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壓力鑄造的工藝參數有哪些
壓鑄工藝參數
1、壓力參數:①壓射力 用壓射壓力和壓射比壓來表示,是獲得組織緻密、輪廓清晰的壓 鑄件的主要因素,在壓鑄機上其大小可以調節。 ②壓射壓力 壓射時壓射油缸內的油壓,可以從壓力表上直接讀出,是一個 變數,當壓鑄機進入壓射動作時產生壓射壓力,按照壓射動作分段對應的 稱為一級壓射壓力(慢壓射壓力) 、二級壓射壓力(快壓射壓力)等;增壓 階段後轉變為增壓壓力,此時的壓射壓力達到極大值。 ③壓射比壓 壓射時壓室內金屬液在單位面積上所受的壓力,簡稱比壓。 可通過改變壓射力或更換不同直徑的壓室及沖頭來進行調整。 計算公式為: 比壓=壓射力÷(沖頭直徑)?×4/π
2、速度參數: ①壓射速度 壓射時沖頭移動的速度。按照壓射過程的不同階段,壓射速
度分為慢壓射速度(低速壓射速度)和快壓射速度(高速壓射速度) 。一般 慢壓射速度的選擇根據「壓室充滿度」 (即壓室內金屬液的多少,用百分比 表示)來決定,取值范圍如下:壓室沖滿度(%) ≤30 30~60 >60 慢壓射速度(m/s) 0.3~0.4 0.2~0.30.1~0.2 快壓射速度,是在一定填充時間條件下確定的。根據鑄件的結構特徵確定 其填充時間後,可用以下公式進行計算:快壓射速度=坯件重量/合金比重/壓室內截面積/填充時間×[1+(N-1)+0.1] 式中「坯件重量」含澆冒系統; 「N」為型腔穴數; 「填充時間」可查表得到。 按此公式計算出來的快壓射速度,是獲得優質鑄件的理論速度,實際生產 中選其 1.2 倍;對有較大鑲嵌件的鑄件時可選 1.5~2 倍。 ②內澆口速度 金屬液在壓力作用下通過內澆道導入型腔時的線速度,稱
為內澆口速度。內澆口速度對鑄件質量有著重要影響,主要是表面光潔度、 強度和塑性等方面。內澆口速度的大小可通過查表得到,調節的方法有: 調整壓射速度、改變壓室直徑、調整比壓、改變內澆口截面積。鑄件平均壁厚、填充時間、內澆口速度對照表 鑄件平均壁厚(㎜) 1 1.5 2 2.5 3 3.5 4 5 6 7 8 9 10 填充時間(S) 0.010~0.014 0.014~0.020 0.018~0.026 0.022~0.0320.028~0.040 0.034~0.050 0.040~0.060 0.048~0.072 0.056~0.084
0.066~0.100 0.076~0.116 0.088~0.138 0.100~0.160 內澆口速度(m/s) 46~55 44~53 42~5040~48 38~46 36~44 34~42 32~40 30~37 28~34 26~32 24~29 22~27
3、時間參數: ①填充時間 金屬液自開始進入型腔到充滿鑄型的過程所需要的時間。影
響填充時間的因素有:金屬液的過熱度、澆注溫度、模具溫度、塗料性能 與用量、排氣效果等。一般來說,填充時間越短,鑄件表面越光滑,內部 空隙率越高;反之,則表面粗糙而內部緊密。 ②持壓時間 金屬液充滿型腔之後,在壓力作用下使鑄件完全凝固這段時間,稱為持壓時間。持壓時間應根據鑄件壁厚和金屬液的結晶溫度范圍來 確定,通常按下表中的數據來選取: 生產中常用持壓時間(單位:秒) 壓鑄合金 鋅合金 鋁合金 鎂合金銅合金 鑄件壁厚<2.5 ㎜ 1~2 1~2 1~2 2~3 2.5 ㎜<鑄件壁厚>6 ㎜ 3~7 3~8 3~8 5~8 ③留模時間 從持壓作用結束到開模頂出鑄件的這段時間叫留模時間。留模時間不宜過長或過短,過長會使鑄件頂出困難,甚至破壞;過短則會造 成頂出變形或熱裂。留模時間是根據合金的性質、鑄件的壁厚及結構特徵 來取值的:常用留模時間(單位:秒)壓鑄合金 鋅合金 鋁合金 鎂合金 銅合金 壁厚<3 ㎜ 5~10 7~12 7~12 8~15 3 ㎜≤壁厚≥4 ㎜ 7~12 10~15 10~15 15~20 壁厚>5 ㎜ 20~25 25~30 15~25 20~30
4、溫度參數: ①澆注溫度 指金屬液澆入壓室至填充型腔時的平均溫度。過低的澆注溫
度使合金的流動性降低,成型困難;但若澆注溫度過高,則會造成產品組織晶體粗大,機械性能明顯下降,同時還會加大金屬液的吸氣傾向,使鑄 件產生氣孔缺陷。通常取值范圍如下:各種合金的澆注溫度鑄件結構特徵合金種類鋅合金鋁硅合金鋁合金鎂銅合金 鋁銅合金 鋁鎂合金普通黃銅 硅 黃 銅 鑄件壁厚小於 3mm 結構簡單 420~440 610~650 620~650 640~680 640~680 870~920 900~940 結構復雜 430~450 640~700 640~720 660~700 660~700 900~950 930~970 8 鑄件壁厚大於 3mm 結構簡單 410~430 590~630 600~640 620~660 620~660 850~900 880~920 結構復雜
420~440 610~650 620~650 640~680 640~680 870~920 900~940 ②模具溫度
在生產前對模具進行加熱,使之達到工藝要求的范圍內的最 低溫度水平,這個溫度叫模具預熱溫度;在生產過程中,模具應保持一定 的溫度,這個溫度工藝上稱為模具工作溫度,也就是常說的模具溫度。模 具溫度的取值一般為澆注溫度的三分之一,控制公差一般為±25℃。
5、其他參數: ①慢、 快壓射行程 壓鑄生產時的壓射過程由慢壓射和快壓射兩部分組成, 與之對應的工藝參數叫慢壓射行程和快壓射行程;其中對產品質量起主要 作用的是慢壓射行程和快壓射行程轉換點的位置, 以及快壓射行程的大小, 我們除了控制其速度的大小外,還需要對其行程大小進行控制和調節轉換 點的位置。 ②壓室充滿度 合金澆入量占壓室有效容積的百分比。是控制產品氣孔缺 陷的一個重要參數,合理的壓室充滿度為 40%~60%,特殊條件下放寬到 30%~70%。 ③余料厚度 也就是合金液澆入量的多少;余料厚度過小,料餅過早凝固, 壓射時的最終壓力無法傳遞到型腔內部,鑄件不能被壓實;余料厚度過大, 往往會使增壓動作無法實現(受限位開關控制) ,同樣壓不好鑄件。另外,若余料厚度變化無常,導致壓室充滿度失控,產品質量得不到保證。
❷ 什麼叫壓鑄填充速度
壓鑄過程中,材料填充整個磨具的速度叫做壓鑄填充速度;
壓力鑄造是近代金屬加工工藝中發展皮耐較快的一種少無切削的特種鑄造方法。它是將熔融金屬在高壓高枝握態速下充填鑄型,並在高壓下結晶凝固形成鑄件的過程。高壓高速是壓力鑄造的主要特徵。常用的壓力為數十兆帕,填充速度(內澆口速度)約為16~80米/秒,金屬液填充模具型腔的時間極短,約為0.01~0.2秒猛源。
❸ 壓力鑄造 詳細介紹,謝謝
壓裝機液壓軸同步控制
液壓壓裝機是檢修或裝配工作中的重要設備。多個液壓缸之間的同步控制是該設備的一個主要環節。同步性能不好會導致實際下壓曲線和設定下壓曲線不一致,並因此產生設備使用過程中的安全隱患。
在壓裝機設計中,為保證油缸同步將部件壓裝到位,控制器選用了美國DELTA計算機公司生產的 DELTAMOTION RMC75S 運動控制器。DELTAMOTION用於液壓軸的位置控制,可以實現位置同步、電子速比、多軸協調控制。還有位置控制和壓力控制之間任意切換。DELTAMOTION控制器控制比例伺服閥,接受來自編碼器或者磁致伸縮位移感測器的信號及壓力感測器的信號,形成位置和壓力閉環控制。
該裝置使用後效果明顯,運行速度快,定位準確,同步效果好。
凡是液壓或氣動壓裝機都可使用該控制器,從單軸控制到8軸,均可以實現位置和同步控制,多軸聯動。
淄博智豐機電有限公司
❹ 模具鑄造中,高壓與低壓鑄造到底有什麼區別啊
原發布者:sj_thr
高壓鑄造與低壓鑄造區別1.高壓鑄造(簡稱壓鑄)的實質是在高壓作用下,使液態或半液態金屬以較高的速度充填壓鑄型(壓鑄模具)型腔,並在壓力下成型和凝固而獲得鑄件的方法。壓力鑄造,有高壓和高速充填壓鑄型的兩大特點。它常用的壓射比壓是從幾千至幾萬kPa,甚至高達2×105kPa。充填速度約在10~50m/s,有些時候甚至可達100m/s以上。充填時間很短,一般在0.01~0.2s范圍內。與其它鑄造方法相比,壓鑄有以下三方面優點:產品質量好鑄件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潔度好,一般相當於5~8級;強度和硬度較高,強度一般比砂型鑄造提高25~30%,但延伸率降低約70%;尺寸穩定,互換性好;可壓鑄薄壁復雜的鑄件。生產效率高機器生產率高,例如國產JⅢ3型卧式冷空壓鑄機平均八小時可壓鑄600~700次,小型熱室壓鑄機平均每八小時可壓鑄3000~7000次;壓鑄型壽命長,一付壓鑄型,壓鑄鍾合金,壽命可達幾十萬次,甚至上百萬次;易實現機械化和自動化。經濟效果優良由於壓鑄件尺寸精確,表泛光潔等優點。一般不再進行機械加工而直接使用,或加工量很小,所以既提高了金屬利用率,又減少了大量的加工設備和工時;鑄件價格便易;可以採用組合壓鑄以其他金屬或非金屬材料。既節省裝配工時又節省金屬。壓鑄缺點壓鑄雖然有許多優點,但也有一些缺點,尚待解決。如:1).壓鑄時由於液態金屬充填型腔速度高,流態不穩定,故採用一般壓鑄法,鑄件內部易產生氣孔,延伸率不好,不能進行熱處理;2).對內凹復雜的鑄件,
❺ 模具鑄造中,高壓與低壓鑄造到底有什麼區別啊
高壓鑄造是通過液壓缸驅動壓射頭將金屬液高速壓入模具型腔中,由於是用油壓,壓力較高,故俗稱高壓鑄造;而低壓鑄造是通過氣壓將金屬液壓入模具型腔中,氣壓一般在0-2Kg/cm2,故一般稱為低壓鑄造。
模具(mú jù),工業生產上用以注塑、吹塑、擠出、壓鑄或鍛壓成型、冶煉、沖壓等方法得到所需產品的各種模子和工具。 簡而言之,模具是用來成型物品的工具,這種工具由各種零件構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構成。它主要通過所成型材料物理狀態的改變來實現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業之母」的稱號。
鑄造是人類掌握比較早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已有約6000年的歷史。中國約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間已進入青銅鑄件的全盛期,工藝上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鑄造是將液體金屬澆鑄到與零件形狀相適應的鑄造空腔中,待其冷卻凝固後,以獲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1] 被鑄物質多為原為固態但加熱至液態的金屬(例:銅、鐵、鋁、錫、鉛等),而鑄模的材料可以是砂、金屬甚至陶瓷。因應不同要求,使用的方法也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