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專業攝影棚需要什麼器材
1、佳能5D3攝像機,抄包括腳架。
2、無限麥克風。
3、耐思1000w聚光燈sp-1000、演播室燈三基色冷暖柔光燈套裝、紅頭燈套裝、摳像藍布、藍布支架、高腳桌、高腳凳、書架、道具書、沙發、書桌。
(1)室外拍照用什麼打光器材擴展閱讀:
為了排除棚內照明等設備產生的熱量和拍攝中使用煙霧時所產生的煙氣,攝影棚都設有通風和排氣設備。但通風設備的通風口、回風口和排氣設備的排氣口,影響同期錄音攝影棚的隔音。
因此,通風管道內應設有消聲器和消聲室,以減少來自通風機房的雜訊;回風口和排氣口也應設消聲室以免外界雜訊侵入。
無論哪種攝影棚,其牆壁和屋頂的結構都應滿足一般建築的要求。除此之外,同期錄音的攝影棚還需要滿足隔音要求,棚內雜訊水平必須低於35分貝。
同時,它要求混響時間較短,以提高語言錄音的清晰度,並使之有可能再現室外的音響效果。因此,它的牆壁內部和吊頂都應有較高的吸聲能力。
在攝影照明中,燈板和燈板架在廣泛使用,吊桿燈和懸吊管架式吊燈使用較少。燈板是放置燈具的平台,而燈板架是懸掛燈板的器具。燈板以木製的居多,可用幾塊木板拼搭,也可用整塊成型燈板,其四角由燈板架懸掛在天橋或柵頂上。
2. 拍照時的那個圓圓的打光的東西叫什麼,從哪買
那叫反光板,對陰影中銷信掘的對象進行補光的,去攝影器材虧核城坦稿購買,也可以自己用泡沫塑料或者白布製作,最簡單的可以用白傘代替。
3. 攝影棚照明設備有那些
(一)攝影棚的燈光器材
人像攝影棚的燈光器材,一般可以分為瞬間光式的閃光燈類和連續光式的石英燈類兩種。閃光燈類的閃燈是攝影棚最基本、最常用的設備,屬於常態性的拍攝時使用。其光源一閃即逝,底片可在瞬間便感光完成,故又稱為「瞬間光」。主題打光時的明暗情形,可借閃燈內部設置的模擬燈來直接觀看。拍照操控頗為便捷,色溫為5400K左右正常色調,是攝影棚內最基本的設備。
連續光式的石英燈類光源,用於希望能有暖調色彩,或是喜歡慢速細致感光的拍攝。其光源屬於連續性發光體,所以與閃光燈類的光源相反,可以以慢速感光的方式來得到較為細致的色彩。只是此類型燈光的電量消耗較大、容易發熱,色溫亦呈3200K的暖黃色調。由於是連續性發光,所以是電影等動態影片拍攝時的最主要光源。若想得到5400K的正常色溫,可以用C12藍色濾鏡來矯正。
攝影棚的燈光器材,無論是閃光燈,或是石英燈,其打光方式皆非單燈打光法。一般攝影為了使照片畫面的明暗光比能完美起見,攝影棚皆採用復燈打光,所以需規劃多盞以上的燈光來組合,效果較為完美。各燈所負責的功能及所打出的效果,可參見下列簡明一覽表。
攝影棚復燈打光組合時,其各燈之名稱與功能簡明一覽表
名稱 打光 功能
1.主燈 主光 將主題最亮的部位打亮,是攝影時最主要的光源。
2.輔燈 補光 主題暗部補光之用,在控制光比時調節光比強弱的輔助光源。
3.背景燈 背景光 屬效果光之一,打亮背景區域,否則主題與背景缺少光域與層次 感,而且會產生背景陰影。
4.發燈 發光 屬效果光之一,使頭發與深色背景分離,唯背景是淺色系時不適用。
5.聚光效果燈 背景光主題光 製造強光特效,如果插上特製形狀的插片,可得到不同形狀的光影效果,經常用在製造背景光影時。
6.其他效果燈 效果光 其他亦有使主題輪廓凸顯的「背面光」等效果燈,使用技巧與功能視攝影師的需求而定。
在打光時,為了改善各燈光的光質與色彩,如直射光改變成散射光,或改成光束集中的聚光等光質,可以使用燈光的附屬設備,例如利用反光傘、無影罩;四葉遮板等設備來改變不同的光質。其重點設備及功能如下所述。
(1)反光傘:將反光傘裝置於燈光前,利用此傘的反打功能,將裸燈(無任何遮蔽物的燈)轉變為跳燈(有反射物的燈),這種形式的打光法,使光質變成散射光的性質,從而得到較柔和的光質。常裝於輔燈或主燈上。其材質有銀色或白色的,但以白色較為常用,光質較柔和。
(2)無影罩:無影罩是最簡便而直接的散射光轉換裝置。其作用是將一半透光的白布製成燈罩,直接套於燈頭,直射光經過這塊布罩,便擴散為散射光的光質,操作簡便,是攝影棚最重要且普遍使用的改變光質的設備。常用於主燈或輔燈上,其尺寸有大有小,可依攝影師的拍攝目的選購。
(3)尖嘴罩:是與無影罩功能相反的裝置,這種類似豬嘴巴的漏斗形圓筒,裝設於燈頭前時,會將裸燈的光更集中地導引於投光處,形成聚光的狀態,是發燈聚光效果最常用的導光設備。
(4)四葉遮板:此為多功能用的配備。其外形為一個由四個活動遮片組合而成的罩子,可以依葉片所開的大小孔徑而得到大范圍或者是小范圍的照明,是改變照明範圍的最佳創作設備。還可以利用其插孔插上任何色片,而得到色彩改變的色光。操作簡便迅速,是很重要的多功能設備,常用於背景燈的變化。
(5)色片等其他配件:色片即為能改變燈光顏色的有色透明片,其材質為塑膠材料,攝影師可依自己的喜愛而更換。另外還有描圖紙等減光材料,可參考各材料廠商的說明書,並依創作者的攝影內容來充分利用,達成採光設計不同的效果。
閃光燈
1.彌補光線不足
閃光燈主要是用於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照亮場景,以便獲得正確曝光的影像。多數的數碼相機有自動閃光選項,當現場光線不足時,閃光燈會自動閃光
2.凝固動態
我們使用閃光燈,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光線不足以正確曝光,而是為了提高快門速度,以達到凝固動態影像的目的。例如要拍攝水滴或活動中的人像,如果按普通的測光值進行曝光,影像就會虛化,不夠清晰,而使用閃光燈就能把這些影像凝固下來
3.增加景深
我們知道,影像的景深效果是和光圈大小密切相關的,通常光圈大,景深就小;而光圈小,景深就大。利用這個原理,實際上可以利用閃光燈來增加景深。有時,因為現場光線的限制,我們不得不採用大光圈來拍攝,但卻使得景深不夠,而當採用閃光燈的時候,我們可以縮小光圈拍攝,有效地增加景深
4.突出前景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拍攝場景中,背景的效果不理想或乾脆就不是我們想要的,這時我們可以嘗試利用閃光來排除背景。因為閃光拍攝時,快門速度較高,閃光投射范圍以外的背景會因曝光不足而無法表現,而前景由於閃光照射正確曝光,這樣就可以突出前景,排除背景干擾
5.補光
閃光燈另一個最常見的用法是補光。拍攝的時候,場景中光線反差過大的情況是很常見的(例如逆光下的人像),因為CCD或膠片能夠表現的亮度范圍有限,所以在反差過大的場景中,不管針對亮部曝光還是針對暗部曝光,都會造成部分影像細節的丟失。這種情況,最好的做法是,針對暗部進行適當的補光,以減少畫面反差(當然對亮部減光也是可以的)。閃光燈在這種情況下就是最有力的武器之一了。具體的做法很簡單,打開閃光燈,讓它在拍攝時照亮暗部就可以了,效果通常都是不錯
柔光箱
提供更加柔和的照明效果
柔化閃光帶來生硬的光線,使人物的膚質表現得非常細膩,非常適合拍人像藝術照片.
反射器
最大限度地利用直射光和定向性來保持發射光的充分利用,保持照明的均勻性,以此來防止局部區域的過度照明,彌補發光效率的不足.
布肯板
補光,使光比減小
反光板
(一)、緩和反差,顯現暗部層次
無論是內景人工光線照明還是外景自然光照明,物體受光部位同其暗部兩者光比不能過大,這是一般感光材料的技術性能所限定的,當然創作中的特殊效果和想法除外。反光板的最主要任務就是給與主光照明不到的暗部以輔助光照明,再現暗部原有層次,調節和控制畫面明暗反差。如在直射光照明的逆光、側逆光情況下、人物或物體被照明的輪廓、線條較亮,而臉部及物體沒有被照明的部分較暗,兩者反差很大,遠遠超出感光材料記錄能力的范圍。在這種情況下,反光板能發揮很好的作用,它能按照照明者的創作意圖、想法要求進行調節,把人物或物體的明暗反差控制在感光材料允許的范圍之內。反光板還可用於側光照明時景物暗部的補光和頂光照明時景物的陰影部分的補光。凡使用反光板給予場景或物體暗部以適當的輔助光照明的畫面,明暗反差適中,亮暗過渡層次豐富細膩,立體感和質感能得到較好的體現。
(二)、校正偏色,力求色彩統一
由於感光材料記錄景物亮暗能力有局限性,一旦鏡頭視角內的景物超出亮度比和光比范圍(實際情況常常是這樣),感光材料就顯得無能為力了。如在直射光的逆光、側逆光、樹蔭、樓房陰影下拍攝時,常因人物或景物暗部同亮的輪廓和亮的背景形成較大的亮暗比差,致使人物或景物的暗部受環境和照度不足的影響而偏色,暗部與亮部色彩發生偏差,不能正常體現暗部原有的色彩。這時,可利用反光板給暗部加光.提高暗部基礎亮度,縮小兩者反差,使其同亮部保持適當的光比,最大限度地利用感光材料記錄光與色的能力,盡量避免由於亮度低造成的偏色現象,保持畫面中亮部與暗部、畫面與畫面之間色彩的和諧統一。
(三)、具有"移光"效果
"移光"也叫"借光",在拍攝現場光線不足、照明不平衡、照明條件又不允許加任何燈光的情況下,可使用反光板把光線"移"到拍攝處,提高或彌補拍攝處原有光線的照明不足。有時在飛機、汽車、輪船、火車上等照明條件不好的地方拍攝,可發揮反光板的優勢,把有直射光照明處的光線和由散射光照明但較拍攝處光線充足的光線"移"和"借"到所需處,作被攝體和環境的主要光源。有時條件允許,可使用大塊或多塊反光板,但要注意反光板要從一個"光源點"上反射,防止在被攝體或其所處環境內出現過多虛假投影,同時也應注意光線投射高度以及光線來源的真實性。
(四)、修正日光不足,達到照明平衡
外景照明工作,照明人員創作的"伸縮性"很大,有時可直接干預自然光的照明,使其達到理想的創作要求;有時也可什麼也不管,甘當"燈光照明"師,似乎外景自然光照明已經是十全十美。實際上,無論是直射光照明還是散射光照明都存在著很多缺陷不足,需要我們加以修正和彌補。在直射光照明下,怎樣才能保證正常再現整個場景或畫面的基本色彩,怎樣才能將亮暗兩部分反差控制在感光材料的寬容度之內,怎樣才能有效提高場景內某一部分的照明亮度呢?反光板能幫助創作者實現這一切。在場景內整體亮度比較高但某些局部又比較暗的情況下,可用一塊或數塊直射光性質的反光板加以補充照明,提高其亮度,增加場景層次,達到總體照明的平衡。
(五)、模擬真實的效果光
所謂效果光,指在照明中的水面波光的閃動效果、樹影下的光斑光線效果、通過汽車玻璃和平靜的湖面單向反射出的光線效果等。這些效果光,都可利用反光板加以模擬。
(六)、在拍攝場景中做底子光
內景照明主要依靠燈光,但反光板也經常能派上用場,發揮著其他燈具不能發揮的作用。如在整體布光之前,首先要在場景內有一個基礎照明,即人們常稱的底子光照明,使整個場景有個基本亮度,滿足攝錄設備對光線亮度的最基本要求。常用方法是把燈光打在反光板上,藉助反光板的反射,形成柔和的散射光,以此提高環境內的基礎亮度。再如用反光板作人物的輔助光,效果很好,光線非常柔和細膩。在內景照明中把燈光打在白布、白紙、白色牆壁上,也能收到近似的效果。
漫射箱
將光線匯集後再投射到底片上。特點是光質柔和,反差較弱,原底片上的劃痕、污點表現的也不明顯,這是由於光線通過散射片在漫射箱內多次反射。
閃光燈測光表
測光表由一光敏元件組成感光探頭,光線通過底片到達感光探頭再傳輸給控制元件,將探頭置於放大尺板上就能讀出投射到底板上的影像光強度,所給出的讀數不僅指示了正確的曝光時間,而且還指出了相紙或濾光片的反差等級。
還有,
燈箱
燈架
地燈架
蜂窩色片
無線同步器
6連軸背影架
4. 拍攝小產品展示視頻的時候,用來補光和造型一般用什麼燈
在戶外黃昏、日出或是光線較為微弱的採光環境下,必須採用補光的方式,才能拍出完美的人像照片。如果使用一般閃光燈來作為補光光源,由於其散射光面積過大,畫面氣氛感就會不足。專業攝影師一般使用3200k的恆燈來作為聚光式的補光光源,這種色溫偏黃的聚光式恆燈投射出來,會形成主題臉部較明亮偏黃,而背景較暗偏自然色的特殊感。因其色溫與光比的表孫肢現與眾不同,所以是戶外攝影時經常採用的採光技法,用這種方法拍攝的照片一般稱為恆燈補賣激光類型照片。
攝影市場反應與探討
由於此類型照片的色溫與採光感覺均極為突出,因此在近年來的專業攝影市場上運用極為廣泛,也深受顧客喜愛。只是在聚光式恆燈的補光方面需留意,如果中凱襪補光光值太強,則會使背景的色彩與光度相對削弱,照片背景反差太暗,婚紗攝影顧客不大能接受,但藝術照顧客的反應較好一些,因為藝術照的創作風格可以追求特殊的表現方式。
拍攝重點技法說明
1.拍照時機:此類型照片在日出或日落前後一個小時左右拍攝,效果較為完美。此時的天空或環境狀態是屬於光值不高的採光情形,人工光源的補光效果才能表現出來。在樹林里及光度不佳的場所,運用此種打光技法,也較為理想。
2.准備聚光式恆燈器材:可以購買錄影用的直流電太陽燈,但其燈罩需改為可以調整投射面積的四葉罩板,否則其光源散射面積太大,會有一般,閃光燈的缺點。還可以利用汽車車前燈來替代,其聚光投射的效果也不錯,只是光值弱了一些(一般為50w的石英燈),拍照時需增加曝光時間來補償,或是改換較大功率的石英燈泡。
3.其他設備:拍攝此類型照片時,由於主題與背景的光度皆很弱,故需攜帶三角架以防止震動,還應攜帶測光表及可以改變色溫的濾鏡。使用c12藍色濾鏡可以使色溫3200k的黃橙色變為較正常的5400k左右的色溫。也可以在沖洗照片時,請沖印公司代為矯正。
5. 攝影棚需要什麼器材
攝影這門藝術可以說是「三分靠技術,七分靠用光」,對於拍風光或者拍人文的朋友們來說,自己的常用光源也就只能是白天的太陽和夜晚的霓虹燈,燈具對他們來說可以說是一個不太常接觸的配件。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攝影棚需要什麼器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柔光箱
柔光箱是攝影棚里最多也是最常見的攝影布光器材,就連一般小店裡拍證件照的地方都會有幾個柔光箱來充充門面。所以要說如果哪個攝影棚里連柔光箱都沒有,那簡直是不可想像。
柔光箱必須裝在影室燈上才能使用,它可以使燈光更加柔和,可以最大限度地柔化陰影,讓被攝物被柔和的光線所打亮。柔光箱的大小和形狀也是多種多樣,包括正方形的、長方形的,甚至多邊形的。柔光箱的原理就是通過前部的一片或多片擴散片柔化光線,其內部多使用銀色布以達到增加光線輸出強度的目的。
柔光箱可以做到很大的尺寸,越是尺寸大的柔光箱,柔光效果越好。如果想要這種出色的優秀效果,柔光箱的尺寸一般都是以米計算。
由柔光箱發出的光特別適合室內拍人像藝術照片和靜物,有利於表現人的皮膚質感和色彩,使膚質表現得非常細膩,光照面積大、且不會在皮膚瑕疵後邊形成硬硬的黑影邊,絕對可以說是影棚的必備器材。
雷達罩
雷達罩又被稱為美人罩,這種柔光工具能夠幫助產生一種反差較大卻又不會對比過度的光線,並且模特臉部高光部分的'細節也能夠得到很好的還原。
它常常被用於拍攝一些嚴肅的人像攝影,特別是時尚攝影。市面上總共有兩種雷達罩,第一種的內部為銀色,而另一種則是白色。兩者的差別在於,銀色反射出的光線要更硬一些,並且反差也比白色來得明顯,相應的白色所投射出的光線則更為柔和。
除了反光面的色彩差異,雷達罩也有多種尺寸可供選擇。比較經典的是40cm、56cm和70cm三種。雷達罩尺寸越大,其投射出的光線面積就越大,柔化陰影的能力也就越強。
雷達罩使用起來並不復雜,大多數雷達罩都是金屬材質,主體為一個大型的碟狀金屬罩,內部還有一個小型的圓盤,它可以將光線反射到雷達罩的主體部分,然後再投射到模特身上。這樣一來光線就不會直射到模特,而且雷達罩還能創造出美妙的眼神光。
目前市場上還可以找到一種可拆卸的攜帶型雷達罩,這種雷達罩由於具備更好的便攜性因此非常方便。
蜂巢
蜂巢是一個非常形象的名字,這種所謂的蜂巢其實是一片裝在在閃燈或燈具前的一片黑色格紋屏蔽,外型象是紋路整齊的蜂窩或方格而得其名。
當燈光源通過蜂巢的格紋後,會因為格紋的限制而使得光線變成具有方向性的光,讓光線照射的范圍被局限在一個區域內。
實際打出來的光線會變成由中央往外圍逐漸失光的效果。蜂巢罩的網格越小越密則失光效果會更明顯,光線照射的范圍也更局部。
透過蜂巢所打出來的光線因為方向性佳且明暗間有著豐富明顯的漸層變化,一般配合雷達罩共同使用。
當我們運用蜂巢來打出局部光線的效果時,會因為光線被縮限在特定的范圍,而讓背光的區域陷入陰影中,會產生非常有戲劇性的光線效果。對於經常拍攝時尚大片的攝影師來說,蜂巢可以說是它們非常喜歡使用的布光器材之一。有了蜂巢的幫助,平淡的場景中也能營造出一種充滿戲劇性的氛圍。
反光碗
通常情況下,購買攝影棚燈時都會附帶一個標准尺寸的碗型反光碗,我們一般稱之為反光碗或者標准碗,這是最基本的一種布光器材。
與雷達罩類似,這種反光碗也擁有多種尺寸,並因尺寸的不同而投射出不同直徑、不同深度的光線。
然而,不同於雷達罩的是,這種反光碗所發出的光線是一種直接的、偏硬的光,有些類似於太陽光。
這種布光器材的好處就是它的直徑比較小,因此能夠製造一些陰影效果。當然我們也可以通過在內部使用白色的內襯來進一步柔化光線。
又或者在其前部安裝更大型的反光碗來獲得同樣的效果。此外,與雷達罩一樣,反光碗也可以安裝蜂巢。
作為一種最基本的布光器材,反光碗獨立出現的場合並不十分常見,一般都需要配合其他的配件搭配使用。
其他常見器材
反光傘
反光傘的主要作用就是利用傘內的有色塗層將光反射到被攝物上。這種形式的打光法會使光質變成散射光的性質,從而得到較柔和的光質。其材質有銀色或白色的,但以白色較為常用,光質較柔和。
柔光傘
柔光傘的功能和柔光箱類似,相比之下他最直接的優勢就是方便攜帶和移動使用。外出拍攝時你可以一次帶上好幾把傘也不會感到不方便。把傘裝在閃光燈前,就能將閃光燈變成一個大光源,提供美麗的柔光。不足之處在於控制光溢出上,在室內使用時,傘發出的光線會布滿整個房間,不利於控制背景明暗。
束光筒
束光筒又稱「豬嘴」,用於套在燈頭上減小光源的照射面積,適用於局部打光,也可以作為造型光。如果你想突出被攝物的某一特定區域,那用束光筒就再合適不過了。不過,它也會帶來嚴重的陰影,因為燈光會直接打在物體上。
四葉遮板
此為多功能用的器材,外形為一個由四個活動遮片組合而成的罩子,可以依葉片所開的大小孔徑而得到大范圍或者是小范圍的照明,是改變照明範圍的最佳創作設備。還可以利用其插孔插上任何色片,而得到色彩改變的有色光。操作簡便迅速,是很重要的多功能設備,常用於背景燈的變化。
色片
色片即為能改變燈光顏色的有色透明片,其材質一般為塑膠材料,攝影師可依自己的喜愛而更換。
拓展內容:
拍攝前的准備
一般拍攝風景照的話,筆者建議需要提早一小時到達拍攝現場,尋找可拍攝的角度,構圖,然後才開始進行拍攝,這樣會拍得比較得心應手。
留意天文台的資訊,到海邊拍攝的話就要留意潮汐問題,亦需要留意日出日落的方位,因為在不同季節,日出日落的位置是會有偏差。
如有一些地點是第一次去拍攝,筆者會建議上 suncalc.net 及 google map 看一看,日出日落方位是否正確,才可以順利地進行拍攝。
拍攝風景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留意水平,垂直
天空會否過曝,地面會否過暗
拍攝慢快門需要使用快門線,避免震動到相機
確保有足夠景深
拍攝剪影的話,需要拍攝到主體清晰的輪廓比較好
拍攝技巧
直度 vs 橫度:經常有不同的人問我,為什麼拍攝的照片中那麼多的直度相,其實原因非常簡單,原因是拍攝風景時,是要把最美的一面拍給大家看,所以當時景色如果不太好,筆者會選擇拍攝直度,如果是非常壯觀的景色的話,便會拍攝橫度的照片,如果在山上拍攝,會拍攝到廣闊的山脈,因為直度是很難表達到廣闊的感覺,所以拍攝直度橫度,是需要視乎拍攝地點,題材而決定。
拍攝廣闊的山脈,還是利用橫度去表達比較適合,而這兩張照片都分別是以光影,廣闊的山脈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