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名人奮斗的故事5篇
奮斗只是一種行動的昭示,而實際的行動卻應該有詳細的計劃,清楚的段落,堅定的意志和力量。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名人奮斗的 故事 ,歡迎閱讀!
名人奮斗的故事1:魯冠球
魯冠球出生在浙江省蕭山市寧圍鄉,父親在上海一家醫葯工廠工作,收入微薄,他和母親在貧苦的鄉村,日子過得很艱難。15歲輟學後,經人幫忙,魯冠球被介紹到蕭山縣鐵業社當了個打鐵的小學徒。
2007年,在接受一家美國媒體的采訪時,萬向集團董事長魯冠球這樣解釋自己當時的創業動機,“如果你出生在教室里,那麼你以後就可以在那裡讀書,如果你過去是一個農民,那麼就一直會是農民,而我不想一直當農民,我要想一切辦法跳躍龍門。”
魯冠球出生在浙江省蕭山市寧圍鄉,父親在上海一家醫葯工廠工作,收入微薄,他和母親在貧苦的鄉村,日子過得很艱難。15歲輟學後,經人幫忙,魯冠球被介紹到蕭山縣鐵業社當了個打鐵的小學徒。
但三年後,由於精簡人員,他被辭退回農村。不服輸的魯冠球決定創業,“沒想過要當企業家,我辦企業是逼上樑山。”當時他看到鄉親們磨米面不方便,而自己對襲迅純設備很感興趣,便籌錢購買設備,開辦了一個沒敢掛牌子的米面加工廠。後來因為禁止私人經營,加工廠又被迫關閉,為了償還債務,魯冠球不得不將三間老房子變賣。
雖然受到打擊,魯冠球並未放棄。由於“停產鬧革命”,當時人們連鐵鍬、鐮刀都買不到,自行車也沒有地方修。在經過15次申請之後,魯冠球開辦了一個鐵匠鋪,很快生意紅火起來。
到了1969年,由於政府要求每個城鎮都要有農機 修理 廠,富有 經驗 且有些名氣的魯冠球被公社邀請去接管已經破敗的寧圍公社農機修配廠。其間除了管理農機修配廠,只要能賺錢、做得了的營生,魯冠球都做了嘗試。
之後10年間,靠作坊式生產出的犁刀、鐵耙、萬向節、失蠟鑄鋼等五花八門的產品,魯冠球艱難地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積累。1978年春,魯冠球的工廠門口已掛上了寧圍農機廠、寧圍軸承廠、寧圍鏈條廠等多塊牌子,員工也達到了300多人。由於看到中國汽車市場開始起步,魯冠球調整公司戰略,集中力量生產專業化汽車萬向節。當年秋天,他將工廠改名為蕭山萬向節廠(即今天萬向集團的前身)。
在1980年的全國汽車零部件訂貨會上,雖被拒絕入場,但魯冠球並不放棄,在會場外擺起了地攤。在聞聽會場內正陷入價格拉鋸,他便張貼 廣告 ,以低於場內20%的價格,銷售自己的高質量產品,很快廠家便湧出場外交易。萬向此役獲得了210萬元的定單,魯冠球成為最默昌納默無聞的大贏家,打出了名氣。
名人奮斗的故事2:托爾斯泰
19世俄國最偉大的作家。出生於貴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學,受到盧梭、孟德斯鳩等啟蒙思想家影響。1847年退學回故鄉在自己領地上作改革農奴制的嘗試拍咐。1851~1854年在高加索軍隊中服役並開始寫作。1854~1855年參加克里米亞戰爭。幾年軍旅生活不僅使他看到上流社會的腐化,而且為以後在其巨著《戰爭與和平》中能夠逼真地描繪戰爭場面打下基礎。1855年11月到彼得堡進入文學界,其成名作:自傳體 小說 童年》(1855)、《少年》(1857),這些作品反映了他對貴族生活的批判態度,“道德自我修養”主張和擅長心理分析的特色。從中篇小說《一個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義貴族立場主張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園試驗失敗的過程。
1857年托爾斯泰 出國 ,看到資本主義社會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滅社會罪惡的途徑,只好呼籲人們按照“永恆的宗教真理”生活。這些觀點反映在其短篇 小說 《琉森》(1857)之中,後又創作了探討生與死、痛苦與幸福等問題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1861年,為考察歐洲 教育 ,托爾斯泰再度出國,結識赫爾岑,聽狄更斯演講,會見普魯東。他認為俄國應在小農經濟基礎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會;農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貴族應走向“平民化”。這些思想鮮明地體現在其中篇 小說 《哥薩克》(1852~1862)之中。
1863~1869年托爾斯泰創作了長篇歷史小說《戰爭與和平》,這是其創作歷程中的第一個里程碑。小說以四大家族相互關系為情節線索,展現了當時俄國從城市到鄉村的廣闊社會生活畫面,氣勢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間發生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特別是1812年庫圖佐夫領導的反對拿破崙的衛國戰爭,歌頌了俄國人民的愛國熱忱和英勇斗爭精神,主要探討俄國前途和命運,特別是貴族的地位和出路問題。小說結構宏大,人物眾多,典型形象鮮活飽滿,是一部具有史詩和編年史特色的鴻篇巨制。
1873~1877年他經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說 藝術 已達爐火純青。
70年代未,托爾斯泰的世界觀發生巨變,寫成《懺悔錄》(1879一1882)。80年代創作:劇本《黑暗的勢力》(1886)、《教育的果實》(1891),中篇小說《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萊采奏鳴曲》(1891)、《哈澤·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說《舞會之後》(1903),特別是1889~1899年創作的長篇小說《復活》是他長期思想、 藝術 探索的 總結 ,也是對俄國社會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為世界文學不朽名著之一。
托爾斯泰晚年力求過簡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從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於一個小站,享年82歲,一代文學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名人奮斗的故事3:李開復
1977年,我第一次參與了美國Junior Achievement(JA)組織的“高中學生創業嘗試”課程。學生將在商業志願者的指導下創辦一個學生公司,發售股票,召開股東會,競選管理者,生產和銷售產品,財務登記,開展評估,清算公司。通過學習和實踐,來學習商業運行的方式,了解市場經濟體系的結構和它所帶來的效益。
參加這個課程,將由學生擔任員工並推選一個總裁,由總裁來設定公司名稱、產品的推出,以及目標客戶。當年,我被推選為主管市場的副總裁,負責銷售。
當時每個周末,工廠里都集中了很多學生在做雕花。在負責推廣的過程中,我建議讓學生家長來購買,雖然他們其實並不需要。最後,公司雖然有盈利,但是這些產品幾乎是在內部消化了。有了這次的切身參與,15歲的我忽然意識到,真正好的產品,其實不是求人去買的,而是必須要有市場需求,真正好的產品是有人來拉住你的手,來懇求你,而我們的企業不但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還要央求親屬給面子購買,顯然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嘗試。不過,這已經充分奠定了下一次成功的基礎。
1979年年中,我已經對建立公司的整個程序了如指掌,我第一次像模像樣地撰寫了公司的財務 報告 ,不但包括《收入報告》(statement of earning)、《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還有《清算報告》(liquidation report),我第一次知道了公司的運轉需要現金流的順暢,我們知道批發商對於付賬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他們需要30天才給我們結賬。我也第一次知道,當我們把商品銷售到田納西州以外的公司時,田納西州的稅率是不適用的。在寫財務報告的時候,我們驚喜地發現每個股東得到64.90美元的回報,這個結果創造了我們高中有史以來最高回報率的公司。讓我更自豪的是這個公司經過評比,得到了1978年全美Junior Achievement的第一名,成為了那一年的“Company of the Year”(年度最傑出公司)。
這次小小的成功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金錢的收獲,而且是收獲一種“我可以成功的”信念。
名人奮斗的故事4:霍英東
在港台的億萬富翁中,霍英東的知名度可以說是最高的。這不僅因為他個人資產大約有130億港元,在1993年又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然而,霍英東的出身,也許要算億萬富翁中最苦的一個!
霍英東的父母靠著一隻小駁船,在香港做駁運生意,也就是從無法靠岸的大貨輪上,將貨卸上自己的駁船,再運到岸邊碼頭。霍英東7歲那年,在一次風災中,他的父親因為翻船被淹死了。
僅僅過了50多天,霍家的小船又一次翻在大海里,兩個哥哥葬身魚腹,連屍體都沒有找回來!母親死命抱住一塊船板,僥幸被過路的漁船救下一條命。當時霍英東因為在海邊找野蚝,不在船上,才躲過了這場災難。
霍英東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艘舊式的渡輪上當加煤工。可是他的身體實在太單薄了,顧得上鏟煤就顧不上開爐門,剛上崗就被辭退了。那幾年中,霍英東簡直像俗話說的“倒霉人喝水都牙痛”。不過,早年的艱辛和挫折,並沒有打垮霍英東,他在不斷的失敗中,取得了經驗,積蓄起力量,等待著機會,他堅信自己總有崛起的一天!
賺到第一筆大錢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霍英東終於以敏銳的眼光,捕捉到了一個發財的機會。日本侵略軍投降後,留下了很多機器設備,價錢很便宜,但稍加修理就可以用,也可以賣出不錯的價格。霍英東很想做這種生意,於是他成了個讀報迷,專門注意報紙上拍賣日軍剩餘物資的消息,及時趕到現場,以內行的目光挑選出那些有價值的,大批買進,迅速修好後賣出。
由於缺少資金,他難以放手大幹。有一次,他看準一批機器,並且在競買中以1.8萬港元中標。有一個工廠老闆也看中了這批貨,願意出4萬港元從他手中買下,霍英東凈賺了2.2萬港元,這是他在那幾年中賺到的最。大一筆錢了,為他積累了最初的資本。
香港的“土地爺”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霍英東就預料到,香港航運事業的繁榮,必然會帶來金融貿易的發展,而這又將促進商業及住宅樓的開發。於是他搶先把經營重點轉向了房地產開發。1954年12月,霍英東拿出自己的120萬港元,另向銀行貸款160萬港元,在香港銅鑼灣買下了他的第一幢大廈,並創辦了“立信建築置業有限公司”。開始,他也和別人一樣,自己花錢買舊樓,拆了後建成新樓逐層出售。這樣當然可以穩妥地賺錢,可是由於資金少,發展就比較慢。
一個偶然的事件,令霍英東得到了啟發,他決定以採取房產預售的 方法 ,利用想購房者的定金來蓋新房!這一創舉使霍英東的房地產生意頓時大大興隆起來,一舉打破了香港房地產生意的最高紀錄。當別的建築商也學著實行這個辦法時,霍英東已經賺到了巨大的財富。他當上了香港房地產建築商會會長,會內有會員300名,擁有香港70%的建築生意。所以有人把霍英東稱為香港的“土地爺”!
名人奮斗的故事5:李嘉誠
為了實現對父親的承諾,李嘉誠覺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頭地,學習是惟一的武器,他開始自學。一邊工作,一邊自學,雖然艱辛,但李嘉誠覺得十分充實,“年輕時我表面謙虛,但內心很驕傲。因為你看見身邊的人每天保持原狀,而自己的學問卻日漸提高。”
1940年秋,李嘉誠一家從潮州逃難至香港,棲居在舅舅的鍾錶行中。李家原本沒有商業傳統,到香港前,父親是一位小學校長,爺爺是清朝最後一屆秀才,兩位伯父在民國初年就取得了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博士學位。李家可算的書香門第,在當地受人敬重。
但這些在當時的香港沒有半點價值,甚至為生存帶來了壓力,一家人卑微如螻蟻。13歲的李嘉誠不得不失學,寄人籬下當學徒。白天有做不完的工作,夜晚則必須搬開傢具與其他伙計挨著入睡。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攻佔香港,李嘉誠的母親只好帶著弟妹重回老家,留下他們父子二人。更大的不幸是,貧困抑鬱的父親竟染上肺結核,大半年後去世。在父親過世前一天,並沒有向他交代事情,反而問他有什麼話說。“我安慰父親,告訴他‘我們一定都會過得很好’。”14歲的李嘉誠獨自面對父親的死亡,“彷佛一瞬間被迫長大”。歷經家道中落、少年失學、父親過世、孤獨的流落異鄉,迫使李嘉誠在很短的時間內壓縮成長。
為了實現對父親的承諾,李嘉誠覺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頭地,學習是惟一的武器,他開始自學。一邊工作,一邊自學,雖然艱辛,但李嘉誠覺得十分充實,“年輕時我表面謙虛,但內心很驕傲。因為你看見身邊的人每天保持原狀,而自己的學問卻日漸提高。”
李嘉誠的機會終於來臨。1945年,二戰結束後的某天,他所在工廠的老闆亟需發信,但是書記員請假,李嘉誠因好學被推薦幫忙。出色的表現使得老闆對他另眼相待,將其從雜役小工調至做貨倉管理員,繼而成為了業績很棒的推銷員,再升到經理,19歲更成為總經理。李嘉誠也從中學到了更多的關於貨品的進出、價格、以及貨品管理,推銷等技巧。
因為業務關系,李嘉誠一直訂閱英文塑料專業雜志,順便提高英語,這也讓他能時刻把握該行業的可能商機。隨著二戰後經濟復甦,塑料製品的市場需求很旺盛,李嘉誠認為機不可失,決定自行創業。1950年,他利用自己的積蓄連同舅父的借款共5萬港元,開設了長江塑料廠。
㈡ 浙江鴻寧軸承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浙江鴻寧軸承科技有限公司是2018-09-13在浙江省紹興市嵊州市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團橡野股),注冊地址位於浙江省紹興市嵊州市三界鎮楓樹嶺村614號。
浙江鴻寧軸承科技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如孫冊號是91330683MA2BFN363R,企業法人蕭月軍,目前企業處於注銷狀態。
浙江鴻寧軸承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研發、製造、銷售:軸承、五金機械及配件、汽車配件、工業自動化設備;銷售:五金機械設備、汽車零部件、自動化設備、電器設備及配件、儀器儀表、鋼材;計算機軟體技術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貨物及技術進出口。(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塌喊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浙江鴻寧軸承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㈢ 股市各個版塊的龍頭股是什麼
剛有人問過這個問題,也把答復發給你吧:
(1).指標股: 中國石油、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石化、中國銀行、中國神華、招商銀行、中國鋁業、中國遠洋、寶鋼股份、中國國航、大秦鐵路、中國聯通、長江電力
(2).金融、證券、保險: 招商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深發展A、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信證券、宏源證券、陝國投A、建設銀行、華夏銀行、中國平安、中國人壽
(3).地產: 萬科A、金地集團、招商地產、保利地產、泛海建設、華僑城A、金融街、中華企業
(4).航空: 中國國航、 南方航空、上海航空
(5).鋼鐵: 寶鋼股份、武鋼股份、鞍鋼股份
(6).煤炭: 中國神華、蘭花科創、開灤股份、兗州煤業、潞安環能、恆源煤電、國陽新能、西山煤電、大同煤業
(7).重工機械: 江南重工、 中國船舶、三一重工、安徽合力、中聯重科、晉西車軸、柳工、振華港機、廣船國際、山推股份、太原重工
(8).電力能源: 長江電力、華能國際、國電電力、漳澤電力、大唐發電、國投電力
(9).汽車: 長安汽車、中國重汽、一汽夏利、一汽轎車、上海汽車、江鈴汽車
(10).有色金屬: 中國鋁業 、山東黃金、中遲謹金黃金、馳宏鋅鍺 、寶鈦股份、宏達股份、廈門鎢業、吉恩鎳業、包頭鋁業、中金嶺南、雲南銅業、江西銅業、株冶火炬
(11).石油化工: 中國石油 、中國石化、中海油服、海油工程、金發科技、上海石化
(12).農林牧漁: 北大荒、通威股份、中牧股份、新希望、中糧屯河、豐樂種業、新賽股份、敦煌種業、新農開發、冠農股份、登海種業
(13).環保: 龍凈環保、菲達環保
(14).航天軍工: 中國衛星、火箭股份、西飛國際、航天信息、 航天通信、哈飛股份、成發科技、洪都航空
(15).港口運輸: 中國遠洋、中海海盛、中遠航運、上港集團、中集集團
(16).新能源: 天威保變、豐原生化
(17).中小板: 蘇寧電器、思源電器、麗江旅遊、華星化工、科華生物、大族激光、中捷股份、華帝股份、蘇泊爾、七匹狼、航天電器、華邦制葯
(18).電力設備: 東方電機、東方鍋爐、特變電工、平高電氣、國電南自、華光股份、湘電股份
(19).科技類: 歌華有線、東方明珠、綜藝股份、中信國安、方正科技、清華同方
(20).高速類: 贛粵高速、山東高速、福建高速、中原高速、粵高速、寧滬高速、皖通高速
(21).機場類: 深圳機場、上海機場、白雲機場
(22).建築用品: 中國玻纖、長江精工、海螺型材
(23).水務: 首創股份、南海發展、原水股份
(24).倉儲物流運輸: 中化國際、鐵龍物流、外運發展、中儲股份
(25).水泥: 海螺水泥、華新水泥、冀東水泥
(26).電子類: 晶源電子、生益科技、法拉電子、華微電子、彩虹股份、廣電電子、深天馬A、東信和平
(27).軟體: 用友軟體、東軟股份、恆生電子、中國軟體、金證股份、寶信軟體
(28).超市: 大商股份、華聯綜超、友誼股份碼鬧基、上海家化、武漢中百、北京城鄉、大連友誼、新華傳媒
(29).零售: 王府井、廣州友誼、新華百貨、重慶百貨、銀座股份、益民百貨、中興商業、東百集團、百聯股份、武漢中商、西單商場、上海九百
(30).材料: 星新材料、中材國際
(31).酒店旅遊: 華天酒店、黃山旅遊、峨眉山、麗江旅遊、錦江股份、桂林旅遊、北京旅遊、西安旅遊、中青旅遊、首旅股份
(32).奧運: 北京城建、中體產業
(33).酒類: 貴州茅台、五糧液、張裕A、古越龍山、水井坊、瀘州老窖
(34).造紙: 岳陽紙業、華泰股份、晨鳴紙業
(35).啤酒: 青島啤酒、燕京啤酒
(36).家電: 佛山照明、青島海爾、四川長虹、海信電器、格力電器、美的電器、蘇泊爾
(37).特種化工: 煙台萬華、金發科技、三愛富、華魯恆升
(38).化肥: 鹽湖鉀肥、華魯恆升、沙隆達A、柳化股份、湖北宜化、昌九生化、彎棗滄州大化、魯西化工、沈陽化工
(39).3G: 中興通訊、大唐電信、中國聯通、億陽信通、高鴻股份
(40).食品加工: 雙匯發展、華冠科技、伊利、第一食品、承德露露、安琪酵母、恆順醋業、上海梅林、維維股份、贛南果業、南寧糖業
(41).中葯: 馬應龍、吉林敖東、片仔癀、同仁堂、天士力、雲南白葯、千金葯業、江中葯業、康緣葯業、康恩貝、東阿阿膠、九芝堂、中匯醫葯
(42).服裝: 雅格爾、偉星股份、七匹狼、豫園商城
(43).通信光纜類: 長江通信、浙大網新、特發信息、中創信測、東方通信、夏新電子、波導股份、中電廣通
(44).建築與工程: 寶新能源、中材國際、上海建工、中工國際、浦東建設、中色股份、空港股份、安徽水利、隧道股份、騰達建設、新疆城建、路橋建設、中鐵二局
(45).玻璃: 福耀玻璃、南玻A、山東葯玻
(46).股指期貨: 廈門國貿、弘業股份、美爾雅
(47).其他: 建發股份、魯泰A、珠海中富、紫江企業
參考資料:http://www.2008red.com/member_pic_251/files/baomakuangbiao/html/article_5403_1.shtml
㈣ 成功人士的奮斗歷程
導語:成功,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漢語名詞。同「勝利」。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的成功人士的奮斗歷程,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鑒!
成功人士的奮斗歷程一:李嘉誠
年齡:81歲
創業時間:1950年創立長江塑料廠
第一桶金:塑膠花生意
逆境的時候,你要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條件,當我身處逆境時,我認為自己有足夠的條件,因為我勤力,節儉,有毅力,我肯求知,肯建立信譽,成功人士的奮斗事跡。
李嘉誠:塑膠花傳奇
為了實現對父親的承諾,李嘉誠覺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頭地,學習是惟一的武器,他開始自學。一邊工作,一邊自學,雖然艱辛,但李嘉誠覺得十分充實,「年輕時我表面謙虛,但內心很驕傲。因為你看見身邊的人每天保持原狀,而自己的學問卻日漸提高。」
1940年秋,李嘉誠一家從潮州逃難至香港,棲居在舅舅的鍾錶行中。李家原本沒有商業傳統,到香港前,父親是一位小學校長,爺爺是清朝最後一屆秀才,兩位伯父在民國初年就取得了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博士學位。李家可算的書香門第,在當地受人敬重。
但這些在當時的香港沒有半點價值,甚至為生存帶來了壓力,一家人卑微如螻蟻。13歲的李嘉誠不得不失學,寄人籬下當學徒。白天有做不完的工作,夜晚則神晌必須搬開傢具與其他伙計挨著入睡。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攻佔香港,李嘉誠的母親只好帶著弟妹重回老家,留下他們父子二人。更大的不幸是,貧困抑鬱的父親竟染上肺結核,大半年後去世。在父親過世前一天,並沒有向他交代事情,反而問他有什麼話說。「我安慰父親,告訴他『我們一定都會過得很好』。」14歲的李嘉誠獨自面對父親的死亡,「彷佛一瞬間被迫長大」。歷經家道中落、少年失學、父親過世、孤獨的流落異鄉,迫使李嘉誠在很短的時間內壓縮成長。
為了實現對父親的承諾,李嘉誠覺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頭地,學習是惟一的武器,他開始自學。一邊工作,一邊自學,雖然艱辛,但李嘉誠覺得十分充實,「年輕時我表面謙虛,但內心很驕傲。因為你看見身邊的人每天保持原狀,而自己的學問卻日漸提高。」
李嘉誠的機會終於來臨。1945年,二戰結束後的某天,他所在工廠的老闆亟需發信,但是書記員請假,李嘉誠因好學被推薦幫忙。出色的表現使得老闆對他另眼相待,將其從雜役小工調至做貨倉管理員,繼而成為了業績很棒的推銷員,再升到經理,19歲更成為總經理。李嘉誠也從中學到了更多的關於貨品的進出、價格、以及貨品管理,推銷等技巧。
因為業務關系,李嘉誠一直訂閱英文塑料專業雜志,順便提高英語,這也讓他能時刻把握該行業的可能商機。隨著二戰後經濟復甦,塑料製品的市場需求很旺盛,李嘉誠認為機不可失,決定自行創業。1950年,他利用自己的積蓄連同舅父的借款共5萬港元,開設了長江塑料廠。
1957年,李嘉誠從行業雜志中得到啟迪,赴義大利考察,回港後轉產塑膠花。得益於當時的消費環境,業務迅速發展,由於產品能不斷創新,李嘉誠繼而成為了香港乃至全球的塑料花大王。如今這已成為李嘉誠財富故事中的經典情節。之後,李嘉誠又瞅准地產業機會,從而開始了成為「超人」的脫胎換骨般的升級。
成功人士的奮斗歷程二:柳傳志
年齡:65歲
創業時間:1984年創立聯想
第一桶金:漢卡
在企游帆鋒業的初期狀態,目標是一個暗藏的、朦朧的意識。因為你還很弱小,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和企業還缺乏把握,無論你具有怎樣的信心,目標對於初創企業至多是一個遠大抱負,因而無法量化與明確。
柳傳志:做「倒爺」被騙
1980年代初,計算機革命已經在全球興起,矽谷也成為中國的技術研究者們的熱門話題。中科院內部的科技人員早已經禁不住誘惑,不斷走出高牆深院創立公司。
老帥柳傳志在2月初復出擔任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聯想是我的命,需要我的時候我出來,是我義不容辭的轎殲事情。」柳傳志自剖心跡,雖已年逾65,但激情不減當年,勵志《成功人士的奮斗事跡》。
1980年代初,計算機革命已經在全球興起,矽谷也成為中國的技術研究者們的熱門話題。中科院內部的科技人員早已經禁不住誘惑,不斷走出高牆深院創立公司。時任計算所所長的曾茂朝(現任聯想控股董事長)也一直在私下裡鼓勵手下創立公司。已年逾40歲的柳傳志主動提出了要創業,「我40歲的時候是因為前面沒有路可走,所以選擇了創業。」
當年10月,中科院計算所新技術發展公司(即聯想前身)「授命成立」,王樹和、柳傳志、張祖祥組成三人核心成員,柳擔任副總經理。曾茂朝將計算所的傳達室交給柳傳志使用,又給了20萬元開辦經費,還給予了很多不成文的支持:不受限制的招納本所人員,可以使用所里的技術成果,員工可以使用自己原先在計算所里的辦公室、電話以及所有資源等。
雖然支持很多,但是從1984年冬天到1985年春天的幾個月里,公司里最令人頭疼的是不知道去干什麼。柳傳志後來回憶,「當時實在是不知道要干什麼好了,所以能幹什麼就先干著,哪怕掙點兒錢發工資也好。」於是,包括柳在內的所有員工都當過「倒爺」、「板爺」,在中關村拉平板車去賣運動服裝、電子表、旱冰鞋、電冰箱。
後來因為聽說倒買一台彩電能賺1,000塊,聯想也跟著去做。當時有說法「騙子比彩電還多」,盡管柳傳志小心謹慎的叮囑要看到電視才付款,他們也的確看到了電視,不過等錢匯過去,對方卻消失了,聯想一下被騙去14萬元。公司一下子更加艱難。
到了1985年,所有可能為公司帶來收入的各種業務幾乎試了一個遍。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將計算所倪光南主導開發的「漢字系統」帶到了公司,成果產品化後就是後來知名的「漢卡」。當時電腦大部分靠進口,全是英文系統,必須裝上漢卡,每台電腦經過改裝後利潤高達一、兩萬元。聯想在6個月內至少銷售出了100套,為公司帶來了約40萬元毛利潤。
曾茂朝的妻子,計算所研究員胡錫蘭就在1985年的夏天從自家樓上看到了一個難忘的場景:烈日炎炎下,柳傳志和李勤(現任聯想控股常務副總裁)等人正在人拉肩扛,將一堆微機從大院門口搬進來,柳傳志滿頭大汗,衣服濕透,而李勤把褲子卷到了大腿上,氣喘吁吁。回想當日情景,柳傳志後來表示,「我們第一桶金就是靠出賣技術勞力賺的。」
成功人士的奮斗歷程三:魯冠球
年齡:64歲
創業時間:1969年接管寧圍公社農機修配廠
第一桶金:萬向節
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最難戰勝的也是自己,控制人的物質慾望有利於磨練自己的意志。當企業家如果光會享樂,早上圍著車子轉,中午圍著盤子轉,晚上圍著裙子轉,企業家就不成為企業家,是敗家。
魯冠球:被逼上樑山的小鐵匠
魯冠球出生在浙江省蕭山市寧圍鄉,父親在上海一家醫葯工廠工作,收入微薄,他和母親在貧苦的鄉村,日子過得很艱難。15歲輟學後,經人幫忙,魯冠球被介紹到蕭山縣鐵業社當了個打鐵的小學徒。
2007年,在接受一家美國媒體的采訪時,萬向集團董事長魯冠球這樣解釋自己當時的創業動機,「如果你出生在教室里,那麼你以後就可以在那裡讀書,如果你過去是一個農民,那麼就一直會是農民,而我不想一直當農民,我要想一切辦法跳躍龍門。」
魯冠球出生在浙江省蕭山市寧圍鄉,父親在上海一家醫葯工廠工作,收入微薄,他和母親在貧苦的鄉村,日子過得很艱難。15歲輟學後,經人幫忙,魯冠球被介紹到蕭山縣鐵業社當了個打鐵的小學徒。
但三年後,由於精簡人員,他被辭退回農村。不服輸的魯冠球決定創業,「沒想過要當企業家,我辦企業是逼上樑山。」當時他看到鄉親們磨米面不方便,而自己對設備很感興趣,便籌錢購買設備,開辦了一個沒敢掛牌子的米面加工廠。後來因為禁止私人經營,加工廠又被迫關閉,為了償還債務,魯冠球不得不將三間老房子變賣。
雖然受到打擊,魯冠球並未放棄。由於「停產鬧革命」,當時人們連鐵鍬、鐮刀都買不到,自行車也沒有地方修。在經過15次申請之後,魯冠球開辦了一個鐵匠鋪,很快生意紅火起來。到了1969年,由於政府要求每個城鎮都要有農機修理廠,富有經驗且有些名氣的魯冠球被公社邀請去接管已經破敗的寧圍公社農機修配廠。其間除了管理農機修配廠,只要能賺錢、做得了的營生,魯冠球都做了嘗試。
之後10年間,靠作坊式生產出的犁刀、鐵耙、萬向節、失蠟鑄鋼等五花八門的產品,魯冠球艱難地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積累。1978年春,魯冠球的工廠門口已掛上了寧圍農機廠、寧圍軸承廠、寧圍鏈條廠等多塊牌子,員工也達到了300多人。由於看到中國汽車市場開始起步,魯冠球調整公司戰略,集中力量生產專業化汽車萬向節。當年秋天,他將工廠改名為蕭山萬向節廠(即今天萬向集團的前身)。
在1980年的全國汽車零部件訂貨會上,雖被拒絕入場,但魯冠球並不放棄,在會場外擺起了地攤。在聞聽會場內正陷入價格拉鋸,他便張貼廣告,以低於場內20%的價格,銷售自己的高質量產品,很快廠家便湧出場外交易。萬向此役獲得了210萬元的定單,魯冠球成為最默默無聞的大贏家,打出了名氣。
成功人士的奮斗歷程四:郭台銘
20年前在台灣,他名不見經傳,所屬企業規模連台灣一千大製造業都夠不上;但如今卻是叱吒風雲、縱橫四海的台灣科技首富,麾下企業遍及歐美。他就是台灣最大科技企業集團——鴻海集團的老總郭台銘。
對於鴻海的成長過程,郭台銘曾經說過:「阿里山的神木(台灣最著名的風景)之所以大,4000年前種子掉到土裡時就已決定了,決不是4000年後才知道的。」回顧鴻海成長的過程,其中的酸甜苦辣,個中滋味恐怕也只有郭台銘自己能夠體會。
郭台銘出生於1950年,是家中老大。由於家境貧寒,1966年郭台銘進入台灣「中國海事專科學校」學習,靠半工半讀完成學業。服完兵役後,郭台銘在復興航運公司當業務員。1973年2月,郭台銘出資10萬元新台幣,與朋友在台北縣創立了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生產塑料產品。不過一年時間,因經營不善,原股東逐一退出,企業成了郭台銘的全資公司。
當時黑白電視機剛剛在台灣地區興起,郭台銘便從製造黑白電視機選台的按鈕做起。這時的鴻海不過是個規模只有30萬元新台幣的小公司,僅有15名員工。1975年,易名為鴻海工業有限公司。1977年,公司開始扭虧為盈,郭台銘立即從日本購買設備建立模具廠,為日後發展奠定基礎。其後他又陸續投資建立了電鍍部門與沖壓廠。20世紀80年代,世界進入個人電腦時代,郭台銘靠所掌握的成熟模具技術,以連接器、機殼等產品為重心,力行「量大、低價」的競爭策略,迅速佔領市場。1982年公司再度更名為「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郭繼續投資1600萬元進入計算機線纜裝配領域。1985年,郭在美國成立分公司,開始在台灣之外開拓市場,並創出「FOXCONN」品牌。至此,郭台銘已經成功打造出他的「連接器王國」。
成功人士的奮斗歷程五:蔡依林成名之路
蔡依林雖然被媒體評價為長著林心如的面孔,經歷卻遠沒有前者那麼順利。簽約之後,蔡家一直認為環球借簽約接下大量廣告和演出,但是報酬卻苛刻很多,付出與所得相去甚遠,公司將蔡依林當成了賺錢機器。可以在她的流年盤中看出,她有這種想法並非一天兩天。從2001年2月起,對應水瓶的流天開始刑本天,並間斷刑月。硬相位是最富戲劇性的,會讓她情緒變化很快,這種雙重作用會迫使她加快對發展道路的選擇。同時土星依舊駐守6宮並沖月,工作上的問題令其頭疼不止,而我們在上篇中就注意到,蔡依林本命盤中的月天相合本身就使她傾向於變化。毫無疑問,流年天王更加劇了這種轉變的慾望。她會產生改變居住條件的沖動,或者突然想要節食(月亮掌管胃)。實事上這段時間蔡依林確實被媒體曝光加速減肥。關鍵的是,這段時間她會有為了轉變而去轉變的沖動,想迅速完成這一過程。這樣的流年天王預示著巨大的'變革,尤其當它和水瓶座時更是如此。
這個矛盾到8月被加深。從2001年8月15日蔡依林召開記者會,宣布由於和所屬大聲音樂製作公司已無互信基礎,決定單方面中止合約;而大聲公司則表示,蔡依林單方面中止合約已經違約,要求賠償違約金新台幣一千萬元。觀測該天蔡依林的盤可以發現:劇烈的流天和流日同時刑本天。顯然和公司毀約的決心已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這個事件震動台灣樂壇。此後蔡依林在整整一年時間幾乎息唱,到第二年8月,這一系列的官司終以蔡依林賠償900萬而落幕。
幾乎所有的媒體都不太看好小妮子的發展。因為當時蔡依林正在選擇加盟新的製作公司,大聲公司則有權向法院申請收回市面上她的所有唱片。那個時候的蔡依林面對著「無歌可唱」的尷尬局面,在鏡頭前淚流滿面。
同時流年海王開始了刑本金的漫長期,對她情緒上的迷茫與困頓可以見得。然而這卻是一個積蓄力量的時期。在流年海王星的影響下,我們只能看到我們所期望看到的一面,這種影響體現在愛情和藝術感上,使人們關注到從來不屑一顧的東西。對於一個藝人來說這是發展的大好時機,甚至在呈硬相位時也是如此。
綜合這一時期的星盤來看,這場官司主要是由流年天王長期刑本月的巨大變革力量所促成的。因此我們必須注意到,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忽略流年天王帶來的巨大力量。
成功人士的奮斗歷程六:沃爾特·克朗凱特
沃爾特·克朗凱特是美國著名的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他從孩提時代就開始對新聞感興趣。並在14歲的時候,成為學校自辦報紙《校園新聞》的小記者。
休斯頓市一家日報社的新聞編輯弗雷德·伯尼先生,每周都會到克朗凱特所在的學校講授一個小時的新聞課程,並指導《校園新聞》報的編輯工作。有一次,克朗凱特負責采寫一篇關於學校田徑教練卡普·哈丁的文章。由於當天有一個同學聚會,於是克朗凱特敷衍了事地寫了篇稿子交上去。第二天,弗雷德把克朗凱特單獨叫到辦公室,指著那篇文章說:「克朗凱特,這篇文章很糟糕,你沒有問他該問的問題,也沒有對他做全面的報道,你甚至沒有搞清楚他是干什麼的。」接著,他又說了一句令克朗凱特終身難忘的話:「克朗凱特,你要記住一點,如果有什麼事情值得去做,就得把它做好。」
在此後70多年的新聞職業生涯中,克朗凱特始終牢記著弗雷德先生的訓導,對新聞事業忠貞不渝。
"如果有什麼事情值得去做,就得把它做好"沃爾特·克朗凱特就把這句話永遠的記在腦海里,最終成為了美國著名的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
現在的我們應該就像沃爾特·克朗凱特一樣,只要自己認為值得做的事,就得把它做好。只要自己用心了、努力了奮斗過。失敗了也沒什麼,至少以後回想起來也不會後悔,曾經自己努力過、奮斗過。
成功人士的奮斗歷程七:雅芳女總裁的成功之路
熱愛自己的工作和家庭,無論什麼時候都不忘記中國文化中謙虛的美德,這兩點造就了當今美國企業界最引人注目的女性——雅芳公司總裁鍾彬嫻。這條成功秘訣是鍾彬嫻14日在紐約世界商務論壇上演講時透露的。
在紐約RadioCity舉行的這次世界頂尖級商業領袖的年度盛會可謂眾星雲集,而作為演講者中唯一的女性,鍾彬嫻身著她慣常的黑色西裝,配上白珍珠項鏈和耳墜,以自信的笑容征服了全場的數千名觀眾。
在演講中,鍾彬嫻說無論美國商業環境和自己的位置如何變化,她都會永遠記住自己是華人,記住中華文化中的謙虛美德,同時作為女人,她也會照顧到自己的家庭,做到事業家庭兩不誤。
「很多人認為女人不可能事業家庭兼顧,我一開始也有些手忙腳亂,但慢慢的就找到了平衡點。」鍾彬嫻說。鍾彬嫻有十六歲和八歲的一雙兒女,她坦誠照顧子女和工作有時候會有時間上的沖突,但她總能分辨清哪一個是當務之急,比如她曾經犧牲掉應邀與布希總統共進晚餐的機會因為那一天是女兒新學期的第一天。「總統的晚宴不會因為我的缺席感到有什麼不同,而我的女兒會。」她說。
鍾彬嫻是財富五百強的公司中屈指可數的女性總裁之一,也是唯一一位華裔。她榮任雅芳總裁的一九九九年,正是這家百年公司的低谷時期,而她改變了這家公司的命運,從此被西方商界視為神話。
鍾彬嫻出生於多倫多的一個華裔移民家庭,父親是來自香港的建築師,母親是來自上海的化學工程師。鍾彬嫻說,父母從小就培養她以作為華人自豪。直到自己當上雅芳的總裁後,鍾爸爸在接受著名記者DanRather的電視采訪時還說﹕「我不知道她能不能做得好美國的CEO,因為我們一直在培養她成為一個典型的中國女人。」
但幾年後,事業成功的鍾彬嫻接到父親用中文寫的一封信,信中說,「我相信中國文化中的忍讓﹑慷慨﹑勤奮等因素造就了你的今天,但你要記住,任何時候都不能驕傲,這也是我們珍貴的文化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