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滾動軸承各元件一般採用什麼材料及熱處理方法
滾動軸承可分解為三類零件:內外套圈、滾動體和支撐架。
通常情況下,內外套圈、滾動體都採用滾動軸承鋼,如GCr15、GCr9、GCr15SiMn等常規材料,熱處理通常是淬火+低溫回火。對於大型軸承,則要求採用滲碳鋼,如20CrMnTi、18Cr2Ni4WA
等材料,熱處理採用滲碳+淬火+低溫回火。對於需要耐腐蝕的環境下的軸承,通常採用馬氏體不銹鋼製造,如9Cr18、9Cr18Mo等,熱處理採用淬火+低溫回火,對於耐高溫的環境下的軸承採用耐熱鋼或高速鋼製造,如W18Cr4V、W6Mo5Cr4V2等,熱處理採用淬火+高溫回火。
『貳』 軸承鋼熱處理時是否可以碳氮共滲
軸承鋼分為三類:
1、鉻軸承鋼:這類鋼通常用於小型滾動軸承,一般最終熱處理採用淬火+低溫回火,硬度為58~62HRC,
2、滲碳軸承笑廳鋼:這類鋼通常用於大型滾動軸承,一般採用滲碳處理,也可以採用碳氮共滲,硬度最高可以達碰兆隱到1000HV,
3、不銹軸承鋼:這類鋼通常用於需要耐腐的環境下,如酸泵、水輪機、汽輪機等滾動軸承,一般採用淬火+回火處理。
你問的軸承鋼熱處理時是否可以碳氮共滲不知道是問的哪類軸承鋼?不具體說明還真不好回答,因為,不同的軸承鋼熱處理工藝不同,有的軸承鋼可以碳氮共滲,有的不可以猜亂或沒有必要碳氮共滲,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叄』 軸承在滲碳後為什麼要進行高溫(500左右)回火
高溫回火:650-700度加熱,空冷—HB229-285。
淬 火: 860度加熱,油淬—HRC62-66。
低溫回斗山激火:150-170度回火,空冷—HRC61-66。
碳氮共滲:820-830度共滲1.5-3小唯首時,油淬,-60度至-70度深冷處理 +150度至+160回火,空冷空襪—HRC67。
『肆』 滲碳的目的是什麼
問題一:熱處理中滲碳的目的是什麼 目的是提高工件表面材料的含碳量,以便在後續淬火工序中得到高的表面硬度,同時保持芯部韌性
問題二:滲碳的目的是什麼 目的是提高工件表面材料的含碳量,以便在後續淬火工序中得到高的表面硬度,同時保持芯部韌性
問題三:滲碳的目的是什麼談晌?滲碳後差行為什麼要進行淬火加低溫回火? 滲碳是針對低碳鋼(碳素鋼或合金鋼)進行的一種化學熱處理工序.
滲碳目的是提高工件表面碳濃度,以便淬火後達到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的目的.
有些工件,如機器軸類件,齒輪等,要求部分工作表面(軸承位,花鍵位或齒輪齒面)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同時又要求心部具有較高的抗沖擊性能,以承受沖擊載荷.
利用低碳鋼加滲碳淬火處理,就可以較好的達到這個目的:低碳鋼心部抗沖擊性能較高,表面滲碳後經淬火處理,硬度和耐含慶鋒磨性提高.
滲碳後淬火加低溫回火是達到表層高硬度的熱處理方式,淬火後低溫回火,表層得到回火馬氏體組織,硬度可在HRc55-6丁,耐磨性達到較高水平.
問題四:滲碳的主要目的是什麼?滲碳後要經過什麼熱處理 滲碳工件表面不得帶有鐵銹、油斑和水分,所有的鐵銹應用噴砂或用砂布除掉,或採用酸浸除銹方法。
問題五:熱處理滲碳後的緩冷主要目的是什麼呢? 滲碳緩冷的主要目的: 1、便於機加工 2、重新淬火能細化晶粒 3、減少殘余奧氏體量 查看原帖>>
問題六:什麼叫滲碳以及滲碳的作用?? 為了提高工作表層的含碳量,並在其中形成一定的含碳量梯度,將工件置於滲碳介質中加熱、保溫,使碳原子滲入的化學熱處理工藝,稱為鋼的滲碳。
滲碳的作用:使工件增碳表面層經淬火和低溫回火後,能獲得高硬度、耐磨性和疲勞強度,而工件心部仍有高的塑性和韌性。
問題七:退火、正火、淬火、滲碳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5分 統稱為熱處理,目的就是改變材料的內部組織結構,根據需要來加強或降低材料的機械性能。
問題八:回火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伍』 萬向節軸承的萬向節軸承軸承注意事項
(1)在拆裝、搬運、庫存時,須避免碰撞和堆壓;
(2)不應使用車輛慣性啟動發動機,避免沖擊;
(3)避免猛抬離合器踏板,換檔應平順;
(4)盡量做到車輛制動時,變速器處於空檔或使離合器處於分離狀態,防止傳動過載;
(5)經常檢查中間支撐軸承、十字軸軸承、滑動花鍵的密封狀況,及時更換失效的油封。經常注入潤滑脂,為了使萬向節各個軸承均能得到充分潤滑,必須使潤滑油從個軸承的油封處擠出為止。潤滑中間支撐軸承,應從前軸承蓋的通氣孔擠出為止;
(6)經常檢查緊固傳動軸及支承各部件的連接螺栓;
(7)經常檢查中間支撐軸承的徑、軸向間隙、十字軸軸向間隙、十字軸與軸承、軸承與萬向節叉孔的配合間隙、滑動花鍵副的周向間隙;
(8)檢傳動軸是否彎曲、凹癟、平衡片是否脫落;
(9)檢查發動機、後橋(驅動橋)及中間支撐橫梁的定位是否符合標准
『陸』 什麼是表面滲碳處理,作用是什麼
滲碳處理,是指為增加鋼件表層的含碳量和形成一定的碳濃度梯度,將鋼件在滲碳介質中加熱並保溫使碳原子滲入表層的化學熱處理工藝。
通過對鋼件表面的加熱、冷卻而改變表層力學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表面淬火是表面熱處理的主要內容,其作用目的是獲得高硬度的表面層和有伏搏茄利的內應力分布,以提高工件的耐磨性能和抗疲勞性能。
通過對工件表層的加熱、冷卻、改變表層組織結構,獲得所需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鋼件的表面熱處理,可獲得表面高硬度的馬氏體組織,而保留心部的韌性缺察和塑性,提高工件的綜合機械性能。
如對一些軸類、齒輪和承受變向負荷的零件,可通過表面熱處理,使表面具有較高的抗磨損能銀岩力,使工件整體的抗疲勞能力大大提高。表面熱處理最主要的內容是鋼鐵的表面淬火,可分為火焰表面淬火和感應加熱表面淬火。
(6)萬向軸承滲碳怎麼處理擴展閱讀
原理:
1、分解
滲碳介質的分解產生活性碳原子。
2、吸附
活性碳原子被鋼件表面吸收後即溶到表層奧氏體中﹐使奧氏體中含碳量增加。
3、擴散
表面含碳量增加便與心部含碳量出現濃度差﹐表面的碳遂向內部擴散。碳在鋼中的擴散速度主要取決於溫度﹐同時與工件中被滲元素內外濃度差和鋼中合金元素含量有關。
『柒』 滲碳軸承鋼熱處理後用什麼砂輪磨削
一般用WA砂輪,如果有磨削參數可以設計砂輪
一般可以考慮鉻鋼玉,就是玫瑰紅色的砂輪,價格略微比白剛玉貴一點。剛玉的硬度比鋼材大很多,這個你不用擔心能不能加工問題,這個是考慮合適不合適的問題,我們原來用成型磨外圓的時候用的就是鉻鋼玉的,一般磨削工件不推薦干磨,磨削的大量熱...
滾動軸承鋼
製造各類滾動軸承套圈和滾動體的鋼。軸承轉動時承受很高的交變應力,除要求材料有較高的抗壓強度、接觸疲勞強度和耐磨性外,還要有一定的韌性、耐蝕性、良好的尺寸穩定性和工藝性。
高碳鉻軸承鋼於1901年首先出現於歐洲。1913年美國...
樓上朋友的回答像是做廣告,GCR15軸承鋼的性能是硬而脆,淬火後硬度可達到58~62度,其並不屬於難加工材料,因此,根本不需要用CBN砂輪,用普通陶瓷的或樹脂的、材質為棕剛玉的、粒度60~100的、硬度為J~L砂輪就可以。
1、淬火溫度過高而引起的淬火裂紋,都是沿晶分布,裂紋尾端尖細,並呈現過熱特徵,觀察到粗針狀馬氏體。
2、冷卻過快而引起的淬火裂紋,往往是穿晶分布,而且裂紋較直,周圍沒有分枝的小裂紋。
根據這些特徵,我感覺是淬火裂紋,第一張圖裂紋在...
有裂紋就報廢了,回火也沒用了啊
『捌』 軸承鋼能夠滲碳處理嗎
能。
用滲碳軸承鋼等製造的套圈和滾動體,其硬度為:套圈和滾動體為HRc60~64,一般適和於工作溫度為-40~140攝氏度范圍,油與脂潤滑正常,能在較大沖擊振動條件下使用,如機車車輛及軋鋼機用軸承等,但該鋼種的熱處理工藝比較復雜。
『玖』 軸承加工的熱處理工藝該怎麼安排
機械加工的熱處理可以分為兩類:
1、預先熱處理:軸承是部件,可根據零件分為內圈、外圈、滾動體和支撐架。內圈、外圈、滾動體採用軸承鋼製作,一般情況下熱處理工藝有鍛後去應力退火,球化退火、機加工後去應力退火,對於精密級軸承,還有均勻化退火、去氫退火。
2、最終熱處理:一般軸承鋼通常採用淬火+低溫回火,對於滲碳軸承鋼必須進行滲碳處理+淬火+低溫回火,對於高溫軸承則採用淬火+高溫回火,對於精密軸承有採用淬火+低溫回火+冷處理的,也有採用淬火+低溫回火+附加回火的,不一而足。
預先熱處理安排在機加工前,最終熱處理安排在機加工後,磨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