pro剪輯,非常方便,唯一缺點就是拍視頻從暗處移動到高光時,過渡沒那麼自然,還有晩上拍攝有點吃力,不過拍一般發朋友圈的小視頻綽綽有餘。
從卡片機折騰到單反,其實最終使用最多,最方便的還是手機[呲牙][呲牙][呲牙]
接觸攝影多年,攝影器材隨著攝影技術的提升也發生了一些變化。簡單分享下我的攝影器材。
1、初學期
剛學習攝影時,當初在一個同樣喜歡攝影的學弟帶領下購買了人生第一部單反相機佳能60D,並搭配「窮人三寶」之一的「小痰盂」EF 50mm f/1.8 STM鏡頭,就這樣開啟了我的攝影生涯。後來下半年配了一個兩三百塊的金鍾CX-888三腳架拍攝慢門用。
2、發展期後來,專注於拍攝人像和風光。就把「小痰盂」賣了,升級到了EF 50mm f1.4 USM。廣角方面,直接一步到位(那時候第三代還沒出)買了大三元16-35mm f/2.8L II USM。並且還豐富了一些攝影相關的配件,比如電子防潮箱、電子快門線、雙肩攝影包等。
3、穩定期隨著攝影技術的提升,對器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不到兩年之內就慢慢地補足了自己所需的器材。
(1)機身
升級到了佳能5D3,一段時間內也不打算升級了,反正夠用就行。其實主要還是窮,沒有閑置資金去升級。
(2)鏡頭
補了長焦空白,買了「愛死小白兔」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加上之前的兩款鏡頭,基本涵蓋了廣角到長焦,滿足我的拍攝需求了。
(3)三腳架&雲台
三腳架升級到了Gitzo捷信登山者系列GT3542,雲台搭配的是FLM孚勒姆 CB38FT-AII,快裝板是FLM 孚勒姆 QRP50,這樣的搭配非常的穩固,滿足我拍攝城市、自然慢門風光的需求。另外,還配了馬小路MT-01桌面便攜三腳架。
(4)閃光燈&引閃器
有時候會拍一些靜物和人像,有閃光燈方面的需求,就購買了永諾YN600EX-RT閃光燈以及永諾YN-E3-RT引閃器。
(5)濾鏡
濾鏡購買的是Lee李牌的系統,GND中灰軟漸變鏡0.6檔和0.9檔個一片,另外還配了一片Big Stopper 10檔減光鏡。濾鏡架和轉接環也是李牌的,100mm轉82mm。去年將兩塊漸變鏡給賣了,只保留了減光鏡。
(6)配件
其他配件可能和拍攝時的相關度不大,但我認為還是自己需要的。例如乾燥箱購買的是思銳 HC50,校色儀用的是紅蜘蛛第4代,清潔套裝買的是威高系列,另外還配置了簡易拍攝台。
目前這些器材先這么用著,等自己技術再上一個台階,或者有其他方面的拍攝需求,再補充或者升級器材。反正就那句話:攝影器材夠用就行,升級器材前先升級你的技術。
我是JV視界,專注於攝影
歡迎關注與交流
現在所用的單反是佳能5D4,鏡頭目前只有一個EF 50mm F1.8 STM的人像鏡頭,拍攝一些靜物也是很不錯的。一般外出拍人像,街景都還是可以的,之前嘗試拍過夜景,但是成像畫質很一般了,沒有廣角鏡頭拍的好。
手機拍照的話,之前一直用iphone 6拍攝,不得不說蘋果拍攝的畫質還是很不錯,但是夜景拍攝上,蘋果還是有一定的欠缺,曝光不足,暗處失真,細節保留的不到位,都是需要不斷升級的。
現在換了iPhone Xs Max,照片的畫質和銳度都有了很大一部分的提升,蘋果原生相機的強大,是國內一些手機品牌不能媲美的,縱覽小米、OPPO、華為等,都雖然有專業模式拍攝,整體的感覺上來說,個人還是比較喜歡蘋果的相機拍攝。
下面是我之前拍攝的一些照片,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提升拍攝的不足。
1DX、5Dsr各一個,35F2,50F1.2,100F2.8,1635三代,2470一代,70200F2.8二代,死馬150600s
佳能單反5D4,鏡頭16-35mm2.8,50mm1.4 24-70mm2.8,70-200mm2.8
我用的是尼康D5相機,24--70和70--200的兩支鏡頭。
個人覺得,如果喜歡拍攝,攝影技術好用什麼設備都能拍出好看的圖片;
我一般都是用手機拍攝的,手機像素要高,不然也會影響效果的。
5d4機身,24-70和70-200兩個頭,夠用了
我的設備:尼康D850+60微+105微+24-70,富士xt30。買玩具,得挑自己喜歡的0
③ 風光攝影選擇什麼器材最好
當你准備背上行囊走四方的時候,一台數碼相機已經是必備。如果只是想簡單記錄一些所見所得,那麼但凡是台數碼相機都能用,甚至兩三百萬像素的拍照手機都是很好的視覺記錄工具。如果你想拍攝一些更精彩的風光片,那麼在器材方面就要有所准備了。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推薦風光攝影的器材建議,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風光攝影是膠片固守的最後一片廣袤田園,目前仍然還有很多風光攝影師在堅持使用膠片。
但是,風光攝影師堅持使用膠片最重要的理由往往是使用大畫幅和中畫幅的相機以紀錄更豐富的細節。另外一些風光攝影師使用膠片完全是因為習慣,習慣於通過選擇不同類型的反轉片來控制色彩特性、影調特性。
就現在主流數碼相機的成像質量而言,其實已經達到或超越了傳統135系統膠片的成像質量。而頂級的135數碼單反已經具備了中畫幅相機的成像質量。
在解析度上,數碼超越傳統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在影調層次上,RAW電子底片的16位色彩層次足夠豐富。另外,數碼相機曝光的寬容度也超過了反轉片,達到甚至超過了彩色負片。在後期處理的問題上,數碼照片用一台計算機就替代了一個暗房,將數碼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
另外,數碼照片便於交流的靈活性,在互聯網時代也是傳統膠片不能比擬的。很多專業攝影師同樣無法掌握一些特殊題材照片的觀感,需要通過互聯網獲得人們的反饋。正在學習風光攝影的人們就更加不能缺少與同好的交流。
由於數碼相機的種種優勢,它已經開始大規模進入風光攝影的范疇。
在“到此一游”之後,數碼相機幫助越來越多的人跨入了風光攝影的殿堂。嚴肅的攝影愛好者大多還是選擇數碼單反作為工具。數碼單反的優勢已經不必在此多說,但風光攝影的實踐告訴我們,便攜數碼相機自有其優勢。
影像感測器上的灰塵是數碼單反最大的弊病。當一天的拍攝結束時,拿出筆記本電腦瀏覽照片,發現上面一顆顆灰塵留下的黑色斑點,甚至還有毛絮的影子,這可能是數碼單反用戶最懊惱的問題了。目前雖然很多廠商在數碼單反的設計上非常重視這一問題,但至今沒能完全解決。
以前有一個名為f64的俱樂部,其主張就是在風光攝影上盡量收縮光圈以獲得最大景深。這種主張確實是很多風光攝影題材中的慣用手法。在我們常用的數碼單反系統上,沒有機會使用f64這樣的光圈,但是f11、f22都是很常用的。
f11的光圈已經足以讓CCD/CMOS影像感測器上肉眼看不到的細小灰塵現身,f22則會告訴你,貌似乾乾凈凈的影像感測器上已經有上百個顆粒了。這些肉眼難辨的顆粒非常難以清理,目前還沒有完美解決之道,只能靠後期手工修理。因此,我們可以說單反的優勢是有代價的,特別是在風沙比較大的地區。比較而言,不可更換鏡頭的便攜數碼相機就沒有這個問題。
對於風光攝影而言,很多時候需要經過艱難的跋涉和徒步行走,有時甚至還需要攜帶帳篷、睡袋和炊具。這時候,便攜數碼相機的輕便特性還是挺有優勢的。
當然,我們並不是說便攜數碼相機優於單反。數碼單反仍然是風光攝影的首選項,但不是必選項。如果你的攝影目的僅僅是自娛自樂,沒有專業攝影師眼中那些追求完美的種種苛求,一台不可更換鏡頭的高端便攜數碼相機也是不錯的選擇,如索尼R-1、富士S9600。
對於風光攝影而言,鏡頭是最具決定性的攝影工具。
最理想的鏡頭配置當然是覆蓋各個焦段、變焦和定焦兼備、光圈越大越好。但現實中往往既不能承擔這樣的成本,也無法攜帶如此多的鏡頭,因此我們還是要進行權衡和取捨。取捨的依據主要是自己的攝影習慣和偏好,同時要兼顧自己的購買能力和背負器材的體能。
1.長焦和廣角
有一種觀點認為廣角適合拍風光,長焦適合拍人像。但事實上,風光攝影既需要廣角,也需要長焦。有人把廣角鏡頭比喻為宏大交響樂的指揮家,把長焦比喻為器樂獨奏的演奏家。這種說法雖不盡然,卻更為形象。
風景特寫
顧名思義,在風光攝影中廣角鏡頭能包容更廣泛的信息,因此更適合龐大恢宏的場景。相比較,長焦鏡頭能從雜亂的場景中裁切出最有趣味的內容。
風光攝影的主題有時是單一元素構成的,有時是眾多元素構成的。在單一元素時,各種鏡頭只要視角允許,都可以很好的表現主題,盡管表現效果可能截然相同。
很多非常成功的風光攝影片往往具有很多元素。在元素眾多的情況下,有時候需要很廣的視角才能把它們包容進來,有時候又需要通過透視壓縮把不相關的元素疊加在一起。這時候,廣角鏡頭和長焦鏡頭在組織攝影元素方面有迥然不同的功能,往往不能互相替代。
實際運用中,廣角鏡頭的運用難度往往更大,尤其視角大於24mm的鏡頭。由於包含的信息過多,照片的主題在組織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元素過多喧賓奪主、組織無序畫面雜亂等。廣角鏡頭本身的透視畸變也經常難以控制而產生副作用。
對於初學者,長焦也許更有助於培養觀察能力,更容易拍出滿意的照片,而廣角也許是更好的紀錄工具,出好片的難度更大一些。總之,在風光攝影中長焦和廣角都不可偏廢,一隻視角相當於135相機24~105mm的變焦鏡頭可能會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而類似富士S9600這樣的高端固定鏡頭數碼相機則提供了近乎完美的焦距選擇,它的手動變焦鏡頭覆蓋了28~300mm的焦距段,無論是宏大的場面,還是遠處優美的細節小品都可以輕松獲取。
2.大光圈和定焦
有一種觀點認為風光攝影中的廣角鏡頭沒有必要強調大光圈。盡管我們在風光攝影中更多的時候需要收縮光圈,但是並不意味著大光圈鏡頭不重要。很多昏暗的室內和夜景光線環境下,特別是有人文環境的風光攝影中,三腳架是無助的,大光圈鏡頭是紀錄特定光線氛圍的利器。因此,f2.8的大光圈變焦鏡頭會比f4的鏡頭有更廣泛的適用環境。
不過,變焦鏡頭是很難達到f1.x的光圈,一般到f2.8就是極限。因此,很多數碼單反用戶還會選擇一支大光圈的定焦鏡頭以應付特殊的光線環境。與人像攝影不同的是,風光攝影師此時會傾向於選擇廣角定焦鏡頭,比如24mm、28mm、35mm,在使用大光圈時仍然具有足夠的景深,而避免背景過於虛化。大光圈定焦廣角鏡頭,一般情況下有一支足矣。
3.運用偏振鏡
很多風光攝影師都習慣於在鏡頭前一直擰著一片偏振鏡,特別是光線較好的時候。偏振鏡可以消除空氣中的漫反射光而提高空氣的通透度,使藍天更藍,也可以部分消除物體表面那種令人討厭的反光,消除物體表面反射高光形成的光斑,改善色彩飽和度。
在陽光下,偏光鏡幾乎是風光攝影的必備工具。偏光鏡的另一個用途是充當中灰密度鏡,可以降低至少2檔曝光時間。在拍攝瀑布、溪流等題材時,長時間曝光可以獲得虛化的效果,而一塊偏光鏡可以幫助你在光線較強的情況下把曝光時間延長2倍,2塊擰在一起的偏光鏡則可以延長4倍以上。
④ 拍飾品用什麼相機好
拍攝飾品,根據需求和預算的不同,可以選擇不同類型的相機:
專業級效果:
網上售賣小飾品:
綜上所述,如果追求極致的拍攝效果且預算充足,單反相機是首選;而如果只是為了在網上售賣小飾品,追求性價比的話,帶微距功能的卡片機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⑤ 怎麼拍荷花好看
拍荷花好看方法如下:
1、器材選擇
去拍荷花我建議大家用70—200mm、70—300mm、18—300mm這類中長焦鏡頭去拍,因為荷花一般離得遠,中長焦鏡頭方便構圖拍攝。
2、天氣選擇
拍荷花對天氣要求不是很高,一般來說早上、下午、雨後、陰天都可以拍攝。我喜歡雨後去拍荷花,因為雨後的荷花看起來更加有生機,也更加艷。個人不太建議在強光的時候去拍荷花,此時的荷花看起來沒什麼生氣。
4、前景虛化朦朧美,背景簡潔有氛圍
我們可以用距離鏡頭比較近的花朵、葉子,作為攝影前景,拍攝出虛化的效果,為照片增加朦朧美。荷花有了朦朧的前景作為襯托,也會呈現出夢幻、唯美的效果。簡潔的攝影背景,可以突出攝影主體,交代拍攝環境。
把荷花後面的其他花朵和葉子,拍攝出虛化的效果,也可以在烘托拍攝氛圍的同時,簡化背景,讓照片一目瞭然。
5、雨露小鳥和小蟲,彰顯細節有質感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起的攝影師……除了小鳥小蟲,還能拍到露珠和晨霧。荷塘就是一個小型的生態環境。荷塘里除了荷花和葉子,還有小鳥、小蟲,青蛙、錦鯉。如果你不著急,那就早點動身,支起來三腳架等著……守株待兔。
⑥ 專業視頻拍攝一般都用到哪些設備
相機系統抄,燈光系統,背景系統,道具系統
1、相機:單反全幅機,佳能6D套機、尼康的D750、鏡頭套頭,室內閃光燈拍攝無需大光圈。
2、燈光:金貝的燈光,柔光箱、標准罩、束光筒一些配件也配上。
3、三腳架
4、靜物台
5、背景可以少考慮,基本上的小布景道具可以實現。大背景就實地取景
⑦ 人像拍攝器材怎麼選
導語:人像拍攝是大部門人第一次拿起相機想要拍攝的內容,那如何拍好人像,又如何選擇相應的器材呢?接下來和大家分享些實戰經驗和數據。
一、不可或缺的大光圈鏡頭
EOS 6D 速度: 1/125s 光圈F4 ISO:200 焦距:50mm 標准焦段展現圖像細節對於人像作品的拍攝,最為常用的鏡頭當屬大光圈鏡頭了,大光圈可以營造非常夢幻的背景虛化效果,尤其用來表現清新人像可算是百試不爽!
我首先推薦的鏡頭為佳能EF 50mm f/1.8 II,六百元出頭的價格卻有著f/1.8的最大光圈,足夠滿足你對大光圈的需求。那麼使用大光圈鏡頭時你需要了解些什麼呢?
EOS 60D 速度: 1/800s 光圈F1.8 ISO:200 焦距:50mm
不要擔心最大光圈會對畫面造成太大影響拍攝時收縮兩檔光圈?No!務必要全開!
或許你經常被告知光圈是不可以全開的,必須要縮小兩檔才能使用,否則畫面的銳度會下降。
這個建議在大多數時候都是可以採納的,但是當你拍攝少女人像的時候,請無視這一條吧!過於銳利的畫面反而會讓你後期要額外浪費時間去磨皮,盡情享受光圈全開帶來的夢幻虛化效果才是王道。
EOS 60D 速度 :1/250s 光圈F1.2 ISO:100 焦距:50mm
上圖就是採用了佳能EF 50mm f/1.2L USM拍攝的,光圈全開營造了非常好的背景虛化效果。
大光圈帶來的虛化不僅僅是為了好看,更重要的是去除雜亂背景,突出主體。
除了用於常規創作以外,如果遇到一些非常雜亂的背景,也是可以利用大光圈將背景虛化的。這樣可以讓照片的整個畫面更加簡潔。
EOS 6D 速度 :1/250s 光圈F1.2 ISO:100 焦距:50mm
使用大光圈過濾雜亂的背景除了上文所說的虛化背景之外,你可以換一種思路拍攝:用淺景深捕捉細節之美。
人像照片一定要有人臉么?顯然你在創作的時候不能被這個想法禁錮。
人像照片主體要以人為主,但當你拍攝的是一組照片的時候,在組照里夾雜一些人物局部的寫真或者是周圍花花草草的特寫,往往能很大的提升組照的格調。
EOS 7D 速度: 1/800s 光圈F1.8 ISO:100 焦距:85mm
有虛有實,畫面朦朧不失甜美感覺上圖是用到了佳能EF 85mm f/1.8 USM鏡頭拍攝的,這只鏡頭光圈足夠大,性價比也突出,(當然,你也有別的選擇:EF 85mm f/1.2L II USM效果會更贊!)光圈全開再盡可能的靠近主體,製造了非常淺的景深效果。
選擇拍攝人物發絲,可以避免一般大頭照的俗套路子。善於發現細節,往往能捕捉到精彩的感覺。
以上是定焦大光圈鏡頭拍攝人像的案例,那麼廣角鏡頭是否也可以拍攝出不錯的人像照片呢?
二.利用廣角特性拍攝清新人像
攝影從來就沒有什麼是“一定的”,廣角鏡頭也可以拍攝清新人像,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用廣角鏡頭拍攝小清新人像的心得吧!
Tips 1:逆光暖色調,廣角也能小清新。
攝影從來就不是光圈與快門的機械組合,更多時候是光線運用的藝術。不妨試著把你的鏡頭對著太陽,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當然,最好不要是正午的太陽,因為那時的光比太強,拍出來的明暗反差比較大,建議選擇清晨或者傍晚,並且試著用一些建築、樹木或者是人物來擋住亮度最強的太陽,這樣可以減少相機自動測光出現失誤的概率。
鏡頭的選擇方面,24mm焦距是個不錯的選擇,佳能多款鏡頭都兼具24mm,比如EF 24mm f/1.4L II USM,或者標准變焦鏡頭EF 24-70mm f/2.8L II USM也是可以的。
EOS 6D 速度: 1/160s 光圈F4 ISO:100 焦距:24mm
逆光拍攝這張照片的原片其實沒有這么艷麗,前期拍攝我使用了寬容度較高的RAW格式,然後做了一些後期上的調整。適當調整色溫,讓整個畫面偏暖一些;還提高了飽和度和陰影部分的曝光。
Tips 2:廣角靠近也能虛化
虛化其實就是因為景深足夠淺,而想要淺景深,除了大光圈跟長焦鏡頭以外,你還是可以通過靠近被攝主體來實現。同樣焦段和光圈下,你離主體越近,背景虛化效果越好。當然,要注意不要太極端,太近會對不上焦的'哦!
下圖使用的是24mm的廣角拍攝,光圈f/4也不算太大,但是細看背景卻會發現也還是有不錯的虛化效果的,這就是因為機位距離主體足夠近,所以也會有較淺的景深。
EOS 5D Mark II 速度 :1/30s 光圈F4 ISO:200 焦距:24mm
靠近拍攝廣角鏡頭也能虛化背景
Tips 3:將廣角進行到底!
不可否認,使用廣角鏡頭會有比較大的透視效果,些微的畸變,不突出的主體等問題,甚至很多人會覺得廣角適合風光,不適合表現人像。但是,廣角真的就不能拍人像嗎?
EOS 6D 速度: 1/160s 光圈F4 ISO:100 焦距:18mm
利用廣角仰拍一面干凈的紅牆,素衣的少女,利用廣角仰拍的透視來創造合適的圖像。只要用得好,其實廣角也是可以拍出不錯的人像。
EOS 6D 速度: 1/160s 光圈F4 ISO:100 焦距:18mm
低角度拍攝人像,可以得到誇張的透視效果
三、利用長焦的特性,拍攝精彩人像。
說到人像攝影,不能不提到長焦鏡頭,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也是拍攝清新人像的“標配”之一,那麼使用長焦鏡頭可以達到什麼效果呢?
與前面提到的大光圈鏡頭不同的是,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提供全程的f/2.8大光圈,在拍攝的時候,你可以最大限度的控制你的景深。
EOS 5D Mark III 速度: 1/250s 光圈F2.8 ISO:100 焦距:135mm
焦距越長,虛化效果更佳
拍攝清新人像鏡頭可以帶來不同的感覺,大光圈鏡頭不是拍攝人像的唯一選擇,廣角鏡頭,甚至超廣角鏡頭都是可以拍攝出不同味道的人像照片,長焦鏡頭向來在人像拍攝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你不必去糾結鏡頭的好與壞,而是應該特別注意你所拍攝的想法,在了解完每款鏡頭的特性後,用這些特性去製造畫面,才是正確的拍攝思路,也是你選擇鏡頭的根本出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