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軸承鑄造 > 汕頭熔模鑄造怎麼選

汕頭熔模鑄造怎麼選

發布時間:2023-05-11 20:15:28

㈠ 砂型鑄造和熔模鑄造哪一個更好

砂型鑄造對產品結構,復雜程度,鑄件材質,重量,沒有什麼特別的約束性,是通用性最為廣泛的鑄造方法,能滿足機床配件,機械五金,汽摩配件等等各類鑄件的生產,並且能實現機械化,自動化生產模式,,隨著鑄造技術的不斷發展,高精度的鑄造模具的使用,使砂型鑄造的精度等級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在世界上砂型鑄造還是最為廣泛使用的鑄造方法。
但是和熔模鑄造相比較,熔模鑄造的鑄造精度更高,加工餘量可以做到更小,表面粗糙鍍更好,熔模鑄造適用於高精度的中小型鑄件的生產。適用性相對要小,成本要比砂型鑄造高。所以鑄造方法的選擇要更具鑄件實際要求來進行。

㈡ 成為機械工程師需要具備哪些知識

機械工程師一般分為三個級別,初級機械工程師、中級機械工程師、高級機械工程師。

機械工程師應當保持發揚自己的優良傳統:如認真嚴密,全面權衡,追求准確性;善於分析,邏輯性強、力求系統性;結合實際、加強動手,提升操作性等等,歸根結底,是要在不斷地學習和實踐中實現自我完善。

機械工程師需要克服機械思維、見物不見人、技術至上忽視市場等弱點,全面加強信息技術和管理技術的學習掌握,把自己塑造成為新時期機械製造業和非機械產業都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機械工程師——職業概述 機械工程師是從事機械工程領域內的設計、製造過程的控制、以及機械設備和動力設備維護的專業技術人員。主要從事工具、機器和其他設備設計,安裝,操作和維護等工作,該職業對從業者分析判斷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要求都很高。

機械工程師的工作環境從安靜、現代、開放式的辦公室到工廠車間或室外環境各有不同,這主要取決於工作類型的差異。和大多數工程技術人員一樣,機械工程師的工作環境基本舒適,工作條件較為優越,較少職業病隱患,更鮮有災害威脅,但必須抱有對職業的執著熱愛和奉獻精神,項目期限緊迫時更要做好加班加點的准備。

(2)汕頭熔模鑄造怎麼選擴展閱讀

符合《機械設計注冊機械工程師制度暫行規定》第八條要求,並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可申請參加基礎考試:

(一)取得本專業(指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或相近專業(指金屬材料工程、包裝工程、印刷工程、紡織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等專業)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或學位。

(二)取得本專業或相近專業大學專科學歷,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1年。

(三)取得其他專業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或學位,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1年。

第四條基礎考試合格,並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可申請參加專業考試:

(一)取得本專業博士學位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2年;或取得相近專業博士學位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3年。

(二)取得本專業碩士學位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3年;或取得相近專業碩士學位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4年。

(三)取得含本專業在內的雙學士學位或本專業研究生班畢業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4年;或取得含相近專業在內的雙學士學位或研究生班畢業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5年。

(四)取得通過本專業教育評估的大學本科學歷或學位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4年;或取得未通過本專業教育評估的大學本科學歷或學位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5年;或取得相近專業大學本科學歷或學位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6年。

(五)取得本專業大學專科學歷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6年;或取得相近專業大學專科學歷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7年。

(六)取得其他專業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或學位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8年。

第五條截止2002年12月31日前,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免基礎考試,只需參加專業考試:

(一)取得本專業博士學位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5年;或取得相近專業博士學位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6年。

(二)取得本專業碩士學位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6年;或取得相近專業碩士學位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7年。

(三)取得含本專業在內的雙學士學位或本專業研究生班畢業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7年;或取得含相近專業在內的雙學士學位或研究生班畢業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8年。

(四)取得本專業大學本科學歷或學位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8年;或取得相近專業大學本科學歷或學位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9年。

(五)取得本專業大學專科學歷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9年;或取得相近專業大學專科學歷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10年。

(六)取得其他專業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或學位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12年。

(七)取得其他專業大學專科學歷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15年。

(八)取得本專業中專學歷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25年;或取得相近專業中專學歷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30年。

資格考試分為基礎考試和專業考試。基礎考試合格並符合本辦法規定的專業考試報名條件的,可參加專業考試。專業考試合格後,方可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機械設計注冊機械工程師資格證書》。

基礎考試分2個半天進行,各為4個小時。專業考試分專業知識和專業案例兩部分內容,每部分內容均為2個半天,每個半天均為3個小時。

㈢ 成為一名機械工程師需要具備哪些知識

成為一名機械工程師需要具備哪些知識

注冊機械工程師資格考試基礎考試大綱

一. 高等數學

1.1 空間解析幾何向量代數 直線 平面 柱面 旋轉曲面 二次曲面 空間曲線

1.2 微分學極限 連續 導數 微分 偏導數 全微分 導數與微分的應用

1.3 積分學不定積分 定積分 廣義積分 二重積分 三重積分 平面曲線積分 積分應用

1.4 無窮級數數項級數 冪級數 泰勒級數 傅里葉級數

1.5 常微分方程可分離變數方程 一階線性方程 可降階方程 常系數線性方程

1.6 概率與數理統計隨機事件與概率 古典概型 一維隨機變數的分布和數字特徵 數理統計的基本概念參數估計 假設檢驗 方差分析 一元回歸分析

1.7 向量分析

1.8 線性代數行列式 矩陣 n維向量 線性方程組 矩陣的特徵值與特徵向量二次型

二. 普通物理

2.1 熱學氣體狀態參量 平衡態 理想氣體狀態方程 理想氣體的壓力和溫度的統計解釋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 理想氣體內能 平衡碰撞次數和平均自由程 麥克斯韋速率分布律 功 熱量 內能 熱力學第一定律及其對理想氣體等值過程和絕熱過程的應用 氣體的摩爾熱容 循環過程 熱機效率 熱力學第二定律及其統計意義 可逆過程和不可逆過程 熵

2.2 波動學機械波的產生和傳播 簡諧波表達式 波的能量 駐波 聲速 超聲波 次聲波 多普勒效應

2.3 光學相干光的獲得 楊氏雙縫干涉 光程 薄膜干涉 麥克爾干涉儀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單縫衍射 光學儀器分辨本領 x射線衍射 自然光和偏振光 布儒斯特定律 馬呂斯定律 雙尺培隱折射現象 偏振光的干涉 人工雙折射及應用

三. 普通化學

3.1 物質結構與物質狀態原子核外電子分布 原子、離子的電子結構式 原子軌道和電子雲 離子鍵特徵共價鍵特徵及類型 分子結構式 雜化軌道及分子陵廳空間構型 極性分子與非極中帶性分子 分子間力與氫鍵 分壓定律及計算 液體蒸氣壓 沸點 汽化熱 晶體類型與物質性質的關系

3.2 溶液溶液的濃度及計算 非電解質稀溶液通性及計算 滲透壓 電解質溶液的電離平衡 電離常數及計算 同離子效應和緩沖溶液 水的離子積及ph值 鹽類水解平衡及溶液的酸鹼性 多相離子平衡 溶度積常數 溶解度計算

3.3 周期表周期表結構 周期 族 原子結構與周期表關系 元素性質 氧化物及其水化物的酸鹼性遞變規律

3.4 化學反應方程式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化學反應方程式寫法及計算 反應熱 熱化學反應方程式寫法 化學反應速率表示方法 濃度、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速率常數與反應級數 活化能及催化劑化學平衡特徵及平衡常數表達式 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及計算 壓力熵與化學反應方向判斷

3.5 氧化還原與電化學氧化劑與還原劑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寫法及配平 原電池組成及符號 電極反應與電池反應 標准電極電勢 能斯特方程及電極電勢的應用 電解與金屬腐蝕

3.6 有機化學有機物特點、分類及命名 官能團及分子結構式有機物的重要化學反應:加成 取代 消去 氧化 加聚與縮聚典型有機物的分子式、性質及用途:甲烷 乙炔 苯 乙醇 酚 乙醛 乙酸 乙酯 乙胺 苯胺 聚氯乙烯 聚乙烯 聚丙烯酸 酯類 工程塑料(ABS) 橡膠 尼龍66

四. 理論力學

4.1 靜力學平衡 剛體 力 約束 靜力學公理 受力分析 力對點之矩 力對軸之矩 力偶理論 力系的簡化 主失 主矩 力系的平衡 物體系統(含平面靜定桁架)的平衡 滑動摩擦 摩擦角 自鎖 考慮滑動摩擦時物體系統的平衡 重心

4.2 運動學點的運動方式 軌跡 速度和加速度 剛體的平動 剛體的定軸轉動 轉動方式 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剛體內任一點的速度和加速度

4.3 動力學動力學基本定律 質點運動微分方程 動量 沖量 動量定理 動量守恆的條件 質心 質心運動定理 質心運動守恆的條件 動量矩 動量矩定理 動量矩守恆的條件 剛體的定軸轉動微分方程 轉動慣量 回轉半徑 轉動慣量的平行軸定理 功 動能 勢能 動能定理 機械能守恆 慣性力 剛體慣性力系的簡化 達朗伯原理 單自由度系統線性振動的微分方程 振動周期 頻率和振幅 約束 自由度 廣義坐標 虛位移 理想約束 虛位移原理

五. 材料力學

5.1 軸力和軸力圖 拉、壓桿橫截面和斜截面上的應力 強度條件 虎克定律和位移計算 應變能計算

5.2 剪切和擠壓的實用計算 剪切虎克定律 切(剪)應力互等定理

5.3 外力偶矩的計算 扭矩和扭矩圖 圓軸扭轉切(剪)應力及強度條件 扭轉角計算及剛度條件 扭轉應變能計算

5.4 靜矩和形心 慣性矩和慣性積 平行移軸公式 形心主慣性矩

5.5 梁的內力方程 切(剪)力圖和彎矩圖 分布載荷、剪力、彎矩之間的微分關系 正應力強度條件 切(剪)應力強度條件 梁的合理截面 彎曲中心概念 求梁變形的積分法 迭加法和卡式第二定理

5.6 平面應力狀態分析的數值解法和圖解法 一點應力狀態的主應力和最大切(剪)應力 廣義虎克定律 四個常用的強度理論

5.7 斜彎曲 偏心壓縮(或拉伸) 拉—彎或壓—彎組合 扭—彎組合

5.8 細長壓桿的臨界力公式 歐拉公式的適用范圍 臨界應力總圖和經驗公式 壓桿的穩定校核

六. 流體力學

6.1 流體的主要物理性質

6.2 流體靜力學流體靜壓強重力作用下靜水壓強的分布規律 總壓力的計算

6.3 流體動力學基礎以流場為對象描述流動流體運動的總流分析 恆定總流連續性方程、能量方程和動量方程

6.4 流動阻力和水頭損失實際流體的兩種流態——層流和紊流圓管中層流運動、紊流運動的特徵沿程水頭損失和局部水頭損失邊界層附面層基本概念和繞流阻力

6.5 孔口、管嘴出流 有壓管道恆定流

6.6 明渠恆定均勻流

6.7 滲流定律 井和集水廊道

6.8 相似原理和量綱分析

6.9 流體運動參數(流速、流量、壓強)的測量

七. 計算機應用技術

7.1 計算機應用技術硬體的組成及功能 軟體的組成及功能 數制轉換

7.2 Windows操作系統基本知識、系統啟動 有關目錄、文件、磁碟及其它操作 網路功能註:以Windows98為基礎

7.3 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程序結構與基本規定 數據 變數 數組 指針 賦值語句 輸入輸出的語句 轉移語句 條件語句 選擇語句 循環語句 函數子程序(或稱過程) 順序文件 隨機文件註:鑒於目前情況,暫採用FORTRAN語言

八. 電工電子技術

8.1 電場與磁場庫侖定律 高斯定律 環路定律 電磁感應定律

8.2 直流電路電路基本組件 歐姆定律 基爾霍夫定律 迭加原理 戴維南定理

8.3 正弦交流電路正弦量三要素 有效值 復阻抗 單項和三項電路計算 功率及功率因數 串聯與並聯諧振 安全用電常識

8.4 RC和RL電路暫態過程三要素分析法

8.5 變壓器與電動機變壓器的電壓、電流和阻抗變換 三相非同步電動機的使用常用繼電—接觸器控制電路

8.6 二極體及整流、濾波、穩壓電路

8.7 三極體及單管放大電路

8.8 運算放大器理想運放組成的比例 加、減和積分運算電路

8.9 門電路和觸發器基本門電路 RS、D、JK觸發器

九. 工程經濟

9.1 現金流量構成與資金等值計算現金流量 投資 資產 固定資產折舊 成本 經營成本 銷售收入 利潤 工程項目投資設計的主要稅種 資金等值計算的常用公式及應用 復利系數表的用法

9.2 投資經濟效果評價方法和參數凈現值 內部收益率 凈年值 費用現值 費用年值 差額內部收益率 投資回收期 基準折現率 備選方案的類型 壽命相等方案與壽命不等方案的比選

9.3 不確定性分析盈虧平衡分析 盈虧平衡點 固定成本 變動成本 單因素敏感性分析 敏感因素

9.4 投資項目的財務評價工業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內容投資項目財務評價的目標與工作內容 盈利能力分析 資金籌措的主要方式 資金成本 債務償還的主要方式 基礎財務報表 全投資經濟效果與自有資金經濟效果 全投資現金流量表與自有資金現金流量表財務效果計算 償債能力分析 改擴建和技術改造投資項目財務評價的特點(相對新建項目)

9.5 價值工程價值工程的內容與實施步驟 功能分析

十. 機械原理

10.1 機械、機構、機器

10.2 機構的結構分析機構的組成 平面機構的機構運動簡圖 平面機構的自由度計算 機構具有確定運動的條件 計算平面機構自由度時應注意的事項(復合鉸鏈、局部自由度、虛約束)

10.3 機械的摩擦、效率和自鎖運動副中摩擦力的確定 機械的效率 機械的自鎖 10.4 平面連桿機構及其設計連桿機構及其傳動特點 平面四桿機構的類型和應用 平面四桿機構的基本知識(有曲柄的條件、急回運動和行程速比系數、傳動角和死點) 平面四桿機構的設計(用作圖法設計四桿機構)

10.5 凸輪機構及其設計凸輪機構的應用和分類 推桿的常用運動規律 用作圖法進行平板凸輪輪廓曲線的設計(對心移動從動件) 滾子半徑選取的原則 壓力角與基圓半徑的關系

10.6 齒輪機構及其設計齒輪機構的應用及分類 輪廓曲線 漸開線齒廓的嚙合特點 漸開線標准 直齒圓柱齒輪的基本參數和幾何尺寸 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的嚙合傳動 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的變位及變位齒輪傳動的類型 斜齒圓柱齒輪傳動(基本參數與幾何尺寸計算、正確嚙合條件) 蝸桿傳動(特點、主要參數及幾何尺寸) 直齒錐齒輪傳動的幾何參數和尺寸計算

10.7 齒輪系及其設計齒輪系及其分類 定軸輪系的傳動比 周轉輪系的傳動比 復合輪系的傳動比 輪系的功用

10.8 機械的平衡回轉件的靜平衡 動平衡

十一. 機械設計

11.1 機械設計的主要內容 設計機器的一般程序

11.2 螺紋連接螺紋 螺紋牙的類型和緊固件 螺紋連接的預緊和防松 螺紋連接的強度計算 螺栓組連接的設計計算 緊固件的性能等級及許用應力

11.3 撓性傳動帶傳動的類型 V帶的類型與結構 帶傳動的受力分析 V帶傳動的設計計算 鏈傳動的特點及應用 滾子鏈的結構 鏈傳動的運動特性 鏈傳動的受力分析

11.4 齒輪傳動特點 失效形式 設計准則 計算載荷 常用材料及其選擇原則 標準直齒圓柱齒輪傳動的強度計算、設計參數、許用應力與精度選擇 標准斜齒圓柱齒輪的受力分析

11.5 蝸桿傳動特點 失效形式 受力分析 設計准則 常用材料 普通圓柱蝸桿傳動的主要參數、幾何尺寸計算、傳動效率、潤滑和熱平衡計算

11.6 滑動軸承滑動摩擦的類型及其特點 滑動軸承的失效形式 常用材料及潤滑劑選擇 普通徑向滑動軸承的主要結構型式 軸瓦結構與設計計算

11.7 滾動軸承基本結構 主要類型 代號和使用性能 滾動軸承類型的選擇、尺寸的選擇(承載能力與壽命) 滾動軸承裝置(支撐結構)的設計

11.8 聯軸器和離合器主要類型 特點 選用原則

11.9 軸與軸轂連接軸的分類與材料 軸的強度計算(按扭轉強度計算,按彎扭合成強度計算) 軸的結構設計 平鍵和花鍵連接的類型、特點及強度校核

11.10 彈簧類型 應用

十二. 工程材料及機械製造

12.1 金屬材料的主要力學性質

12.2 鐵碳合金相圖及其應用

12.3 金屬塑性變形的微觀機制及對金屬組織的性能的影響 再結晶對冷變形金屬組織和性能的影響

12.4 鋼在熱處理過程中的組織轉變及組織的`形態和性能 常用熱處理工藝及應用

12.5 金屬材料的表面處理技術及應用

12.6 常用鋼材、鑄鐵的牌號、性能及應用

12.7 常用鋁合金、銅合金、軸承合金的牌號、性能及應用

12.8 常用工程塑料、合成橡膠、工程陶瓷、復合材料的性能及應用

12.9 工程材料的選用原則和一般步驟

12.10 合金的鑄造性能及其對鑄件質量的影響

12.11 鑄鋼、鑄鐵及鑄鋁件生產的過程和特點

12.12 砂型鑄造的主要工序和場用設備 砂型鑄造澆築位置和分型面的選擇 金屬型鑄造、壓鑄及熔模鑄造的特點和選用

12.13 金屬鍛造性能及其影響因素

12.14 自由鍛和錘上模鍛的特點及其工藝過程 其它模鍛方法的特點

12.15 板料沖壓的特點、工藝過程及應用

12.16 焊接冶金過程及其對焊接質量的影響 焊接熱過程對焊接接頭組織、性能的影響

12.17 金屬材料的焊接性 常用金屬材料焊接方法及相關焊接材料的選用

12.18 常用焊接接頭和坡口的形式 焊縫布置的主要原則 焊接結構的工藝性 12.19 常用機械零件毛坯的特點及選用原則

12.20 機械加工機械加工過程 零件表面的形成與切削運動 切削要素 工件裝夾 定位原理

12.21 機床與夾具金屬切削機床的分類、特點、應用及主要技術參數 數控機床的特點及應用 機床夾具的組成、分類及應用

12.22 金屬切削原理金屬切削過程 常用刀具材料 刀具幾何角度 切削力 切削熱 刀具磨損 刀具壽命 切削用量及其選擇

12.23 機械加工精度與表面質量機械加工精度及其影響因素 機械加工表面質量及其影響因素 提高機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質量的措施

12.24 機械加工工藝規程常用機械加工方法及可達到的經濟精度 機械加工工藝規程編制的步驟和方法 機械加工工藝規程編制的主要問題 加工餘量及工序尺寸的確定 工時定額

12.25 機械裝配常用機械裝配方法特點及應用規范

12.26 特種加工常用特種加工方法的原理、特點及應用

十三. 機械工程式控制制

13.1 反饋概念 系統的分類 對控制系統的基本要求

13.2 機械繫統的模型系統的微分方程 系統的傳遞函數 傳遞函數方框圖及其簡化 反饋控制系統的傳遞函數

13.3 時間響應時間響應及分析方法 典型輸入信號 一階系統 二階系統 系統誤差分析

13.4 頻率特性頻率特性及其圖示方法 閉環頻率特性 頻率特性的特徵量

13.5 系統的穩定性系統穩定性 勞斯穩定判據 乃奎斯特穩定判據 伯德穩定判據

十四. 熱工

14.1 熱能轉換的定律熱力系 狀態及狀態參數 平衡狀態 狀態方程 准平衡態過程與可逆過程 功與熱量 熱力循環熱力學第一定律 閉口系統能量方程 穩定

流動系統能量方程及其應用熱力學第二定律 卡諾循環及卡諾定理 熵 孤立系統的熵增原理 能量的品質和能量貶值原理

14.2 工質的熱力性質和熱力過程物質的三態及相變過程 理想氣體的熱力性質和熱力過程 蒸汽的熱力性質和熱力過程 濕空氣及其熱力過程 理想氣體混合物 14.3 熱量傳遞導熱 穩態導熱的計算 非穩態導熱對流換熱 自然對流換熱及其實驗關聯式 強迫對流換熱及其實驗關聯式凝結和沸騰時的對流換熱輻射換熱的定律 黑體間的輻射換熱和角系數 灰體間的輻射換熱

十五. 測試技術

15.1 信號分析信號與信息 信號分類 周期信號、非周期信號和隨機信號的時域和頻域特徵

15.2 工程中常用感測器的轉換原理及應用

15.3 測試裝置測試裝置的靜態響應特性和動態響應特性 不失真測試的條件 測試裝置對典型輸入信號的響應

15.4 電橋轉換原理 信號的調制與解調 濾波器原理 模/數和數/模轉換原理

15.5 信號分析儀及微機測試系統 虛擬儀器及工程應用

15.6 典型非電量參量的測量方法位移 速度 加速度 雜訊 溫度 壓力測量

十六. 職業法規

16.1 我國有關基本建設、建築、環保、安全及節能方面的法律與法規

16.2 工程設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與行為規范

;

㈣ 鋁合金鑄造怎麼選擇合適的砂子,用那種砂,多少目或者混合其他怎麼配比

在鋁合金鑄造的過程中,沙子的選擇很重要,以下就有國銳科技的小編為大家講解下再鋁合金鑄造過程中沙子的重要性。
覆膜砂(coated sand)。砂粒表面在造型前即覆有一層固體樹脂膜的型砂或芯砂。有冷法和熱法兩種覆膜工藝:冷法用乙醇將樹脂溶解,並在混砂過程中加入烏洛托品,使二者包覆在砂粒表面,乙醇揮發,得覆膜砂;熱法把砂預熱到一定溫度,加樹脂使其熔融,攪拌使樹脂包覆在砂粒表面,加烏洛托品水溶液及潤滑劑,冷卻、破碎、篩分得覆膜砂。
熱芯盒覆膜砂工藝是將鑄造用砂、熱固性樹脂和催化劑混合成的砂料射入具有加熱裝置的芯盒中,加熱到180~250℃,使貼近芯盒表面的砂料受熱,在溫度作用下,其粘結劑在很短時間內即可縮聚而硬化,形成型芯,不須再進烘爐烘乾點。
鋁合金鑄造過程中使用覆膜砂熱芯盒射芯機造型,覆膜砂鑄造鑄件尺寸精度為CT7~CT8級,表面粗糙度Ra值在6.3~12.5m范圍。覆膜砂工藝成形質量可達到水玻璃熔模鑄造工藝水平,是一種較為理想的工藝方法。
潮模砂又稱濕型砂。在鋁合金鑄造生產中砂混合料用膨潤土做黏結劑再加水及其他添加劑混勻,即可用於造型制芯,砂型(芯)不用烘乾,可直接澆注,鑄造界將這種砂叫潮模砂。目前潮模砂是最主要鑄造生產工藝之一。

㈤ 選用毛坯的一般原則有哪些

鍛件,鑄件,焊接件,型材。 選擇毛坯時應考慮如下的一些因素: ⑴加工餘量足不足,零件的材料及對材料的組織和性能要求:設計圖上規定的零件材料,大體上就決定了毛坯的種類。例如,零件材料為鑄鐵就必須用鑄造方法來製造毛坯。對於鋼制零件,辯唯悔在選擇毛坯時應考慮材料的力學性能要求。例如,製造高壓閥門的零件一般應盡量選用鍛件或焊接件,以保證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⑵零件的結構形狀和外形尺寸:零件的結構形狀是影響毛坯選山搏擇的重要因素,例如,結構形狀復雜的閥體應盡量選用鑄件。尺寸大的閥體可選用砂型鑄造;尺寸小的則採用熔模鑄造。 ⑶生產綱領的大小:零件的生產綱領愈大,採用高精度和高效率的毛坯製造方法經濟效果愈好。 ⑷毛坯製造攜正的條件:應根據現場的設備狀況和工藝水平來選擇毛坯,並考慮發展前景逐步採用先進的毛坯製造方法。

㈥ 成為一名機械工程師需要具備哪些知識

希望這個能幫到你。
注冊機械工程師資格考試基礎考試大綱
一. 高等數學
1.1 空間解析幾何向量代數 直線 平面 柱面 旋轉曲面 二次曲面 空間曲線
1.2 微分學極限 連續 導數 微分 偏導數 全微分 導數與微分的應用
1.3 積分學不定積分 定積分 廣義積分 二重積分 三重積分 平面曲線積分 積分應用
1.4 無窮級數數項級數 冪級數 泰勒級數 傅里葉級數
1.5 常微分方程可分離變數方程 一階線性方程 可降階方程 常系數線性方程
1.6 概率與數理統計隨機事件與概率 古典概型 一維隨機變數的分布和數字特徵 數理統計的基本概念參數估計 假設檢驗 方差分析 一元回歸分析
1.7 向量分析
1.8 線性代數行列式 矩陣 n維向量 線性方程組 矩陣的特徵值與特徵向量二次型
二. 普通物理
2.1 熱學氣體狀態參量 平衡態 理想氣體狀態方程 理想氣體的壓力和溫度的統計解釋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 理想氣體內能 平衡碰撞次數和平均自由程 麥克斯韋速率分布律 功 熱量 內能 熱力學第一定律及其對理想氣體等值過程和絕熱過程的應用 氣體的摩爾熱容 循環過程 熱機效率 熱力學第二定律及其統計意義 可逆過程和不可逆過程 熵
2.2 波動學機械波的產生和傳播 簡諧波表達式 波的能量 駐波 聲速 超聲波 次聲波 多普勒效應
2.3 光學相干光的獲得 楊氏雙縫干涉 光程 薄膜干涉 麥克爾干涉儀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單縫衍射 光學儀器分辨本領 x射線衍射 自然光和偏振光 布儒斯特定律 馬呂斯定律 雙折射現象 偏振光的干涉 人工雙折射及應用
三. 普通化學
3.1 物質結構與物質狀態原子核外電子分布 原子、離子的電子結構式 原子軌道和電子雲 離子鍵特徵共價鍵特徵及類型 分子結構式 雜化軌道及分子空間構型 極性分子與非極性分子 分子間力與氫鍵 分壓定律及計算 液體蒸氣壓 沸點 汽化熱 晶體類型與物質性質的關系
3.2 溶液溶液的濃度及計算 非電解質稀溶液通性及計算 滲透壓 電解質溶液的電離平衡 電離常數及計算 同離子效應和緩沖溶液 水的離子積及ph值 鹽類水解平衡及溶液的酸鹼性 多相離子平衡 溶度積常數 溶解度計算
3.3 周期表周期表結構 周期 族 原子結構與周期表關系 元素性質 氧化物及其水化物的酸鹼性遞變規律
3.4 化學反應方程式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化學反應方程式寫法及計算 反應熱 熱化學反應方程式寫法 化學反應速率表示方法 濃度、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速率常數與反應級數 活化能及催化劑化學平衡特徵及平衡常數表達式 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及計算 壓力熵與化學反應方向判斷 3.5 氧化還原與電化學氧化劑與還原劑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寫法及配平 原電池組成及符號 電極反應與電池反應 標准電極電勢 能斯特方程及電極電勢的應用 電解與金屬腐蝕
3.6 有機化學有機物特點、分類及命名 官能團及分子結構式有機物的重要化學反應:加成 取代 消去 氧化 加聚與縮聚典型有機物的分子式、性質及用途:甲烷 乙炔 苯 乙醇 酚 乙醛 乙酸 乙酯 乙胺 苯胺 聚氯乙烯 聚乙烯 聚丙烯酸 酯類 工程塑料(ABS) 橡膠 尼龍66
四. 理論力學
4.1 靜力學平衡 剛體 力 約束 靜力學公理 受力分析 力對點之矩 力對軸之矩 力偶理論 力系的簡化 主失 主矩 力系的平衡 物體系統(含平面靜定桁架)的平衡 滑動摩擦 摩擦角 自鎖 考慮滑動摩擦時物體系統的平衡 重心
4.2 運動學點的運動方式 軌跡 速度和加速度 剛體的平動 剛體的定軸轉動 轉動方式 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剛體內任一點的速度和加速度
4.3 動力學動力學基本定律 質點運動微分方程 動量 沖量 動量定理 動量守恆的條件 質心 質心運動定理 質心運動守恆的條件 動量矩 動量矩定理 動量矩守恆的條件 剛體的定軸轉動微分方程 轉動慣量 回轉半徑 轉動慣量的平行軸定理 功 動能 勢能 動能定理 機械能守恆 慣性力 剛體慣性力系的簡化 達朗伯原理 單自由度系統線性振動的微分方程 振動周期 頻率和振幅 約束 自由度 廣義坐標 虛位移 理想約束 虛位移原理
五. 材料力學
5.1 軸力和軸力圖 拉、壓桿橫截面和斜截面上的應力 強度條件 虎克定律和位移計算 應變能計算
5.2 剪切和擠壓的實用計算 剪切虎克定律 切(剪)應力互等定理
5.3 外力偶矩的計算 扭矩和扭矩圖 圓軸扭轉切(剪)應力及強度條件 扭轉角計算及剛度條件 扭轉應變能計算
5.4 靜矩和形心 慣性矩和慣性積 平行移軸公式 形心主慣性矩
5.5 梁的內力方程 切(剪)力圖和彎矩圖 分布載荷、剪力、彎矩之間的微分關系 正應力強度條件 切(剪)應力強度條件 梁的合理截面 彎曲中心概念 求梁變形的積分法 迭加法和卡式第二定理
5.6 平面應力狀態分析的數值解法和圖解法 一點應力狀態的主應力和最大切(剪)應力 廣義虎克定律 四個常用的強度理論
5.7 斜彎曲 偏心壓縮(或拉伸) 拉—彎或壓—彎組合 扭—彎組合
5.8 細長壓桿的臨界力公式 歐拉公式的適用范圍 臨界應力總圖和經驗公式 壓桿的穩定校核
六. 流體力學
6.1 流體的主要物理性質
6.2 流體靜力學流體靜壓強重力作用下靜水壓強的分布規律 總壓力的計算
6.3 流體動力學基礎以流場為對象描述流動流體運動的總流分析 恆定總流連續性方程、能量方程和動量方程
6.4 流動阻力和水頭損失實際流體的兩種流態——層流和紊流圓管中層流運動、紊流運動的特徵沿程水頭損失和局部水頭損失邊界層附面層基本概念和繞流阻力
6.5 孔口、管嘴出流 有壓管道恆定流
6.6 明渠恆定均勻流
6.7 滲流定律 井和集水廊道
6.8 相似原理和量綱分析
6.9 流體運動參數(流速、流量、壓強)的測量
七. 計算機應用技術
7.1 計算機應用技術硬體的組成及功能 軟體的組成及功能 數制轉換
7.2 Windows操作系統基本知識、系統啟動 有關目錄、文件、磁碟及其它操作 網路功能註:以Windows98為基礎
7.3 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程序結構與基本規定 數據 變數 數組 指針 賦值語句 輸入輸出的語句 轉移語句 條件語句 選擇語句 循環語句 函數子程序(或稱過程) 順序文件 隨機文件註:鑒於目前情況,暫採用FORTRAN語言
八. 電工電子技術
8.1 電場與磁場庫侖定律 高斯定律 環路定律 電磁感應定律
8.2 直流電路電路基本組件 歐姆定律 基爾霍夫定律 迭加原理 戴維南定理
8.3 正弦交流電路正弦量三要素 有效值 復阻抗 單項和三項電路計算 功率及功率因數 串聯與並聯諧振 安全用電常識
8.4 RC和RL電路暫態過程三要素分析法
8.5 變壓器與電動機變壓器的電壓、電流和阻抗變換 三相非同步電動機的使用常用繼電—接觸器控制電路
8.6 二極體及整流、濾波、穩壓電路
8.7 三極體及單管放大電路
8.8 運算放大器理想運放組成的比例 加、減和積分運算電路
8.9 門電路和觸發器基本門電路 RS、D、JK觸發器
九. 工程經濟
9.1 現金流量構成與資金等值計算現金流量 投資 資產 固定資產折舊 成本 經營成本 銷售收入 利潤 工程項目投資設計的主要稅種 資金等值計算的常用公式及應用 復利系數表的用法
9.2 投資經濟效果評價方法和參數凈現值 內部收益率 凈年值 費用現值 費用年值 差額內部收益率 投資回收期 基準折現率 備選方案的類型 壽命相等方案與壽命不等方案的比選
9.3 不確定性分析盈虧平衡分析 盈虧平衡點 固定成本 變動成本 單因素敏感性分析 敏感因素 9.4 投資項目的財務評價工業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內容投資項目財務評價的目標與工作內容 盈利能力分析 資金籌措的主要方式 資金成本 債務償還的主要方式 基礎財務報表 全投資經濟效果與自有資金經濟效果 全投資現金流量表與自有資金現金流量表財務效果計算 償債能力分析 改擴建和技術改造投資項目財務評價的特點(相對新建項目)
9.5 價值工程價值工程的內容與實施步驟 功能分析
十. 機械原理
10.1 機械、機構、機器
10.2 機構的結構分析機構的組成 平面機構的機構運動簡圖 平面機構的自由度計算 機構具有確定運動的條件 計算平面機構自由度時應注意的事項(復合鉸鏈、局部自由度、虛約束)
10.3 機械的摩擦、效率和自鎖運動副中摩擦力的確定 機械的效率 機械的自鎖
10.4 平面連桿機構及其設計連桿機構及其傳動特點 平面四桿機構的類型和應用 平面四桿機構的基本知識(有曲柄的條件、急回運動和行程速比系數、傳動角和死點) 平面四桿機構的設計(用作圖法設計四桿機構)
10.5 凸輪機構及其設計凸輪機構的應用和分類 推桿的常用運動規律 用作圖法進行平板凸輪輪廓曲線的設計(對心移動從動件) 滾子半徑選取的原則 壓力角與基圓半徑的關系
10.6 齒輪機構及其設計齒輪機構的應用及分類 輪廓曲線 漸開線齒廓的嚙合特點 漸開線標准 直齒圓柱齒輪的基本參數和幾何尺寸 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的嚙合傳動 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的變位及變位齒輪傳動的類型 斜齒圓柱齒輪傳動(基本參數與幾何尺寸計算、正確嚙合條件) 蝸桿傳動(特點、主要參數及幾何尺寸) 直齒錐齒輪傳動的幾何參數和尺寸計算
10.7 齒輪系及其設計齒輪系及其分類 定軸輪系的傳動比 周轉輪系的傳動比 復合輪系的傳動比 輪系的功用
10.8 機械的平衡回轉件的靜平衡 動平衡
十一. 機械設計
11.1 機械設計的主要內容 設計機器的一般程序
11.2 螺紋連接螺紋 螺紋牙的類型和緊固件 螺紋連接的預緊和防松 螺紋連接的強度計算 螺栓組連接的設計計算 緊固件的性能等級及許用應力
11.3 撓性傳動帶傳動的類型 V帶的類型與結構 帶傳動的受力分析 V帶傳動的設計計算 鏈傳動的特點及應用 滾子鏈的結構 鏈傳動的運動特性 鏈傳動的受力分析
11.4 齒輪傳動特點 失效形式 設計准則 計算載荷 常用材料及其選擇原則 標準直齒圓柱齒輪傳動的強度計算、設計參數、許用應力與精度選擇 標准斜齒圓柱齒輪的受力分析
11.5 蝸桿傳動特點 失效形式 受力分析 設計准則 常用材料 普通圓柱蝸桿傳動的主要參數、幾何尺寸計算、傳動效率、潤滑和熱平衡計算
11.6 滑動軸承滑動摩擦的類型及其特點 滑動軸承的失效形式 常用材料及潤滑劑選擇 普通徑向滑動軸承的主要結構型式 軸瓦結構與設計計算
11.7 滾動軸承基本結構 主要類型 代號和使用性能 滾動軸承類型的選擇、尺寸的選擇(承載能力與壽命) 滾動軸承裝置(支撐結構)的設計
11.8 聯軸器和離合器主要類型 特點 選用原則
11.9 軸與軸轂連接軸的分類與材料 軸的強度計算(按扭轉強度計算,按彎扭合成強度計算) 軸的結構設計 平鍵和花鍵連接的類型、特點及強度校核
11.10 彈簧類型 應用
十二. 工程材料及機械製造
12.1 金屬材料的主要力學性質
12.2 鐵碳合金相圖及其應用
12.3 金屬塑性變形的微觀機制及對金屬組織的性能的影響 再結晶對冷變形金屬組織和性能的影響
12.4 鋼在熱處理過程中的組織轉變及組織的形態和性能 常用熱處理工藝及應用
12.5 金屬材料的表面處理技術及應用
12.6 常用鋼材、鑄鐵的牌號、性能及應用
12.7 常用鋁合金、銅合金、軸承合金的牌號、性能及應用
12.8 常用工程塑料、合成橡膠、工程陶瓷、復合材料的性能及應用
12.9 工程材料的選用原則和一般步驟
12.10 合金的鑄造性能及其對鑄件質量的影響
12.11 鑄鋼、鑄鐵及鑄鋁件生產的過程和特點
12.12 砂型鑄造的主要工序和場用設備 砂型鑄造澆築位置和分型面的選擇 金屬型鑄造、壓鑄及熔模鑄造的特點和選用
12.13 金屬鍛造性能及其影響因素
12.14 自由鍛和錘上模鍛的特點及其工藝過程 其它模鍛方法的特點
12.15 板料沖壓的特點、工藝過程及應用
12.16 焊接冶金過程及其對焊接質量的影響 焊接熱過程對焊接接頭組織、性能的影響
12.17 金屬材料的焊接性 常用金屬材料焊接方法及相關焊接材料的選用
12.18 常用焊接接頭和坡口的形式 焊縫布置的主要原則 焊接結構的工藝性
12.19 常用機械零件毛坯的特點及選用原則
12.20 機械加工機械加工過程 零件表面的形成與切削運動 切削要素 工件裝夾 定位原理
12.21 機床與夾具金屬切削機床的分類、特點、應用及主要技術參數 數控機床的特點及應用 機床夾具的組成、分類及應用
12.22 金屬切削原理金屬切削過程 常用刀具材料 刀具幾何角度 切削力 切削熱 刀具磨損 刀具壽命 切削用量及其選擇
12.23 機械加工精度與表面質量機械加工精度及其影響因素 機械加工表面質量及其影響因素 提高機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質量的措施
12.24 機械加工工藝規程常用機械加工方法及可達到的經濟精度 機械加工工藝規程編制的步驟和方法 機械加工工藝規程編制的主要問題 加工餘量及工序尺寸的確定 工時定額
12.25 機械裝配常用機械裝配方法特點及應用規范
12.26 特種加工常用特種加工方法的原理、特點及應用
十三. 機械工程式控制制
13.1 反饋概念 系統的分類 對控制系統的基本要求
13.2 機械繫統的模型系統的微分方程 系統的傳遞函數 傳遞函數方框圖及其簡化 反饋控制系統的傳遞函數
13.3 時間響應時間響應及分析方法 典型輸入信號 一階系統 二階系統 系統誤差分析
13.4 頻率特性頻率特性及其圖示方法 閉環頻率特性 頻率特性的特徵量
13.5 系統的穩定性系統穩定性 勞斯穩定判據 乃奎斯特穩定判據 伯德穩定判據
十四. 熱工
14.1 熱能轉換的定律熱力系 狀態及狀態參數 平衡狀態 狀態方程 准平衡態過程與可逆過程 功與熱量 熱力循環熱力學第一定律 閉口系統能量方程 穩定流動系統能量方程及其應用熱力學第二定律 卡諾循環及卡諾定理 熵 孤立系統的熵增原理 能量的品質和能量貶值原理
14.2 工質的熱力性質和熱力過程物質的三態及相變過程 理想氣體的熱力性質和熱力過程 蒸汽的熱力性質和熱力過程 濕空氣及其熱力過程 理想氣體混合物
14.3 熱量傳遞導熱 穩態導熱的計算 非穩態導熱對流換熱 自然對流換熱及其實驗關聯式 強迫對流換熱及其實驗關聯式凝結和沸騰時的對流換熱輻射換熱的定律 黑體間的輻射換熱和角系數 灰體間的輻射換熱
十五. 測試技術
15.1 信號分析信號與信息 信號分類 周期信號、非周期信號和隨機信號的時域和頻域特徵
15.2 工程中常用感測器的轉換原理及應用
15.3 測試裝置測試裝置的靜態響應特性和動態響應特性 不失真測試的條件 測試裝置對典型輸入信號的響應
15.4 電橋轉換原理 信號的調制與解調 濾波器原理 模/數和數/模轉換原理
15.5 信號分析儀及微機測試系統 虛擬儀器及工程應用
15.6 典型非電量參量的測量方法位移 速度 加速度 雜訊 溫度 壓力測量
十六. 職業法規
16.1 我國有關基本建設、建築、環保、安全及節能方面的法律與法規
16.2 工程設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與行為規范

㈦ 砂鑄,精鑄,熔模鑄造各有什麼優缺點

鑄造是將鑄鐵或鋼融化後澆注到事先准備好的模殼中,冷卻後去掉外殼既成為零件毛坯,採用這種工藝減少了加工量,特別是外形曲面較多難於加工的零件採用鑄造就解決了加工困難,並且提高了生產效率,砂鑄就是用石英砂做砂型乾燥後就可澆注,特點是簡單成本低,外形比較粗糙精度要求不高的零件可以採用,熔模鑄造就是用塑料泡沫製成的模胎外表滾上塗層,乾燥後放入砂箱中對砂箱抽真空後再澆鑄,高溫的鐵水將泡沫燃成氣體冷卻後就成為零件這種鑄造也叫真空鑄造,成本較高燃燒的氣體對環境影響較大,精密鑄造也就是蠟模鑄造,用石蠟做成模胎再滾上塗料和石英砂涼干後再脫蠟後就成為模殼,鐵水澆進去冷卻後將模殼打掉就成為零件,這種工藝制出的零件外表光潔度好,尺寸精確,所以叫精密鑄造。

㈧ 熔模鑄造手冊的目錄

前言
第1章 概論
1.1 熔模鑄造發展概況
1.1.1 歷史
1.1.2 現狀
1.2 熔模鑄造工藝流程及特點
1.2.1 工藝流程
1.2.2 特點
1.3 熔模鑄造應用實例
1.4 怎樣購買熔模鑄件
1.4.1 選擇熔模鑄件供應廠家
1.4.2 關注熔模鑄件工藝性
1.4.3 報價單
1.4.4 圖樣
1.4.5 訂單
1.4.6 模具
1.4.7 樣品
參考文獻
第2章 熔模鑄造用合金
2.1 概述
2.1.1 合金選擇原則
2.1.2 合金的工藝性能及成本
2.1.3 合金的有關標准
2.2 鑄鐵
2.3 鑄造碳鋼和低合金鋼
2.3.1 一般工程用鑄造碳鋼
2.3.2 鑄造低合金鋼
2.4 鑄造不銹鋼和耐熱鋼
2.4.1 工程結構用中. 高強度不銹鋼
2.4.2 耐腐蝕不銹鋼 不銹耐酸鋼
2.4.3 鑄造耐熱鋼
2.5 鑄造耐磨鋼和工具鋼
2.5.1 鑄造高錳鋼
2.5.2 鑄造工具鋼
2.6 鑄造高溫合金
2.6.1 中國標准
2.6.2 美國標准
2.6.3 中外鑄造高溫合金牌號近似對照
2.7 鑄造鎳基. 鈷基合金
2.7.1 鎳基合金
2.7.2 鈷基合金
2.8 鑄造鋁合金和鎂合金
2.8.1 鑄造鋁合金
2.8.2 鑄造鎂合金
2.9 鑄造銅合金
2.10 鑄造鈦合金
參考文獻
第3章 熔模鑄件結構設計
3.1 熔模鑄件結構工藝性要求
3.2 熔模鑄件結構要素
3.2.1 壁厚
3.2.2 鑄造圓角
3.2.3 壁的連接
3.2.4 起模斜度
3.2.5 最小鑄孔. 鑄槽
3.2.6 鑄肋
3.2.7 凸台
3.2.8 鑄造文字. 圖案. 螺紋
3.2.9 鑲嵌件
3.3 轉制熔模鑄件的結構修正
3.3.1 壁厚修正
3.3.2 結構修正
3.4 熔模鑄件尺寸公差與表面粗糙度
3.4.1 熔模鑄件尺寸公差
3.4.2 熔模鑄件形位公差
3.4.3 熔模鑄件表面粗糙度
參考文獻
第4章 熔模鑄件工藝設計
4.1 熔模鑄件工藝結構及其參數
4.1.1 機械加工餘量
4.1.2 鑄孔
4.1.3 工藝孔
4.1.4 工藝肋
4.1.5 工藝凸台
4.2 熔模鑄件基準面的選擇
4.2.1 熔模鑄件基準面的選擇原則
4.2.2 基準面的選擇實例
4.3 熔模鑄造澆注補縮系統設計
4.3.1 熔模鑄造澆注補縮系統的功能
4.3.2 熔模鑄造澆注補縮系統的分類
4.3.3 熔模鑄件澆注補縮系統方案設計要點
4.3.4 澆注補縮系統組元結構
4.3.5 澆注補縮系統組元計算
4.3.6 澆注補縮系統評價
4.4 工藝和鑄件圖的繪制
參考文獻
第5章 壓型設計和製造
5.1 壓型分類
5.2 機械加工壓型
5.2.1 壓型的結構與類型
5.2.2 壓型的設計
5.3 鑄造金屬壓型
5.4 石膏壓型 模具
5.5 硅橡膠壓型 模具
5.5.1 常用制模硅橡膠的種類及性能
5.5.2 硅橡膠壓型 模具 製作
5.6 其它母模復制壓型 模具
5.6.1 環氧樹脂壓型 模具
5.6.2 電鑄噴鍍壓型
5.7 澆注補縮系統模具及熔模校正用模具
5.7.1 澆注補縮系統模具
5.7.2 熔模校正用模具
參考文獻
第6章 模料和制模
6.1 模料常用原材料
6.1.1 蠟質原材料
6.1.2 樹脂類原材料
6.1.3 高聚物類原材料
6.2 模料成分及性能
6.2.1 對模料的基本要求
6.2.2 蠟基模料
6.2.3 樹脂基模料
6.2.4 填料模料
6.2.5 水溶性模料
6.2.6 商品化模料
6.3 模料性能試驗方法
6.3.1 常規標准試驗方法
6.3.2 熱分析法
6.3.3 模料力學性能試驗的新方法
6.4 制模設備與工藝
6.4.1 制模設備
6.4.2 制模工藝
6.5 模料回收和再生
6.5.1 蠟基模料的回收
6.5.2 樹脂基模料的回收
6.6 熔模常見缺陷及其防止方法
參考文獻
第7章 制殼耐火材料
7.1 概述
7.2 硅砂
7.2.1 SiO2系統狀態圖及多晶轉化
7.2.2 熔模鑄造用硅砂 粉
7.2.3 熔融石英 石英玻璃
7.3 電熔剛玉
7.4 鋯砂 鋯英石
7.4.1 ZrO2-SiO2二元相圖
7.4.2 鋯砂 粉 在熔模鑄造中的應用
7.5 鋁-硅系材料
7.5.1 Al2O3-SiO2二元相圖
7.5.2 高嶺石類耐火材料
7.5.3 鋁礬土
7.6 其它耐火材料
參考文獻
第8章 水玻璃粘結劑及制殼工藝
8.1 對熔模鑄造型殼性能要求
8.2 水玻璃粘結劑
8.2.1 水玻璃的種類和組成
8.2.2 水玻璃的性能和技術要求
8.2.3 水玻璃的膠凝
8.3 水玻璃塗料
8.3.1 對塗料性能的要求
8.3.2 塗料組分選擇與控制
8.3.3 塗料的制備
8.3.4 水玻璃塗料性能控制
8.4 水玻璃型殼制殼工藝
8.4.1 模組脫脂
8.4.2 浸塗料和撒砂
8.4.3 型殼硬化前的自然乾燥
8.4.4 化學硬化
8.5 脫蠟和焙燒
8.5.1 脫蠟
8.5.2 型殼焙燒
8.6 水玻璃型殼缺陷分析
8.7 硅溶膠-水玻璃復合型殼工藝
8.7.1 硅溶膠粘結劑技術性能
8.7.2 硅溶膠表面層塗料
8.7.3 硅溶膠-水玻璃復合型殼工藝
8.7.4 脫蠟與焙燒
參考文獻
第9章 硅溶膠粘結劑及制殼工藝
9.1 硅溶膠粘結劑
9.1.1 硅溶膠的制備
9.1.2 熔模鑄造用硅溶膠
9.1.3 硅溶膠的結構及物化參數
9.1.4 商品硅溶膠
9.2 硅溶膠塗料
9.2.1 硅溶膠塗料組成
9.2.2 硅溶膠塗料配方
9.2.3 塗料配製
9.2.4 塗料性能控制
9.3 制殼工藝
9.3.1 模組清洗
9.3.2 制殼工藝
9.3.3 影響硅溶膠型殼乾燥的因素
9.3.4 型殼乾燥的測試
9.4 脫蠟和焙燒
9.4.1 脫蠟
9.4.2 焙燒
9.5 硅溶膠型殼缺陷分析
參考文獻
第10章 硅酸乙酯粘結劑及制殼工藝
10.1 原硅酸乙酯物理化學性質
10.1.1 原硅酸乙酯
10.1.2 乙氧基的化學性質
10.2 硅酸乙酯水解液
10.2.1 硅酸乙酯水解-縮聚反應
10.2.2 硅酸乙酯水解加水量M及其意義
10.2.3 水解配料用材料
10.2.4 水解配料計算
10.2.5 水解液制備
10.2.6 水解液質量控制
10.3 硅酸乙酯塗料
10.3.1 塗料質量控制
10.3.2 塗料配比
10.3.3 塗料配製
10.3.4 塗料的使用壽命
10.4 硅酸乙酯型殼制殼工藝
10.4.1 型殼的乾燥-硬化
10.4.2 型殼乾燥-硬化工藝對強度的影響
10.5 硅酸乙酯的復合型殼應用
10.6 硅酸乙酯型殼常見缺陷分析
參考文獻
第11章 熔模鑄造型芯
11.1 概述
11.1.1 熔模鑄造型芯的基本要求
11.1.2 熔模鑄造型芯的分類
11.2 熱壓注法陶瓷型芯
11.2.1 工藝流程
11.2.2 漿料制備
11.2.3 制芯工藝
11.2.4 型芯缺陷分析及防止措施
11.2.5 型芯的使用
11.2.6 型芯脫除
11.3 傳遞成形陶瓷型芯
11.3.1 制芯工藝流程
11.3.2 芯料配比
11.3.3 型芯性能
11.4 灌漿成形陶瓷型芯
11.4.1 灌漿法制芯的工藝流程
11.4.2 陶瓷漿料的配比
11.4.3 型芯制備
11.5 水溶型芯
11.5.1 水溶石膏型芯
11.5.2 水溶陶瓷型芯
11.6 細孔鑄造和埋管鑄造
11.6.1 鑄件內腔工藝技術數據
11.6.2 型芯管材
11.6.3 金屬管材型芯的製造工藝
11.7 其它型芯
11.7.1 水玻璃砂芯
11.7.2 樹脂砂替換粘結劑型芯
參考文獻
第12章 合金熔煉
12.1 鑄鋼的熔煉
12.1.1 熔煉設備
12.1.2 常用材料
12.1.3 中頻感應爐熔煉
12.1.4 高頻感應小翻轉爐熔煉
12.2 鑄造高溫合金熔煉
12.2.1 概述
12.2.2 真空感應爐
12.2.3 常用材料
12.2.4 真空感應爐熔制母合金
12.2.5 真空感應爐重熔母合金和澆注鑄件
12.3 鑄造鋁合金的熔煉
12.3.1 熔煉設備
12.3.2 常用材料
12.3.3 熔煉前的准備
12.3.4 鑄造鋁合金的精煉和變質處理
12.3.5 熔煉工藝
12.4 鑄造銅合金的熔煉
12.4.1 熔煉設備
12.4.2 常用材料
12.4.3 熔煉前准備
12.4.4 熔煉工藝
12.4.5 脫氧與除氣
12.5 鑄造鈦合金的熔煉
12.5.1 熔煉設備
12.5.2 熔煉工藝
參考文獻
第13章 合金澆注和熔模鑄件控制凝固技術
13.1 熔模鑄造常用澆注方法
13.1.1 重力澆注
13.1.2 真空吸鑄 CLA法
13.1.3 調壓澆注
13.1.4 低壓澆注
13.1.5 離心澆注
13.2 過濾凈化技術
13.2.1 過濾網 器 的種類
13.2.2 過濾網 器 的性能和技術要求
13.2.3 過濾網 器 的規格
13.2.4 過濾網 器 的使用
13.3 定向凝固和單晶鑄造
13.3.1 定向凝固原理和方法
13.3.2 單晶鑄造原理和方法
13.3.3 定向凝固和單晶鑄造的主要工藝參數
13.3.4 定向凝固設備
13.3.5 定向凝固和單晶鑄造應用實例
13.4 高溫合金細晶鑄造
13.4.1 熔模鑄造高溫合金細晶鑄常用的方法
13.4.2 細晶鑄造應用實例和主要工藝參數
參考文獻
第14章 熔模鑄件熱處理
14.1 鑄鋼件的熱處理
14.1.1 鑄鋼件熱處理的作用
14.1.2 碳鋼鑄件的熱處理
14.1.3 低合金鋼鑄件的熱處理
14.1.4 高錳鋼鑄件的熱處理
14.1.5 鑄造工. 模具鋼鑄件的熱處理
14.1.6 耐熱鋼鑄件的熱處理
14.1.7 鑄鋼件熱處理的常見缺陷與防止
14.2 鑄造不銹鋼 含中. 高強度不銹鋼和不銹耐酸鋼 的熱處理
14.2.1 馬氏體和鐵素體不銹鋼鑄件的熱處理
14.2.2 奧氏體不銹鋼鑄件的熱處理
14.2.3 沉澱硬化型不銹鋼鑄件的熱處理
14.3 球墨鑄鐵件的熱處理
14.3.1 球墨鑄鐵件的退火
14.3.2 球墨鑄鐵件的正火
14.4 有色金鑄件的熱處理
14.4.1 銅合金鑄件的熱處理
14.4.2 鋁合金鑄件的熱處理
14.5 高溫合金鑄件的熱處理
參考文獻
第15章 熔模鑄件清理與精整
15.1 熔模鑄件清理
15.1.1 清除型殼
15.1.2 切割澆冒口
15.1.3 表面及內腔清理
15.2 熔模鑄件的修補
15.2.1 補焊
15.2.2 浸滲處理
15.2.3 熱等靜壓 HIP 處理
15.3 熔模鑄件精整
15.3.1 鑄件修整
15.3.2 鑄件矯正
15.3.3 鑄件光飾
15.3.4 鑄件的鈍化與防銹
參考文獻
第16章 各種合金典型鑄件熔模鑄造工藝
16.1 鋁合金熔模鑄造工藝
16.1.1 復雜薄壁鋁合金件的熔模鑄造
16.1.2 波導管的熔模石膏型法
16.1.3 鋁合金葉輪的熔模鑄造
16.2 不銹鋼高爾夫球桿頭的熔模鑄造
16.2.1 不銹鋼高爾夫球桿頭的結構特點及質量要求
16.2.2 桿頭熔模鑄造工藝要點
16.3 鈦合金葉輪的熔模鑄造
16.3.1 鈦合金熔模鑄造材料與工藝
16.3.2 石墨熔模鑄型
16.4 高溫合金葉片的熔模鑄造
16.4.1 概況
16.4.2 鑄件尺寸及幾何形狀
16.4.3 控制鑄件疏鬆的一些工藝措施
參考文獻
第17章 藝術品熔模鑄造
17.1 藝術品熔模鑄造工藝方法分類. 特點和應用
17.2藝術品熔模鑄造的模具製作
17.3 藝術鑄件結構設計
17.4 藝術品熔模
17.4.1 藝術品熔模鑄造的制模方法及應用特點
17.4.2 藝術品熔模鑄造用模料
17.5 多層型殼的製作
17.6 石膏鑄型的製作
17.6.1 石膏鑄型混合料 鑄粉
17.6.2 石膏鑄型製作工藝
17.6.3 焙燒及燒注
17.7 藝術鑄造用合金
17.7.1 藝術鑄造用合金的性能要求
17.7.2 銅合金
17.7.3 鋁合金
17.7.4 鋅合金
17.7.5 低熔點合金
17.7.6 貴金屬
17.7.7 鑄鐵
17.7.8 鑄造不銹鋼
17.8 藝術鑄件的焊接和著色
17.8.1 藝術鑄件的焊接
17.8.2 藝術鑄件的著色和保護
17.9 實例
參考文獻
第18章 熔模鑄件質量檢驗和常見缺陷分析
18.1 概述
18.1.1 熔模鑄件質量標准
18.1.2 鑄件檢驗項目. 內容和方法
18.1.3 鑄件按工作條件及用途分類
18.2 熔模鑄件幾何尺寸和重量的檢測
18.2.1 熔模鑄件尺寸 線性尺寸 公差
18.2.2 熔模鑄件形位公差
18.2.3 熔模鑄件尺寸檢測的方式. 方法
18.2.4 葉片型面和空心葉片壁厚的測量
18.2.5 熔模鑄件重量偏差的評定
18.3 熔模鑄件表面粗糙度的評定和澆冒余根
18.3.1 鑄件表面粗糙度的技術標准
18.3.2 鑄件表面粗糙度的評定方法
18.3.3 澆冒口余根
18.4 化學成分檢驗
18.4.1 化學成分檢驗取樣方法
18.4.2 化學成分檢驗方法標准代號和名稱
18.5 力學性能檢驗
18.5.1 力學性能檢驗的項目. 內容和方法
18.5.2 力學性能試樣
18.6 鑄件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檢驗
18.6.1 磁粉探傷
18.6.2 滲透控傷
18.6.3 熔模鑄件允許存在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
18.7 X射線控傷
18.7.1 X射線探傷設備. 器材
18.7.2 X射線探傷方法
18.7.3 X射線探傷缺陷判斷
18.7.4 X射線透照熔模鑄件內部允許的缺陷
18.8 金相檢驗
18.8.1 低倍組織檢查
18.8.2 鑄件晶粒度檢查
18.8.3 表面組織檢查
18.8.4 鑄件內部組織檢查
18.8.5 常用的金相檢驗方法標准
18.9 其它特殊性能檢驗
18.9.1 密封性檢驗
18.9.2 鋼及高溫合金抗氧化性的檢測
18.9.3 抗腐蝕性檢測
18.9.4 常用特殊性能檢驗方法標准
18.10 熔模鑄件常見缺陷及其防止方法
參考文獻
第19章 熔模鑄造生產組織和管理
19.1 概述
19.1.1 企業與企業
19.1.2 現代企業管理
19.1.3 兩種現代企業管理思想
19.2 熔模鑄造企業管理方法
19.2.1 生產計劃
19.2.2 生產現場控制
19.2.3 質量管理
19.2.4 庫存管理
19.2.5 成本控制
19.3 熔模鑄造企業的計算機管理
19.3.1 計算機簡介
19.3.2 計算機管理的優勢
19.3.3 熔模鑄造企業實施計算機管理
參考文獻
第20章 計算機技術在熔模鑄造中的應用
20.1 熔模鑄造過程的計算機數值模擬
20.1.1 歷史和現狀
20.1.2 基本原理
20.1.3 軟體的組成
20.1.4 世界知名鑄造過程模擬軟體簡介
20.1.5 選購軟體須知
20.1.6 軟體的使用
20.2 快速樣件和快速模具成形技術
20.2.1 基本原理
20.2.2 快速成形方法
20.2.3 常用快速自動成形設備
20.2.4 快速成形技術在熔模鑄造中的應用
20.2.5 應用效果比較
20.3 在熔模鑄造生產中實施並行工程
20.3.1 串列工程和並行工程
20.3.2 熔模鑄造生產中實施並行工程
20.3.3 並行工程環境下熔模鑄件的開發與生產
20.3.4 應用實例
參考文獻
附錄A 熔模鑄造常用工藝材料性能的測定方法
附錄B 精密鑄造主要生產廠家名錄
附錄C 精密鑄造主要原輔材料. 設備和儀器廠家名錄

㈨ 什麼是熔模鑄造

熔模鑄造又稱"失蠟鑄造",通常是指在易熔材料製成模樣,在模樣表麵包覆若干層耐火材料製成型殼,再將模樣熔化排出型殼,從而獲得無分型面的鑄型,經高溫焙燒後即可填砂澆注的鑄造方案。由於模樣廣泛採用蠟質材料來製造,故常將熔模鑄造稱為「失蠟鑄造」。 可用熔模鑄造法生產的合金種類有碳素鋼、合金鋼、耐熱合金、不銹鋼、精密合金、永磁合金、軸承合金、銅合金、鋁合金、鈦合金和球墨鑄鐵等。 熔模鑄件的形狀一般都比較復雜,鑄件上可鑄出孔的最小直徑可達0.5mm,鑄件的最小壁厚為0.3mm。在生產中可將一些原來由幾個零件組合而成的部件,通過改變零件的結構,設計成為整體零件而直接由熔模鑄造鑄出,以節省加工工時和金屬材料的消耗,使零件結構更為合理。 熔模鑄件的重量大多為零點幾十牛(即幾十克到幾公斤),太重的鑄件用熔模鑄造法生產較為麻煩,但目前生產大的熔模鑄件的重量已達800牛左右。 熔模鑄造工藝過程較復雜,且不易控制,使用和消耗的材料較貴,故它適用於生產形狀復雜、精度要求高、或很難進行其它加工的小型零件,如渦輪發動機的葉片等。

㈩ 閥門的毛坯應該怎樣選擇

閥門毛坯的選擇原則,機械加工常用的毛坯有鑄件、鍛件、型材及焊接件。不同版的毛坯種類及毛坯的精度權、粗糙度和硬度等對機械加工工藝過程有著直接的影響。
選擇閥門毛坯時應考慮如下的一些因素:
⑴ 零件的材料及對材料的組織和性能要求:設計圖上規定的零件材料,大體上就決定了毛坯的種類。例如,零件材料為鑄鐵就必須用鑄造方法來製造毛坯。對於鋼制零件,在選擇毛坯時應考慮材料的力學性能要求。例如,製造高壓閥門的零件一般應盡量選用鍛件或焊接件,以保證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
⑵ 零件的結構形狀和外形尺寸:零件的結構形狀是影響毛坯選擇的重要因素,例如,結構形狀復雜的閥體應盡量選用鑄件。尺寸大的閥體可選用砂型鑄造;尺寸小的則採用熔模鑄造。
⑶生產綱領的大小:零件的生產綱領愈大,採用高精度和高效率的毛坯製造方法經濟效果愈好。
⑷毛坯製造的條件:應根據現場的設備狀況和工藝水平來選擇毛坯,並考慮發展前景逐步採用先進的毛坯製造方法。

閱讀全文

與汕頭熔模鑄造怎麼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門頭溝區機械包裝設備哪個好 瀏覽:517
球閥門開關方向標識怎麼做 瀏覽:718
暖氣閥門滴答水 瀏覽:16
熱力管道進戶的閥門怎麼開關 瀏覽:890
廚房裡的化學實驗電解裝置 瀏覽:446
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2018 瀏覽:768
關於骨科什麼儀器檢查最好 瀏覽:286
水流量標准裝置設計 瀏覽:335
軸承怎麼挑選視頻 瀏覽:115
凝汽器冷卻裝置的作用 瀏覽:637
報停暖氣關幾個閥門 瀏覽:89
開家小型面館需要什麼設備 瀏覽:837
射精閥門受損是什麼症狀 瀏覽:673
閥門硬密封用什麼符號表示 瀏覽:212
cnc寶龍機床攻牙加什麼 瀏覽:685
賣炸雞漢堡需要什麼設備 瀏覽:683
砼打磨電動工具 瀏覽:671
實驗室氨氣裝置 瀏覽:247
上海電動工具有 瀏覽:864
把臉部蟎蟲吸出來的儀器叫什麼 瀏覽:816