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減速器軸系各零件(包括軸承)如何定位和固定
軸上零件的軸向定位是以軸肩、套筒、圓螺母、軸端擋圈和軸承端蓋等來保證的,具體內容如下:
1、軸肩:分為定位軸肩和非定位軸肩兩類,利用軸肩定位是最方便可靠的方法,但採用軸肩就必然會使軸的直徑加大,而且軸肩處將因截面突變而引起應力集中。另外,軸肩過多時也不利於加工。因此,軸肩定位多用於軸向力較大的場合。
2、套筒定位:結構簡單,定位可靠,軸上不需開槽﹑鑽孔和切制螺紋,因而不影響軸的疲勞強度,一般用於軸上兩個零件之間的定位。
3、圓螺母:定位可承受大的軸向力,但軸上螺紋處有較大的應力集中,會降低軸的疲勞強度,故一般用於固定軸端的零件,有雙圓螺母和圓螺母與止動墊片兩種型式。當軸上兩零件間距離較大不宜使用套筒定位時,也常採用圓螺母定位。
4、軸端擋圈:適用於固定軸端零件,可以承受較大的軸向力。
5、軸承端蓋:用螺釘或榫槽與箱體聯接而使滾動軸承的外圈得到軸向定位。
在一般情況下,整個軸的軸向定位也常利用軸承端蓋來實現。利用彈性擋圈、緊定螺釘及鎖緊擋圈等進行軸向定位,只適用於零件上的軸向力不大之處。緊定螺釘和鎖緊擋圈常用於光軸上零件的定位。
(1)軸承上如何固定零件擴展閱讀
軸系結構設計常見錯誤整理
1、軸端無倒角,軸上零件不便裝拆。
2、軸肩過高,軸承不便拆卸
3、齒輪無周向固定
4、軸頭段長度等於齒輪輪轂的長度,套筒頂不住齒輪,齒輪固定不可靠。
5、聯軸器沒有軸向定位。
6、聯軸器沒有周向固定。
7、聯軸器沒有軸向固定。
8、無調整墊片,軸承間隙無法調整。
9、無密封裝置,無法防漏油及防塵。
10、精加工面過長而不便裝拆軸承。
11、轉動的軸與靜止軸承端蓋相接觸,軸不能正常運轉。
12、轉動的套筒與靜止的軸承外圈相接觸,軸系不能正常運轉。
13、鑄造箱體的機加工面與非機加工面未區分開。
14、無砂輪越程槽,軸頸處不便磨削加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減速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軸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軸承
『貳』 軸承在軸上以及座孔里有哪些固定方式這些方式有什麼特點
軸肩、軸環、軸伸:結構簡單,定位可靠,可承受較大軸向力。常用於齒輪、鏈輪、帶輪、聯軸器和軸承等定位。為保證零件緊靠定位面,應使r<c1或r<R0。軸肩高度a應大於R或c1,通常取a=(0.07~0.1)d;軸環寬度b≈1.4a;與滾動軸承相配合處的a和r值應根據滾動軸承的類型與尺寸的確定(見滾動軸承篇)。圓柱軸伸見GB/T1569-1990。
套 筒:結構簡單,定位可靠,軸上不需開槽、鑽孔和切制螺紋,因而不影響軸的疲勞強度。一般用於零件間距較小場合,以免增加結構重量。軸的轉速很高時不宜採用。
鎖緊擋圈:結構簡單,不能承受大的軸向力,不宜用於高速。常用於光軸上零件的固定。
螺釘鎖緊擋圈的結構尺寸見GB/T884-1986。
圓錐面:能消除軸和輪轂間的徑向間隙,裝拆較方便,可兼作周向固定,能承受沖擊載荷。多用於軸端零件固定,常與軸端壓板或螺母聯合使用,使零件獲得雙向軸向固定。
圓錐形軸伸見GB/T1570-1990。
圓螺母:固定可靠,裝拆方便,可承受較大的軸向力。由於軸上切制螺紋,使軸的疲勞強度降低。常用雙圓螺母或圓螺母與止動墊圈固定軸端零件,當零件間距較大時,亦可用圓螺母代替套筒以減小結構重量。
圓螺母和止動墊圈的結構尺寸見GB/T810-1988,GB/T812-1988及GB/T858-1988。
軸端擋圈:適用於固定軸端零件,可承受劇烈振動和沖擊載荷。
螺栓緊固軸端擋圈的結構尺寸見GB/T892-1986(單孔)及JB/ZQ4349-1986(雙孔)。
軸端擋板:適用於軸和軸端固定,見JB/ZQ4748-1986。
彈性擋圈:結構簡單緊湊,只能承受很小的軸向力,常用於固定滾動軸承。
軸用彈性擋圈的結構尺寸見GB/T894.1-1986。(世必愛特種軸承提供)
『叄』 軸上零件的軸向固定有哪些方法各有什麼特點
軸向固定的方法:通常可採用螺母、擋圈、壓板等配合軸肩和套筒實現軸上零件的軸向固定。它們
各自的特點如下:
(1)軸肩:結構簡單,定位可靠,可承受較大軸向力。
(2)圓螺母:固定可靠,裝拆方便,可承受較大的軸向力。
(3)軸端擋圈:適用於固定軸端零件,可承受一定程度的振動和沖擊載荷。
(4)彈性擋圈:結構簡單緊湊,不能承受較大的軸向力,常用於固定滾動軸承。
(5)套筒:結構簡單,定位可靠,軸上不需開槽、鑽孔和切制螺紋,因而不影軸的疲勞強度。
周向固定的方法:通常採用鍵和花鍵等聯接獲得軸上零件的圓周方向上的固定。它們各自的特點如
下:
(1)平鍵:結構簡單,裝拆方便,對中性好,應用廣泛。
(2)半圓鍵:由於半圓鍵與鍵槽配合較松,可傾轉,易裝拆,常用於錐形軸端,傳遞不大的力矩。
(3)楔鍵:由於楔緊後使軸與軸上零件產生偏心,故常用於對中性要求不高、載荷平穩的低速場合。
(4)切向鍵:當傳遞雙向轉矩時,採用兩對切向鍵並互成120°布置。多用於載荷較大,對中要求不嚴的場合。由於鍵槽對軸的削弱較大,故一般用在直徑大於100mm的軸上。
(5)
花鍵:適用於傳遞載荷較大和定心精度要求較高的動、靜聯接,特別是對常滑移的動聯接更具有獨特的優越性,在飛機、汽車、拖拉機、機床、農業機械等機械傳動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肆』 軸承端蓋有什麼作用,是如何固定在軸上的
作用是軸承外圈的軸向定位,安裝時,先將軸承內孔裝入軸上,軸上零件裝配完畢後,按定位位置裝入減速器,再將端蓋用螺栓固定在機座上。如下圖為一典型推力球軸承的裝配圖,紅色橢圓圈中的為端蓋,表示出了端蓋、密封裝置與軸和推力球軸承的配合情況。
推力球軸承裝配的關鍵點有兩個.一個是保持架與鋼球壓合質量的控制,另一個是軸承組裝後公稱高度T的控制。此外,由於軸圈、座圈均可分離,帶來一個管理方面的問題,就是防止進口軸承零件混裝。
M型沖壓保持架使用彎邊裝配模具.壓合後要求鋼球在兜孔內轉動靈活,但又不可以從兜孔脫落,並技規程檢查鋼球在兜孔中的竄動量。
(4)軸承上如何固定零件擴展閱讀:
當推力球軸承在高速條件下運轉時,鋼球和滾道徑向平面的接觸角會受離心力影響,從而引起鋼球相對滾道的滑動。這種滑動造成的粘著磨損會損壞軸承。為防止這種損壞,必須保證推力球軸承受的最小載荷。
單向推力球軸承只可以承受一個方向的載荷,如果承受兩個方向的載荷,必須選用雙向推力球軸承。推力球軸承必須施加最小載荷或預載荷。當軸垂直時,軸的重量通常超過最小載荷。此時由於反方向的軸向外載荷的影響,該作用的載荷有可能減小。
深溝球軸承裝在軸上後,在軸承的軸向游隙范圍內,可限制軸或外殼兩個方向的軸向位移,因此可在雙向作軸向定位。當深溝球軸承具有較大的徑向游隙時,具有角接觸軸承的性能,可承受較大的軸向載荷 。
在軸向載荷很大的高速運轉工況下,深溝球軸承比推力球軸承更有優越性。此外,該類軸承還具有一定的調心能力,當相對於外殼孔傾斜2′~10′ 時,仍能正常工作,但對軸承壽命有一定影響。
『伍』 齒輪和軸承在軸上是如何固定的
齒輪和軸承固定方法有:
1,卡簧固定;
2,鎖緊螺母固定;
3,過盈配合固定;
4,卡銷固定;齒輪還可以用螺紋固定、鍵固定
『陸』 滾動軸承如何進行固定
兩邊支撐板擺動:一對人字形齒輪嚙合時,因生產製造和安裝偏差,會造成輕度的徑向晃動。為避免傳動齒輪卡住,常將奸險小人字軸套上兩只承設計方案成擺動方法,成年人字軸套上兩只承為移動式。當軸的支撐板為滾動軸承時,軸藉助軸肩徑向精準定位。當必須一端固定不動時,則固定不動端電動機軸兩邊都作出軸肩或軸環,或是用軸向滾動軸承與扭力滾動軸承的組成。
兩邊單邊固定不動:這類精準定位方法是滾動軸承內孔靠過渡配合擰緊在電動機軸上,且用軸肩遮擋,滾動軸承外側用滾動軸承軸承端蓋遮擋。兩邊滾動軸承各自阻攔軸的單邊晃動。為避免軸遇熱伸展將滾動軸承卡住,對向心軸承,滾動軸承軸承端蓋與滾動軸承外側內孔中間留出0.2~0.2mm的空隙。
滾動軸承注意事項
小心謹慎地使用:在使用中給軸承強烈沖擊,會產生傷痕或壓痕,誘發事故。嚴重時會引起裂縫、斷裂,必須加以注意。
保持軸承及其周圍環境的清潔:即使是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灰塵,也會給軸承帶來不良影響。所以要保持周圍清潔,使灰塵不會侵入軸承。
使用軸承專用工具:必須使用專用工具,不可隨意替代。
避免軸承生銹:操作軸承時手汗會造成生銹。要注意用干凈的手操作,盡量帶手套,留意腐蝕性氣體。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滾動軸承
『柒』 軸承怎樣和軸固定在一起
1、往軸上安裝軸承前,必須先拔下固定軸承外套的固定銷,同時將軸頸表面打磨光滑干凈,並在軸頸處塗油防銹兼潤滑(允許軸承在軸上有稍微轉動)。
2、在軸承座與軸承配合面塗潤滑油,把雙列圓錐滾子軸承裝入軸承座內。然後將裝配好的軸承與軸承座一起套在軸上,推至所需位置處進行安裝。
3、固定軸承座的螺栓先不要擰緊,要讓軸承外套在軸承座內能轉動。同樣裝好同一根軸上的另一端軸承和座,將軸轉動幾圈,讓固定軸承本身自動找正位置後。再將軸承座螺栓緊固好。
4、裝偏心套。先將偏心套套在軸承內套的偏心台階上,並用手順軸的旋轉方向擰緊.然後再將小鐵棍插入或頂住偏心套上的沉孔.用手錘順軸的旋轉方向敲擊小鐵棍.使偏心套安裝牢固,最後鎖緊偏心套上的內六角螺釘。
在雙向限位支承中,軸承的內套圈在軸上,外套圈在軸承座孔中均須雙向軸向緊固。在單向限位支承中,有必要在其傳力的相反方向對內、外套圈施以單向軸向緊固。
如果選用不行分式的軸承作游動支承時,只需內套圈雙向軸向緊固在軸上,外套圈相對於座孔自在軸向游動,當選用內、外套圈可分的向心軸承作游動支承時,則內、外套圈均需雙向軸向緊固在軸上和座孔內,軸承的內、外套圈作相對軸向游動。
軸承的軸向定位通常是內套圈選用軸肩定位、外套圈選用軸承座孔的擋肩定位。
為了保證軸肩和擋肩的定位效果,應使軸肩和擋肩與軸承內、外套圈的端面貼緊。軸肩和擋肩的高度也應按規范選。軸承內、外套圈的固定方法要與傳力巨細相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