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軸承內圈溝道磨床,尺寸不穩的原因
原因有很多,說說具體怎麼不穩,才能幫你分析。
⑵ 平面磨床動壓軸承故障怎麼進行維修
一、分析故障產生的原因
經過對設備中出現故障的原因分析,發現平面磨床中砂輪軸的軸頸部分表面有縱向裂紋,前、後軸承外觀則沒有明顯缺陷,磨損量也不大,對磨頭進行拆檢,未發現砂輪軸有彎曲,僅在軸頸部分有淺表縱向裂紋。前、後軸承的外錐凸緣與軸承座孔接觸良好,軸承內孔無明顯損傷。由此認為磨頭無法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前、後軸承的幾何精度發生變化,三油楔形狀及大小不一致所造成的。故決定修理採用的方案為:修復前、後軸承和鍍硬鉻(0.02mm)修復砂輪軸。
二、採用刮與研相結合的方法修理軸承
採用刮與研相結合的方法修理軸承,既先對前、後軸承進行刮削顯點,再以研磨擴大接觸面積並降低表面粗糙度值,刮削時採用輕刮法,絕不能刮成魚鱗狀。
1、將前、後軸承安裝到工作位置,按軸承孔配磨一長400mm的圓柱芯軸(直徑為55mm),其配磨程度以轉動自如為准。在芯軸上薄薄塗一層紅丹油,將芯軸穿入軸承,適當調整前、後軸承的松緊程度,轉動芯軸,抽出芯軸輕刮劃點。此項工作須反復進行以達到在前、後軸承內表面的3條矩形帶接觸中顯點均勻密集為止。然後磨製一根直徑比該芯軸小0.02mm長400mm的鑄鐵研磨棒,塗以W5氧化鉻研磨膏對前、後軸承同時進行研磨,隨時收緊前、後軸承並注意清除軸承端部多餘的研磨劑。經過研磨,使軸承的接觸面為完整的3條矩形接觸帶,最後拆下軸承座仔細清洗,使之不能有任何雜質。
2、將前、後軸承安裝到位,按軸承孔配磨一長為350mm的圓柱芯軸,與軸承內孔的配合程度以剛度能穿入為宜。調整前、後軸承至芯軸轉動困難時為止。在調整過程中,前、後軸承要交替進行,切不可先調緊其中的一個再調整另一個,按此芯軸直徑小0.01mm尺寸精磨砂輪軸軸頸,拋光後即可組裝。
3、加註潤滑油依次進行裝砂輪前和裝砂輪後的空運轉試驗,最後進行磨削試驗。經過研磨,使前後軸承有3條與其外錐凸緣相對應寬為15mm的通長矩形接觸面。為了進一步降低軸承內孔的粗糙度值,我們試用牙膏對其進行了拋光處理。檢查研磨棒的最終集合精度未發現明顯變化,即以此直徑減去0.01mm作為砂輪軸軸頸的尺寸。
三、採用以研代刮的方法修理軸承
1、採用車削有三頭120mm導程正反螺旋槽的鑄鐵研磨棒進行整體研磨以保證前、後軸承的同軸度。研磨棒的直徑是在與前、後軸承配合較緊的基礎上減小0.02mm.。所用研磨劑為M28氧化鋁加煤油調合而成。為了使前、後軸承有盡可能的調整餘量,在裝配時用手將前、後軸承輕輕推人軸承座、帶上調整螺母,然後將調整螺桿稍用力旋緊即可。
2、研磨時磨頭置於垂直狀態。為便於研磨棒在研磨過程中做適當的軸向移動並減輕勞動強度,在研磨棒正下方放一液壓千斤頂,通過鋼珠支承研磨棒。為在研磨過程中使手持力對中,在研磨棒的上端加裝手輪裝置。
四、在研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使研磨棒的旋轉方向與砂輪軸的工作旋轉方向一致。這樣有利於工作時自吸油流迅速通過徑向間隙形成油楔,從而能改善運轉性能。
1、研磨過程中要不斷地調緊前、後軸承(保持一定的手感)以提高研磨效率和保證軸承的幾何精度。
2、隨時清除軸承端部多餘的研磨劑以避免前、後軸承出現喇叭口。
3、研磨一定時間後抽出研磨棒,清除研磨棒和前、後軸承中的研磨劑,檢查研磨效果和研磨棒的研損情況,如研磨棒出現研損,則需對其進行修整以保證前、後軸承孔徑的一致性。
4、在做最後研磨時,研磨劑盡量少並適當收緊前、後軸承以保證前、後軸承的最終幾何精度。
⑶ 如何校正車床上的四爪卡盤的圓跳動
四爪校正的基準通常是工件端面和互相垂直的兩條中心線
(一條平行導軌
一條垂直導軌)
AB
與CD
俗稱十字首數線.
校正『十字線』有三種方法
1將劃針盤放在導軌前,後兩個面上對工件『十字線』進行校正
2
將劃針盤固定在中托板上搖中托板(大托板配合)對工件『十字線』進行校正
3
工件要求高時將百分表放中托板上
;
搖中托瞎芹仿板
或大磨纖托板校正
⑷ ca6140車床卡爪不正怎麼辦
1、把三爪卡盤拆開重新修理組裝。使各部件轉動自如、滑動正常虛察。
2、用一塊圓料厚度10毫米左右,卡在爪子後面的螺紋上,把爪子輕輕的雹洞車一下,直至車圓為止源譽枯。(由於螺紋強度不高裝卡不要太用力)(卡這塊料時用的哪個裝夾孔,以後卡工件時一定要用這個孔夾工件)。
⑸ 平面磨床主軸軸承應如何修復
主軸的修復:主軸軸頸的圓柱度0.003、徑向跳動小於0.002;前後軸頸與前端錐體的同軸度要求0.005mm,軸肩的端面跳動小於0.005。 研磨修復,研套加W14~W7磨料作研磨劑,以20 米/分的線速度 研正主軸頸哪頃做的圓度,然後用研魔平板研,最後拋光(煤油調氧化鉻),光 前軸承座錐孔和後蓋滾動軸承座孔間同軸度(刮研修復16點/25 25mm2,豎起來刮研)。 後蓋滾動軸承座孔中壓入一銅材工藝套(長度為座孔長度2倍約100,套孔乎蠢與帶錐專用芯棒後端軸頸的配合間隙為0.02~0.03)。 上述精度修復後,將前軸承裝入座孔,並用一直徑與主軸(修復後)軸頸尺寸相同的芯軸作研棒,研刮軸承內孔,顯點(12~16 點/2525mm2), 然後以前軸承座錐孔為基準,配磨軸承外錐體,接觸大於75%(大端硬)。外磨時軸承套在外徑等於修磨後的主軸直徑的芯軸上,軸承內孔須調整至自由狀態下與芯軸直徑滑動配合(用鋼絲收縮軸承)。修復方牙(車床)達2級精度。裝好前軸承和帶有工藝套的後蓋軸承座後,用刮研芯軸(外圓尺寸為主軸軸頸尺寸0.002)對前軸承孔進一步刮研,以消除其裝配誤差,要求圓度0.005、圓柱度0.01,顯點數前端(靠砂輪端)長30mm 18~22點/2525mm2,即軸承內孔向後端略有微小錐度,有利於潤滑油的輸入。使軸承內孔尺寸調整至研磨棒稍緊的滑動配合,這時軸承不再拆下,直接在箱體內進行清洗,然後用氧化鉻作研磨劑對軸承進行研磨,以消除刮削時刀痕毛刺,研磨時垂直安放為宜。松開燕尾吊緊塊,調節軸承間隙、調整螺母使主軸用手回轉不動(此時軸承在自由狀態下的間隙為0)。
吊緊燕尾吊緊塊(吊緊力不宜太大),使軸承在吊緊塊的脹李衡力作用下擴大孔徑,並與軸承座套孔緊密貼合,此時用手已能轉動主軸,如轉不動或在主軸前端螺紋上旋入螺母,並用銅等軟金屬輕擊螺母四周,以分散吊緊的應力,使軸承外錐與座孔貼合得更好,用手轉動主軸應靈活、無異常感覺,否則應重調。略倒旋軸承間隙調整螺母,並輕輕的再次扳緊螺母,以減少螺母間垂直度誤差對軸承孔精度的影響。將千分表觸於主軸前端,在表測的相反方向以20公斤左右的力抬動主軸,測量軸承間隙在0.008~0.015 范圍內,超差時應重新調整。 空運轉試車:運轉2 小時,溫升不超過20,軸向竄動和徑向圓跳動小於0.01。
⑹ 180了孔用四爪車偏心8毫米怎樣校正
1、首先,准備好校正所需的工具,包括量具、平行墊片、卡尺和調整工具等。
2、接著,將四爪車放置在工作台上,檢查四爪車的工作表面是否平整,不平整需要進行修整。
3、然後,根據孔的實際直徑和偏心量,計算出需要調整的偏心量和調整方向。
4、最後,使用平行墊片檢查四爪車的工作表面與工作台之間的間隙,間物桐迅隙過大或過小,需要罩此進行調整,以確保四爪車的工作表面與工輪搭作台保持平行。
⑺ 兩邊軸承內孔不同心怎麼辦
兩邊軸承內孔不同心的解決方法如下:
1、車削一端端面,鑽中心孔,車外圓留精車餘量。
2、掉頭車削另漏基一端端面,鑽中心纖搜耐孔,車外圓留精車餘量。
3、修正兩端中心孔,兩毀春頂裝夾,分別精車軸的兩端即可。
⑻ 磨床支撐怎麼調整三角
1、首先松好並開磨床支撐燕尾吊緊塊,調整軸承間隙。
2、其次將燕尾吊緊迅襪亂塊吊緊,使畝檔軸承在吊緊塊膨脹力的作用下擴大孔徑,並與軸承座套孔緊密貼合。
3、最後在磨床主軸前端螺紋上旋入螺母,並用銅等軟金屬輕擊螺母四周,以分散吊緊的應力即可調整。
⑼ 軸承磨床支撐怎麼調
坐標軸承磨床NSK軸承的使用注意事項及常見故障1. 使用注意事項
1.1 機床用於高精密加工時,機床必須安裝在溫度為20℃±1℃,軸承在潤滑時的注意事項相對濕度不高於705%的恆溫室內,並應避免日光直射和局部熱源的輻射。室溫變化不應大於0.5℃/4小時。
1.2 機床地基應具有防震溝。
1.3 接入機床的壓縮空氣應是經過過濾的乾燥空氣,壓縮空氣的加壓露點溫度應低於10℃。
1.4 被加工零件運入恆溫室後,精密軸承工序間防銹新工藝解析視零件大小須等溫2~3小時,所需的測量工具應預先等溫,然後才能加工和測量。
1.5 工件重量不得大於工作台最大載重。
1.6 被加工零件不應直接與工作檯面接觸,以防損壞工作檯面。
1.7 安裝和更換軸承的技術本機床備有機床主軸軸線的熱穩定裝置(熱補償系統)。這是一個電子系統,用以減少由於機床運轉造成的冷熱溫度差引起的磨頭箱熱位移的影響,保證加工精度。熱穩定裝置出廠時已經調整好,用戶切勿隨意改變。在使用時,不得將該裝置的電源切斷。為此電控箱上設有單獨的電源開關,即使當晚上下班不工作時該電源也不得切斷,如果機床因較長時間不工作而切斷該電路電源,使機床已冷卻到室溫時,再進行工作前,應提前接通該裝置的電源,接通時間不少於4小時,使機床處於熱態,然後才能進行加工。
1.8 在每天開機後以及機床在突然斷電再啟動後,新手更換輪滑軸承時存在的誤區分析各軸均應進行一次回零。
2. 常見故障的排除方法
本文地址: http://www.nskfag.org/news/201104_36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