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查相片拍攝的器材
題主你好!復
如果照片保存了EXIF信息的制話,可以在照片上點右鍵,選屬性、摘要、高級,即可查看照片拍攝時的攝影器材。當然也可以使用光影魔術手、ACDSEE等軟體來查看。
不過有些照片經編輯之後,去掉了EXIF信息,那就沒辦法查看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
2. 為什麼攝影是「敗家」為何不能亂買攝影器材
頻繁的換器材以及配件是極大的浪費,原因在初始時期沒定好位,買了一堆不適合自己長遠提升照片的質量的器材,結果是買買買,浪費的錢財能足足能買一台專業級或高檔的器材。副件最好少買或不買如:増距鏡等,但UV鏡是不能不買的,即保護鏡頭又防止紫外線的射入。
確實有如此現象,而且還不少。有人早說過「單反毀一生,攝影窮三代」,話雖然誇張,但是確實有這種實際的存在。我們攝影愛好者圈子裡,就有一個典型「代表」,真正的器材黨,他退休了,因為不斷升級買器材,據說他的20多萬公積金,都全部花在買照相機和鏡頭上了,現在他又買了微單R5,微單鏡頭85-1.2,僅僅就這兩項,就用去了六萬塊錢。之前的5D4和85-1.4及70-2002.8等都碰型出了,當然是賠了。
目前不少攝影愛好者躍躍欲試准備入微單這個大坑,畢竟價格上,無論相機機身和鏡頭,都遠遠高於之前的單反及鏡頭,十分昂貴,如果你真的入微單這個坑,估計花錢會越來越多,僅僅那些微單鏡頭,如果配齊,沒有十幾萬,是拿不下來的。如果你經濟條件好,家裡特別有礦,也許沒有什麼影響。如果你僅僅是為了趕 時尚 ,追逐這個微單潮流,鉛蠢而且你本身就沒有多少錢,一意孤行,必然,「敗家」之情況,自然出現。
大部分愛好都是敗家。小到乒乓球,大到收藏。攝影敗家我支持,總比天天喝酒成個酒麻木好。人生就是折騰,不亂買攝影器材,怎麼能體驗到攝影的樂趣呢?有點閑錢你就買吧。人生苦短,有點愛好,有點追求,無可厚非。
從DC到單反,自從有了娃,加上華為mate2pro感覺還不錯,就一直乾脆用手機了
「玩單反窮一生」,這話一點不假,由於單反器材價格不菲,加之不斷更新、換代,一代比一代更優秀更能體現出攝影者的水平,所以攝影族會不斷更新器材,特別是發燒友那就更是燒錢啊,我雖然入坑才兩年,到目前為止,入手一台單反,七個鏡頭,就給這七個鏡頭配的佳能原裝UV都花了三千多,最貴的是82mm628元,最便宜的72mm398元,加上附屬器材和材料諸如增倍鏡、Cf和sd卡、備用電池、兩個三腳架、四個相機包、其他濾鏡等等等等就不一一列舉了,反正已經花去了10多萬元了,親身體會玩單反就是燒錢。
攝影對大部份人來說都是自我 娛樂 ,但是一但你入了某個攝影圈,相互攀比器材就來了,很難保持定律,誘惑根本擋不住。現在電子產品更新又快,廠家不斷推出新型號,商家也不斷舉辦推薦會,叫你去試用,免費培訓,其目的只有一個賺錢。所以要根據自槐吵陪己的經濟狀況和實際需求,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要盲目跟風。
#為什麼設攝影是「敗家」,為何不能亂買攝影器材#
這個問題只能是對部分跟風的攝影人來說是對的,對絕大多數的攝影人來講是不對的。
攝影人有公家人和私家人。所謂公家人是指在以新聞報道為主的單位的攝影人,他們的器材是公家供給的最新器材。這樣的人不敗家。
敗家的人是指喜歡攝影且喜歡跟風的。什麼新器材出來買什麼器材。
攝影器材的相機和鏡頭是精密器材,而且世界上只有幾個商家產同品牌的相機和鏡頭而且越高檔價位越高,只要不適當的購買必然敗家。另外,以攝影賣照片或出書的人來講,他們的攝影收入遠遠大於支出,是攝影養家養身了。
1、買器材會很花錢。相機買回來以後還需要買鏡頭,半畫幅玩兒了一段時間要玩兒全畫幅,然後再到中畫幅。中畫幅基本5萬起步,一起加起來連同鏡頭30萬
2、為了拍照片,拍風景到處 旅遊 ,到處跑,更花錢。衣食住行,一天就是上千的消費,一年10萬起步。
我曾經經歷過500萬像素的卡片、長焦、然後是800萬-1200萬,單反是尼康佳能索尼,微單是富士、索尼。
鏡頭不談狗頭,12-24-24-70-70-200-400。
這么多年賣了舊的回血換新款。有一天醒悟了,我就留下了一個微單一個柯達經典長焦,一個單反倆頭。另外一個徠卡配定焦大光圈。我這兩年不再投錢在相機上了。主要是我可以借來中畫幅的,也可以借各種鏡頭。
3. 新手買單反,應該怎麼挑選
首先明確定定位,你是走器材黨路子還是走攝影路子還是走旅遊路子。走器材握簡敗黨路子那就在你預算咐姿內頂格買機身,至少是個全畫幅,佳能6D2 尼康D750 索尼A7m2起步,買c畫幅都不好意思亮器材,鏡頭不重要50定焦足夠了,有錢就忘大三元買就多對了,原則就是什麼貴買什麼;如果你是一心要搞攝影那你權衡一下經濟,你錢多直接能奔全畫幅機身紅圈金圈鏡頭自然好的很,如果不行就選入門c畫幅+套頭都沒問題,慢慢可以撿個二手定焦鏡頭用,新手拿什麼相機拍出來差距都不大,重要的是你要能去拍東西,拍的多你才能有感覺,慢慢你會取景了會正確曝光了,就算走上正途了,不能走器材黨的路子把好照片寄託在好相機和好鏡頭上,要知道器材能制約你攝影水平的時候那你的自身造詣已經相當高了,那時候要換什麼機身和鏡頭你也不需要在問別人了。走旅段顫游路子也是看你錢,錢多買全幅 24-105 錢少就半幅18-135,走哪都能拍。
4. 為什麼 攝影界有這么多器材黨
不單攝影界有「器材黨」,騎行界、飈車界也不乏器材黨呀。
5. 什麼叫做器材黨
就是靠著器材達到某種目的和成果成就的人,比如攝影,有的人就會靠著強大的攝影器材,隨便一拍就是大片的感覺,因為器材的使用解決了光線、角度等問題。但是真正的攝影師是憑借著嫻熟的技藝,找尋最佳拍攝時間和角度,來成就一張好的照片。
6. 你覺得現在社會的攝影文化,究竟是內容重要,還是器材重要
全員攝影時期的來臨,讓每一個人都會有機遇了解到攝影。喜愛攝影的人更甚之,學習培訓攝影有關基礎知識,塑造自身的攝影鑒賞能力,變成一名傑出攝影人,拍出出色的攝影作品。那麼,在攝影作品創作中,什麼叫起關鍵性的作用的呢?
哪些在攝影創作中起關鍵性功效?
在攝影作品創作中,起關鍵性的作用的是人的審美觀洞察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是人的人文藝術涵養和刻骨銘心的文化創意積淀,也就是授予攝影作品審美觀的生命。不然,再好的相機也創作出不來經典出色的攝影作品,提升文化藝術藝術涵養是當今攝影人面對的急迫的任務。
攝影是「世界文化」,具備人們一同企業文化的特點。在創新科技乘勢而上的今日,高新科技雖然大國,但公共藝術卻不停的激勵著人,召喚著人,讓人提升精氣神,激起我們的生活魅力,持續的去追尋那美滿幸福的理想,僅有理想才會讓人青春永駐,懷里志向遠大。僅有理想鼓勵著人們為此拼搏,親自把願望變成實際,大家既要快速發展趨勢高新科技科技進步,更要提升中華中華民族的藝術涵養,僅有如此能夠使中華中華民族矗立於全球民族之林,為全世界老百姓所尊敬和欽佩,因此,攝影人提升文化藝術藝術涵養,是攝影領域目前面對的一項極其急迫的每日任務。
7. 什麼叫器材黨
就是三流攝影師的意思:
三流攝影師比器材,
二流攝影師比技術,
一流攝影師比思想。
呵呵……
8. 攝影器材怎麼選擇
選擇攝影器材時,您可以考慮以下因素:
用途和拍攝題材:不同的拍攝題材需要不同的器材。比如,拍攝風景圖像可能需要較廣的視角,而拍攝運動場景則需要更快的快門速度和追蹤對焦功能。
畫質:您需要選擇適合您需求的解析度、感光度范圍、動態范圍和顏色還原等茄高方面的特性。
便攜性:如果您需顫伏尺要經常外出拍攝廳灶或拍攝旅行照片,那麼相機大小和重量也需要考慮。
價格:相機的價格隨著規格和功能的提高而增加,您需要根據自己的預算來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其他:如鏡頭品質、儲存卡類型、電池壽命、防水防塵等特性也需要考慮。
綜上所述,不同的人對於攝影器材的選擇會有不同的需求和偏好,關鍵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攝影器材。
9. 人像攝影師要把手裡的佳能單反換成索尼微單嗎你怎麼看
為什麼現在有些人賣掉了佳能5d3去換索尼的單反?
我是一個佳能的用戶,我也曾經是一個索尼微單的用戶。我經歷了從佳能換到索尼微單,換門富士微單,又重新回到佳能單反的歷程。這里可以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我用了很多年的佳能的單反,再換索尼之前用的是1系的大馬三。後來添置了索尼的A7R2微單,原因跟大家都差不多。重量輕易攜帶,黑 科技 防抖,即見即所得,再加上可以很方便靈活的去使用手動鏡頭。這些全都是微單的優點。是單反無法比喻的察迅。再加上索尼的城cmos的成像的確非常不錯。
但索尼的a7r2有幾個比較大的問題,雖然是微單,但是它是全畫幅的,所以鏡頭並不是微,配上變焦鏡頭之後,整體重量了其實跟一個單反區別就不會太大了。再加上索尼的顏色比較的清淡。即使是raw格式。後期優化空間,我感覺比不上佳能,中所以綜合起來,沒有達到我對微單的期望。後來體驗了一下富士,被富士的確誘人的色彩吸引,於是把索尼換掉,入了富士XT2
富士的色彩的確誘人濃烈,直出jpg不需要P,而且也不能P,因為一後期,出來就不是富士的味道。但富士微單是色彩大於成像質量的機子,所以她的照片是不能經電腦放大看的,塗抹感有點強,那這個對於我這個追求畫質的用戶來講的話呢會有一點點難以接受,加上富士的色彩過於濃烈,有些時候甚至感覺色彩有點過了。看多了就會覺得有點膩,所以最後把富士微單給抽掉了。重投單反的懷抱。
但是我覺得以上都不是我放棄微單,重新用單反的主要原因。真正使我覺得微單不如單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續航,微單一切工作都要耗電,包括待機,所以一天的拍攝沒有兩個到三塊電池,肯定是撐不下來。平時躺在防潮箱裡面也會耗電,好多次我突然拿起來拍的時候發現電池是沒電的。單反我完全不會有這方面擔心,隨手拿出來都能拍
操作性,微單主打是輕便,所以操控上肯定要做犧牲,而單反本來就是為攝影設計的,所以各種操作都會設計得比較順手,而且單反重量大,壓手感更好,而不會出現微單頭重腳輕的感覺。
以下純粹是我個人觀點
防抖,即見即所得,觸屏這些微單上的黑 科技 ,對於一個攝影者而言,都不是剛需,所有的這些功能,只是減少拍攝者拍照片的時候,要花的思考時間。作為攝影愛好者,練好持機基本功,理解安全快門的重要性,就已經可以達到基本的防抖效果。對曝光參數有基礎的理解,就可以基本上從快門,光圈裡面就能夠預想到拍攝出來的效果,也不需要依賴既見即所得的功能。但是對於一個相機而培碼言,快門的響應速度,屏幕的實時性,機子的續航能力,包括隨時steadby的能力,拍攝過程中隨時調整攝影參數的便利性,這些我認為攝影的剛需。
可能我有一天也會重新使用微單,但我覺得,微單最能打敗中此動我的,就是便攜。
我是佳能用戶以前主要是拍攝人像為主,後來因為有拍攝視頻的需要我入手索尼A7M3,大概是受外界的影響說索尼好、索尼視頻視頻功能強大我才考慮入手來體驗一下。
經過我自己的使用感受索尼的視頻功能的確比佳能的好用,佳能的4K是1.7的裁剪,C-Log還要收費,升格不支持高清視頻等短板。
而索尼各方面的參數都給到位了,在對焦速度和追焦能力方面都比佳能快。所以很多人出佳能換索尼大部分都是因為佳能在性能方面沒有什麼大的升級,在技術上稍微落後索尼一點。
佳能比較保守、每次升級的機器在參數上一點一點擠,而索尼比較激進,能給的都會給不會吝嗇。
我有一些玩人像攝影的朋友他們並沒有徹底的換成索尼,一般都選擇雙修,左手佳能右手索尼。我個人手上有佳能和索尼,目前並沒有打算徹底的換成索尼。
因為長時間使用佳能的單反,已經習慣佳能的各項拍攝參數,在操控上我還是比較喜歡佳能,主要是我用佳能能快速找到我自己想要的曝光組合參數。
索尼拍人像的顏色我個人不是很喜歡,雖然說後期能調色,但前期的直觀感受還是沒有佳能的好看。
大家好,我看到這問題,我思考了一下,如何回答才是最好的,希望我的回答能為大家帶來思考,同時也希望可以得到大神的喜歡。
下面我就簡單說一下我個人看法,如有不對望大家指正與批評。
佳能對照激進、每次升級的機器在參數上一點一點擠,而索尼對照激進,能給的都會給不會吝嗇。我有一些玩人像攝影的朋友他們並沒有徹底的換成索尼,一般都選擇雙修,左手佳能右手索尼。我個人手上有佳能和索尼,目前並沒有希圖徹底的換成索尼。因為長時間應用佳能的單反,已經習慣佳能的各項拍攝參數,在操控上我還是對照喜歡佳能,主要是我用佳能能快速找到我自己想要的曝光組合參數。索尼拍人像的顏色我個人不是很喜歡,只管說前期能調色,但前期的直觀感想還是沒有佳能的好看。
因此,無論佳能單反還是索尼微單都各有好處,相互配合使用,才是王道。
人像攝影的最佳器材就是佳能。只是拍圖片,沒有視頻需求的話,當然不需要購買索尼微單了。
佳能單反的操控性,易用性和拍攝人像的色調,都是有目共睹的。白平衡設置正確,曝光准確的情況下,直出圖片,不需要修圖的情況下,完全可以接受。並且,佳能機器拍攝人像膚色討巧,很受女孩子的喜愛。
反觀索尼,操控繁瑣,易用性差,沒有後期的原圖,慘不忍睹,整體色調發灰,膚色還原不好。
佳能鏡頭群很多,人像頭,從低到高不下20隻。從幾百元的50小痰盂,到3萬多的220,人像王,應有盡有。可選性很多。索尼這方面卻要差的多,鏡頭規格不多,還死貴。
不拍視頻,佳能首選。
佳能、索尼、尼康、富士、賓得(CSNFP)的機器都用過。總的體驗感覺還是按這個排序吧。尤其是色彩上,C更適合拍人像,所以,不建議你換S。
談到機器的色彩還原,覺得還是以人的膚色的真實為准比較靠譜,所有系統中,C是最自然的,稍有些偏暖,看上去顯得更 健康 。人,應該是攝影中永恆的主體,就用最合適的器材去表現吧。
C,色彩偏暖,還原真實。
S,色彩偏青黃。
NF,色彩艷麗,銳度高,拍風景最好。
P,色彩偏藍,看上去比較養眼,業內人說其色彩好,那得看你用在怎樣的場景。
至於各家系統的操控性,各有特色,如何配置,就要看你的主要用途了。均衡性價比來看,個人覺得C還是應該作為首選,不論是單反還是微單,C都做得不錯,S的性價比不高。
以下三圖分別是CSP拍攝,供參考。
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另外還需要看你目前使用的佳能相機機型,不同機型的相機,特性也不同,你起碼說明一下你目前使用的佳能相機是什麼型號,打算更換哪種型號的索尼微單。 如果是早期機型,想升級相機,又對索尼微單感興趣,可以考慮直接換成索尼微單。如果你目前使用的是5D3或5D4這種高端相機,換不換相機,意義也就不大了。
如果題主所問的,是佳能和索尼處在同一水平級別的相機,那麼可以對比兩款相機的優缺點。 佳能單反相機,拍攝人像色彩好 ,在後期處理上無需浪費太多工夫這是眾所周知的。 但是機身較大,重量也大 ,攜帶出去拍人像,時間長了肯定會感覺累。相比之下就不如輕便小巧的索尼微單。這些年微單的技術愈加成熟,照片精度和成像質量以及視頻拍攝等各種參數,都非常優秀,如果只從便攜性上來考慮,我推薦索尼微單。但是也要考慮色彩因素, 索尼微單拍出的照片,在未經後期處理的情況下,我感覺色彩是不如佳能的。
不過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更換相機後,目前你佳能的其他鏡頭也都要出手,佳能相機鏡頭規格很全面,而且價位可選擇的段位也比較多。重新購置微單所需要的各種鏡頭,這一塊的費用也是不小。 索尼微單的鏡頭規格不太多,但是價格卻比其他品牌貴 不少,這一點要考慮進去,如果不差錢,那就另當別論。除非你就是換個套機,就這樣一鏡走天下。
如果實在糾結,你就直接入手個索尼微單,佳能也保留著,兩個相機交替使用一段時間,自己對比和感受一下,到底哪個相機更是適合你自己使用。找到適合自己的,另外一個再出手,可能會稍微損失點差價,但是為了對比哪款相機更適合自己,也只能認了。
有上面這些需求,而且覺得非常有必要更換機型,那麼可以考慮更換成索尼,但是你可能得舍棄很多,這些損失你需要考慮到:
微單有微單的便捷。單反有單反的專業。性能
一,換有換的道理。
1.攝影愛好者如果對照片的。清晰度,通透性追求不是那麼太高。那麼為了追求輕便。簡潔。把單反了換成微單也是有道理的。
2.有條件,那就想換就換一個。換了以後的比較增長知識也很不錯。所說的開卷有益,就是這個道理。
3.不同的人。對攝影有不同的追求方向。無可厚非。不存在對與不對。想換就換吧。
二,對於攝影有追求完美的。當然不要去換微單。不換就不換的道理。
1.單反沉重。對追求照片通透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因為相機沉重,拿在手裡頭可以有效的抵抗輕微的手抖動。君不見很多攝影愛好者在單反照相機上面再加一個。電池盒手柄,其作用主要就是為了配重。雖然干電池也有其作用,但與鋰電池相比,作用就很小了。這是一個經驗。還有個例子可以佐證這個經驗的正確性。例如:深山裡的小村莊。進出村莊要通過一段懸崖峭壁上的羊腸小道。十分危險。在這小路的兩頭都備有一段沉重的木頭,路人扛起木頭配個重,走在這樣的路上就增加了安全性。
我的回答很簡單,就叫「吃飽了飯沒事干,專門跑去洗煤碳」
不過索尼微單很不錯,但更多品牌相機也不少,今天換門明天其他品牌又有更好產品上市,這不成了「器材黨」了?
不論滅門還是購機,總得考慮手中相機是否已壞,或已達必須購買?這才叫理性。
很正常的一件事情,那個設備好就用那個,說到現在很多佳能單反用戶放棄他投奔索尼微單其實是佳能的一個悲哀,也是一個時代的劃分,想當初5D2發布的時候,多少人夢寐以求買到他,而現在大量佳能用戶放棄佳能,其實跟佳能近段時間產品營銷政策有一定關系,佳能主要的策略就是均衡,整個產品線全部貫徹整個思路
看看2016年發布5D4目前還是佳能單反旗艦,但是技術對比索尼、尼康、真的不能說自己很強了,但是就是這么個畫質,在2018年底居然發布了號稱專業微單的EOSR,本以為佳能會藉此反擊,沒想到呵呵,居然繼續套娃5D4感測器,而且RF鏡頭非常貴,而且全世界的相機只有EOSR可以使用,就連佳能自己的單反都無法使用,本身5D4在設計的時候就有很多不足,沒想到這個不足的產品繼續影響著專業級別的EOSR,佳能的均衡理念滲透在產品點點滴滴中。
2019年的2月又傳來了EOSRP的震驚消息,取消了肩屏,取消了大轉盤和搖桿,使用6D2的2600萬感測器,售價套機2萬元,6D2的寬容度被N多人抱怨過還不如6D,但是佳能底氣十足的繼續採用所謂的均衡發展思路給大家帶來了EOSRP,可能佳能在想,傻子太多,騙子不夠用吧
一台設備好與不好這是有目共睹的,索尼之所以發展迅速跟吸取用戶反饋,改進產品策略有直接關系,索尼當初定位A7M3入門級全畫幅微單的時候讓我們看到了誠意,看到了什麼才是入門級,再去看看佳能入門級...
之所以這么說佳能可能是愛的越深恨得也就越深吧,其實還是希望佳能可以拿出一台好機器,拿出誠意,去繼續創造神話,如果持續堅持所謂的均衡,套娃設計,未來的路會越來越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