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軸承的軸向定位及幾種定位方法
僅僅靠過盈配合來對軸承圈進行軸向定位是不夠的。通常,需要採用一些合適的方法來對軸承圈進行軸向定位。定位軸承的內外圈應該在兩側都進行軸向固定。 對於不可分離結構的非定位軸承,例如角接觸球軸承,一個軸承圈採用較緊的配合(通常是內圈),需要軸向固定;另一個軸承圈則相對其安裝面可以自由地軸向移動。對於可分離結構的非定位軸承,例如圓柱滾子軸承,內外圈都需要軸向固定。 在機床應用中,工作端軸承通常從軸到軸承座傳遞軸向負荷來定位主軸。因此,通常工作端軸承軸向定位,而驅動端軸承則可軸向自由移動。定位方法鎖緊螺母定位法 採用過盈配合的軸承內圈安裝時,通常使內圈一側靠著軸上的擋肩,另一側則一般用一個鎖緊螺母(KMT或KMTA系列)固定( 見圖9)。 帶錐形孔的軸承直接安裝在錐形軸頸上,通常用鎖緊螺母固定在軸上。隔套定位法 在軸承圈之間或軸承圈與鄰近零件之間的採用隔套或隔圈,代替整體軸肩或軸承座肩是很便利的( 圖10)。在這些情況下,尺寸和形狀公差也適用於相關零件。 階梯軸套定位 另一種軸承軸向定位的方法是採用階梯軸套( 圖11)。這些軸套特別適合精密軸承配置,與帶螺紋的鎖緊螺母相比,其跳動更小且提供更高的精度。階梯軸套通常用於超高速度主軸,對於這種主軸,傳統的鎖緊裝置無法向其提供足夠的精度。固定端蓋定位法 採用過盈配合的軸承外圈安裝時,通常使外圈的一側靠著軸承座上的擋肩,另一側則用一個固定端蓋固定。 固定端蓋和其固定螺釘在一些情況下對軸承形狀和性能產生負面影響。如果軸承座和螺釘孔間的壁厚太小,或者螺釘緊固太緊,外圈滾道可能會變形。最輕的ISO尺寸系列19系列比10系列或更重系列更容易受到此類損傷的影響。採用大量小直徑的螺釘是有利的。應避免僅僅用3或4個螺釘,由於緊固點少,可能會在軸承座孔中形成凸起。這將產生易變的摩擦力矩、雜訊和不穩定的預負荷(使用角接觸球軸承時)。對於設計復雜、空間有限、僅可採用薄壁軸承和有限的螺釘數量的主軸。在這些例子中,建議通過FEM(有限元法)分析對變形進行精確檢查。 另外,軸承座端面和端蓋法蘭間的軸向間隙也應該檢查。指導值為10-15μm/100mm軸承座孔徑( 圖12)。圖9 圖10 圖11 圖12
㈡ 滑動軸承電機軸向竄動量大,一般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滑動軸承電機軸向竄動此鎮檔量大可能是因為定轉子磁力中心偏差大引起的,也可能是受機械影響轉子受到了軸向旅如的作用力,森亂竄動一般2-4mm算正常。
㈢ 軸承放鬆和壓緊怎麼判斷
你好 軸向小,可以看軸向是否有竄動,可以打表測量,軸承太大,可以用塞尺塞外圈和滾子之間是否有間隙。
㈣ 軸承的軸向竄量怎樣調整
常用的軸承軸向間隙調整或者預緊的結構方式有兩種: 1,用縮緊螺母。 方法就是調整螺母,直到得到合適的間隙或者預緊狀態。這種方式優點是結構簡單,設計簡單,對相關零件軸向尺寸的加工精度要求也不是太高;缺點是,不太容易得到准確的間隙或者預緊力。對裝配人員的經驗和手感要求比較高。等等。在要求不太高的場合使用的較多。其實很多普通車床的主軸也是用這種方式調整的。 2,採用墊片調整的方法。通過試裝或者其他方式確認墊片的厚度,然後加工好墊片。將墊片裝好,螺母縮死即可。這種結構優點是非常可靠,而且可以得到一致的、量化的預緊力或者間隙。缺點是操作相對復雜一些(其實批量生產是簡單的)。對於一些小規格,可以使用精密調整墊圈。
㈤ 什麼樣的軸承能避免在用久了有了間隙就會產生軸向竄動現象
圓錐輥子軸承啊。能承受徑向力,成對使用時可承受軸向力,產生間隙後還可以進行調整。
㈥ 什麼是軸承的軸向定位
為了防止軸承在承受軸向負荷時產生軸向移動,軸承在軸上和外南寧孔內都應用軸向定位裝置。軸承在軸上和外殼孔內定位方式的選擇,取決於作用在軸上負荷的大小和方向,軸承的轉速,軸承的類型,軸承在軸上的位置等。軸向負荷越大,軸承轉速越高,軸向定位應越可靠。
對於不同類型的軸承,軸向定位的方式也應不同。如對角接觸球軸承和圓錐滾子軸承可選用軸肩和外殼孔的檔肩單向支撐,而不必採用專門的定位裝置,套圈在軸向的移動可由軸承本身支撐。作為固定支承的徑向軸承,其內外圈在軸向都要固定在左支承。作為需要補償軸的熱伸長的游動支承中,如安裝不可分離型軸承時,只需要固定其中一個套圈,游動的套圈不固定。在游動支承中安裝分離型軸承,如短圓柱滾子軸承、滾針軸承,則兩個套圈都需要固定。
㈦ 如何對軸承質量和好壞進行識別與判斷
辨別軸承質量好壞的方法如下:
1、看。觀察微型軸承加工面,劣質微型軸承表面粗糙,倒角不均勻。優質微型軸承表面加工細膩光滑,倒角均勻。
2、轉。一隻手握住微型軸承內圈,另一隻手旋轉該微型軸承的外圈,劣質微型軸承在轉動時 能感覺到在微型軸承溝道內有異物的存在,選擇不流暢。優質微型軸承旋轉起來平穩而 流暢,沒有阻擋感。
3、聽。微型軸承在運轉時,劣質微型軸承存在「嚓嚓」的摩擦聲,而優質微型軸承不存在 微型軸承配置方式的選擇 通常,軸是以兩個微型軸承在徑向和軸向進行支撐的,此時,將一側的微型軸承稱為固定側微型軸承,它承受徑向和軸向兩種負荷,起固定軸與微型軸承箱之間的相對軸向位移的作用。將另一側稱之為自由迅培帆側,僅承受中梁徑向負荷,軸向可以相對移動,以此解決因溫度變化而產生的軸的伸縮部題和安裝微型軸承的間隔誤差。
對於固定側微型軸承,需選擇可用滾動面在軸向移動(如圓柱滾子微型軸承)或以裝配面移動(如向心球微型軸承)的微型軸承。在比較短的軸上,固定側與自由側無甚別的畝雹情況下,使用只單向固定軸向移動的微型軸承(如向心推力球微型軸承)。
㈧ 怎麼測量車床主軸徑向跳動量 合軸向竄動量要詳細點的
(一)數控車床主軸徑向跳動產生的原因
1、影響主軸機構徑向跳動的因素
1)主軸本身的精度:如主軸軸頸的不同心度、錐度以及不圓度等。主軸軸頸的不同心度將直接引起主軸徑向跳動;而主軸軸頸的錐度和不圓度在裝配時將引起滾動軸承內滾道變形,破壞其精度。
2)軸承本身的精度:其中最重要的是軸承內滾道表面的不圓度、光潔度以及滾動體的尺寸差。
3)主軸箱殼體前後軸承孔的不同心度,錐度和不圓度等。軸承孔的錐度和不圓度將引起軸承外座圈變形,影響軸承可以調整的最伍納小間隙。 2、影響主軸機構軸向竄動的因素
1)主軸軸頸肩檯面的不垂直度與振擺差。
2)緊固軸承的螺母、襯套、墊圈等的端面振擺差和不平行度差。 3)軸承本身的端面振擺差和軸向竄動。 4)主軸箱殼體軸承孔的端面振擺差。
上述這些零、部件肩檯面的振擺差在收緊軸承時,將使軸承滾道面產生不規則的變形,不只是引起軸向竄動,而且會使主軸產生徑向跳動,同時會引起主軸在旋轉一周的過程中,產生輕重不勻的現象,甚而導致主軸機構發熱。 3、影響主軸機構旋轉均勻性和平穩性的因素
影響主軸旋轉均勻性和平穩性的因素,除了主軸傳動鏈的零件如齒輪、皮帶輪、鏈輪等的精度和裝配質量之外,還有引起主軸振動的外界振源如電動機、沖壓機、鍛錘等。
(二)減少徑向跳動的方法
刀具在加工時主要產生徑向跳動主要是因為徑向切削里加劇了徑向跳動。所以,減少徑向切削力是減小徑向跳動重要原則。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法來減小徑向跳動:
1、使用鋒利的刀具
選用較大的刀具前角,使刀具更鋒利,以減小切削力和振動。衫李選用較大的刀具後角,減小刀具主後刀面與工作過渡表面的彈性恢復層之間的摩擦,從而可以減輕振動。但是,刀具的前角和後角不能選得太大,否則會導致刀具的強度和散熱面積不足。所以,要結合具體情況選用不同的刀具前角和後角,粗加工時可以去小一些,但在精加工時,出於減小刀具徑向跳動方面的考慮,則應該取得大一些,使刀具更鋒利。
2、使用強度大的刀具主要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增大刀具的強度。一是可以增加刀桿的直徑在受到相同的徑向切削力的情況下,刀桿直徑增加20%,刀具的徑向跳動量就可以減小50%。二是可以減小刀具的伸出長度,刀具伸出長度越大,加工時刀具變形就越大,加工時刀具變形就越大,加工時處在不斷的變化中,刀具的徑向跳動就會隨之不斷變化,從而導致工件加工表面不光滑。同樣,刀具伸出長度減小20%,刀具的徑向跳動量也會減小50%。
3、刀具的前刀面要光滑或橘遲
在加工時,光滑的前刀面可以減小切屑對刀具的摩擦,也可以減小刀具收到的切削力,從而降低刀具的徑向跳動。
4、三爪卡盤和夾頭清潔
三爪卡盤和夾頭不能有灰塵和工件加工時產生的殘屑。選用加工刀具時,盡量採用伸出長度較短的上刀時,力度要合理均勻,不要過大或過小。
5、吃刀量選用要合理
吃刀量過小時,會出現加工打滑的現象,從而導致刀具在加工時徑向跳動的不斷變化,使加工出的面不光滑。吃刀量過大時,切削力會隨之加大,從而導致刀具變形大,增大刀具在加工時徑向跳動量,也會使加工出的面不光滑。
6、合理選用切削液
合理使用切削液以冷卻作用為主的水溶液對切削力影響很小。以潤滑作用為主的切削液可以顯著減低切削力。由於它們的潤滑作用,可以減小刀具前刀面與切削之間以及後刀面與工件過渡表面之間的摩擦,從而減小刀具徑向跳動。 實踐證明,只要保證機床各部分製造、裝配的精確度,選擇合理的工藝、工裝,刀具的徑向跳動對工件加工精度所產生的影響可以最大程度的減小。
㈨ 軸承被壓緊和放鬆是怎麼判斷的
正裝的話向里凸,軸的移動方向指的一端被壓緊,反裝向外凸,軸的移動方向相反的一端被壓
㈩ 軸向竄動的原因
一般來說洞燃是轉子軸與轉子配合間隔過大引起的,但也有其他原因,比如軸承兩端的止推墊片(有些沒有)未納攔虛裝也會這樣。
1,風扇產生的軸向力,即風對風扇葉的軸向力。
2,電磁場變化所產生的軸向力,當電機轉子在衡肆軸向尺寸發生變化時磁場產生的軸向力。
3,軸向定位台對軸承的推力,軸承定位台接觸到軸承時的推力
4,其他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